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外互聯網金融最初發展的主要集中在哪個領域
銀行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瀏覽器、加密演算法、安全電子交易協議 (SET) 和安全套回接層 (SSL) 等技術的答突破,花旗、匯豐、富國等國際領先銀行即開始推出電子銀行服務。隨後,SFNB、ING Direct、Wizzit、M-PESA等純網路金融機構紛紛誕生並一度活躍於市場。但近幾年,純網路銀行發展遇到瓶頸,開始轉型謀求新出路。
一是向線下延伸。為彌補線下資源和渠道不足,不少網路銀行將觸角延伸至線下,通過加大線下服務點布局、尋求線下合作代理機構等增強發展後勁。如ING Direct USA將咖啡館作為主要線下服務場所,讓店員作為金融顧問,為客戶提供咨詢和線下業務辦理。
二是特色化發展。如日本的互聯網銀行eBANK、索尼銀行分別定位為專業小額支付銀行、資產管理專業銀行,主要以專業化的服務、低成本、低收費吸引特定的客戶群。
三是全能化轉型。不少被傳統金融集團收購或依託傳統金融機構成立的網路銀行,開始藉助集團優勢追求協同發展。比如,依託主要股東三井住友銀行和SBI金融集團的住信SBI銀行,截至2014年5月6日的開戶數已經突破200萬戶,成為日本發展最快、客戶滿意度最高的網路銀行。
2. 互聯網金融在國外是怎樣的發展態勢
互聯網金融在國外的發展態勢是:
1.移動金融的爆發增長;
2.融資方式的去中介化;
3.網路銀行的多元轉型;
4.大數據的廣泛應用;
5.社交元素的深度融合。
手機正顛覆性地改變人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這將助推移動金融服務模式的發展壯大,並將逐步占據金融服務的重要甚至是主導地位,美國手機金融的滲透率預計2015年將超過50%。金融危機後,歐美大型商業銀行加強了對小企業融資的控制,小企業從傳統商業銀行獲取資金的難度日益加大。在此背景下,以專注草根服務的網路融資快速興起,憑借其以下四個獨特的經營特點,迅速佔領了歐美部分信貸市場,並逐漸對傳統的間接融資方式形成替代。純網路銀行 (internet only bank) 雖然在降低運營成本、便捷客戶服務、細分領域拓展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由於線下渠道缺失,無法提供現金類基礎金融服務和大額資金融通等復雜金融服務等原因,近幾年,純網路銀行發展遇到瓶頸,紛紛開始轉型謀求新出路。大數據的國際應用廣泛,金融業更是典型的數據驅動行業,華爾街早就開始利用大數據來進行市場預判,歐美發達國家各大金融機構大量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和風險防控。大數據已經並將繼續在精準營銷、市場預判、風險防控、降低成本等方面大放異彩。隨著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社交平台的興起,分享、交流等社交元素開始與更多金融服務相互融合,由此產生的商業價值也隨之凸顯。
3. 國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1、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
國外金融業在互聯網出現不久就開始了將業務實現方式向網路方向延伸拓展。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化即金融互聯網服務,互聯網與金融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金融服務的推動作用,即傳統金融業務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了服務
的延伸,是一個互聯網化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國外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通過互聯網、手機、
PDA
等終端設備實現銀行業務功能;券商建立互聯網平台以實現讓客戶通過網路完成證券
交易;
保險公司依託互聯網交易平台實現保單出單和在線理賠;
還有諸如通過互聯網平台實
現資產管理等業務。
這些業務的本質是技術創新帶來的銀行傳統業務渠道的信息化升級。
2、第三方支付
國外第三方支付的概念類似於國內同類型三方支付產品,
但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看,
國
外三方支付的起步時間和發展遠遠領先於國內。
4. 國外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有哪些形態
最主要的三種形式就是第三方支付,個人或者企業信貸,還有就是眾籌等,三種方式都發展較成熟。
5.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有哪些階段
由於傳統金融行業的各種弊端,近兩年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僅從支付市場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729.8億元。支付寶、中國銀聯和財付通分列前三位,交易規模市場份額分別為67.6%、8.3%和7.3%。
互聯網金融可以分為傳統金融業務在線化、基於互聯網的新金融形式,還有就是基於電子商務、廣告等平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三種形態。就目前來看,發展較為迅速的是網上銀行,而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移動支付。
互聯網金融興起正是源於用戶需求和技術發展,移動支付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服務大幅降低顧客的時間、費用成本。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網上金融消費習慣的形成正在逐漸奠定客戶群體基礎,不僅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還將擁有逐漸能夠提供相應安全保障的技術。
6. 中國與美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差異有哪些
隨著P2P平台LendingClub的上市,美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近兩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但中美在互聯網金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監管制度方面:美國監管制度及監管部門早已確立並對美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給予全面的指導。據悉,美國監管金融組織是從保護個人財產和隱私上入手,有一套相對健全和完善的體制。體系內各種法律法規之間相互配合協調較好,能大體涵蓋接納互聯網金融新形式,使之能在美國平穩有序發展;中國剛剛發布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指導意見,具體實施及執行效果需進一步落實。
經濟結構方面:在監管政策和監管部門的共同作用下,美國科技、金融等行業在大的市場環境下發展、競爭較為有序、均衡,市場資源調配的自由化程度較高。雖然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但互聯網金融與其他行業地位不平衡,市場經濟結構的調整需進一步加強。
金融市場方面:在美國,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已實現融合,二者共同為金融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中國互聯網金融與金融尚處於調整時期,二者競爭較為激烈。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空間與需求較大,傳統金融行業改革也步入正軌,未來二者融合也將是大勢所趨。
7.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四大階段 接下來怎麼走
現在,互聯網金融對民眾日常生活的影響排名第二,僅次於網購。中青金服說,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加速推進,互聯網金融對民眾的影響還將擴大。
8. 互聯網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互聯網發展,TCP/IP協議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的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最初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並不是一個互連的網路)。所有要連接的在ARPANET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
為了打破這個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多種網路(如分組無線電網路)互連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互聯網的出現,成為了現在網際網路的雛形。
1983年TCP/IP協議成為ARPANET上的標准協議,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協議的計算機都能利用互聯網進行通信,因而人們將1983年作為網際網路的誕生之間。
第二階段:建成三級結構的Int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網際網路必將擴大其使用范圍,不應局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之後隨著世界上的許多公司紛紛接入到網際網路,是網路上的通信量急劇增大。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來經營。
第三個階段: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Internet,ISP首次出現。
從1993年開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出現了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簡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從網際網路管理機構申請得到多個IP地址,同時擁有通信線路及路由器等聯網設備。用戶只需要向ISP交納規定費用,就可以從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並通過該ISP接入到網際網路。
(8)國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不同階段擴展閱讀:
互聯網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成本低,優點如下: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9. 為什麼說互聯網金融僅僅是金融發展的一個階段
互聯網金融時代以用戶和流量為導向的發展模式,註定了其只是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階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