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把O2O,C2B,B2C,C2C等名詞解釋一下,更多更好。 互聯網 金融 供應鏈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該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
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費者到企業),是互聯網經濟時代新的商業模式。這一模式改變了原有生產者(企業和機構)和消費者的關系,是一種消費者貢獻價值(Create Value), 企業和機構消費價值(Consume Value)。C2B模式和我們熟知的供需模式(DSM, Demand Supply Model)恰恰相反
真正的C2B 應該先有消費者需求產生而後有企業生產,即先有消費者提出需求,後有生產企業按需求組織生產。通常情況為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定製產品和價格,或主動參與產品設計、生產和定價,產品、價格等彰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生產企業進行定製化生產。
C2B的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當家做主。站在我們平時作為消費者的角度看。C2B產品應該具有以下特徵:第一:相同生產廠家的相同型號的產品無論通過什麼終端渠道購買價格都一樣,也就是全國人民一個價,渠道不掌握定價權(消費者平等);第二:C2B產品價格組成結構合理(拒絕暴利);第三:渠道透明(O2O模式拒絕山寨);第四:供應鏈透明(品牌共享)
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路零售業為主,主要藉助於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路在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等消費行為。
c2c實際是電子商務的專業用語,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c2c即消費者間 ,因為英文中的2的發音同to,所以c to c簡寫為c2c。c指的是消費者,因為消費者的英文單詞是Customer(Consumer),所以簡寫為c,而C2C即 Customer(Consumer) to Customer(Consumer)。C2C的意思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比如一個消費者有一台電腦,通過網路進行交易,把它出售給另外一個消費者,此種交易類型就稱為C2C電子商務。
Ⅱ 盤點2016年互聯網金融新名詞
互聯網向來就是詞彙創新的主戰場。自從金融加入互聯網陣地之後,就出現了一個新行業:互聯網金融。自然,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里,新名詞一定是層出不窮的。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列舉一些經常會聽到,但未必知道是啥意思的新詞兒。
先來兩個最最基本的。
「P2P」P2P借貸是一種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P2P是「Peer to Peer」的簡寫,個人對個人的意思。P2P借貸指個人通過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服務費用的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借貸的金融模式。
「B2C」B2C是「Business to Customer」的縮寫,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這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一般以網路零售業為主,主要藉助於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B2C即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路在網上購物並在網上完成支付。
介紹完基礎,我們再來看進階篇。
「保理業務」這個詞不是新發明的詞,但是卻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之後被媒體廣為傳播。通俗地講就是企業把賒銷出去的貨物的應收賬款有條件地轉給銀行,銀行為企業提供資金,並負責管理、催收應收款和壞賬擔保,企業可藉此及時回收賬款、加快資金流轉。P2P、供應鏈金融,這些子領域中幾乎每天都會接觸保理業務。
「全面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側重通過公司治理、內部控制等制度設計,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從而降低道德風險,並保證組合風險管理和交易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國際先進銀行的風險管理,經歷了從傳統的交易風險管理階段到組合風險管理階段再到全面風險管理階段。當然,金融行業從傳統金融行業慢慢向互聯網金融過渡,「風險管理」也隨之進化,但是現在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簡直差到家了!
「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是金融監管機構為了更好的對金融經營機構實施有效監控,對其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預警、預報所建立的早期預警系統。該系統通過設置的一系列監測比率和比率的「通常界限」,對金融經營機構的經營狀況進行監測。早期預警系統可通過對金融經營機構的主要業務經營比率和比率的「通常界限」加以仔細分析,對接近比率「通常界限」的金融經營機構及時預警並進行必要的干預。這種早期預警系統屬於事前監管,而互聯網金融行業是最需要事前監管的,因為一旦發生不和諧事件,事後往往很難彌補。
「流動性風險FDI」
在事前管理失效的時候,往往會發生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指金融機構沒有足夠的流動性資金來及時支付流動性負債,乃至引發擠兌風潮的危險。其原因可以是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的期限搭配不當,把大量短期資金來源進行長期資金運用,又沒有足夠的支付准備,造成資金周轉不靈。也可以是因為出現資產損失又無力彌補,失去了支付流動性負債的能力。流動性風險的危害性極大,嚴重時甚至會置金融機構於死地。目前跑路的那些互聯網金融平台,絕大多數都是遇到了流動性風險,沒錢還賬,導致悲劇發生。
通過以上新名詞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基本詞彙之外,風險,風險,還是風險。互聯網金融投資也是投資的一種,投資就需謹慎。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運營一方,未來的任何模式中,風險管理都必須擺在第一位,於人於己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