❶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趨勢如何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趨勢很好。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不遠的將來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
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將佔到30%以上,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供應中的佔比也將達到10%以上。
(1)美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署擴展閱讀:
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特點: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利用太陽電池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不論是獨立使用還是並網發電,光伏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大部分組成,它們主要由電子元器件構成,但不涉及機械部件。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組、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組)組成。如輸出電源為交流220V或110V,還需要配置逆變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應用非常廣泛,光伏系統應用的基本形式可分為兩大類:獨立發電系統和並網發電系統。
❷ 雲錢包是傳銷組織嗎
看這個雲錢包的界面,會看到關於時間銀行的講解,即下圖。我來評論下它的觀點,這個觀點是他這個APP的理論基礎:
1-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什麼?——互聯網的硬體基礎設施是伺服器、基站、信號鐵塔、光纜等構成的實體網路。互聯網的軟體基礎設施是控制網路正常運行的協議(現在正在由ipv4向ipv6升級)、一層層的軟體等等。網路要想正常運行,要有運維人員。說手機是基礎設施,他是故意混淆視聽、混亂概念。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是智能手機?錯!(如果離開我上面說的這些硬體軟體,手機能幹什麼?什麼用也沒有!)手機只是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而已。
2-(1)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原材料是什麼?——先說大數據——你(手機用戶)的休閑時間絕對不是!你使用網路過程中產生的有用信息僅僅可以作為大數據的原材料之一。因為大量的有用信息要由科技人員進行分析/處理/綜合,才能充實進大數據資料庫。而且大數據的應用,是個有利的工具,國家促進它有利於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而不是奪了誰的飯碗!現在就用大數據破案,它奪了警察的飯碗嗎?用大數據分析經濟的走勢,用大數據分析防病抗病,癌症早期篩查等,它奪了誰的飯碗??
2-(2)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原材料是什麼?——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發展,是國家倡導的,(如個別人所說)如果它使社會陷入危機,國家還倡導它幹嘛?!這不矛盾呢嗎?對中國而言,眾所周知人工智慧的發展是一個歷史性的戰略機遇,對緩解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以及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很重要。
不要以為人工智慧就等於是機器人,機器人僅僅是新型工業化先進製造中的一個方面。
人工智慧的發展要靠科技的研發和技術的進步,你(手機用戶)的休閑時間,坐家裡玩手機,為人工智慧貢獻了什麼?貢獻了個鴨蛋吧!
如果再不明白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請自行讀書科普。現在大學里紛紛開設人工智慧學院與學科,這符合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不懂就上網查查教育部的相關說法。
我認為,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智能,就需要有更多的相關從業人員,並對人員的職業結構產生調整,而且,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是機器人簡單排擠掉人這種狹隘想法,現代人要把目光看遠,要有發展的觀點。人類科技的進步,是人主導人工智慧,使之更好地為人來服務。如同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當時看是機器排擠工人,是有害的,而從歷史的長遠觀點看,已經證明絕對是對社會發展有利的。
參照和諧社會觀點,從科學技術的本質出發,以人為尺度,以人為本,為人類造福,是科學技術的價值基準。
3-總之,某人所提出的1、2兩個觀點,都是偽命題與偽概念,由此得出的第3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我們99%的後代淪為無用階層,這是危言算聽蠱惑人,不免讓人懷疑有其中是否有丑惡用心。這種伎倆非常好理解,借用些似是而非且高大上的概念,在巫信者腦中製造危機與恐慌,之後自行充當拯救者的角色,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告訴你你家人有血光之災,我有渠道化解的神棍與詐騙犯嫌疑人都是如此這般的伎倆。
現在,又疑似發現了一個叫囂新科技威脅論,販賣股權金融偽概念的騙子團伙,只不過是放長線釣大魚而已!
❸ 如何在美國銀行開戶,開卡
美國本土銀行開戶所需要的資料
個人:
護照和身份證。
企業:
1.需要有美國公司
2.美國EIN稅號;
3.董事身份證和護照掃描件;
4.董事信息。
美國常見的銀行及特點
美國常見的大型銀行有JP Morgan Chase Bank (摩根大通銀行)、Bank of America (美國銀行)、Cathay Bank(國泰銀行)、East West Bank(華美銀行)等。
1. 摩根大通銀行,在全美都有分支,使用起來會很方便,Chase有自己的手機app,用於查賬、存取支票、和在線轉賬。
2. 美國銀行,在全美都有分支,且覆蓋范圍廣,在美國華人集中的城市,BOA提供中文櫃台服務。BOA也有自己的app,用於查賬、提取支票、和在線轉賬也很方便。
3. 國泰銀行,專門為華裔人群開設的國泰銀行,國泰銀行是南加州第一間由華人投資經營的商業銀行,鎖定華人並針對華人特點開展業務。
4. 華美銀行,華美銀行現為全美以華裔為主要市場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現有總資產231億美元,主要分布於加州、紐約州、德州以及華盛頓州等。
美國銀行賬戶類型介紹
美國的銀行帳戶主要可分為Saving Account(儲蓄賬戶)、Checking Account(支票賬戶)和Certificate of Deposit(定期存款賬戶)三種。
注意:有些銀行會將Certificate of Deposit與Saving Account連結,有些則是會另外獨立出來。
1. Saving Account 儲蓄賬戶
美國儲蓄賬戶是存錢專用的帳戶,有利息,可提領,但每月提領有限制數次。
管理費:有,若戶頭存款未達標准,則須支付$5~$10不等的管理費,視各家銀行規定為准。
2. Checking Account 支票賬戶
美國支票賬戶是開支消費專用的帳戶,無利息(有些銀行也有提供有利息的checking account選擇),可提領,每月提領無限制數次。
管理費:有,若戶頭存款未達標准,則須支付$10~$15不等的管理費,視各家銀行規定為准。
3. Certificate of Deposit定期存款賬戶
定期存款賬戶就是定存,將錢放入該帳戶後,在指定的時間內都不可動用這筆錢,而銀行也會提供較高的利息作為回饋。若期間內需要動用這筆錢,那就要進行解約才可以動用這筆錢。
❹ 百度發展史
網路發展史: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網路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網路在業界率先實現移動化轉型,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通過開放地連接傳統行業的3600行,網路從「連接人和信息」延伸到「連接人和服務」,讓網民直接通過網路移動產品獲得服務。
目前,網路正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技術創新,推動金融、醫療、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實體經濟的各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網路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成立來,網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 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
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網路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
2011年初,網路還捐贈成立網路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議題,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網路從不滿足於自身取得的成績,也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自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截至2015年,網路的市值已達 800億美元。
如今,網路已經發展成一家國際性企業,在日本、巴西、埃及中東地區、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建立分公司, 未來,網路將覆蓋全球50%以上的國家,為全球提供服務。
多年來,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網路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網路。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技術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2019年1月17日,公司明確願景為: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
2019年1月17日下午,網路與中央電視台舉辦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網路和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獨家互動合作。
(4)美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署擴展閱讀:
網路公司的財報數據:
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網路營收為18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達到56%;2015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3%,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網路股價盤後大漲11.24%,收盤報176美元。
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移除去哪兒影響,網路第四季度營收為182.12億人民幣(約合26.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動營收佔比65%。
2016年度總營收為705.49億人民幣(約合10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網路2016年第四季度業績符合華爾街預期。
2017年四季度,網路營收為236億元人民幣(約合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至76%。2017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848億元人民幣(約合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2017年四季度業績與全年業績均超出華爾街預期。移除網路移動游戲與網路外賣影響,網路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度,網路的凈收入總額將會介於198.6億元人民幣(約合30.5億美元)到209.7億元人民幣(約合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至36%。這一指標同樣超出華爾街預期。
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網路營收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超出華爾街預期;凈利潤21億元(約合3.03億美元)。2018年度總營收為1,023億人民幣(約合148.8億美元)。
❺ 香港都有哪幾大銀行
1、匯豐銀行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2000年5月,匯豐將其中國業務總部移至上海的浦東,成立「匯豐駐中國總代表處」,統籌業務發展。由於匯豐銀行成立時間較早,范圍很廣,遍布全世界的各大城市,服務最完善,所以是商家的首選銀行。
2、恆生銀行
1985年,恆生銀行在深圳設立首間代表處。1997年香港回歸,恆生是首家獲批將上海代表處升格為分行的香港銀行。1998年底,恆生在北京成立代表處。2004年5月,恆生銀行取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恆生擁有豐富經驗和財務實力,及優質的專業服務。
3、永隆銀行
永隆銀行是香港所有銀行中匯率最優惠的銀行,換匯率通常比一般的華資銀行高2-3個點。所以如果您經常與美國等國家做外匯生意,或經常電匯(TT),可選擇此行。另外,由於永隆被招商銀行收購,建立起強大的網路,招商銀行和永隆銀行可實現對匯,所以經常涉及到內地的業務的,永隆銀行不失為不錯的選擇。
4、東亞銀行
東亞銀行於1918年在中國香港成立,一直致力為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及世界其他主要市場的客戶,提供全面的零售及商業銀行服務。東亞銀行是香港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於2018年12月31日的綜合資產總額達港幣8,395億元(1,072億美元)。
5、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香港)或中銀香港,是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最主要資產,也是中國香港第二大的商業銀行集團,在香港分行超過300家。中銀香港由12家中國銀行的附屬銀行及機構,於2001年10月1日重組合並而成,並於2002年10月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❻ 美國的遺產稅怎麼收的
美國的遺產稅是在一百萬美元開始徵收的,徵收的百分比18%-50%。但是該遺產稅只針對死者的子女,其妻子和父母是不需要支付的。
1.遺產金額小於1萬美元為18%。
2.遺產金額小於2萬美元為20%。
3.遺產金額小於250萬美元為49%。
4.遺產金額大於250萬美元為50%。
美國政府對個人資產轉讓征稅很高,雖然這種稅種俗稱為遺產稅,但實際上它包含了三種類型的個人資產轉移賦稅:一是遺產稅,二是贈予稅,三是隔代資產轉讓稅。
政府劃定的遺產等於是包含了一個人生前所擁有的所有財產,這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有形和無形的個人財產。比如貨幣、房產、股票、公司股份、債券、保險單、退休金、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益等。
聯邦遺產稅使用超額累進制,稅率分成17個等級,從18%到55%。一個人要想將自己的財產在死後傳給後代,在美國就需要生前立下遺囑,明確表明誰是財產的繼承人。
如果沒有遺囑,一個人死後的財產自動轉給配偶。要是一個人生前既沒有遺囑也沒有配偶,一旦過世這財產由誰來繼承就會出現麻煩事,那時就要有法院來判決此人的後代是否可以合法繼承財產。
美國的遺產繼承還有更麻煩的事,也就是遺產稅要由繼承人來繳納,而且是先納稅然後才能繼承並分配財產。法律規定,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必須在原財產所有者死亡後9個月內,負責以現金方式繳清稅款,然後才可以進行遺產分配。
一時錢湊不夠,可以申請延期繳付,但期限也不得超過6個月。先繳稅後分財產成為美國遺產稅最大的一個詬病,因為這種方式會造成遺產繼承人因現金不足而陷入無法按時納稅的困境。
當然美國的遺產稅並不是繼承人獲得的遺產全部都要納稅,一個人留下的遺產可以先扣除債務、喪葬費用、慈善捐款,再扣除個人豁免額,剩下的繼承財產才會課稅。
美國遺產稅是指美國聯邦政府和部分州政府對死亡者的遺產徵收的稅。按徵收的級別不同,分為聯邦遺產稅和州遺產稅。美國聯邦遺產稅採用總遺產稅制。
以死亡者死亡時的遺產總額為征稅對象,以遺囑執行人為納稅人,以應稅遺產額作為計稅依據。
應稅遺產額是遺產總額先扣除死者的負債、葬禮及有關費用、遺產損失後,求得「經調整後的總遺產額」,繼而再扣除婚姻、慈善、遺贈等稅法允許扣除項目金額的余額。聯邦遺產稅實行21級超額累進稅率,最低一級稅率為8%,最高一級稅率為50%。
稅額的計算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按應稅遺產額和適用稅率計算出應納遺產稅額; 第二步,在應納遺產稅額中,扣除稅法允許的統一抵免額和稅款抵免額後,方為納稅人實際應納的遺產稅額。
美國只有10個州徵收遺產稅。州遺產稅的計算與徵收方法同聯邦遺產稅基本類似,但稅率低於聯邦遺產稅,優惠寬免額也較少。
聯邦遺產稅和州遺產稅同時課征時,為了避免重復征稅,在計算聯邦遺產稅實際應納稅額時,允許將州遺產稅抵免扣除。
❼ 蘇聯為什麼解體
蘇聯解體原因很多,有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民族的等等。歸根結底完成了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東方社會主義陣營和平演變的希望。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1991年12月25日,原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總統職位並將國家權力和核密碼箱移交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當晚,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告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標志著冷戰兩極格局結束。
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大量提拔親信,蘇聯政壇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貪污、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後半部分,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此時,蘇聯的特權階層羽翼豐滿。據俄羅斯專家估計,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發展到50-70萬人,加上他們的親屬,共有300萬人之多,約佔全國人口的1.5%。 蘇聯的特權階層早已將大量國家財富占為己有。此時,蘇聯已經積重難返。同時,長期的爭霸,使經濟力量相對薄弱的蘇聯負擔沉重。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他試圖扭轉這種停滯僵化的局面,進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為了緩解經濟困難,他首先進行經濟改革。但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觀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上戈爾巴喬夫仍沒有放棄蘇聯的傳統做法,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繼續下降。同時引發了蘇聯的特權階層強烈不滿和社會動盪。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1988年起,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削弱和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反對派趁勢崛起,致使社會動盪日益加劇。
在蘇聯解體之前,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後發表了宣布恢復或收復主權的聲明,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
1991年3月27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進行了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喬治亞、摩爾多瓦抵制了公投)。然而,蘇聯的解體與否,只取決於蘇聯的權力階層的決策。戈爾巴喬夫並沒有利用公投帶來的輿論優勢抵制分裂勢力,葉利欽等支持分裂的蘇聯高官們在政治斗爭中獲得優勢,導致蘇聯局勢的急劇轉折。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通過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聯。其中宣稱,「蘇聯作為國際法的一個主體和一種地緣政治現實已不復存在。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紛紛響應,蘇聯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在此之前,1991年10月18日,蘇聯總統和八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莫斯科簽署了《主權共和國經濟合作條約》,亞塞拜然、喬治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沒有參加簽約,條約規定要保留盧布作為統一貨幣系統的共同貨幣的作用,參加國要履行蘇聯所有的對外經濟義務並奉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但由於條約缺乏政治約束力,很快就成為一紙空文。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以履行蘇聯終止存在的法律手續。大會代表以表決方式通過一項解體宣言。
普京對蘇聯解體這樣評價: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他就沒有良心;誰要是想恢復過去的蘇聯,他就沒有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