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金融學看什麼書有幫助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黃達的<金融學>
傑克C.弗朗西斯和羅傑G.伊博森的<投資學>
1、佛蘭克.J.法博齊、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艾倫.加特: 《管制、放鬆與重新管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洛倫茲.格利茲:《金融工程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詹姆斯.托賓、斯蒂芬.S.戈盧布:《貨幣、信貸與資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場利率與流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勞倫斯.哈里斯:《貨幣理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頓:《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莫迪利亞尼文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11、莫頓.米勒:《金融創新與市場的波動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12、卡爾.E.瓦什:《貨幣理論與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3、哈利.M.馬科維茲:《資產組合選擇和資本市場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羅伯特.默頓、安德魯.佩羅德、彼得.圖法諾:《金融工程學案例——金融創新的應用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紐克斯、尼達爾.沙姆洛克:《金融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7,富蘭克林.艾倫、道格拉斯.蓋爾:《比較金融系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規管》,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9、北京奧爾多投資研究中心 :《金融系統演變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0、凱文.多德、默文.K.劉易斯:《金融與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1、戴維.里維里恩、克里斯.米爾納:《國際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2、勞倫斯.S.科普蘭:《匯率與國際金融》,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奧林.戈萊比:《國際金融市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4、哈雷爾.弗雷克斯、讓.夏爾.羅歇:《微觀銀行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業銀行戰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銀行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亞姆、桑加亞.拉爾:《發展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8、大衛.格林納韋:《宏觀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寧:《貨幣政策理論——博弈論方法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0、約翰.Y.坎貝爾、安德魯.羅、艾.克雷格.麥金雷:《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1、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上海三聯書店,1980。
32、羅納德.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續——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聯書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上海三聯書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上海三聯書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薩徳卡:《全球化經濟學——從公共經濟學角度的透視》,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五、工具書
1、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1-4冊),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2、彼得.紐曼、默里.米爾蓋特、約翰.伊特韋爾:《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1-3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3、本傑明.M.弗里德曼、弗蘭克.H.哈恩:《貨幣經濟學手冊》(上、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斯蒂芬.馬奧尼:《國際金融詞彙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5、邁哈伊.馬圖:《結構化衍生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⑵ 凱恩斯的貨幣供給理論和弗里德曼的貨幣供給理論的區別
凱思斯認為,貨幣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外生變數,它的變化影響經濟運行,但自身並版不受經濟因素的制約權。這樣,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貨幣是由中央銀行控制的外生變數,因此可以通過擴大貨幣供給的辦法來增加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弗里德曼認為: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銀行和企業行為所決定的,而銀行和企業的行為又取決於經濟體系內的許多變數,中央銀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銀行和企業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他們的行動。因此貨幣供應量主要是一個受經濟體系內諸多因素影響而自行變化的內生變數。即,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經濟狀況決定的,而不是主要由中央銀行決定的。
⑶ 幾種國際收支理論怎麼理解(學經濟或金融的進)
吸收分析法
國際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指從支出(或吸收)與收入的角度來分析一國的國際收支差額是如何出現的、匯率水平是如何決定的。認為如果一國的實際收入超過了它對商品和勞務的吸收量,該國就會出現貿易順差。1952年有詹姆士·愛得華·米德和S·亞歷山大提出,從國民收入和總需求的角度,系統研究貨幣貶值政策效應的宏觀均衡分析。
核心觀點
該理論建立的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分析,他把經濟活動視為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標是總供給、總需求、國民收入和就業總量。
吸收分析法的表現形式:貿易差額B=國民收入Y-總吸收A
即一國的國際收支差額就是國民收入與國內吸收的差額。國際收支平衡就是總收入等於總吸收。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總收入大於總吸收。調節國際收支逆差就是要增加收入,即通常說的支出轉移政策;或減少支出,即通常說的支出減少政策,簡稱吸收政策。
轉換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運用,是一國經濟實現內外部平衡的主要條件。
現金余額效應
是最重要的一種吸收效應。假定貨幣供應一定,貨幣持有者總想將自己的實際資產的一部分,以貨幣形式佔有,這樣,隨著國內物價的上升,他們名義上持有的現金量就變得更多,結果一方面可減少他們的實際支出,另一方面又可通過出售他們的其他資產持有更多的現金,從而使其他資產價格下跌。其他資產下跌意味著利率上漲,這反過來又影響人們的消費與投資。故現金余額效應可直接影響收入──支出,也可通過利率影響收入──支出。
貨幣錯覺
使貨幣貶值人們重在注視物價而忽視貨幣收入,盡管貨幣收入也可能按比例上升,但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人們總是減少需求和消費。這亦有利於改善貿易差額。
收入再分配效應
這種效應一般有以下四個表現:第一,物價上漲先於工資的提高,使物價轉變為企業家的利潤;第二,物價上漲使收入從某些集團轉移到其他集團手中;第三,物價上漲使實際收入的一個更大部分轉變為政府的稅收;第四,在收入從高邊際吸收傾向朝低邊際吸收傾向移動的狀況下。
其他效應
這些效應很多,對國際收支的改善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如對物價上升的預期,在短期內會導致吸收的增加,不利於外貿差額的改善。
評價
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宏觀的、一般均衡的基礎上的,比微觀的、局部的彈性分析法有所進步,並強調了政策配合的意義,不過,它仍有不足之處,表現在:
第一,兩點假設(貶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生產要素轉移機制平滑)不切實際。
第二,傾斜地以國際收支中的貿易項目為研究對象,而忽視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的資本項目,從而使其理論無法完。
⑷ 金融類的專業課怎麼學好
我是學財務管理的,今年剛畢業,現在是一名會計.你的課我都學過,不知道你微積分學的怎麼樣,西方經濟學和會計學邏輯思維比較強,數學現在還學的吧,學好數學對經濟學和會計學的邏輯思維有幫助的,特別是西方經濟學要用到微積分,建議多去圖書館或者書店去看一些經濟學淺顯易懂的名著,我看過曼昆、弗里德曼的經濟學的書籍,國外有些書比較好懂,比較通俗,不用一字一字全看,翻到學過的部分不懂的地方再看看,不懂就問老師。經濟學是開放的學科有時候是沒有標准理論的。看看不同經濟學家的論述觀點會很有收獲的。會計學主要是要理解分錄和會計科目的本質要理解借貸的概念。會計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會計恆等式,多看書,多寫分錄,會計一定不要只看分錄,看看看懂就覺得學會了,一定要看題目寫分錄,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不只是把它默寫出來,要在理解經濟業務的過程下自然的寫出分錄。從分錄理解數據間的勾稽關系,然後理解經濟業務的本質。其他兩門學科嘛,經濟學和會計學學好了其他就會自然變的很容易的,貨幣銀行和財政學都是要在有經濟學的理論概念之下才能理解的更透徹的,經濟學會講一些宏觀的經濟政策,貨幣銀行學會在銀行的角度解釋這些經濟政策以及銀行在經濟政策中的作用,所以經濟的基本思維是數學(微積分)類似的邏輯思維,然後是經濟學的經濟概念,這兩層建立好了,才能建立起微觀經濟業務核算的會計學的理論概念基礎,這三層建立好了才能更深入的研究貨幣銀行財政學這些經濟金融專業領域的學科,大學數學是很重要的,微積分和經濟學是經濟金融類學科的思維和理論基石一定要學好,加油努力學習吧,取得好成績
⑸ 央財金融學考研參考書目,,謝謝急求
復試用書指定的范圍:
《金融學》
黃達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第三版)
《金融學》專
李健
高等教屬育出版社(2010)
《金融學》
茲維.博迪、羅伯特.莫頓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第二版)
《國際金融學》
楊長江、姜波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三版)
《國際金融》
張禮卿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金融市場學》
張亦春、鄭振龍、林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三版)
《金融中介學》
王廣謙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金融工程》
鄭振龍、陳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二版)
《商業銀行經營學》
戴國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四版)
《當代西方貨幣金融學說》
李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國金融史》
姚遂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貨幣經濟學手冊》
本傑明.弗里德曼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⑹ 弗里德曼的"三效應"學說
弗里德曼「三效應」學說:
他批評貨幣供給增加、利率下降的版結論,認為供給增加並不會導致其它權條件不變,也就是說,供給增加時,其它條件也會變化。他研究了貨幣增加對利率的影響:
他把貨幣供給增加(其它條件不變)、利率下降的結論叫流動性效應。
主要觀點:影響利率有三效應,即流動性效應、收入與價格效應、通貨膨脹預期效應,收入增加與價格上漲、通貨膨脹預期上升會導致利率上升,如果收入與價格效應、通貨膨脹預期效應大於流動性效應,那麼,貨幣供給的增加會導致利率的上升,而且不是下降。
流動性效應。這種效應主要反映在兩方面:一是升值預期中的資金流動,即當市場預期人民幣將要升值時,大量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將湧入中國,這些「游資」中相當一部分將流向房地產市場,從而推高房地產價格;二是人民幣升值之後的流動性。人民幣升值一般意味著國內經濟整體向好,投資機會多,而且收益水平相對可觀,或者投資者預期貨幣將持續升值,則將有大量的外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內市場,股市和房地產等市場由於流通性較好將成為這些資金集中的場所,最終導致股市上漲,房地產價格上揚。
⑺ 世界著名金融學家有哪些
宏觀經濟學中的凱恩斯,微觀的馬歇爾,古典的斯密、李嘉圖、約翰穆勒 ,熊彼特 現代主流經濟學家有薩繆爾森等,貨幣理論中有弗里德曼 蒙代爾
⑻ 學金融必看的書
金融學專業必看書籍
1、佛蘭克.J.法博齊、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艾倫.加特: 《管制、放鬆與重新管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查理斯R.吉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4、洛倫茲.格利茲:《金融工程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5、詹姆斯.托賓、斯蒂芬.S.戈盧布:《貨幣、信貸與資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6、詹姆斯.C.范霍恩:《金融市場利率與流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7、埃德加.E.彼得斯:《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勞倫斯.哈里斯:《貨幣理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86。
9、博迪.默頓:《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0、佛朗哥.莫迪利亞尼:《莫迪利亞尼文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11、莫頓.米勒:《金融創新與市場的波動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12、卡爾.E.瓦什:《貨幣理論與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3、哈利.M.馬科維茲:《資產組合選擇和資本市場的均值分析——方差分析》,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4、威廉.夏普:《投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5、斯科特.梅森、羅伯特.默頓、安德魯.佩羅德、彼得.圖法諾:《金融工程學案例——金融創新的應用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16、菲利普.莫利紐克斯、尼達爾.沙姆洛克:《金融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7,富蘭克林.艾倫、道格拉斯.蓋爾:《比較金融系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8、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規管》,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9、北京奧爾多投資研究中心 :《金融系統演變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0、凱文.多德、默文.K.劉易斯:《金融與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1、戴維.里維里恩、克里斯.米爾納:《國際貨幣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2、勞倫斯.S.科普蘭:《匯率與國際金融》,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
23、J.奧林.戈萊比:《國際金融市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4、哈雷爾.弗雷克斯、讓.夏爾.羅歇:《微觀銀行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5、希拉.郝弗南《商業銀行戰略管理》,海天出版社,2000。
26、蒂莫西.W.科克:《銀行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1991。
27、V.N.巴拉舒伯拉曼亞姆、桑加亞.拉爾:《發展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8、大衛.格林納韋:《宏觀經濟學前沿問題》,中國稅務出版社,2000。
29、格哈德.伊寧:《貨幣政策理論——博弈論方法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0、約翰.Y.坎貝爾、安德魯.羅、艾.克雷格.麥金雷:《金融市場計量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1、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上海三聯書店,1980。
32、羅納德.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續——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聯書店,1996。
33、格利和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上海三聯書店,1990。
34、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上海三聯書店,1990。
35、阿沙夫.拉辛、埃弗瑞.薩徳卡:《全球化經濟學——從公共經濟學角度的透視》,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工具書
1、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1-4冊),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2、彼得.紐曼、默里.米爾蓋特、約翰.伊特韋爾:《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1-3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3、本傑明.M.弗里德曼、弗蘭克.H.哈恩:《貨幣經濟學手冊》(上、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4、斯蒂芬.馬奧尼:《國際金融詞彙手冊》,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5、邁哈伊.馬圖:《結構化衍生工具》,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⑼ 學習金融
我這是這行的 你想學習金融還是以後想從事金融 這你可要想清楚了
如果想從事金融以後想做得好 一個好的學校的金融研究所是必須的
最好的就是 清華 北大 復旦的金融研究生 但非常之難考
建議你最先考 證券從業資格證書 這是入行的必過最簡單之證書
一共5本書 都很簡單 你可以先買這5本書
然後買高鴻業的 微觀 宏觀經濟學 做一個經濟學的基礎 再買復旦陳釗 陸銘 袁志剛等的 微觀 宏觀經濟學 當培養下興趣 後者比前者簡單 但對當代中國的熱點問題結合的不錯
然後買兩本現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做做題 尹伯成的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 再買胡慶康的現代貨幣銀行教程 姜波克的國際金融新編 劉紅忠的投資學 蔣學模的政治經濟學也有必要看一看
以上都是復旦出版社的 並且都是每年考復旦金融研究生的參考書目 很有自學的參考性
如果以上你都看了 錢比較多的話可以買外國那些牛人的教材 茲維博迪的投資學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原理 弗里德曼 平迪克等等 這些教材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比較系統 案例比較多 書都編的很好 中國的西方經濟學教材都是翻譯並擇選一部份的
金融比較重要的證書是CFA 這個考卷是全英文的 考試費大概得3萬左右吧 還有CPA這個會計事務所要求必需的 但金融行業最好也要有這個證書
如果CFA CPA你都能拿到 英語 計算機能力都很不錯 善於交際 氣質佳
我相信國內的券商隨你挑 但國外的投行想進去還是比較困難 最起碼那個金融研究生就是一道艱難的坎
你現在23歲了 好好想想吧 你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向我交流 我一向喜歡樂於助人 呵呵
⑽ 431金融學綜合包括哪些科目
431是科目代碼,金融學綜合包括以下內容:
1、《貨幣金融學》
證券投資的主體和客體、證券中介機構;證券發行市場、證券流通市場、證券市場監管;證券交易
的程序和委託方式、現貨交易與信用交易、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證券投資的收益、證券投資的風
險、證券風險的衡量;證券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債券分
析、股票分析、其他投資工具分析;質因分析——經濟分析、量因分析——財務分析析、市場指標
分析;其他分析工具;技術分析概述、圖形分析、市場指標分析、證券投資方法;證券投資管理步
驟、股票投資管理、債券投資管理、投資業績評估。
(10)金融學弗里德曼的學說擴展閱讀:
公司理財又叫財務管理,所以財務管理和公司理財客觀來說是一樣的。最經典的書是羅斯《公司理
財》,考金融專碩,95%以上的考生推薦看這本書,除非報考院校初試不考公司理財或者財務管
理。羅斯《公司理財》一共31章,從考試大綱看,重點考前面19章。部分院校,如人大和外經貿,
考過19章之後的內容。如果時間不是特別充裕,可以就看前19章,後面的內容直接放棄。
公司理財裡麵包含了投資學,部分院校,如清華大學,重視投資學。投資學這一塊,最經典的書是
博迪《投資學》,該書課後習題經典,如果報考院校重視投資學,建議考生多做做,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