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第一章外匯

國際金融第一章外匯

發布時間:2020-12-08 03:41:43

㈠ 急求:《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下列答案

第一章a按貨物的流向分為出口、進口、過境;按劃分進出口的標准不同又可分為總貿易和專門貿易;按貿易內容可以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依有無第三方參與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和轉口貿易;以運輸方式可分為陸路、海陸和空運、郵購;清償工具不同可分為自由結匯方式和易貨貿易;交易手段不同可分單證貿易和無紙貿易。b世界分工是指直接上給國之間的分工,它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使國名經濟內部的分工超越國家界限廣泛發展的結果。世界市場或國際市場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通過對外貿易聯系起來的各國商品流通領域的總和,它是在民族市場或國內市場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產物。
第二章a李的思想是「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如果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生產上都處於絕對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程度不同,而臨一個國家在這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處於絕對不利的地位,而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況下前者可以專門生產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後者則可專門生產不利程度最小的產品,通過對外貿易雙方都可以得到比自己等量勞動所能生產的更多的產品,從而實現社會勞動的節約,給貿易雙方都帶來利益。缺陷在於當練過處於這種狀況時,兩種商品生產的絕對不利程度相同時,則沒有互惠貿易發生。假設甲國生產1單位x產品要100天,生產1單位y產品要200天,乙國生產1單位x產品要200天,生產1單位y產品要400天,由於xy產品的成本比率在兩國都是一樣,因此沒有一個國家有比較優勢,兩國之間不會發生貿易。b國際貿易理論經過了這幾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屬於保護貿易的有重商主義(15世紀-17世紀),亞當.斯密決對利益理論(1776《國富論》),李嘉圖比較利益理論(1817《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約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論(19世紀中葉《政治經濟學原理》)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的要素稟賦輪(20世紀30年代);屬於保護貿易理論的李斯特保護貿易理論(1841),凱恩斯超保護貿易理論(20世紀30年代);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出現了貿易自由化傾向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新保護主義浪潮到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貿易自由化談判。由此可見世界貿易的歷史是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交替進行。
第三章a徵收的對象分進口稅、出口稅、過境稅;按差別待遇和特定的實施情況分進口附加稅、差價稅、特惠稅和普遍優惠稅。b關稅的徵收方法有從量法,即從量稅稅額=貨物計量單位數*從量稅率;從價稅,即從價稅稅額=進口貨物總值*從價稅率;混合稅局統一稅目中訂有從量和從價兩種稅率,徵收時混合使用兩種稅率計征。c關於進口附加稅以美國為例,1971年美國出現了自1893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國際收支惡化。為了應付國際收支危機,維持進出口平衡,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自1971年8月15日起實行新經濟政策,對外國商品的進口稅上再加征10%的進口附加稅,以限制進口。
第四章非關稅壁壘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大類。前者是由進口國直接對進口商品的數量或者金額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國直接限制出口;後者是對商品制定嚴格的套利,間接的限制商品進口。
第五章a甲乙兩國做交易,價位買方,乙為賣方,甲國的銀行向乙或乙方銀行提供的貸款即為買方信貸;同上例若甲所在國銀行向甲提供貸款即為賣方信貸。b商品傾銷是指進口商品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另一國銷售的行為。外匯傾銷是指出口商利用本國貨幣貶值,佔領國際市場的行為。在本國貨幣貶值的條件下,用國外貨幣表示的本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在國外市場對本國出口商的價格彈性較高的條件下,價格的降低會引起對本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從而增加出口收入。
第六章a條約是指全面規定締約國之間經濟、貿易關系的條約,其內容廣泛,涉及到締約國經濟、貿易、航海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協定是締約國之間未調整和發展相互之間經濟貿易關系而簽訂的書面協定,與條約相比,所涉及的面比較窄,對締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灣港規定的比較具體,有效期段,簽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一般只須經簽字國的行政首腦或其代表簽署即可。b甲乙兩國為締約國,則無論將來是甲還是乙給予第三國的一切特權、優惠、豁免都必須給予對方。國民待遇是指甲乙為締約國雙方相互承諾,保證對方的公民、企業、船舶在本國境內享有與本國公民、企業、船舶同等的待遇。c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有:1非歧視原則2關稅保護和關稅減讓原則3一般取消和一般僅指原則4公平貿易原則5豁免與採取保障措施原則6磋商調解原則7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優惠待遇原則8貿易政策法規在全國統一實施和頭民原則。世貿原則1歧視原則2貿易自由化原則3透明度原則4市場准入原則5公正、平等處理貿易爭端原則6給予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最優惠待遇原則。
第七章a二戰之後,資本主經濟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生產力迅速發展,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成為一種不可遏制的趨勢,其表現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出現和不斷發展。b影響1促進了區域內部貿易的自由化,內部貿易的迅速增長;2匙內各國的國際分工根為精細,並因此影響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格局3改變國際貿易的地區分布。
第八章a目前國際商品貿易分為9類:0類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鮮活動物1類飲料及煙草2類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3類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物質4類動植物油、油脂和蠟5類未列名的化學品和有關產品6類主要原料分類的製成品7類機械和運輸設備8類雜項9類為分類的其他商品。b原因是1戰後各國產業結構急劇變動(主要表現在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加大,並逐漸居於絕對優勢地位)為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2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對加速服務國際化起了重要作用。3國際經濟合作方式的多樣化極大地促進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4各國政府的支持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實施為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第九章a進口替代就是通過建立和發展本國的工業,替代製成品進口,以帶動經濟增長,實現工業化華,減少貿易逆差,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如戰後初期,泰國只有一些碾米業、鋸木業和采錫業,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後,到60年代泰國已發展了紡織業、水泥、煉油工業和車輛、電器裝配等。出口替代發展面向工業出口工業,以工業製成品和半製成品的出口代替傳統的初級品出口,以增加外匯收入,帶動工業體系的建立和國民經濟的發持續增長。馬來西亞、泰國、象牙海岸等國軍走過這條路,勞動密集型裝配和出口加工模式是通過建立出口加工、裝配工業,對進口的半成品或零部件加工或裝配後再進行出口。b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高達35%,這一比例已超過不少發達國家。而且我國有些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已非常高,目前我國紡織品產量的59%以上依賴國際市場;我國的絲綢有70%以上用於出口。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要成為經濟大國,首先必須成為世界貿易大國。
第十章a動態意義:國際匯兌的專門性經營活動。靜態意義:一外國貨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活動的各種致富手段和信用工具。b匯率標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類型於六種分類1、基本和套算2、買入和賣出3、即期和遠期4、名義和實際5、有效匯率6、固定和浮動。c(你自己提煉一下吧) 一、近幾年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做法1.確立了對資本項目進行管理的新方針
1996年11月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後,中國外匯管理原則及其內容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可兌換前的側重於外匯收支范圍的嚴格審批轉為對交易真實性進行審核,外匯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審批改為事後監督、間接管理的模式。這就是說,凡是經常項目下的交易,只要單證齊全、真實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對外支付貨款及運、保、佣費用。按照國際常規和改革順序,一國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後,應繼續進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不過,中國並沒有急於求成。鑒於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以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拉美等發展中國家脫離實際,過快開放資本項目造成外匯流失、頻繁發生金融危機的事實,中國審時度勢,適時提出對資本項目進行管理的新方針,並在1997年1月14日新發布的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中進行了明確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對資本項目外匯進行管理。」在市場機制不健全、外匯資源相對稀缺的條件下,中國作出對資本項目進行管理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和及時的。隨即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證實了這一點。2.構建寬松的外匯環境
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為中、外資企業及個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外匯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順利進行。本著這一原則,近幾年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努力抓了這樣幾項改革:一是於1997年1月1日起,開始進行遠期銀行結售匯試點,為企業提供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中資企業開立外匯帳戶,保留一定限額經常項目外匯收入。二是增加外匯管理的透明度、公開性。1999年5月28日,中國外匯管理當局開通了國際互聯網網站,內容包括全部現行外匯管理法規、業務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匯管理部門努力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探索,開辦了「紅色通道」、「首問負責制」、「免費咨詢電話」等新的服務項目,為中、外資企業和個人提供優質服務。四是在個人因私用匯方面,也在真實性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向便捷寬松的方向發展。1994年個人出境旅遊只能換購 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於2001年初允許中國境內居民從事B股投資,為國內持有外匯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3.完善外匯市場建設1994年4月4日,設在上海的全國統一的外匯市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正式運行,從此中國外匯市場由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外匯調劑市場發展到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新階段。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以衛星和地面通訊網路為媒體,通過計算機網路形成覆蓋全國37個分中心的外匯交易聯網系統。各交易中心主體是銀行,各銀行的交易員每天通過網路進行結售匯頭寸交易,為銀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務,保證結售匯制度下外匯資金在全國范圍內的合理流動。為了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建設,1996年12月2日,中國頒布了《銀行間外匯市場管理暫行規定》,就銀行間外匯市場組織機構、會員管理和交易行為等作出規定。1997年2月12日,中國又決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為一套機構、兩塊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宣布取消外匯調劑業務,並相應關閉各地外匯調劑中心,全部境內機構的外匯買賣包括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買賣均納入銀行結售匯體系中,使銀行間外匯市場更加統一規范,進一步發揮對外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4.積極推進金融業的對外開放1981年,中國批准設立了第一家外資銀行——南洋商業銀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國允許在廈門、珠海、深圳、汕頭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設立外資銀行。1990年,為配合浦東開發,中國批准上海對外資銀行開放,1992年,中國批准大連、天津、青島、南京、寧波、福州、廣州等7個城市對外資銀行開放。但總的來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較為緩慢。從1996年起,中國加快了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國允許設在上海浦東、符合規定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並同時頒布了《上海浦東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暫行管理辦法》。 1997年1月,中國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資銀行遷址浦東並經營人民幣業務。1998年8月12日,中國又宣布允許深圳外資金融機構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1999年6月,中國批准25家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國批准擴大上海、深圳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范圍。從地域范圍上,上海擴大到江蘇、浙江,深圳擴大到廣東、廣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資銀行人民幣同業借款業務;放寬人民幣同業拆借限制和人民幣業務規模;允許同一家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分行之間自由調撥人民幣頭寸。由於中國不斷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軟環境建? 5.建立健全國際收支申報、監測體系國際收支申報、監測體系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它能夠全面反映一國與世界經濟交往狀況及外匯供求狀況,在世界范圍內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是否正常、外匯儲備與外債規模是否適度以及匯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同時也具有預警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作用。 1980年,中國開始試編國際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需要,與國際標准接軌,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質量,從1996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國際收支申報制度。1997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開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第五版的原則進行編制公布。2001年開始按半年期試編國際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國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國際收支申報、監測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國家宏觀監測系統的加強和完善。6.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法規體系1996年底,中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後,中國外匯管理當局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對建國以來的外匯管理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1600件進行了全面的清理,對47件法規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後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使外匯管理法規更加系統、規范,符合實際需要。近幾年,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又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制訂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匯管理政策法規,為凈化外匯環境、打擊不法行為、鼓勵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鋪墊。這些法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完善資本項目管理的政策法規。 1997年7月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為了加強資本項目管理,保持中國經濟金融穩定,中國外匯管理當局頒布的重要政策法規有《銀行外匯業務管理規定》、《境內外匯帳戶管理規定》、《離岸銀行業務管理規定》、《經常項目外匯結匯管理辦法》、《外債統計監測實施細則》等,旨在區分經常項目收支,限制游資的流入,加強對借用外債的宏觀調控和及時准確掌握中國外匯外債的統計監測數據。二類是打擊非法外匯資金流動、保證合法外匯資金需求的法規。1998年受各種利益驅動,騙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勢頭愈演愈烈,擾亂了國內金融秩序。在此種情況下,中國外匯管理當局會同有關部委聯合制訂頒布了《關於騙購外匯、非法套匯、逃匯、非法買賣外匯等違反外匯管理規定行為的行政處分暫行規定》等法規,狠狠地打擊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穩定了中國外匯秩序。三類是鼓勵出口和利用外資的法規。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國外貿出口增速處於低迷狀態,對外籌資能力也受到影響,為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從1999年初到2000年,中國外匯管理當局獨立或會同有關部委,制訂出台了《出口收匯考核辦法》、《關於簡化境外帶料加工裝配業務管理的外匯通知》、《關於改善外匯擔保項目下人民幣貸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匯核銷試行辦法獎懲條例》等法規,支持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保證中國國際收支穩定和健康。
第十一章a種類即期交易、遠期交易、掉期交易、套匯交易、期貨交易、互換交易、期權交易、期權交易。b概念:是指在一定時期,由於外匯匯率的波動,使外匯資產的持有者或國際經濟交易中的債權債務者所擁有的機器或遠期外匯資產或負債的未來實際價值發生變動,並使其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種類:外匯結算風險,金融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外匯儲備風險,經濟風險。防範措施:1通過外匯交易進行保值如買賣即期外匯、遠期外匯、調期交易、買賣貨幣期貨、貨幣期權、互換交易。2食用一攬子貨幣計價保值。3提前或延結匯。4利用國際信貸保值。
第十二章a內容異國具名與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給項交易的貨幣價值總和:一、經常項目:貿易帳戶、收入、服務、單方面轉移帳戶二、資本項目或資本/金融帳戶1、資本帳戶:資本轉移,非生產、非金融資產的收買或放棄2、金融帳戶3、官方儲備帳戶三、錯誤和遺漏鎮內各戶。差額有經常項目差額、長期資本差額、基本差額、資本項目差額、官方差額,儲備差額最終總差額應為0。b原因1、周期性失衡:由經濟周期的變動引起的根據經濟的繁榮、衰退、蕭條、復甦而變動。2、結構性失衡是指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引起的一國國際收支的失衡。3、貨幣性失衡:一國貨幣的價值的變動引起的 國內物價誰拼變動,使該國一般物價誰拼與其它國家相比較,相對的發生變化,從而導致的國際收支的失衡。4收入性失衡:經濟條件的變化起引起的國民收入的變動,從而造成國際收支失衡。作用順差會導致本國經濟實力的增加,對外債權的增加,外國為還本國的債務對本幣的需求增加,外匯供過於求,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同時大量的國際游資的湧入給本幣供應量的增加,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若為逆差本國經濟實力就會下降,本國的債務負擔就會增加,對外匯的需求也會增加,形成國際債務危機,還會引起外匯匯率的上漲本幣的貶值但這又一方面有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國內發生商品短缺,另一方面進口品的價格提高,導致進口的原材料和消費資料價格提高。國內物價的上升和進口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國內共飲的短缺,會促使整個物價水平的提高,最終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第十三章國際儲備a貨幣性儲備:黃金。外匯儲備:國外銀行存款、外國國庫券。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b目前世界上仍然慣犯使用已三個月的進口額來作為確定適度國際儲備量的標准,我國應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適當調整。
第十四章國際金融市場狹義指:塊國際的信用市場:包括信貸和國際證券市場。廣義:國際貨幣業務經營的總和:包括融資、交易和服務。傳統的: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交易且受市場所在地國家法律管轄的市場,即外國金融市場或在岸金融市場是國內金融市場在國際上的延伸。新型:非居民之間的交易且不受任何國家法律和法規管轄的金融市場,也稱離岸金融市場。
歐洲貨幣:並非指歐洲國家的貨幣,而是指投在某種貨幣發行國國境外的該種貨幣,又稱「離岸貨幣」。
歐洲貨幣市場:四肢非居民相互之間以銀行為中介在某種貨幣發行過國境外之從事該種貨幣借貸的市場,幾經因非居民的歐洲貨幣存貸活動的市場又稱離岸或境外金融市場。
第十七章a含義中國進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對中國近外的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金融機構或者其他機構用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型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bc尚未找到不好意思。
第十八章a原因1、資本供求,經濟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過剩資本轉向經濟落後,資本缺乏的發展中國家2、利率差異,資本為了增值,會從利率低的國家或者地區轉向利率高的國家或地區,直至國際間利率水品大致一致為止。3匯率變動,當人們預期一國貨幣的匯率呈下降趨勢,為了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該國資本會外逃,存在該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4風險防範,如政治、經濟風險的防範。b1、利用外國貸款開發了一大批能源、交通、原材料和通訊等建設項目,對加強基礎工業薄弱環節的建設,提高我國整體的經濟實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引進了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科技進步。3、有力地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贈家了國家外匯儲備。4、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c不好意思,答案還未確定
希望我的勞動能給您一點提示。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陳憲、韋金鸞、應誠敏、陳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賈建華、闞宏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新編國際貿易》,楊全發,中山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概論》蔣志芬 李銀珠 中國金融出版社

㈡ 國際金融外匯期權案例

①GBP1=USD1.8540
看漲期權,高於協議價格,執行期權,即以GBP1=USD1.8240的價格買入英鎊25萬,以支付貨款,共支付美元內250000*1.8240+250000*0.020=461000,比不容做期權少支付250000*1.8540-461000=2500美元
② GBP1=USD1.8200
低於協議價格,放棄期權,直接從市場購買英鎊支付,共支付了美元
250000*1.8200+250000*0.02=460000
③GBP1=USD1.8400
高於協議價格,執行期權,即以GBP1=USD1.8240的價格買入英鎊25萬,以支付貨款,共支付美元250000*1.8240+250000*0.020=461000,比不做期權多支付461000-250000*1.8400=1000美元

㈢ 國際金融 計算題:(外匯、套匯)

(1)將不同市場換算成同一標價法
香港外匯市場:1美元=7.7814港元
紐約外匯市場:1英鎊=1.4215美元
倫敦外匯市場:1港元=1/11.0723英鎊
匯率相乘:7.7814*1.4215*1/11.0723=0.9990
不等於1,說明三個市場有套匯的機會,可以進行三角套匯
(2)因為是小於1,套匯操作,先將港元在香港市場兌換成美元,再將美元在紐約市場兌換成英鎊,再在倫敦市場將英鎊兌換成港元,減去投入的成本,即為套匯收益:
1000萬/7.7814/1.4215*11.0723-1000萬=9980.69港元

㈣ 國際金融-遠期外匯交易

英鎊對美元的貨幣對是GBP/USD,即期匯率是1.9000/20,遠期掉期點是400/350,BID價數值大於ASK價的數值,表示遠期貼水。
三個月遠期匯率:1.8600/1.8670
1、英國商人立刻付款,德國商人收到的英鎊可以兌換到2000美元,德國商人按市場價賣出英鎊,採用的匯率是1.9000。德國商人要求對方支付的英鎊金額=2000/1.9=1052.63英鎊
2、英國商人3個月後付款,德國商人在3個月後收到的英鎊要兌換成2000美元,需要按3個月的遠期匯率賣出英鎊,3個月遠期賣出英鎊的匯率是1.8600,德國商人要求對方支付的英鎊金額=2000/1.86=1075.27英鎊。

㈤ 國際金融的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外匯與匯率
第一節 外匯的概念與分類
第二節 匯率
第三節 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第二章 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
第一節 外匯市場概述
第二節 傳統的外匯交易
第三節 外匯交易方式的創新
第三章 外匯風險管理
第一節 外匯風險及其分類
第二節 外匯交易風險管理
第三節 外匯經濟風險管理
第四節 外匯折算風險管理
第四章 匯率決定理論
第一節 傳統匯率決定理論
第二節 現代匯率決定理論
第三節 匯率決定理論的新發展
第五章 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
第一節 匯率制度
第二節 外匯管制
第三節 中國的外匯管理與人民幣匯率制度
第六章 國際金融市場
第一節 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第二節 國際貨幣市場
第三節 國際資本市場
第四節 國際黃金市場
第五節 國際金融市場創新
第七章 國際資本流動
第一節 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第二節 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類型和特點
第三節 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及效應
第四節 國際資本流動理論
第五節 資本管制
第六節 我國利用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
第八章 國際收支
第一節 開放經濟下的國民收入
第二節 國際收支
第三節 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四節 國際收支平衡與失衡
第五節 我國的國際收支
第九章 國際收支調節
第一節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
第二節 國際收支的政策調節
第三節 西方國際收支理論
第十章 國際儲備
第一節 國際儲備概述
第二節 國際儲備的規模管理
第三節 國際儲備的結構管理
第四節 中國國際儲備問題分析
第十一章 開放經濟下宏觀經濟政策的搭配
第一節 開放經濟下宏觀經濟政策的搭配原理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下宏觀經濟政策的效力
第三節 開放經濟下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與搭配
第十二章 最優通貨區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最優通貨區理論
第二節 最優通貨區理論的實踐:歐元
第三節 「美元化」道路
第十三章 國際貨幣體系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概述
第二節 國際金本位制
第三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四節 牙買加體系
第五節 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第十四章 國際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協調
第一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第二節 世界銀行集團
第三節 國際清算銀行
第四節 區域性金融機構
第五節 國際金融協調
第十五章 金融危機
第一節 金融危機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節 金融危機理論
第三節 金融危機的國際傳染
第四節 國際金融危機的防範與管理
參考文獻

㈥ 國際金融_潘海紅_第三章外匯業務和外幣使用 課後習題答案

嚴重聲明:本文轉載 不要怪偶,偶是迫於無奈
世界上有鬼的證據 (1)在美國科學家們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找來一個人,將他催眠,他竟能說出自己的前生的情況和今生死時的模樣
(2)我的一個朋友就這么不幸死去。
她有一次在家無聊地用自己家電話撥通自己家電話,很多次後終於撥通了,她聽到一個空洞洞的聲音,好象一個迴音谷並且還有水滴的聲音。第二天她失蹤了,三天後警察在一個迴音谷的潭水邊找到了我朋友的屍體。
(3)有一次晚上我十二點和朋友吃完飯一起回家,經過一個有墳墓的地方,朋友很害怕。結果第二天早上他精神時常,常常說這么幾句話:墳墓有人爬出來。他們在笑。他們在流血。
(4)我家有一個晚上停電,結果找來找去就只有白色蠟燭了,點在床頭後照照鏡子睡覺,可是那天覺得胸悶,喘不上氣,翻來覆去好象被什麼東西壓著,照找鏡子後發現我正背著我奶奶的包!我明明沒背上去的!

整個湖都變成紅色的了(那是血),從湖裡伸出一隻手,抓住了女孩的腳,硬把她拉進湖中,隨後,人們在離那片森林100公里遠的地方找到了女孩的屍體還有衣服,只是她的頭不見了,人們打開她的背包,嚇壞了,包里就是她的頭,她的表情十分痛苦,發現她的那些人把她的屍體丟棄在了那片森林,然後就離開了,從此,那片森林就再也沒人敢去......
如果你看了此帖,請立即給加分吧,回復「菩薩保佑」,然後將此貼在別吧轉發三份,如果不發的話,那隻手會在你洗澡時伸出來,你會和那個女孩是同樣下場!要相信,一切是真的。 請及時加分。看到的請回復 菩薩保佑
(不要怪偶,偶是迫於無奈

㈦ 國際金融外匯市場計算問題

你這是跨市套利,買入價格較低的賣出價格較高的,價差縮小你就會盈利,與匯率變動無關,假如1美元等於6.5人民幣那麼就是直接標價法,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也就是用外國貨幣表示本國貨幣,相反就是間接標價法,只有美國、英國等幾個發達國家採用這種方法,所以解析是正確的。建議看一下期貨基礎知識,外匯篇,就可以輕松解決。

㈧ 國際金融(第二版 陳雨露)—— 課後答案

1.請列舉20世紀90年代的一些重大國際金融事件,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重大影響。 答:剛剛過去的20世紀90年代,整個國際金融頜城動盪不安,危機疊起。從北歐銀行業的倒閉到歐洲貨幣危機入墨西哥金融危機到巴林銀行的倒閉、大和銀行的巨額虧損,再到亞洲金融危機,無不令人觸目驚心。
90年代以來的幾次重大國際金融動盪事件中,外匯投機的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外匯投機是一個遠期的外匯交易概念,它納粹是為了外匯波動差價而進行的一種外匯買賣。其交易目的不是真實的外匯,而是為了未來匯率波動的差價而進行的買空或賣空。一般來說,判斷某種外匯未來看漲的一方為多頭,其具體操作辦法是買空(即低買高賣),這在國外又稱公牛;而判斷某種外匯未來看跌的一方則為空頭,其具體操作是賣空(即高賣低買),這在國外又稱為熊。當這種外匯到期上漲則多頭方盈利,反之則空頭方盈利。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橫沖直撞的對沖基金無非就是這兩種投機的對做,以對沖其風險。但由於其具有杠桿效應,因而對國際金融的沖擊更大。在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泰國金融危機中京羅斯做的都是空頭,判斷英鎊、里拉、墨西哥比索和泰林等要貶值,在其沒有貶值之前先拋售大量籌碼,待其貶值以後再以低價吸進籌碼還貸,從而從中獲利。縱觀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其攻擊一國貨幣(假如泰殊未來有貶值的預期)的途徑一般可通過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投機者從泰國商業銀行拆入大量的泰鐵,然後到外匯市場上全盤拋售泰林換取美元,由此引發市場的「羊群效應」,其他市場參與者紛紛效尤,使秦鐵匯率逐步下跌後則以低價買回素昧,部分還貸部分盈利;二是投機者從銀行同業拆入泰林,拋售泰殊的同時,買入泰殊兌美元的期貨合同,吉泰鐵上漲則賣家賺錢,若秦殊下跌則買家用較不值錢的秦鐵結算合同從而賺錢;三是投機者在攻擊匯率時,同時在股市做空,購入或在股指期貨市場拋空,即使匯率因央行干預不變,投機者仍可在股市或股指期貨市場中盈利,即(1)股市上拋空~投機攻擊~利率提高~股市下挫~股市購入;(2)投機攻擊~利率提高~股市下跌~股市購入~投機退出~利率下降~股價上升~股市拋售;(3)期市上拋空股指期貨合約~股指期貨合約下跌~平倉股指合約。
2.1994年人民幣的通貨膨脹率高達24%,美元的通貨膨脹率只有6%,為什麼1995年人民幣對美元沒有貶值反而升值了1%?
答:通貨膨脹率是指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貨幣升值也叫「貨幣增值」,是指國家增加本國貨幣含金量,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的比價的政策,貨幣升值是國家貨幣不穩定的另一種表現,它不意味著提高本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而只是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比價。所以通貨膨脹率和升值無關。
3.你是否搞清了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下的銀行買價和賣價?
答: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從銀行角度劃分的,銀行買入外匯價格較低,賣出外匯的價格較高。在直接標價法下,較低的價格為買入價,較低的價格為賣出價。而在間接標價發中,情況則相反,較低的價格為賣出價,較高的價格為買入價。
4.2004年10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了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你認為這樣調整會如何影響人民幣匯率?
答:根據外匯的利率平價理論,一國利率上升有助於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㈨ 國際金融學的圖書信息1

書名:國際金融學
套系名稱: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書號:978-7-113-10729-1
版次:1
開本:16開
頁碼:268頁
作者:郭曉立 編著
出版時間:2010-01-25
定價:32 元
適用專業:金融學專業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第1章 國際收支
1.1 基本概念
1.2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
1.3 國際收支分析
1.4 國際收支調節的機制與政策
1.5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
第2章 匯率與匯率制度
2.1 基本概念
2.2 匯率的標價與分類
2.3 匯率決定理論
2.4 匯率變動的因素與經濟的影響
2.5 匯率制度
第3章 國際金融市場
3.1 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3.2 國際資本市場
3.3 國際證券市場
3.4 外匯市場
3.5 國際黃金市場
第4章 外匯交易
4.1 外匯交易的基本知識
4.2 即期外匯交易
4.3 遠期外匯交易
4.4 掉期外匯交易
4.5 外匯期貨交易
4.6 外匯期權交易
4.7 套匯交易與套利交易
4.8 貨幣互換
第5章 國際儲備
5.1 國際儲備概述
5.2 國際儲備管理
5.3 中國的國際儲備
第6章 國際資本流動
6.1 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6.2 國際資本流動的類型
6.3 國際資本流動的動因及影響
6.4 資本管制
6.5 國際資本流動的相關理論
第7章 國際金融風險管理
7.1 金融風險概述
7.2 債務危機與外債管理
7.3 貨幣危機
第8章 國際貨幣體系
8.1 國際貨幣體系概述;
8.2 國際金本位制度
8.3 布雷頓森林體系
8.4 牙買加體系
8.5 國際貨幣制度創新
第9章 國際金融組織
9.1 國際金融組織概述
9.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9.3 世界銀行
9.4 國際開發協會
9.5 區域金融組織
9.6 國際金融組織的改革與發展趨勢
附錄A:美國次貸危機
附錄B:主權財富基金 書 名: 國際金融學
作者:黃梅波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2-1
ISBN: 9787561531365,7561531362
開本:16開
定價: 38.00元 前言
導論
第一章國際收支和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一節國際收支
第二節國際收支平衡表
第三節國際收支平衡和國際收支均衡
第四節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國際收支調節理論
第一節國際收支調節的彈性分析法
第二節國際收支調節的吸收分析法
第三節國際收支調節的貨幣分析法
第四節幾種分析方法的評價和比較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國際收支調節政策與內外均衡
第一節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第二節國際收支失衡的政策調節
第三節內外均衡沖突及政策搭配
第四節政策搭配的兩個模型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外匯管制與外匯儲備
第一節外匯管制
第二節貨幣自由兌換
第三節國際儲備及其管理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匯率決定理論
第一節購買力平價說
第二節利率平價說
第三節匯率決定的貨幣模型
第四節資產組合平衡法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匯率制度與匯率政策
第一節匯率制度介紹
第二節匯率制度的選擇理論
第三節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外匯交易與外匯風險
第一節外匯、匯率與外匯市場
第二節主要外匯交易
第三節外匯風險及其防範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國際金融市場
第一節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第二節國際金融市場的構成
第三節歐洲貨幣市場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國際金融衍生工具
第一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義及種類
第二節金融期貨
第三節金融期權
第四節互換交易
第五節遠期利率協議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
第一節國際資本流動
第二節國際長期資本流動和債務危機
第三節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和貨幣危機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貨幣危機理論
第一節 第一代貨幣危機理論——克魯格曼貨幣危機理論
第二節 第二代貨幣危機理論——預期自我實現模型
第三節 第三代貨幣危機理論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國際貨幣體系及其演變
第一節 國際貨幣體系概述
第二節 國際金本位制度
第三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四節 牙買加體系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國際貨幣合作
第一節 國際貨幣合作及其演進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國際貨幣合作
第三節 七國集團及其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復習思考題
第十四章 區域貨幣合作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區域貨幣合作與最優貨幣區理論
第二節 歐洲的貨幣一體化
第三節 東亞貨幣合作的構想及實踐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書 名: 國際金融學
作者:楊勝剛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
ISBN: 9121271056945
開本:16開
定價: 32.00 元 《國際金融學(第2版)》內容簡介:21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蘊含著一系列的突破與創新,其中教材的創新即是重點之一。湖南省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是在湖南省「九五」、「十五」規劃立項教材建設的基礎上,面向21世紀而推出的一套容量大、體例新、質量精、系統性強、適應面廣的全新系列規劃教材。它既匯聚了我省過去十多年來在經濟管理類教材建設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又代表了我省在新時期積極探索教材改革與創新的最新發展趨勢。
該系列教材擬推出共28本,包括: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統計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學、貨幣金融學、財政學、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學、現代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學、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電子商務概論、投資學、保險學、企業戰略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市場調研、組織行為學等。這套系列教材基本上涵蓋了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成為一個具有可塑性的核心教材庫,可供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各層次根據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挑選和組合。在我的印象中,如此浩大而具有系統的教材建設工程,在我省尚無先例。 第一章 國際收支
第二章 外匯、匯率與外匯市場
第三章 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
第四章 國際儲備
第五章 國際金融市場
第六章 國際金融風險管理
第七章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
第八章 國際貨幣制度
第九章國際金融協調與機構
參考文獻
……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第一章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