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融學的架構(來自於人大經濟論壇的轉載)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二、經濟學與金融學所開相關課程
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資本論 西方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貨幣銀行學 財政學 經濟學說史 發展經濟學 國際貿易等。
金融學:西方經濟學、 貨幣銀行學 國際金融管理 證券投資學 商業銀行業務管理 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Ⅱ 金融學體系是怎麼樣的
金融體系包括金融調控體系、金融企業體系(組織體系)、金融監管體系、
金融資產結構
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環境體系五個方面。
(1)金融調控體系既是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幣值穩定和總量平衡、健全傳導機制、做好統計監測工作,提高調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觀調控機制,包括利率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支付清算系統、金融市場(貨幣、資本、保險)的有機結合等。
(2)金融企業體系,既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現代金融企業,也包括中央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革、發展各種所有制金融企業、農村信用社等。
(3)金融監管體系(金融監管體制)包括健全金融風險監控、預警和處置機制,實行市場退出制度,增強監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處理好監管與支持金融創新的關系,建立監管協調機制(銀行、證券、保險及與央行、財政部門)等。
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混業經營統一監管
(4)金融市場體系(資本市場)包括擴大直接融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推進風險投資和創業板市場建設,拓展債券市場、擴大公司債券發行規模,發展機構投資者,完善交易、登記和結算體系,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5)金融環境體系包括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Ⅲ 金融學專業如何建立知識體系
太籠抄統了,本人大三金融,歡迎交流襲。首先應該學好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理論,這就是打基礎,其次看一些專業書籍,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加強橫向發展,要對銀行證券保險,股票權證期貨等全面了解,最後要想有所發展就看自己的能力了。對經濟,金融等專業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並且能行之有效運用到實踐中。呵呵,個人觀點,歡迎拍磚.............
Ⅳ 如何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來,源首先,要把學科知識縱向切一刀,這樣便繪制出一個學科知識發展的「階梯圖」,
Ⅳ 金融專業知識體系
基礎知識好比樓房的一層要夯實。金融學基礎知識學透了才行這是你自身知識體系的前提呀。
證券投資也是金融領域中一個很大的方面。
證券投資雖然是你的主方向,也可以所是你從事工作的主產品,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所以和證券投資相關的,競爭性較強的行業和產品你也是需要關注的。只關注自己,不關注別人。怎麼能知道你的優點和別人的優點呢?
最後,不管是什麼行業,從事什麼工作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你把握了各種投資風險,你才算有完整的知識體系。(風險相關的書籍)
Ⅵ 結合投資銀行學知識,談談如何構建我國金融風險防範體系
銀行業嚴格依照巴塞爾協定III中最低資本監管 市場選擇 行業自律 建立完善個人信用系統
Ⅶ 如何構建知識體繫心得
一、關於如何構建知識體系帶給我的思考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轟炸,然而,我們學到了什麼?
我們發現自己有好多東西要學,但是哪些對我們有價值呢?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好像懂得了很多東西,但是別人一問,我們卻講不出來··· ···
沒有時間看文章、
沒有時間整理信息,
沒有時間處理這些信息,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因為我們一直在茫然,
一直在自以為是,
一直在等待著時來運轉,
個人沒有個人規劃,企業沒有企業規劃,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都急急忙忙的搞不清楚,
不是我們不會做,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能做成什麼,我們沒有根據自身條件,資源、信息、數據、合理分配,沒有頭緒,
理論知識教給我們如何構建知識體系,讓我更清楚的理清楚了自己的思緒,當我們把這一切結構、問題搞清楚後,我們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搞清了邏輯關系,讓我腦袋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順序的輸出形成一個簡單的架構,這就是知識體系。
二、如何運用知識體系,運用知識體系能做什麼
結合監控中心現有數據資源,我們在整理分析後,覺得我們還能夠找到更深的突破。
(一)借款貸款回收
遇到不接電話,找不到人、拖欠借款持久的客戶,採用北斗監控找出車輛位置,實時監控,找到車輛運行規律和車輛位置,上門催收。
(二)平台信息處理系統
針對平台車輛信息,我們提煉出保險信息,黃標車到期信息,針對車輛回訪,發展外圍保險和車輛銷售工作,駕校B2報名工作。
(三)物流配送
後續我們計劃調研用車輛行駛線路及軌跡回放,在沿途找出司機聚集地,貨源集中地區,長途車輛,短途車輛,合理掌握我們在車輛管理中的風險管控工作。讓車輛管理更加便捷、快捷合理化。
三、思考、設想
知識體系是個不斷構建和完善的過程,不論我們過早和過晚的去發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路上,未來社會給予我們的挑戰是多樣的,如果我們還在執迷不悟,糊里糊塗,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隱沒那將是赤裸裸的掠奪。
如何構建知識體系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做什麼,不能持久的堅持和執行那我們學習理論知識將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不僅迷失,更會迷惘。作為現代人我們要創新熱情和創業的豪情,要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敢於運用知識體系實踐,運用、創新,發展,才是我們學習的真諦。
Ⅷ 作為銀行員工怎樣構建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
其實有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情況連接不明白,很多的人都是這個樣子的。
怎麼才能快速成長呢?我的建議是:
1、向基層員工學習!向基層員工學習!向基層員工學習!
2、你可以多看,可以多問,可以多聽,就是不要擅自做主!
3、多學政策、法規、制度
4、去基層鍛煉
有一些基層同事講來自總行的政策和系統不貼近實際,水土不服。根據我個人的一些經驗,由於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風土人情不一,別說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有差異,哪怕同一個省內的不同地級市差異都很大。所以總行制定的政策辦法很難面面俱到,而且總行相關政策法規均由資深員工和領導多次審議評定後才會下發,新員工能起的作用較小,所以這個鍋,不應該由新員工來背。
Ⅸ 知識體系如何構建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做很多事,其實是不需要體系的。
比如我們不必把所有食物嘗一遍,才決定吃什麼東西;去一個新的城市,也不必把整個城市規劃理解清楚才上街。
但是為什麼,喜歡看書的人,就都渴望建立知識體系呢?
這個問題我整整想了兩天,總結出來是這四個字——「復雜定位」。
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問題,是可以通過「簡單定位」來決定的。
比如你路過一個路邊水果攤賣櫻桃,買or不買,那嘗一個就知道了。「好吃」→「買」,「不好吃」→「不買」,這就是簡單定位。看到哪家餐館順眼,就走進去吃東西,這也是簡單定位。
生活中的事,為什麼多數都是「簡單定位」?
其實是因為你身後的社會秩序幫你解決了大部分「不確定性」。你不用擔心餐館會突然遭受恐怖襲擊,也不會擔心賣櫻桃的小販會騙你。
但如果我們去探索陌生領域。比如你如何創業?如何去開始寫作?如何規劃自己升職?如何去尋找人生意義?
這些問題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需要你自己解決。
比如創業,你需要關心產品定位、如何營銷、團隊管理、市場競爭等等因素吧,甚至你會擔心員工哪天心情不好,導致工作滯後。所有這些因素組合起來才能決定你的創業路徑。這就是「復雜定位」,這時你就需要一個體系。
喜歡讀書的人,始終都是那些想去解決更大問題的人。如果把知識體系比作地圖,普通人在城市穿梭不需要地圖的。而少數人就像是在叢林探險,那肯定就需要一張詳細的求生地圖。
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知識體系呢?核心有三個,缺一不可。
| 廣泛收集「啟發性知識」
知識體系的建立路徑,應該是一條「微笑曲線」。如圖,剛開始從廣度去攝入知識,中途從某一個縱深去建立框架,最後又根據框架填充和豐富整棵知識樹。
Ⅹ 貨幣金融學知識體系概括
目錄第篇 導言
第1章 為什麼研究貨幣、銀行與金融市場
第2章 金融體系概覽
第3章 什麼是貨幣?
第2篇 金融市場
第4章 理解利率
第5章 利率行為
第6章 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
第7章 股票市場、理性預期理論與有效市場假定
第3篇 金融機構
第8章 金融結構的經濟學分析
第9章 銀行業與金融機構的管理
第10章 銀行業:結構與競爭
第11章 銀行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第12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13章 衍生金融工具
第4篇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操作
第14章 中央銀行的結構與聯邦儲備體系
第15章 多倍存款創造和貨幣供給過程
第16章 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
第17章 貨幣政策工具
第18章 貨幣政策的實施:最終目標和政策指標
第5篇 國際金融與貨幣政策
第19章 外匯市場
第20章 國際金融體系
第21章 貨幣政策策略:國際經驗
第6篇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的實施
第22章 貨幣需求
第23章 凱恩斯理論框架與IS—LM模型
第24章 IS—LM模型中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第25章 總需求與總供給分析
第26章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
第27章 貨幣與通貨膨脹
第28章 理性預期:政策意義
部分問答和思考題的答案
詞彙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