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研究生申請問題。
香港大學的研究生的申請一般需要以下材料:
1.本科成績單:中英文的各一份,並須經過學校公證。
2.英文水平證明:一般應具有托福成績。與美國不同的是,香港的大學並不要求一定要ETS寄送成績,而是只要原件的復印件即可。有些大學如甚至不一定要托福成績,大陸的四、六級證書也可接受。不過一個好的托福成績顯然更有競爭力。
3.GRE成績:隨著競爭的激烈,香港的大學現在又要求GRE成績,與托福一樣,只需復印件即可。這兩項可以為我們節省25美元。
4.申請表格:一般來說,只要發一個電子郵件給招生辦公室或者系裡,對方便會寄來有關表格。不過與美國不同的是,香港的大學會要求你說明自己的研究意向,當然只要一個很寬泛的范圍即可,無須非常具體。材料一般是免費的,如果覺得麻煩,甚至可以從網上下載。
5.研究計劃:這是與美國大學不同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與美國的大學要求的 PERSONAL STATEMENT完全不同,研究計劃(RESEARCH PROPOSAL)是純學術的,無須加入諸如個人經歷、感情這些東西。它要求申請者要有一個明確的研究方案並對此有較好的掌握。這個計劃必須是非常具體的,不能太寬泛。研究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1)研究對象(TOPIC),即你想要解決的問題
(2)研究此問題的意義
(3)前人的研究狀況即遺留的問題
(4)你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5)參考文獻(BIBLIOGRAPHY):這一點很重要,但往往會被忽視。
下面幾種情況會提高成功幾率:
本科「出身」好:211/985學校相對於普通高校。
本科成績好:GPA高/系內排名靠前相對於較低的成績/較靠後的排名。
有研究經驗(適用於研究型):之前做過研究相對於沒有做過研究。
推薦人威信高:領域內知名教授的推薦相對於普通講師的推薦。
推薦人關系:目標教授和推薦教授關系密切相對於互不相識(甚至沒聽說過)。
有質量的研究計劃(適用於研究型):一份有高質量的研究計劃相對於隨便寫的一些文字。
面試表現出色:條理清晰且有禮貌的回答相對於不知所雲。
下面幾種情況會增加申請難度:
目標學校標准高:港大、中大相對於城大、理大。
目標專業在港熱門:金融管理專業相對於農林專業。
研究型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相對於授課式研究生。
跟風轉專業申請(在轉入專業有所建樹者例外):申請不同專業相對於擅長的本科專業。
申請主要由這些方面決定,但能否錄取畢竟是綜合考慮且由學校、學系和教授幾方面決定,在申請的時候,任何人都無法預知最後的結果,請申請者結合上述的條件來給自己「定位」,以估算有多大的把握。
一般來說,系裡會建議你先與某位教授聯系,確定研究的題目、方法等,取得教授的同意後,在遞交正式的計劃。當然,如果你能引起教授的注意,請他為你提意見甚至給你修改,那麼成功的幾率就很大了。
6.推薦信:香港大學一般只要兩封推薦信,但必須是學術領域中的人,其他人則不被接受。推薦信是一、兩份表格,而不是洋洋灑灑的一大篇。其內容是對你學術才能的評價。此外還要求對你的研究計劃做出評價和建議,這一點也不應忽視。
7.此外就剩下申請費(APPLICATTON FEE)了。香港的大學申請費比美國低得多,一般一兩百港幣,一般人均能承受。
申請時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得到獎學金,必須申請全日制 (FULL-TIME)。香港的生活水平很高,學費加申請費至少需要一萬港幣每月,一般人肯定讀不起,不過如果得到STUDENDSHIP的話(每月約一萬四到一萬五港幣),所有開銷便無須擔心了。
香港學校一般可以先網上申請,然後再寄補充材料過去(比如你的成績單、學位證明、語言成績如托福雅思等)
申請08fall入學的話今年暑假過後就可以准備材料了,先把語言考掉,他們語言入學一般托福550,雅思6~6.5,有的專業如金融還要GMAT或GRE;
香港研究生除博士PHD外(本科可以直接申請),分為授課式(MSC,MA等)和研究室(MPHIL),授課式一般1年(自費)以職業發展為主要目的,研究室一般2年(申到都有獎學金,但一般傾向於錄取香港本地生源,從某種程度上難度大於PHD的申請)
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選擇將要攻讀的學位!
Ⅱ 香港城市大學的碩士,金融與精算數學(數學院)和應用經濟學(商學院),哪一個就業前景更好一些呢
金融與精算數學
金融與數學已經涵蓋了基礎經濟學
香港是亞洲的金融回中心,金融與精算畢業進投行有優勢,答香港不就投行多麼,就算不是投行,銀行也可以。
現在不僅是中國、世界都缺精算師,所以學出來的話並且考個精算師的證書,前景非常好
城大以前是專門的理工學院,所以在理工類非常擅長,雖然商學院也不錯,但是畢竟歷史沒有數學院歷史長久
金融與精算可以算是一門技能,不是誰都能學得來的,但是經濟學是超級理論化,而且現在學經濟的太多了。。
Ⅲ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工程專業授課式研究生
國外的大學跨考一般不限制,特別是授課型的,雅思大約是6.5以上。
但是專告訴你授課屬型的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不很受歡迎的,你知道只學一年,能學什麼,回來後有人脈或到外資企業就業還好些。
不論是英聯邦國家還是歐美研究型的也是三年左右。這才是真正的研究生。
Ⅳ 請大神們指教,是否有必要去讀香港城市大學金融碩士
香港研究生費用和獎學金:一般研究生學費為每學年40000-50000港幣,部分專業需要每學年80000港幣(如浸會大學的傳理學院)。生活費方面,對於一般內地學生,每學年的總花費在50000港幣左右。如果自行在外租房,費用可能有所增加。研究型研究生通常會有補助金,或者稱作研究經費,一般標準是博士研究生每月15000港幣,碩士研究生每月12500港幣(實際數目依學校和專業而不同)。授課式研究生不參與研究工作,所以沒有補助可拿,通常在學業中期有獎學金可以申請。獎學金的數目差別就比較大了,而且數目很少,如果計劃修讀授課式研究生,要做好「沒有獎學金也能完成學業」的打算。
Ⅳ 香港城市大學商務資訊系統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哪個好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最好的三所大學,香港城市大版學屬於第二權梯隊!
商務咨詢系統好就業嗎?!我不懂!香港城市大學商務資訊系統在香港還是在中國大陸都只是一般般而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在中國大陸就業也很好,考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難度不大,香港城市大學商務資訊系統這樣子的專業都是大陸學生去讀,就業很差!!!性價比來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金融學很高!!!至少在中南地區的人脈還是就業都很不錯!
Ⅵ 我想在國外投行工作,請問除北大清華外,哪個大學的金融系更好(包括香港的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金融系如何
如果你說的來高盛高華大小摩瑞銀中源金在大陸的,清華北大復旦上交還有點希望
必須是專業的top 5 student
以前雷曼沒倒的時候,有同學直接到雷曼新加坡的,當然金融風暴後拎著拉桿箱就回來了到中金去做事了
人大金融學出來,去國外肯定沒戲,但是可以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
如果家裡背景夠硬,還可以轉去五道口(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
在國外投行工作還是在國外留學背景比較好,而且美國的話必須美國top 30學校出來的,在英國的話top 10的學校~
澳洲的麥哲理相對冗餘度比較大,在香港有辦公室,如果是墨爾本大學出來的,除了在澳洲本地就業,也可以rotating到香港那邊~
如果香港念商科,城大是最爛的選擇,商學院最好的應該是科大。
香港大學五大金剛裡面,浸會沒有完整的商學院不討論,剩下的實力排名應該是科大,中大,港大,城大
如果你念城大,跟的不是最好的導師,又不是top student,很難入投行的法眼
看到你的補充了
學術實力的話差別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從就業來說香港機會多,但是上海在上升階段,以後機遇會越來越多。無論在哪個學校,只要能成為top 10的學生,在就業的時候都是很有優勢的
Ⅶ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碩士畢業後,有可能去香港投行工作嗎急求大家的解答!!
城市大學可能比較難
一般都是港大,港科大,港中文大,港理工大都不多了
Ⅷ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與精算數學專業怎麼樣去讀研究生~
很好的一個專業,無論回內地還是留在香港工作都挺不錯的 算是香港那邊最好的商科專業之一 出來工資也挺高的
Ⅸ 浙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復旦大學的金融本科畢業生,哪個更容易在杭州找到金融類工作
從歷史底蘊來說,上海交通大學一直是著名大學,114年的歷史,培養出很多人才,錢學森,弘一法師李叔同,吳文俊,唐文治、蔡元培、李叔同、黃炎培、邵力子、蔣夢麟、馬衡、洪深、朱屺瞻、鄒韜奮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
毫無疑問選擇交大經濟管理專業啊,人大是一個很功利的學校,而且校園太小沒有什麼氛圍。而復旦是沒有任何歷史底蘊的。因為復旦的歷史是空白的。
還有你網路查查交大強大的經管實力吧:
安泰經濟管理學院(Antai)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
這三個學院任何拿出一個都是國內頂級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又是亞太地區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國際知名。國內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比得上。
交大的排名,國家定位比其餘的高得多,交通大學建國前就是一流大學了,這是其他學校比不了的。
現在的交大的發展速度公認是最快的,還有生源質量,國際化程度比剩下的學校好的太多了。
交大的商學院體系是國內最龐大的:安泰(antai),高金(saif),中歐(ceibs)構成交大商學院最強大的三駕馬車,其中交大的中歐已經是國內的霸主,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商學院了,國際排名前20名的。
交大的安泰更是實力強勁,已經拿到了全球最好的三個商學院認證,AACSB;EQUIS;AMBA;【在上海,在中國只有上海交通大學拿到這三個國際頂級商學院認證!!】
這三個認證齊全是國際頂級商學院的標志;
【參考下邊的新聞鏈接】只不過還沒有在媒體正式宣布;
交大的MBA已經得到了全球前50強的認可,交大的碩士教育也是進入過全球第37、38位的水準;
交大的安泰,高金,中歐構成了國內最強大商學院系統,去任何一個都是對你未來發展的巨大促進。
參考這條介紹,尤其是最下邊。
http://e.sina.com.cn/bschool/2010-09-10/1632266970_2.shtml
至於交大高金專門搞金融研究生,MBA,EMBA教育的,剛建設兩年,起點極高,都是國際化師資,國際一流的大牌教授,同時學生都是來自清華北大交大這種學校,也體現這個金融學院的巨大吸引力,讓你看看生源來源吧【參考最後的附圖】:
很多清華北大過來讀研的,可見人往高處走是吧。只有交大有這種吸引力。
無論是人大,還是復旦他們能招收到這種生源嗎?他們有這種吸引了嗎?
http://www.saif.sjtu.e.cn/index.php/AboutSaif/ShowContent/news_id/1527
「SAIF金融MBA項目原計劃招收國內學生120人,而報考人數突破了500人,考錄比達4.2:1。因此,SAIF擴招30名MBA學員,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新生聯考【平均成績在滬上MBA項目中撥得頭籌。】」
現在的上海東北部的復旦大學所有的學科都來自於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其他學校的支援,
所有的知名教授都來自於其他著名大學的支援,主要來自於浙江大學,交通大學,聖約翰大學等等,復旦聚集了華東地區所有著名大學的王牌學科;
復旦大學所有的系主任都是浙江大學和交通大學的教授擔任,復旦大學的校長很多也是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可見原來的復旦大學和浙大,交大實力相差之懸殊。
復旦盡管有100年的歷史,但是是沒有任何歷史底蘊的,
去復旦的校史館就可以看得出,沒有任何著名人物是復旦培養出來的,院系調整前的上海人都是以去復旦為恥的,現在上海的老一知識分子提起復旦也是一直搖頭;
如果同時去過復旦大學的校史館和交通大學的校史館,簡單的比較就可以看得出來兩所學校歷史底蘊的巨大差距,復旦是沒有任何歷史底蘊的。
比如復旦現在一直拿來宣揚的谷超豪,蘇步青等等都是浙江大學的畢業生;
下段文字摘於《大學教育科學》的院系調整史料研究,對於復旦的評價已經非常客氣和隱晦了。
http://book.ifeng.com/special/49nianhoudaxue/201002/0203_9420_1536041.shtml
(3)「空白」的復旦。
假設當時全國只設五個綜合性大學,上海最具競爭力的大學無疑是交通大學。可除了京城以外,這個最具戰略地位的綜合性大學卻花落復旦,這同樣不能令人信服。
復旦大學在民國高校中算不上一流。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復旦大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既沒有一個重要的學科】,【也沒有一個有能耐的教授】。但就是這樣一個當時現代科學家缺席的大學,在理工科獨步天下的1950年代的院系調整中被定為綜合性大學,許多強校的優勢學科、著名學者都要弄往復旦,這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
因為,無論是企業的兼並,還是學校的重組,一個自然的選擇總是以大吞小,以強吸弱,這符合當事人的心理需求,更便利日後的正常運行。如最近一次的高校合並,就是規模小的大學或二、三流的大學並入規模大的或一流的大學,而不是相反。
假如【今日的復旦,並入上海的一般性高校】,豈不成了笑話?
可當時的確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不過,這一貌似「外行」的舉措實則是【精心設計】的,堪稱【院系調整中的一個經典】。因為,作為華東高校的新科狀元,上海、浙江區域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復旦可名正言順地【把滬、浙兩地的高校名流盡收麾下】;同時又阻止了浙大、交大、同濟等名校的名師在其中的任一本部的「會師」,大大方便了今後的治理。只要便利自己的駕馭,幾乎可以不考慮其他,這是院系調整的一大特徵;設綜合性大學時棄浙大、交大而取復旦,便是一例。
Ⅹ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研究生好申嗎
金融服務學研究生申請條件:
學制1年,有2-4年金融工作經驗優先,專學費217,800港幣,9月開學,雅思屬6.5,托福79,CET6。
香港城市大學的入學條件除了專業成績和語言成績外,還需要考察申請者的個性、興趣、實踐能力等,如果你有很好的實習經歷或實踐經歷,那麼,被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院錄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些。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研究生畢業去向有以下這些:
一般是券商,基金,而且就業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或者在一些金融機構做銷售類的崗位(個人銷售非機構銷售,業績壓力比較大,不好做),去銀行的比較多,學生的就業差別很大,好的學校和一般點的學校,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崗或研究崗),或者銀行的地級市以上分行。
部份畢業生受雇公司名單:匯豐銀行、IBM、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
中國銀行(香港)、嘉里物流、香港移動通訊、鳳凰衛視、星展銀行(香港) 、香港金融管理局、美通社、英國保誠、香港中華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