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監管--基於中美的比較研究。漢譯英
International finance derive from the implement law oversees- - Sino-US-based comparison go into.
㈡ 關於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問題
衍生品是英文(Derivatives)的中文意譯。其原意是派生物、衍生物的意思。
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由於許多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相應科目,因而也被稱為「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簡稱表外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共同特徵是保證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進行全額交易,不需實際上的本金轉移,合約的了結一般也採用現金差價結算的方式進行,只有在滿期日以實物交割方式履約的合約才需要買方交足貸款。因此,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桿效應。
金融衍生品的分類
保證金越低,杠桿效應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國際上金融衍生產品種類繁多,活躍的金融創新活動接連不斷地推出新的衍生產品。金融衍生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
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對合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掉期合約是一種為交易雙方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合約。更為准確地說,掉期合約是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相等經濟價值的現金流(Cash Flow)的合約。較為常見的是利率掉期合約和貨幣掉期合約。掉期合約中規定的交換貨幣是同種貨幣,則為利率掉期;是異種貨幣,則為貨幣掉期。
期權交易是買賣權利的交易。期權合約規定了在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種類、數量、質量原生資產的權利。期權合同有在交易所上市的標准化合同,也有在櫃台交易的非標准化合同。
(2)根據原生資產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即股票、利率、匯率和商品。如果再加以細分,股票類中又包括具體的股票和由股票組合形成的股票指數;利率類中又可分為以短期存款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和以長期債券利率為代表的長期利率;貨幣類中包括各種不同幣種之間的比值:商品類中包括各類大宗實物商品。
(3)根據交易方法,可分為場內交易和場外文易。
場內交易,又稱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集中在交易所進行競價交易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此外,由於每個投資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交易所事先設計出標准化的金融合同,由投資者選擇與自身需求最接近的合同和數量進行交易。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個場所進行交易,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動性較高的市場。期貨交易和部分標准化期權合同交易都屬於這種交易方式。
場外交易,又稱櫃台交易,指交易雙方直接成為交易對手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有許多形態,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同時,為了滿足客戶的具體要求、出售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術和風險管理能力。場外交易不斷產生金融創新。但是,由於每個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雙方相互負責進行的,交易參與者僅限於信用程度高的客戶。掉期交易和遠期交易是具有代表性的櫃台交易的衍生產品。
據統計,在金融衍生產品的持倉量中,按交易形態分類,遠期交易的持倉量最大,占整體持倉量的42%,以下依次是掉期(27%)、期貨(18%)和期權 (13%)。按交易對象分類,以利率掉期、利率遠期交易等為代表的有關利率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占市場份額最大,為62%,以下依次是貨幣衍生產品 (37%)和股票、商品衍生產品(1%)。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間,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規模擴大了5.7倍。各種交易形態和各種交易對象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整體上呈高速擴大的趨勢。
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現狀
金融衍生品市場可以分為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OTC)市場。自1980年代以來,兩類市場的衍生品交易均取得了長足發展:1986~1991年間,交易所市場和OTC市場交易額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和40%;1991年兩市場的未清償合約名義價值分別達3.5兆美元和6兆美元,其中利率合約在兩市場均占據了主導地位;2001年末,交易所市場合約名義價值已增長至23.54兆美元,OTC市場增長到了111兆美元,並且全球OTC市場的市值達到了 3.8兆美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巨幅增長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流動性增強型(即增加現貨市場流動性)金融創新的需求,OTC衍生品交易的增長迎合了機構投資者對風險轉移型金融創新的需求。
金融衍生品區域分布結構
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場
歐美發達國家集中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歐洲,近年來這種集中趨勢更加明顯。1999年末的未清償金融期貨和期權合約名義價值中,有全球80.5%屬於北美和歐洲,到2002年6月末,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區的合約價值佔到總價值的 64.6%(見表4)。
美國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場,但其地位正在趨於下降,美國交易所成交的金融衍生品合約在1986、1988、1990、1992、1994 年分別佔全球交易量的91.4%、74.7%、65.1%、53.5%、44.7%;歐洲市場的增長最為顯著,1994年的交易量是1986年的 399%;其間日本的交易量大約增長了7倍。從交易額統計看,直至1986年,美國尚佔有交易所市場交易額和未清償合約價值的80%份額。1990年後, 美國以外的市場日趨活躍,交易增長率開始超過美國,到1995年,美國以外市場的交易額已超出美國,而未清償合約價值稍遜於美國。從交易量統計看,1990年後美國以外市場衍生品交易的活躍趨勢更加明顯(見表5)。
OTC金融衍生品市場
與交易所市場類似,OTC 金融衍生品市場也主要分布在歐美國家。英國一直保持著OTC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且市場份額不斷上升,之外的OTC交易主要分布在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見表6)。倫敦是OTC金融衍生品市場最重要的中心,2001年日均交易額達6280億美元,較1998年增長6%。紐約日均交易額位居第二,為2850億美元,較1998年下降3%,法蘭克福交易額名列第三,業已取代東京在OTC市場中的位置,法蘭克福地位的上升明顯得益於引入歐元和歐洲中央銀行(ECB)的設立。
金融衍生品投資者結構
金融機構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以美國為例,參與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機構主要有商業銀行、非銀行儲貸機構(Thrift)和人壽保險公司三類,其中商業銀行是最早和最熟練的參與者。根據三十國集團1993年的一份報告,被調查的大部分金融機構參與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其中有92%的機構使用過利率互換,69%的機構使用過遠期外匯合約,69%的機構使用過利率期權,46%的機構使用過貨幣互換,23%的機構使用過貨幣期權。BIS的統計顯示,金融機構在全球OTC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交易額穩步增長,2001年較1995年提高60%。交易主要發生在金融機構之間,日均交易額由1995年的7100億美元提升至2001年的1.2兆美元,金融機構間交易占市場的份額由1995年的80.7%提高到2001年的86.7%(見表7)。
銀行無疑是金融衍生品市場中的主角(尤其在OTC市場上),1970年代末以來,銀行日益熱衷於金融衍生品交易,例如,美國銀行業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十分活躍,從1990年到1995年,銀行持有與衍生品相關的資產增長了約35%,達到3.1兆美元,其間銀行持有的衍生品合約名義價值增加了2倍。銀行是金融互換市場的主要參與者,1992年末全球利率互換合約的未清償價值達6兆美元,持有頭寸最大的20家金融機構佔到三分之二強,其中銀行佔了18家。
非金融機構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顯然不如金融機構活躍,例如目前非金融機構只佔到OTC金融衍生品交易額的10%,與1995年相比其市場份額有明顯萎縮(見表7)。根據三十國集團1993年報告,被調查的非金融類公司中,使用過有利率互換、貨幣互換、遠期外匯合約、利率期權和貨幣期權的公司的比例分別是87%、64%、78%、40%和31%。
㈢ 2021國考證監會考試大綱出了么
2021年度中國證監會招考職位專業科目筆試考試大綱已發布。
考查知識點
(一)經濟學基本原理
1、供給與需求
掌握需求理論、供給理論、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
2、企業理論
掌握生產理論、生產函數、成本與利潤。
3、福利經濟學與市場失靈
掌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優、市場失靈、科斯定理。
4、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與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掌握國民收入核算與方法、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總需求分析、總需求-總供給模型、貨幣與通貨膨脹、失業、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與工具。
掌握評價宏觀經濟形勢的基本變數,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運行之間的關系;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收入政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5、宏觀經濟政策
掌握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穩定政策、政府債務、宏觀經濟、宏觀經濟政策與資本市場)。
6、經濟波動理論
掌握經濟波動理論(總需求、IS-LM模型、總供給、菲利普斯曲線、總供給-總需求模型、開放經濟、經濟周期)。
7、經濟增長理論
掌握經濟增長理論(索洛模型、黃金律、內生增長模型)。
8、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掌握消費、投資相關理論。
9、微觀經濟學
掌握消費者選擇理論(效用理論、消費者選擇、消費者剩餘、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掌握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和長期供給曲線、生產者剩餘、規模效應、不完全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價格歧視、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10、本屆政府的經濟發展思路
盤活存量、自貿區、長效機制、負面清單等。
經濟、金融工作要求。
(二)金融基礎知識
1、貨幣供求及利率決定
掌握貨幣的基本概念(貨幣的定義及度量、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的職能、貨幣形式的演變)。
掌握利率的計算、利率的分類(復利、終值、現值)。
掌握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的相關知識;存款貨幣創造過程)。
掌握貨幣需求(傳統貨幣數量論、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論、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理論)。
2、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
掌握金融體系相關理論(金融市場的概念與功能、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金融市場分類、金融中介機構、金融工具及市場)。
掌握我國金融市場(概念、分類、影響因素、我國金融機構的種類、我國金融監管機構)。
掌握中央銀行相關知識(職能、資產負債表、中央銀行的類型)。
掌握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的主要業務;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外業務。
掌握金融市場分類(證券市場、期貨市場、期權市場)。
掌握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相關知識。
3、貨幣政策
掌握貨幣政策的目標、工具、傳導機制和中介指標。
掌握通貨膨脹的成因、社會效應和有關對策。
掌握金融監管的原則、目標和手段。
掌握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和職能。
掌握《巴塞爾協議》的主要內容。
掌握宏觀審慎監管的主要內容。
4、財政與稅收
掌握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的主要規定。
5、外匯管理、國際資本流動及金融全球化
掌握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理論;匯率制度、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的概念;匯率風險的概念和類型。
掌握引起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掌握當前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特點和我國外匯市場的基本情況;掌握外匯管理的概念、類型和我國外匯管理制度。
掌握國際資本流動的定義、原因和類型;資本流動的作用和政府幹預資本流動的手段;
掌握全球金融市場與金融體系,國際金融監管體系,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職責。
掌握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關情況。
(三)國際金融危機
1、國際金融危機成因;國際金融危機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2、結構性金融衍生品的特徵;結構性金融衍生品的創新趨勢及利弊。
3、國際金融危機後的金融監管新變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對策及影響。
(四)證券基礎知識
1、證券及證券市場概述
掌握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主要內容;資本市場的概念、內涵、外延;如何正確理解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資本市場的監管思路及展望;資本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監測、預警與防範;如何將資本市場放到整個宏觀經濟中去發揮作用;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新三板」市場及科創板市場的區別;債券市場。
掌握科創板重點服務的企業類型、行業領域、上市條件和制度設計的創新點。
掌握證券與證券市場的定義、特徵和功能。
掌握證券市場參與者的構成,機構投資者的種類;各類機構投資者投資證券市場的相關規定。
掌握證券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的概念及關系。
掌握證券交易市場的分類、定義、特徵和職能。
掌握證券公司的功能和主要業務種類。
掌握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及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等證券服務機構的職能、業務范圍與管理體制;證券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法律責任和行為規范。
2、證券產品-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
掌握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概念、性質、特徵和類型,股票估值和債券估值。
掌握債券及其他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特徵和區別。
掌握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交易品種、參與主體、交易方式等基本情況。
掌握證券投資基金的定義、特徵和作用。
掌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的概念和區別。
掌握契約型基金與公司型基金、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定義與區別;交易所交易的開放式基金的概念、特點。
掌握基金管理人、託管人的概念與職責以及與基金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掌握基金資產凈值的含義;基金資產估值的概念及基本方法;基金的投資范圍與投資限制。
3、證券交易
掌握證券交易的含義、種類和方式。
掌握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概念和職能;證券的清算與交收的主要內容。
掌握股票價格指數的概念和功能,我國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
掌握主要國際證券市場及其股價指數。
掌握證券經紀業務、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自營業務、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融資融券業務的基本內容。
掌握回購交易的主要內容。
4、證券市場監管體系
掌握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原則、目標和手段;證券市場監管的內容和證券市場監管機構的主要類型、職責;證券市場自律管理的主要內容。
5、證券市場對外開放
掌握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的發行、上市條件。
掌握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概況。
「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的主要內容。
(五)期貨及衍生品基礎知識
1、期貨市場概述
掌握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遠期交易的關系;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和功能。
掌握期貨交易所的性質與職能。
掌握期貨中介機構的職能、性質和作用。
2、期貨合約與期貨品種
掌握期貨合約的概念、主要設計原理。
掌握期貨品種的分類;國內、國際主要期貨品種。
3、期貨交易、結算、交割制度與基本流程
掌握期貨交易、結算、交割基本制度及交易流程。
4、套期保值
掌握套期保值概念、原理與操作原則;套期保值者的特點與作用。
掌握套期保值的種類及適用對象和范圍。
5、期貨投機與套利交易
掌握期貨投機定義;期貨投機與套期保值以及股票投機的區別;期貨投機套利的作用、原則與方法。
掌握期現套利的概念及其應用。
6、期權與期權交易
掌握期權的含義及特點;期權的分類及各類期權的概念;期貨期權合約的主要內容;權利金、執行價格;期貨期權與期貨的關系。
7、金融期貨與金融衍生品
掌握金融期貨及衍生品的概念。
掌握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的種類及應用;股指期貨合約的理論價格;股指期貨期現套利的種類及應用。
掌握股指期權、個股期權、ETF期權等其他權益類衍生品,主要產品合約內容與設計原理。
掌握利率期貨及衍生品相關知識。
8、期貨市場監管
《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管理辦法》《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內容。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匯總
㈣ 在國際金融背景下,聯想公司是如何運用衍生金融工具市場來迴避經營過程所帶來的風險
海外業務匯率風險: 期貨,匯率掉期等衍生產品在交易成立的時候就鎖定匯率,規避未來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
融資成本風險: 可以通過利率掉期鎖定貸款,浮息債券等融資工具所帶來的利率成本風險
交易對手信用風險:購買信貸掉期,可以在對方壞賬時候獲得賠償。
資產負債表風險:其實就是』一級資本『的比例,可以購買自身發行股票的賣空期權,萬一股價下跌,仍然有足夠的資本維持自身信用度。
㈤ 國際金融衍生品短期期權8個月了還保險嗎
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如果外圍環境不錯,合同允許就可以繼續持有。
㈥ 請簡述國際掉期與金融衍生品協會(ISDA)的作用
在衍生商品品種、ISDA法律文件、凈額結算(netting)及擔保品(Collateral)方面的法律意見以及風險管理具有顯著的貢獻或參與。同時也致力於參與各國政府機關維持密切溝通管道,促使這個交易市場更健全發展。
㈦ 什麼叫期權交易
員工期權就是一個用極低的行權價在未來可以獲得公司的股票,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或者被人收購,對應的股票往往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員工行權後將股票賣出,可以獲得一筆財富。 在國外,比如美國矽谷,有的科技公司給予員工低薪酬高期權,公司成功後,員工得到遠超過固定薪酬的回報。
㈧ 什麼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是指一種金融合約,其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版,合約的基本種類包括權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混合金融工具。
㈨ 誰知道國際結算風險的分類及可以用哪幾種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各類結算風險啊
1、遠抄期支付時,防止未來利率、匯率、股票指數有所降低。可買相關的金融期貨,來規定這個價格。
2、遠期時,防止未來相關指數降低,但又不想錯過上漲賺錢的機會。則可買相關金錢期權產品,來規定這個價格,但到時逢漲又可放棄這個協定,只是交上一定的期權費。
3、在進行債務保值時,可選擇貨幣互換、利率互換。
㈩ cfa和cpa哪個好考,含金量是怎樣的
ACCA和CFA考試到底選那一個抄?高頓ACCA小編想這是很多想金融在校生的困惑,那麼到底怎麼選擇呢?請隨高頓ACCA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高頓ACCA小編再送一個2019年考試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自提,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內部講義+解析音頻
ACCA培養目標是復合型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CFA的培養目標側重金融專才。
首先CFA的報考條件嚴格,它要求大學本科學歷在校生第四年方可報考,或大專學歷且有一定年限工作經驗才能報考。而只要年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都可報考ACCA。雖然ACCA和CFA考試都採取全英文的形式,但是ACCA對於英語的要求比較低,只需掌握專業財會詞彙,考CFA除了要掌握金融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英文專業閱讀能力,英語要求更高。
另外ACCA有13門考試科目,每年四個考季,考試時間靈活,所涉及的知識面廣,因此就業方向也比較多樣化。而CFA有三個考試等級,每年只有兩個考季,持有此證的人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銀行,股票,期貨等金融行業。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