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私募基金是不是金融學
私募基金是一種金融產品,是跟公募基金相對而言的。由於投資風險較大,所以設置的參與門檻較高。
金融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學科。金融學學習的內容也很廣泛,至少包括證券投資、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金融市場和機構等方面。金融機構方麵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方面。就現有學校金融學課程而言,很少涉及具體的金融產品方面的詳盡的實務內容,以理論為主。
Ⅱ 金融學作業: 推薦一隻基金,要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去寫
1.
基金產品
歷史收益(這是大多數投資者最關心也是最簡便可行的方法)
期間各人的標准不同,但注重年度表現是主流.(華夏大盤最近一年的收益為255%就遠強於
其他基金
)另外,理性投資者會對收益進行風險調整(不能因為之前股市表現強勁而認為
股票型基金
就比配置型或債券型的好)。
看整體表現:單個基金業績的漲跌有很多偶然因素,而只要其中一個因素發生重大變化,不可避免導致業績起伏。但一家
基金公司
所有的基金如果表現出較強的協同性和一致性,就說明這家公司整體的
投資研究
水平較高,管理機制和決策流程相對更加完善,其業績就具備可復制性。
看長期表現:一個基金在3年或5年的時間內始終維持高收益、低風險,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基金。
看基金規模的大小:基金的規模與基金品種的特殊性有關。另外,基金公司對於市場的判斷也會影響規模。如果對市場估計不對,基金發行規模大,和市場不匹配,就容易出現沒有好的投資品種,資金容易出現閑置;而如果規模過小,則容易錯過一些好的
投資機會
。
看股票型基金倉位的高低和持股集中度:倉位的高低是基金的主要投資戰略之一,但高倉位在牛市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而作為放大風險的
另一種方式
,提高基金的持股集中度,提高
周轉率
與股票的
換手率
也是一種不穩定的操作。
2.
基金經理
高手在大多數時候表現會比一般人強,就像一個班上的前幾名的人總是那幾個一樣.
因此,應該挑基金經理而不是基金本身.(自從金牌基金經理離開了
華夏回報
,她的表現就碌碌無為了)
3.
基金公司
一個好的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總體水平會高些,這叫強將手下無弱兵.像易方達公司的旗下的基金總體表現都比較出色。規模大、研究能力強:
資產規模
大表明公司的實力和投資人的信任程度。誠信:是否有內部
關聯交易
、人為操控業績等事件,某個程度上均反映了基金公司內部控制的水平和質量。穩定:變動不斷的公司很難形成和傳承優質的企業文化和持續穩定的業績。尤其是要關注基金經理是否穩定。
Ⅲ 金融學作業問題:假如你現在做一筆基金的投資,這筆基金的年利率為5%,今後5年每年要取出1000元
按照公式:年金現值=年金*【1-(1+年利率)^-年數】/年利率
年金現值=1000*【1-(1+5%)^-5】/5%=4329.48 元
現在投入4329.48 元 可實現以後五年,每年取出1000元。
Ⅳ 金融學作業: 推薦一隻基金,要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去寫
歷史收益(這是大多數投資者最關心也是最簡便可行的方法)
期間各人的標准不同,但注重年度表現是主流.(華夏大盤最近一年的收益為255%就遠強於其他基金)另外,理性投資者會對收益進行風險調整(不能因為之前股市表現強勁而認為股票型基金就比配置型或債券型的好)。
看整體表現:單個基金業績的漲跌有很多偶然因素,而只要其中一個因素發生重大變化,不可避免導致業績起伏。但一家基金公司所有的基金如果表現出較強的協同性和一致性,就說明這家公司整體的投資研究水平較高,管理機制和決策流程相對更加完善,其業績就具備可復制性。
看長期表現:一個基金在3年或5年的時間內始終維持高收益、低風險,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好基金。
看基金規模的大小:基金的規模與基金品種的特殊性有關。另外,基金公司對於市場的判斷也會影響規模。如果對市場估計不對,基金發行規模大,和市場不匹配,就容易出現沒有好的投資品種,資金容易出現閑置;而如果規模過小,則容易錯過一些好的投資機會。
看股票型基金倉位的高低和持股集中度:倉位的高低是基金的主要投資戰略之一,但高倉位在牛市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而作為放大風險的另一種方式,提高基金的持股集中度,提高周轉率與股票的換手率也是一種不穩定的操作。
高手在大多數時候表現會比一般人強,就像一個班上的前幾名的人總是那幾個一樣.
因此,應該挑基金經理而不是基金本身.(自從金牌基金經理離開了華夏回報,她的表現就碌碌無為了)
一個好的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總體水平會高些,這叫強將手下無弱兵.像易方達公司的旗下的基金總體表現都比較出色。規模大、研究能力強:資產規模大表明公司的實力和投資人的信任程度。誠信:是否有內部關聯交易、人為操控業績等事件,某個程度上均反映了基金公司內部控制的水平和質量。穩定:變動不斷的公司很難形成和傳承優質的企業文化和持續穩定的業績。尤其是要關注基金經理是否穩定。
Ⅳ 基金投資,, 與 金融學 有多大關系..
要想投資金融理財產品
最起碼該把一些概念弄清楚的吧
概念弄不清楚了那還不是被人涮啊
多懂點比較有底氣吧
買點書自己看咯
Ⅵ 急征10000字的金融學論文
布雷頓森林體系歷史
在20世紀後半葉的50年中,關貿總協定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支撐世界經貿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這三大支柱實際上都肇自於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後兩者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關稅總協定作為布雷頓森林會議的補充,連同布雷頓森林會議通過的各項協定,統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外匯自由化、資本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為主要內容的多邊經濟制度,構成資本主義集團的核心內容,是按照美國制定的原則,實現美國經濟霸權的體制。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有效且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經濟極其重要的環節。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因為每一經濟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呈現出—種無政府狀態。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固。這就使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有利於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在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
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機構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合法席位先後恢復。
從此,開始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
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該體系終於完全崩潰。
但是,由布雷頓森林會議誕生的兩個機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
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國際間就貨幣事務進行共同商議,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信貸支持;
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基本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一)國貨幣比價的掛鉤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3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2. 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3. 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於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而決定「平價」的標准,也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二)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
「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 「協定」又作了「過渡期」,的規定。「協定」還規定了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會員國未經基金組織同意,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確定國際儲備資產
「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四)國際收支的調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於經常項目的支付。
(五)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建立永久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大特色。「協定」確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機構,促進國際貨幣合作。②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均衡發展,提高會員國的就業和實際收入水平,擴大生產能力。③促進匯率穩定,維護正常匯兌關系,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④建立多邊支付體系,設法消除外匯管制。⑤為會員國提供資金融通,糾正國際收支失衡。⑥縮小或減少國際收支赤字或盈餘的擴大。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固定匯率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於金本位下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幣不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所以匯價的波動界限是狹隘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又有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混亂局面暫時得以穩定。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同時,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
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後,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基金組織提供的短期貸款暫時緩和了戰後許多國家的收支危機,也促進了支付辦法上的穩步自由化,基金組織的貸款業務迅速增加,重點也由歐洲轉至亞、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銀行提供和組織的長期貸款和投資不同程度地解決了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此外,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提供技術援助,建立國際經濟貨幣的研究資料及交換資料情報等方面對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有助於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由於匯率的相對穩定,避免了國際資本流動中引發的匯率風險,這有利於國際資本的輸入與輸出。同時也為國際間融資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助於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也為跨國公司的生產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有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戰後的經濟復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卻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首先,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順利運行,是與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充足的黃金儲備分不開的。但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美元對外價值長期不穩,美元則會喪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頓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礎。其次,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若美國黃金儲備流失過多,儲備不足,則難以履行兌換義務,則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維持。再次,若美國黃金儲備不足,無力進行市場操作和平抑金價,則美元比價就會下降,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也就會隨之動搖。最後,該制度規定匯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l%以內,匯率缺乏彈性,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而且它實際上僅著重於國內政策的單方面調節。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松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意味著美元與黃金脫鉤,支撐國際貨幣制度的兩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1973年3月,西歐又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這種種跡象都預示著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可能長久地存在,它必將會被一種更為優越的貨幣制度所替代。至此,戰後支撐國際貨幣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匯率制度也完全垮台。這宣告了布雷頓森林制度的最終解體。歐洲整體經濟規模和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均處於世界首位,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國際儲備貨幣格局中與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馬克、英鎊、瑞士法郎等也佔有一定地位,分美元一勺羹。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隨著世界經濟的多元化趨勢不斷加強,單一的貨幣制度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也就難怪像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樣的貨幣體系制度要走向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結束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到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爆發了多次美元危機。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
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
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
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間才了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協定」。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在的缺陷
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存在種種缺陷:(1)美國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縱國際金融活動。(2)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資產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逆差,必然影響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機。美國若要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美元,則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來源,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3)固定匯率有利於美國輸出通貨膨脹,加劇世界性通貨膨脹,而不利於各國利用匯率的變動調節國際收支平衡。1974年4月1日國際協定正式排除貨幣與黃金的固定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崩潰的根本原因,是這個制度本身存在著不可解脫的矛盾。在這種制度下,美元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發揮著世界貨幣的職能。
一方面,美元作為國際支付手段與國際儲備手段,要求美元幣值穩定,才會在國際支付中被其他國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幣值穩定,不僅要求美國有足夠的黃金儲備,而且要求美國的國際收支必須保持順差,從而使黃金不斷流入美國而增加其黃金儲備。否則,人們在國際支付中就不願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獲得充足的外匯儲備,又要求美國的國際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則全世界就會面臨外匯儲備短缺、國際流通渠道出現國際支付手段短缺。但隨著美國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黃金保證又會不斷減少,美元又將不斷貶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濫,是這種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2.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頻繁爆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此消彼長,美元危機是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的直接原因。
(1)美國黃金儲備減少。
美國1950年發動朝鮮戰爭,海外軍費巨增,國際收支連年逆差,黃金儲備源源外流。 1960年,美國的黃 金儲備下降到178億美元,已不足以抵補當時的210.3億美元的流動債務,出現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機。60年代中期,美國捲入越南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黃金儲備不斷減少。1968年 3月,美國黃金儲備已下降至121億美元,而同期的對外短期負債為331億美元,引發了第二次美元危機。到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102.1億美元)僅是它對外流動負債(678億美元)的15.05%。此時美國已完全喪失了承擔美元對外兌換黃金的能力。於是,尼克松總統不得不於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擔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美國爆發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黃金儲備已從戰後初期的245.6億美元下降到110億美元。』沒有充分的黃金儲備作基礎,嚴重地動搖了美元的信譽。
(2)美國通貨膨脹加劇。
美國發動侵越戰爭,財政赤字龐大,不得不依靠發行貨幣來彌補,造成通貨膨脹。加上兩次石油危機,石油提價而增加支出;同時,由於失業補貼增加.勞動生產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劇增加。美國消費物價指數1960年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這給美元的匯價帶來了巨大沖擊。
(3)美國國際收支持續逆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利用在戰爭中膨脹起來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國家被戰爭削弱的機會,大舉向西歐、日本和世界各地輸出商品,使美國的國際收支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其他國家的黃金儲備大量流入美國。各國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隨著西歐各國經濟的增長,出口貿易的擴大,其國際收支由逆差轉為順差,美元和黃金儲備增加。美國由於對外擴張和侵略戰爭,國際收支由順差轉為逆差,美國資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過剩」(Dollar Gult)。這使美元匯率承受巨大的沖擊和壓力,不斷出現下浮的波動。
Ⅶ 學金融,不去銀行,在基金證券業發展。收入是否可觀
無論從事哪一行業,都和自己的能力相關,但是想在基金證券業發展的,需要有基金從業資格證和證券從業資格證,否則你是沒有辦法進入這一行業。http://www.sinobalanceol.com,基金從業資格證和證券從業資格證並不是很難考取,一般非金融專業的畢業生都能取得,考試成績達到60分就可以了。
Ⅷ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寫什麼好,最好有題目
1、基於P2P網貸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研究
2、當前我國P2P網貸內部風險管理問題研版究
3、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權抵押物風險探究
4、中信銀行對公信貸貸後風險管理研究
5、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6、××省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研究
7、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8、在中國推行以房養老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9、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違約風險管理分析
10、××省農村信用社操作風險研究
11、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策略研究
12、P2P平台與小微企業融資合作可持續性的探討
13、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研究
14、我國商業銀行汽車金融業務的發展路徑分析
15、中小企業私募債信用風險及對策分析
(以上選題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Ⅸ 求金融學論文提綱
1、直接同類風險收益特徵的開基和封基同一時間段的業績,分長期和短期來看,也分年度比較
2、比較兩類基金業績的持續性
3、比較兩類基金的基金經理團隊穩定、分紅頻率、分紅數量等其他和業績相關的因素
封基的話多寫寫折價率的變化,也可以分析下折價率對投資的影響
我國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績效比較的實證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新設立的開放式基金遠遠多於封閉式基金。在數量迅速增長的情況下,開放式基金能否取得優於封閉式基金的績效受到市場的普遍關注。本文選取了10家基金管理公
司,每家公司各選一隻開放式基金和一隻封閉式基金,從收益率、風險調整後的績效和擇時能力三個方面比較了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間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的績效。實證結果
顯示,在我國目前情況下,開放式基金的績效略高於封閉式基金,但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
關鍵詞: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績效比較
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型的選擇
本文擬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風險調整後的績效和基金的市場時機選擇能力這三個方面來評價一隻投資基金的績效與狀況。一、基金收益率收益率是一種最直觀和簡單的業績度量方法,它是在不考慮承擔風險大小的前提下對基金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的業績給出的直觀、粗略的評價。
在不同的基金投資組合承擔相近風險的情況下,收益率能十分方便地給出恰當的評價。基金在期收益率的計算方法是:
Rpt=(NAVt-NAVt-1+Dt)/NAVt-1
(1)
其中NAVt和NAVt-1為基金t期與t-1期的凈值Dt為t期基金分配的紅利。
二、風險調整後的績效評價
對於一隻基金績效的評價,僅僅有對其平均益率的測算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綜合考慮對該基金收益風險大小的度量。Treynor (1965)、Sharpe(1966)、Jensen(1968)分別提出了衡量風險調整後績效的評價指標。夏普(Sharpe)指標是用基金平均超額收益除以這個時期收益的標准差,計算公式為:
—
Sp=(Rp-Rf)/δp (2)
—
R p 是評價期間基金的平均收益率,Rf是無風險收益率,δp 是基金收益率的標准差,用來代表風險程度。
與夏普指數類似, 特雷納(Treynor)指數也衡量了單位風險的超額收益,但是它用的是系統風險而不是全部風險。
Tp=(Rp-Rf)/βp (3)
βp代表基金的系統風險,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根據CAPM模型建立回歸方程,利用基金的歷史數據得出βp的估計值。CAPM模型可以表示為:
Rpt=α+βp (Rmt-Rf) (4)其中,Rmt是t期市場基準組合的收益。
詹森(Jensen)指數是建立在CAPM測算基礎上的基金的平均收益,代表基金的實際收益與CAPM 模型預測的收益之間的差距,
其計算公式為:
— —
Jp=Rp-[Rf+βp (Rm-Rf)] (5)
三、市場時機選擇能力評價
市場時機選擇能力是用來評估組
合投資管理者對市場的判斷能力,即當市場前景看好時,組合投資管理者能否抓住這一時機,通過改變其組合的風險資產與安全資產的構成,取得
較高的市場收益率;反之,組合投資管理者能否採用相反的方法來達到迴避風險的目的。基金的投資是一種典型的組合投資,它常常是類似於市場組合的投資,所以,基金管理者能否
捕獲到市場機會可以作為衡量其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Treynor和Mazuy(1966)首先提出了T—M模型來檢驗投
資組合管理者的市場時機選擇能力。
Rpt-Rf=a+b (Rmt-Rf)+c(Rmt-
2
Rf) +d ( 6)
其中,b是β系數,d為誤差項,c則代表市場時機選擇能力指數。如果c顯著地大於零,則表明投資者具有市場時機選擇能力;且c越大,基金的超額收益相對於市場組合的超額收益越
大,說明基金的績效越好。
樣本和數據
本文選擇了10家基金管理公司,每家公司各選取一隻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如表1所示。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內部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投資管理能力以及面臨的制度環境都是非常接近的,如果一家公司旗下的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存在績效差異,那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上將這種差異歸結為基金類型的差異。
從提高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可比性出發,我們在選擇基金時還遵循了這樣的原則:第一,所有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都設立於2003年以前,即在我們的樣本評價期間已經運行了1年以上;第二,由於封閉式基金的投資對象是股票和債券,我們選擇的開放式基金全部為股票型和配置型,投資對象與封閉式基金比較接近。
樣本的評價期間為2004年1月9日至2005年4月1日。這一期間我國證券市場處於持續低迷的狀態,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在市場走低的情況下取得怎樣的績效是主要關注點。本文選取基金每周五公布的基金凈值來計算基金每周收率全部數據來源於各基金管理公司的網站。
對於市場基準收益Rmt,本文採用上證指數、深證指數和國債收益率(假設國債的年收益率為4%,並按一年52周折算成周收益率)加權平均而來,計算方法如下:Rmt=0.4*上證指數+0.4*深證指數+0.2*(4%/52) (7)市場無風險利率Rf用商業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扣除20%的利息稅)代替,即Rf=(2.25%/52)*0.8。
實證研究結果
利用Spss統計軟體對評估指標和模
型進行計算,可以得出以下結果。
一、平均收益率
基金平均收益率的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知,10隻封閉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0.0004,低於10隻開放式基金的平均值-0.0001,平均收益率的平均排名也落後於開放式基金。同期,市場基準組合的平均收益率為-0.0014,有7隻封閉式基金和9隻開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高於市場基準組合。以每家基金管理公司為考察對象,開放式基金平均收益率比封閉式基金高的有6家,低的有4家。
二、風險調整後的收益
表3是根據公式(4),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β的估計值和回歸方程的
2
R 。表中同時列出了夏普指數、特雷諾指數、詹森指數的計算結果。
2
方程的R 均大於0.6,表明方程的擬合程度比較理想。三個指標雖然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基金風險調整後的績效,但得出的結果是非常接近的。計算結果均顯示,經過風險調整之後,開放式基金的平均績效及其平均排名依然高於封閉式基金。有6家基金管理公司開放式基金的夏普指數、特雷諾指數和詹森指數高於封閉式基金。這些結果表明,開放式基金從平均水平上還是體現了一定的優勢,而且有60%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開放式基金風險調整後的績效優於封閉式基金。
三、基金選擇時機的能力
根據前面的研究方法,我們用TM模型來評價基金經理人選擇時機的能力。公式(6)中a、b、c三個系數的估計值如表4所示。根據T-M模型,c代表了基金選擇市場時機的能力,如果c顯著地大於零,則表明投資者具有市場時機選擇能力,且c越大,基金的超額收益相對於市場組合的超額收益越大。從c值的計算結果。以及對應的t檢驗和顯著性概率中可以發現,在5%的顯著水平下,只有封閉式基金——基金裕隆的c值顯著地大於零;在10%的顯著水平下,開放式基金長盛成長的c值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這兩
只基金的經理人具備一定的市場時機選擇能力。除了這兩只基金之外,還有7隻封閉式基金和6隻開放式基金的c值是大於零的,但是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它們具有市場選擇的能力。總之,從基金的選擇時機能力上來考察,開放式基金並未體現出更多的優勢見表4。
四、進一步的比較
從上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風險調整的績效和擇時能力這三個方面比較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績效的實證結果表明,整體上開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風險調整的績效略高於同期的封閉式基金;從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來看,有60%的公司自身的開放式基金收益率和風險調整後的績效高於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市場選擇能力則不存在較大的差異。在2004~2005年我國股市持續處於低潮的情況下,開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略高於封閉式基金,但這種優勢並非十分明顯。可以使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定量分析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各個績效指標是否具備顯著的差異。表5顯示了將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各自作為一個獨立樣本,用t檢驗的方法來考察兩個樣本各項績效標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的結果。在5%的置信水平下,如果t檢驗的顯著性概率小於0.05,則表明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績效指標存在顯著的差異。如表3所示,平均收益率、夏普指標、特雷諾指標和詹森指標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開放式和封閉式基金的各項指標不具備顯著的差異性。將置信水平放寬至10%,所有指標也沒有通過顯著
性檢驗。這一結果表明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的績效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開放式基金的優勢並不明顯。
結論
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風險調整後的績效以及選擇市場時機能力三個方面比較,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間,開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和風險調整後的績效略高於封閉式基金,但二者並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與封閉式基金相比,開放式基金的擇時能力不具備明顯優勢。此外,從單家基金管理公司來看,60%的公司擁有的開放式基金的績效優於自己的封閉式基金,這一比例也並不高。據此可以認為,與封閉式基金相比較,我國現階段的開放式基金並沒有體現出顯著的優勢;特別是在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
內,在基金管理人投資水平、投資風格接近的情況下,40%的開放式基金的績效還低於封閉式基金。這說明開放式基金的激勵約束機制產生的效果並不明顯。開放式基金績效優勢不顯著的原因可能在於近兩年來我國股市持續低迷,投資者的信心受到重挫,普遍對股市持悲觀態度,從而導致開放式基金遭遇了較為嚴重的贖回壓力,影響了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操作。如何充分發揮開放式基金的制度優勢,一方面有待於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和投資者長期投理念的樹立,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提高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建立贖回的預測機制和風險預警機制,促進開放式基金走向健康、良性的運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