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大,央財等金融學牛校的本科培養方案
關於你的問題,首先可以告訴你的是人大的金融學專業就業情況是很版好的,近年本科生的就業權率也都接近100%。其次,關於專業實力的比較,因為現在比較學科專業實力的主要衡量指標是科研實力,而且科研有需要積累,人大的金融這方面評價也是很高的,應該說除了金融學科培育規模、發展勁頭略次於央財,仍然是上述院校中的佼佼者。其三,人大金融學側重理論,但並不等於實踐能力不足。操作能力方面,也僅是相對央財等而言的。其四,國際上的認可問題,人大申請出國留學畢業生中,申請到全球50強高校的比率佔55%左右,進入前200強留學的占留學生的90%左右。其五,應聘時人大金融畢業的學生是比較受招聘單位歡迎的,但現在即使全球名校,金融畢業生的求職競爭也很激烈。
PS:人大的金融是非常好的。
㈡ 河南大學國際學院的辦學模式
國際學院作為一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主要是利用河南大學的辦學優勢和鄭東新區的區位優勢,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卡迪夫大學,美國阿克倫大學、密蘇里大學,印度貝拉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加拿大溫莎大學等世界500強高校開展合作,與之攜手共建國際物流學院、國際汽車學院、國際軟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國際藝術學院、國際傳媒學院、國際生物學院、國際武術學院、國際工商學院、國際漢語學院等,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國際化新品牌,使其成為河南高等教育發展的新亮點和中外合作辦學的示範性工程。
根據中外國際合作辦學的有關規定,結合河南大學國際辦學實踐經驗,河南大學國際學院擬採取以下三種辦學模式,一是創造條件,申報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即借鑒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辦學模式,爭取與英美等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合作辦學,全方位引進世界一流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創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二是在繼續辦好國際教育學院、歐亞國際學院現有中外合作項目的基礎上,積極向教育部申報新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不斷提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層次,擴大專業合作領域。三是利用河南大學國外友好學校資源,擴大與友好學校的交流與合作,採取教師互派、學生交流、學分互認、學位互授等措施,建立與世界知名大學的人才聯合培養體系。
創建國際學院是河南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也是對百年河大的歷史傳承。河南大學抓住「鄭汴一體化」的有利時機,牽手世界名校,在鄭東新區組建新型的國際學院,將會進一步提升其辦學層次、提高辦學質量,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這種較高層次和較大規模的教育國際合作形式,將開啟河南大學這所百年老校國際化發展新篇章。
㈢ 江西財經大學國際學院的培養舉措
圍繞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學院逐步形成了「教學相長、中西合璧、外引內聯、高位嫁接」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師資隊伍、教學管理、教學設施、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學風建設等方面逐項整合資源,整體推動學院的改革與發展。 ——內聘外請,高位嫁接,三位一體
1、聚集全校教師之精華。一是成立專門的國際學院,具體負責教學管理,國際會計、國際金融、國際商務三個專業實驗班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選修課的任課教師,與教務處協調,統一從全校各教學院系選拔,確定選拔標准,給予較高課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的教師均具備出國留學背景。該校自2002年起,連續多年安排專項預算,集中選拔40餘名在相關學科教學和科研水平較高的、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外合作大學進行雙語教學培訓,學成歸國後原則上均應到國際學院開設課程。
自2004-2005學年度,共有49人在我院講授專業課程,其中博士26人,碩士18人,有21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
2、藉助海外高素質之精英。充分挖掘國際優秀教學資源和閑置教學資源,自本科教學實驗班開辦,即從該校的合作夥伴學校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美國紐約理工學院、芬蘭奧盧大學、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我國台灣實踐大學聘請了6位教授、博士為首屆學生講授國際會計、國際金融、國際商務等主要專業課程,聘請3位外籍語言教師教授英語語言和商業英語課程。共有來自英國、美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41位教授、博士(其中海外專業師資16人)為學院學生開設了國際金融、公司財務、管理會計、國際市場營銷等30多門次專業課程和60多門次的英語語言課程;同時,邀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昆士蘭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阿爾伯塔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南安普頓大學、紐西蘭梅西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的教授來院進行學術講座,介紹專業領域前沿知識,據不完全統計,學術講座達30餘次。
3、引進國際化辦學之人才。自2005年起,已有來自美國、英國、紐西蘭等國6位青年教師加盟國際學院專任教師隊伍,學院教師除專業課程教學任務,其主要承擔的角色是專業課程合作與協調人,專業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體系建設者,國際化辦學的調研者,各專業教學師資補充。 ——課程設置國際化、教學方式國際化、教學管理國際化、實踐教學全程化、學生學習自主化
1、課程設置國際化
教學首先要求課程設置的國際接軌。學院廣泛參閱了美國杜克大學、沃頓商學院、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南安普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昆士蘭大學等金融、會計、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結合我國國情和該校校情,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學的要求,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計劃安排。其次,主要專業課程一律採用國際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同時,賦予外聘教師在教材選用上充分自主權,不實行統一的教學大綱、教材,由其自行決定其教學方針、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學院主要是依據教師的聽課及學生的評價對其教學質量的評估和考核。第三,校內教師統一編寫英文課程學習指南,內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參考書目、課後練習及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有作業、小論文、課堂討論、presentation、平時成績和各項成績的比重。第四,增加實務課程,改變只講理論沒有操作的教學模式,在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增加會計實務、金融工具、國際貿易實務操作等,且英文原版專業教材中相關知識點的實務技能訓練較多。
2、教學方式國際化
在高考新生錄取中,要求學生英語成績必須達到110分以上。大一開始,學生每周英語學習時間占其每周全部教學時間的60%,為專業課程採用英文原版教材學習打下基礎;大二開始,使用最新和最權威版本的英文專業教材、雙語或英文教學、英語作業、英語考試,大四學生畢業論文一律採用英文寫作,要求畢業論文必須有英文的參考文獻,並進行英文答辯。其次,教學方法力求擺脫傳統老路子,積極與國際接軌,採用「啟發式」、「引導式」或「案例」教學,課堂以討論式和團隊式進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必須始於課堂教學。
3、教學管理國際化
學院在教學管理上逐步採用通才教育、滾動教學、師生互動、無限激勵、現代技術等手段。通才教育即國際會計、國際金融、國際商務三個專業在大一、大二實行統一的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滾動教學即導入競爭機制,不符合學習要求的學生適時轉入相應普通專業,校內優秀學生通過考核進入國際學院學習,6年,轉進轉出國際學院的學生分別為58人和28人。師生互動即學生要經常性地就教學問題與任課教師、學院進行溝通,選聘學生擔任外籍教師的合作助理,選聘優秀高年級學生擔任低年級學生的班主任助理,讓學生參與學院的教學管理。無限激勵即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出台不封頂的獎勵制度,只要學生在英語競賽、雅思托福考試、國際徵文、科學研究、考取國內外知名大學和其他的國內外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學院不限制名額均予以獎勵。現代技術即充分利用網路,打造系統化信息平台,努力做好國際化信息服務,支持並促進了教學管理的全天候、跨國界、低成本與高效率。
4、實踐教學全程化
實踐教學注重規范與學生自主的統一,學院設定規范性目標如實習大綱或指導書和提供平台如實習基地,針對不同年級,設計不同標准,做到隨年級遞進,並鼓勵全英文寫作。大一學生社會調查不要求與專業直接相關,但必須針對社會經濟現象,其目的使學生了解社會;大二學生假期進行專業調查,側重於收集並分析材料;大三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實習報告側重分析、診斷或再設計。學院已建立台灣台北工業區、浙江卡森國際集團、萍鄉工業園等7個學生實習基地,並有一批學生在相關基地順利實習。
5、學生學習自主化
學院深刻體會到教學方式的國際化實際為「教」與「學」兩翼的共同發展,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關鍵是在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學院一是編印職業導航手冊——入學初就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內容、取向和實踐途徑,引導學生主動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和前程。二是下發學習指南——明確學生主動學習的要素、方法和要求,提高學生自我規劃、自我學習能力。三是改革考核方式——明確基礎學習、過程學習的重要性,加大平時考核占總成績比重,平時側重考核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研究的能力,搜索、利用、分析資料的能力,考核方式包括presentation(小型學術報告、調查研究報告、演示性的觀點介紹等等),小組大作業(如研究報告),Journal,普通作業等等,要求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或提問,答對加分,答錯不扣分,不作答扣分,主動提問加倍加分。 ——樹「江財國際」品牌,揚江財國際聲譽
我院與11個國家和地區的28所高校建立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與交流關系,合作交流項目46個。學生國際交流方式主要有互派免費交換生、選派自費交換生、出國攻讀碩博學位、舉辦暑期國際大學、嘗試合作舉辦ACCA和CMA培訓班等。
自2003年以來,有129名學生於在校期間分赴英國、奧地利、芬蘭、荷蘭、德國、法國等國高校交換或交流學習,有101名學生於畢業後赴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高校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有來自奧地利、德國、義大利、芬蘭和我國台灣地區的100多名學生和該校60多名學生參加了5期國際暑期大學和贛台暑期夏令營活動,有84名來自奧地利、芬蘭、韓國、荷蘭等國高校的學生留學該校。
值得提出的是,國際學院培養的國際化人才,是基於江財自身品牌的國際化人才,是江財自身的「國際名片」。即以完成自身培養方案為基礎,通過出國交流學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的語言、專業溝通能力。出國學習的學生,其研修課程必須符合該校培養方案的要求,並按規定進行學分轉換,最終完成培養方案要求,獲得該校畢業證和學位證。國際學院的學生以自己是江財學子為榮。此舉既開辟了該校學生留學國外的渠道,又大大提升了江財的國際聲譽。 ——積極濃厚氛圍,情景體驗實境
主要通過中外學生同堂聽課、英文專題學術講座、英語角或瘋狂英語俱樂部、特色團學活動或班級活動、參與校內外英文類競賽、海外或外向型實習基地等方式,積極濃厚國際化氛圍,創造交流學習平台,促進學生素質與能力提升。該校對外國留學生進行專業授課時,不獨立成班,而是穿插於學院相關專業班級,使中外學生於課堂直接溝通;學院盡可能利用專家來訪的一切機會,為學生舉辦學術講座或專題講座,使學生了解專業或相關領域的國際動態,培養專業、事業的國際視野;由學生自行成立瘋狂英語俱樂部及英語角,邀請外教參與;學院組織頗具特色的英文競賽和學術專業模擬活動,如英語自我表現的Presentation大獎賽、英文辯論賽、英文徵文大賽、英語精品班會、英文寢室文化活動和公司海外上市模擬等;學院精心創建的海外與外資企業實習基地,為學生在實踐中消化專業知識、拓展國際視野創造了條件。
在國際化辦學環境營建中,不能忽略的是愛國、愛校、愛院教育。國際學院在辦學伊始,就特別注重學生在忠於祖國、熱愛母校、關注學院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通過黨校、團校、精品班會、學院網站等平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愛校情懷、愛院情結。自2003年以來,共發展黨員160餘名、建黨對象400餘名。
㈣ 什麼是高校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共建
人們常說的高校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共建,實際上就是高校開展的國際化合作辦學專業。一般採取2+2的辦學方式,就是頭兩年在國內上大學,剩餘兩年在國外上大學。可以同時取得國內和國外大學的畢業文憑。
㈤ 教育國際化學校年度建設方案怎麼做
自己先寫一個草稿,拿給專家看看,或者再找個機構幫下忙。計劃再好也要抓落實。搜康德教育。
㈥ 鄭州大學金融學國際化班是什麼一絲
鄭大商學院現在本1是沒有這個班級的啊,國際化方面的只有新開設的英國注冊會計師專業,金融方面,就只有金融學兩個班級,本1是這樣的,16級學校有什麼安排不知道
㈦ 東北財經大學的國際商學院和金融學院有什麼區別
1、辦學時間不同
東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組建於2002年8月。
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是在1952年財務信用專業基礎上,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的二級學院。
2、包含專業不同
(1)目前,國際商學院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英國奧斯特大學合作建有六個獲得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會計學(CPA AUSTRALIA方向)和金融學(CFA方向)兩個本科獨立培養專業;
會計學(CPA AUSTRALIA方向)、金融學(CFA方向)和應用統計(商業數據分析方向)三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專業(會計學專業碩士招收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學生)。
(2)金融學院設有金融學、保險學、金融工程、投資學4個本科專業,3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專業、2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授權點和3個博士研究生專業。
(7)金融學國際化辦學方案擴展閱讀
東北財經大學地處國家級風景區——大連市星海公園西側。整個校園由主、輔兩個校區構成,總佔地923.05畝。
其中,主校區佔地829.36畝,以龍江路為界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616.24畝以教學、科研與行政管理為主,北區213.12畝以學生生活為主,輔校區佔地93.69畝,歸職業技術學院獨立佔有。主校區: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尖山街217號。
㈧ 很多高校開的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方向是個什麼樣專業呢
現在好像有很多大學都開了這個專業呢,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方向是指的:在高校原有的專會計學、屬財務管理、金融學等專業體系基礎上,加入一個ACCA、CFA、CIMA、CMA等國際財經執業資格證書課程,學生不僅要學本專業知識,還要額外學習這些證書課程,因這些證書課程的知識相對更完善和全面,所以可能專業的部分課程會被替換掉,是一種本科教育與國際職業教育接軌、致力於國際化財會/金融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通常這個專業的學生在獲得國內大學文憑與學位的同時,還可收獲國際前沿的財經知識與技能,並有機會考取ACCA、CFA、CIMA、CMA等執業資格證書,畢業後相對來說,會更具有競爭優勢。
㈨ 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方向是什麼意思
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方向,是高校為培養國際化高端財經菁英人才而開設的一個特色專業方向,是一種本科教育與國際職業教育接軌、國內學歷教育與國際職業教育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具體包括會計學專業ACCA方向、金融學專業CFA方向、財務管理專業CIMA方向等,算得上是一個高認可度、高含金量、高就業率的專業。
國際化財經類特色專業方向通常是將國際財經執業資格證書課程,如ACCA、CIMA、CFA等嵌入高校的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等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並納入專業必修課范疇,全部採用英文原版教材,中英文雙語授課。其餘的基礎課、必修課、選修課按照教育部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的規定設置課程及學分。該專業的畢業生,將成為具備扎實會計專業理論功底,熟悉國內外會計、審計准則及相關法規,精通財經英語,具有國際視野,擁有較強的國際會計業務處理能力,能勝任中、高層次崗位的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
目前,大多數高校與ACCA授權教育機構楷博財經合作開設此專業,面向全校各專業大一新生開放報名並進行二次選拔,合格者才能被錄取,且學籍將由原專業轉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等專業。對於高考志願選擇了財會類專業但被調劑,或者被其他專業錄取但未來想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金融等領域相關工作的同學來說,這是進行專業二次選擇的絕佳機會哈。
㈩ 鄭州大學金融學國際化班是什麼意思
鄭州大學金融學專業 2010 年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而金融學(CFA國際化班)是為深入貫徹國家關於培養高水平國際化金融人才的戰略,深化金融本科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而開辦。經過學校前期大量的准備與調研,鄭州大學最終選擇了與東亞國際進行校企聯合培養。
(10)金融學國際化辦學方案擴展閱讀:
鄭州大學金融學國際化班是金融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鄭州大學經濟學拔尖人才培養基地,以服務國家和地方金融發展戰略為導向,聚集優質高校資源與金融領域的知名企業資源,融合金融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培養具有國際化金融視野、兼備金融理論和實務操作經驗。
恪守金融倫理職業道德,能夠勝任跨國金融機構及國內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高端工作崗位的國際化金融人才,或者具備在國內外教育科研機構繼續攻讀更高等級學位(或從事學術研究)資格條件的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