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金融匯率計算題
你確認1美元等於1.5715/1.5725歐元?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匯率,而且歐元和美元之間一般也不是這么標價的,既然這么給,就按給定的匯率進行計算。
貨幣對USD/EUR=1.5715/1.5725;貨幣對USD/AUD=1.6510/1.6550。
先看USD/EUR匯率,銀行買入價為1.5715,即銀行買入美元賣出歐元的匯率;銀行賣出價為1.5725,即銀行賣出美元買入歐元的匯率。
再看USD/AUD匯率,銀行買入價為1.6510,即銀行買入美元賣出澳元的匯率;銀行賣出價為1.6550,即銀行賣出美元買入澳元的匯率。
求EUR/AUD的匯率。
BID價格為銀行買入價,即銀行買入歐元賣出澳元的匯率,拆盤後就是銀行買入歐元賣出美元,再買入美元賣出澳元。買入歐元賣出美元採用的匯率為1.5725,買入美元賣出澳元採用的匯率為1.6510,因此EUR/AUD的BID價是1.6510/1.5725=1.0499.
ASK價格為銀行賣出價,即銀行賣出歐元買入澳元的匯率,同樣拆盤,先賣出歐元買入美元,在賣出美元買入澳元,賣出歐元買入美元的匯率為1.5715,賣出美元買入澳元的匯率是1.6550,因此EUR/AUD的ASK報價是1.6550/1.5715=1.0531
因此EUR/AUD的匯率為1.0499/1.0531.
客戶賣出澳元買入歐元,就是銀行賣出歐元買入澳元,採用EUR/AUD的銀行賣出價,即1.0531。100/1.0531=94.9577萬歐元。
2、GBP/USD=1.8125/1.8135,NZD/USD=0.9120/0.9130
GBP/NZD=1.9852/1.9885
NZD/GBP=0.5029/0.5037
㈡ 金融與國際金融有什麼區別
一、金融與國際金融概念上的區別
金融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國際金融由國際收支、國際匯兌、國際結算、國際信用、國際投資和國際貨幣體系構成,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二、金融與國際金融兩者學科上的區別
國際金融屬於英語專業,只是專業課程里加入了一些金融方面的課程,比如西方經濟學、金融學、國際金融學、會計學、國際貿易等等,學的大學數學也簡單,屬於應用型英語專業。
金融屬於經濟學專業,至少要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門數學課,還要有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的內容包括經濟學、金融學的課程。
三、金融與國際金融的核心元素區別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
國際金融的核心是國際間的收支、匯兌、結算、體系等,受到各個國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條例以及國際通用的慣例和通過各國協商制訂的各種條約或協定的約束。
㈢ 分析國際金融市場中利率與匯率的變動關系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貶值.
某貨幣利率上升,由於套利資內本的流動,在短容期內會使該貨幣的需要量增加,該貨幣短期匯率上升,即幣值上升,而對於長期,由於套利投資的獲利回吐,會使利率高的貨幣供應增加,會使該貨幣遠期貶值.給你一個案例,也許能夠說明你的問題:
假如A貨幣利率為10%,B貨幣利率20%(雖然這里利率差較為誇張,但事實上每種貨幣的利率都不一樣,有利率差的存在)
即期匯率A=2B(這里不考慮買入與賣出價,為簡便起見)
就有一種可能:借1A貨幣(借期一年,存與貸利率一樣),即期兌換成2B貨幣,存款(存期一樣,利率20%),一年以後連本帶利取出,再兌換成A貨幣,以償還借1A的本利,如果一年取出的匯率不變,不計交易費用,在這過程中,就可賺取:
2*(1+20%)/2-1*(1+10%)=1*10%=0.1A(如果是1億,賺取1000萬A) (公式一)
由於貨幣利差的事實存在,但都沒有這么做,因為當一年後(遠期)B本利取出時,兌換成A的匯率改變了,市場處於均衡,理論上可以計算出均衡匯率R
2*(1+20%)/R=1*(1+10%) ,R=2.1818
㈣ 急求一本書《匯率與國際金融》的中文版
去我愛電子書下載吧,
㈤ 關於國際金融的 在金本位制與紙本位制下,匯率的決定與調整有什麼不同
沒有不同,匯率與美元有關,不在紙幣
㈥ 國際金融: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問題
一手就可以.一手等於一百股.深滬規定最低成交額為一手.如果每股5塊.那你500就可以了.新手先買一百股訓練.沒有剛進去就賺錢的.注意風險.
㈦ 國際金融(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三章外匯與匯率的知識點有哪些
國際金融(第二版)這門課第三章外匯與匯率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外匯與匯率概述,第二節匯率的決定與變動,第三節外匯匯率理論,討論活動,。
㈧ 高分速求一個國際金融問題,關於匯率對經濟的影響請教各位指點
進口需求(企業)和國內需求(工資收入者)之間的再分配。
因為書中假設企業版的邊際權進口傾向大於工資收入者的邊際進口傾向,所以收入增加時,進口需求增加得比國內需求多。而進口需求是外國面臨的需求,國內需求才是包含在總需求里。當進口需求增加多於國內需求時,國內總需求就會下降,這就是收入再分配效應。
全過程是:本幣貶值——物價上升——收入增加——進口需求增加多於國內需求——總需求下降
㈨ 請問關於匯率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在哪本書上面可以看到
《國際金融》姜波克 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