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辯論賽:互聯網金融是否會顛覆傳統金融嗎我是正方三辯,該怎麼向反方提問呢(我需要提問的問題)
顛覆不代表取代,只是給它一個警醒,通過一種創新或者新的形勢,完全顛覆人們的想法
你可以問他們,當你開始了解互聯網金融的時候,你是不是覺著很震驚
傳統的金融有沒有因為互聯網金融而發生很大的改變做出一些調整
互聯網金融如果沒有顛覆性的作用,為什麼會作為一種跟傳統金融討論的金融形勢,就是因為他顛覆了傳統金融作為唯一金融形勢的局面
⑵ 傳統金融會被互聯網金融取代嗎
本質都是金融,風險肯定有!
⑶ 互聯網金融發展很好還可不可以取代傳統銀行金融機構
我估計互聯抄網金融無法徹底取代傳統銀行機構,只能說可以取代傳統機構的部分業務,但是是無法完全取代的。就如在線課堂永遠不能取代傳統課堂,只能說隨著時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還是蠻有前景的。
⑷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有什麼優勢
1 對於銀行來說,老百姓的選擇再也不是排隊「求」著銀行辦業務的年代了,人們多了選擇,既可以做到儲蓄,又可以做到理財,同時也可以得到資金的保障,銀行固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銀行這種傳統金融已經不再是老百姓們的唯一選擇了。
2有不少人感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行業企業已覺「背後一涼」,深感競爭壓力。對銀行來說,這種壓力是實實在在、立竿見影的。就在余額寶、理財通、P2P理財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火熱銷售的同時,銀行的存款資金開始「搬家」。
3這樣說來,互聯網金融是不是真的能夠顛覆傳統金融呢?這一點可以先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本質來看,以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例,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多是掛鉤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同業存款、短期國債和央行票據等。在利率市場化初期,貨幣市場和存款市場存在利率差別,貨幣基金為普通個人投資者搭起了進入貨幣市場的通道,使其獲得高於一般存款的利率,客觀上推進了存款利率的市場化。
4 從我國大的環境下來看,其實傳統的金融市場雖然被互聯網金融占據一席之地,但是互聯網金融想要顛覆傳統還是不太現實的,要知道,銀行也不是吃素的,互聯網金融正在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倒逼著銀行等傳統金融企業加快變革,參與競爭。更多的銀行創新產品也在孵化當中,其實無所謂誰來顛覆誰,只要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盤」共同發展,最終發揮各自優勢的展開合作,對於老百姓而言才是最優利的。
⑸ 互聯網金融是否能取代傳統金融行業
互聯網帶來了客戶行為模式的巨大變化,推動銀行從「資金脫媒」向「資金、支付雙重脫媒」轉變,也必然要求銀行改變傳統服務模式,比如從傳統櫃台轉向智能自助服務,從傳統網點轉向線上線下立體化多渠道服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銀行業務模式、服務渠道變得更加多元。 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銀行某些業務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從2013年開始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去年開始的移動支付形成的無現金運動,對銀行都帶來了很強的沖擊。不過,不管是「金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本質都是金融,只是通過新技術擴展了金融服務的方位,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但是都離不開金融的本質。
盡管如此,仍然要理性看待互聯網金融。不同的銀行應該有自己的戰略定力,謀定而後動,先規劃再實踐,不盲目追求最新最潮的技術和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熱的市場格局下,銀行也未「固步自封」。金融科技創新本質是創新金融應用,在擁抱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同時,有助於推動銀行的數字化轉型。
數據應該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不再是開展業務過程中產生的中間附屬物,而是蘊含著經營分析的需求,為客戶營銷和風險管控產生價值。金融科技創新應結合商業銀行實際,有清晰的戰略路徑,要強化數據治理、數據應用和數據創新.
金融科技,一方面是金融,一方面是科技,兩者如何結合值得思考。如何防範風險,是新技術應該思考的,也是每一家銀行要思考的。創新與風險並重,才能保障轉型發展平穩推進。
⑹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區別是什麼_
1 對於銀行來說,老百姓的選擇再也不是排隊「求」著銀行辦業務的年代了,人們多了選擇,既可以做到儲蓄,又可以做到理財,同時也可以得到資金的保障,銀行固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銀行這種傳統金融已經不再是老百姓們的唯一選擇了。
2有不少人感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行業企業已覺「背後一涼」,深感競爭壓力。對銀行來說,這種壓力是實實在在、立竿見影的。就在余額寶、理財通、小油菜P2P理財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火熱銷售的同時,銀行的存款資金開始「搬家」。央行最近公布的1月份信貸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近萬億元。有觀點認為,其中應有不少存款資金分流到了互聯網理財產品市場。
3這樣說來,互聯網金融是不是真的能夠顛覆傳統金融呢?這一點可以先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本質來看,以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例,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多是掛鉤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同業存款、短期國債和央行票據等。在利率市場化初期,貨幣市場和存款市場存在利率差別,貨幣基金為普通個人投資者搭起了進入貨幣市場的通道,使其獲得高於一般存款的利率,客觀上推進了存款利率的市場化。
4 從我國大的環境下來看,其實傳統的金融市場雖然被互聯網金融占據一席之地,但是互聯網金融想要顛覆傳統還是不太現實的,要知道,銀行也不是吃素的,互聯網金融正在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倒逼著銀行等傳統金融企業加快變革,參與競爭。更多的銀行創新產品也在孵化當中,其實無所謂誰來顛覆誰,只要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盤」共同發展,最終發揮各自優勢的展開合作,對於老百姓而言才是最優利的。
⑺ 互聯網金融為什麼不能取代傳統金融
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最大的變化主要是交易的范圍,交易的法制環境,交易的結果、交易的金額的變化。但從根本上講,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金融交易的本質並不會改變,直接的跨期價值交換,金融交易是信用的交換,這些本質不會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發生根本的變化。
信用交易是非常難的,在今天互聯網越來越發達以後,如果認為今後所有的傳統金融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需要見面的互聯網平台,可以完全替代以前的多種金融交易的話,那是不可能的,這和人的本質、和現實是非常相關的。
⑻ 互聯網金融會完全取代傳統金融嗎
短期內是不可能的,現在國內對於物聯網的安全問題都沒有解決這樣很多專人還是不放心的,還有屬很多關於物聯網的法律也沒有完善。就算這些都完善了,國家還需要對物聯網金融的企業做嚴格的檢查,這個部門都需要很多的精力去做。
⑼ 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消費金融和傳統消費金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定位、驅動因素、模式、治理機制、優勢五個方面:
第一,定位不同。
互聯網金融主要聚焦於傳統金融業服務不到的或者是重視不夠的長尾客戶,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規模效應和較低的邊際成本,使長尾客戶在小額交易、細分市場等領域能夠獲得有效的金融服務。目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的客戶交叉還比較少,但是未來相向而行、交叉滲透一定會逐漸增加。
第二,驅動的因素不同。
傳統金融業是過程驅動的,注重與客戶面對面的直接溝通,在此過程中搜集信息、建立管控風險、交付服務,互聯網金融是數據驅動需求,客戶的各種結構化的信息都可以成為營銷的來源和風控的依據。
第三,模式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的運用互聯網的技術,但是模式設計上是有差別的。前者具有深厚的實體服務的基礎,線下向線上進行拓展,努力把原有的基礎更充分的利用起來,提升服務的便捷度。而互聯網金融多數是以線上服務為主,同時也注重從線上向線下進行拓展,利用便捷的服務手段,努力把業務做深和做實。
第四,治理機制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受到較為嚴格的監管,需要擔保抵押登記、貸後管理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通過制定透明的規則,建立公眾監督的機制來贏得信任,不需要擔保和抵押。這種機制的治理成本較低,但缺乏統一的監管體系和規范的業務標准。
第五,優勢不同。
傳統金融機構具有資金、資本、風險管理、客戶與網點方面的顯著優勢,資金來源與運用可直接對接體量大、成本低,同時資本實力雄厚,風險管理體系成熟,網點服務也是互聯網在很多情況下所無法替代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則具有獲客渠道不同,客戶體驗好,業務推廣快,邊際成本低,規模效益顯著等優勢。
總體來數相互之間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金融市場客戶多樣訴求的推動,互聯網金融逐漸挑戰傳統的銀行業務.互聯網金融優勢的日益明顯,對傳統銀行的支付領域、小額貸款領域和中間業務領域均產生沖擊。伴隨著互聯網金融創新變化的同時,傳統銀行同樣也有著相應的機遇, 銀行有著豐富的產品和從業的經驗,還有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銀行通過十幾年互聯網應用的發展也積累了一批人才,他們即熟悉金融同時也對互聯網應用發展有深入的了解,這些也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短時間難以達到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