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當個股漲起來的時候,散戶反而拿不住
雖然這是一個關於炒股的問題,但卻是一個常見的心理現象。
很多人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比如看好某隻股,可是一進去就跌了,因為看好它,所以敢於持有,可是一進去就被套了10%,然後突然某天反彈解套了,就忍不住賣出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反正我剛開始炒股時經常會這樣。
解套就賣了,或者說小賺幾個點就落袋為安了,這種不確定性迷茫導致屢屢錯失牛股,反而加深了被套的傷害。
1,被套解套。
如果我說被套是一種習慣,你可能不一定會認同。但是對於大部分散戶,好像被套了反而心安理得了。但是如果踏空了,反而它就坐立不安了。很多人炒股養成了一個習慣,可以接受越跌越買,就是越套越喜歡補倉,好像這樣自己手裡股票越來越多,感覺「踏實」些一樣。
所以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剛開始炒股就是喜歡做被套解套的工作。就是套住了就補,然後就是等解套,一解套就賣。反正好像炒股不是來賺錢一樣,就是為了解套!
2,落袋為安。
大部分散戶都有這種心理。錢到手了就是到手了,沒到之前就是一堆數字。因此只要漲了一點,就想賣出落袋為安。然後旁邊的人也安慰,有賺就好,不要貪心。是呀,這種心理本質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心理,股票真正上漲的時候,主升浪就有可能錯過了。所以每次很多人一解套,小賺一筆就開心得不行了,其實這在交易上是不正確的。
3,不確定性迷茫。
人們對於不確定性的事總是深感不安。所以會選擇確定性的收益來做補償。一旦當有利時,則會選擇見好就收,原因是上一次被傷害的時間太久。大部分見小利就收的,往往是因為前面等待時間太長導致,比如一直被套,突然漲了到解套的位置了,上一次就是因為沒有在解套位置拋出,導致最終再次被套。如此一來,這種不確定性加深了自己對於安全感的尋求。
因為沒有底氣,不知道未來價格會漲到哪裡?如果沒有該怎麼辦?
這是對未知情況恐懼的表現,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正是這種保守的本能使得人類生存至今。也就是說,這是人性中難以避免的東西。當個股漲起來的時候,散戶拿不住是正常的,如果拿的住反而不正常了。
具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1)有過沒有賣而損失利潤的經歷;相信很多人炒股都會有這種經驗,比方說大牛股樂視,雖然現在是比較慘,但是當年風光的時候誰人不曉,作為創業板第一股,成為眾人炒作的標的。可能1/5的人都曾經買過樂視,但是真正在樂視上面賺了大錢的人又有幾個呢?大家都知道,人類在受傷以後都會本能地躲避,而且人類對痛苦的記憶要遠大於快樂,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更害怕損失,而不是得到。
2)不知道為何買和為何賣:很多散戶不知道為何要買,大多數只是聽說,並不知道為何能夠買,在什麼地方買,為什麼要賣,什麼時候賣。沒有底氣自然也就無法拿的住;比方說,如果給你一個選項,現在拿到100萬,一年後拿到200萬,很多人會選擇100萬,因為現在的100萬是確定性的,而明年的200萬是不確定的,如果有銀行的承兌匯票200萬,你就會選擇200萬了。正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才會選擇保守,正是因為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才會選擇保守。
3)事先沒有明確計劃:如果你有明確的持倉計劃,那麼拿的住可能不會太難。只要你覺得這種方法能夠保證自己長期獲利,並堅決執行,那麼持倉就不會太難。如果你在買入的時候就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賣出,什麼情況加倉,明確知道自己是長期還是短期,那麼自然也就不會覺得迷茫。
人性中有一種過分看重近期效果,但是忽視或者低估遠期效果的現象,行為心理學上
把這種現象稱為近因效應。這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有限壽命決定的。
是今天的1塊錢有價值,還是後天的2塊錢,有價值。
普通的散戶,可能更願意選擇前者。這都是因為散戶的本金太少,很多人連50萬都沒有。
還有一種心理,是虧了拿得住,賺了拿不住,也就是你說的漲起來老想賣,
也是一種心理學的規律。人在虧損的時候,風險偏好是提升的,
但是人在盈利的時候,風險偏好是下降的(也就是渴望盡快的落袋為安)
這個落袋為安的,"安"字,非常形象地刻畫了一個股民的風險偏好在浮盈時的下降。
至於說,人類為什麼會對浮盈和浮虧產生不同的態度和偏好?
科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共識。
這是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去解釋。
還有一種比較通俗的理解:賺錢了,拿不住。
是把眼睛和注意力放在股價變化上。放在股票上,
而沒有放在企業的價值上。如果你確定你投資的企業值500億市值,
而目前只有300億市值,你還會賣嗎?可能還是會的,因為你窮。
你想盡快賺點錢去改善生活,或者讓這些盈利帶給你生活的信心。
又或者你沒有能力判斷你投資的這家企業到底值多少錢。
你本身就是沖著運氣而來,賺一票就走的。
B. 最快多長時間可以拿到CFA證書
cfa每個來級別的自考試時間均為6個小時,CFA考試由三個級別組成,需要逐級進行報名考試。
cfa考試每個級別所需6個小時,分別為上午三個小時,從9點到12點,和下午三個小時,2點到5點。
CFA要求它的持有人建立嚴格而廣泛的金融知識體系,掌握金融投資行業各個核心領域理論與實踐知識,包括從基礎概念的掌握,到分析工具的運用,以及資產的分配和投資組合管理。
CFA一級的知識量相當於國外金融本科的知識量。
CFA一級知識是基礎理論知識的打基礎階段,金融相關的所有知識都會讓考生學習,考試考核也以理論知識定性判斷。
CFA二級側重實務知識的考核。
如果說CFA一級考理論,二級則是考實務能力,CFA二級的知識水平和要求基本可以勝任投資分析員的知識和能力要求。
CFA三級以投資基金經理的思維和角度來綜合評測投資組合的收益與風險,整體定位和把握每個投資分項的特性,如養老保險和風投、股票、國債的投資權重和突發問題處理等等。
CFA三級所涵蓋的內容就是一位成功的基金經理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包括行為金融學,組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