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馬克思哲學原理分析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和影響
暫時就想出了以下幾點:
(一)辯證的唯物論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多樣性
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及其意義。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與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由於美國的房地產商和投資銀行一味追求資金的杠桿化,忽視了實際的潛在危險,成為了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2.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和能動作用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的主觀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動。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歷史的產物。意識與人工智慧的關系。意識的能動性及其主要表現。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途徑和條件。
金融風暴中,銀行家們的投機活動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二)唯物的辯證法
1.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系和發展的科學。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從普遍聯系的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功能。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過程。物質和運動的關系。運動和靜止的關系。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本質和現象、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的的辯證關系。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
這次金融危機從美國開始,波及了全球,正是由於聯系是普遍存在的。
2.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的含義。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這次金融風暴是由內因和外因引起的。內因是美國房地產金融持續多年的泡沫;外因是世界其他國家經濟的走強使美圓貶值,美國經濟開始滑坡。
3.量變質變規律
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
一切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量、度。掌握適度原則的重要意義。
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基本形式。量變和質變的相互關系。
引起危機的禍根已經埋藏了多年,終於一朝爆發。
(三)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1.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
實踐的含義和基本形式。實踐的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的基本含義及其相互關系。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准以及認識的目的。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這次金融危機給予了我們很多啟示,使各國更加重視風險管理,並加強了合作。
2.認識的辯證運動
認識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辯證關系。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到實踐。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我們對這次危機的認識先是從感性的方面,看到歐美股市大幅下跌,各大投行破產開始。到後來漸漸認清了它的來龍去脈,上升到理性認識,並在將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寫了這么多,加點分吧~~
『貳』 利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來回答 你認為如何解決全球金融危機謝謝了啊
馬克思主義就是勞動創造財富,利潤來自剩餘價值
解決全球的金融危機,應從擴大需求入手,然後要求廠商增加工人工資(增加收入),降低剩餘價值
還有就是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叄』 近年來,美國·兩次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試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之基本原理
美國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虛擬經濟,即高度依賴虛擬資本的循環來創造利潤。虛擬經濟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其存在必須依附於實體生產性經濟。當前的美國金融危機是經濟過度虛擬化和自由化後果的集中反映
●當前美國金融危機宣告了上世紀80年代末由「華盛頓共識」所確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本破產。因此,對內我們要嚴格控制金融混業經營帶來的連鎖風險,對外更要控制金融開放的業務范圍和節奏,防止國外金融危機對本國金融體系的傳染
●發展虛擬經濟必須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既可實現產業升級,又可有效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變質為泡沫經濟。美國的教訓還警示我們,在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的同時必須加強相應監管,避免過度開發,從而控制風險規模
繼「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後,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百年老店美林證券也陷入破產危機,最終被美國銀行收購。與此同時,美國其他著名金融機構如高盛、大摩、華盛頓互惠銀行和國際集團等也都搖搖欲墜,美國次貸危機進入了全面深層次的大爆發階段。我們究竟該如何認識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給了我們哪些警示?
美國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虛擬經濟,即高度依賴虛擬資本的循環來創造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最早對虛擬資本 (Fictitious Capital)作出系統論述。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包括股票、債券和不動產抵押等,它通過滲入物質資料的生產及相關的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推動實體經濟運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馬克思指出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的無差別勞動,因此虛擬經濟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其存在必須依附於實體生產性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就會變成無根之草,最終催生泡沫經濟。
當前的美國金融危機是經濟過度虛擬化和自由化後果的集中反映。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進行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把大量實體製造業轉移到拉美和東南亞,而把美國本土打造成貿易、航運和金融等服務業中心;同時,在里根及其後續繼任者的極力推動下,以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為目標的「華盛頓共識」在拉美和西方國家迅速推行。1999年,美國政府正式廢除1933年頒布的金融管製法「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取而代之的是「Gramm-Leach-Bliley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從而徹底結束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與分業監管的局面,開辟了世界金融業混業經營的局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進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虛擬資本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上世紀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一度迅速轉化為Nasdaq網路泡沫的推動力量,網路概念股均被爆炒至上百甚至數百美元的離奇價格。2002年Nasdaq網路泡沫破滅,正式宣告美國虛擬經濟進入了危機動盪期。美國原本可以藉助信息技術實現生產力的飛躍,但由於美國本土缺少實體製造經濟,所以信息科學技術並沒有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而成了虛擬資本投機的工具。
網路泡沫破滅以後,總計將近10萬億美元的資本從Nasdaq股票市場奪路而逃,同時「9·11」後美聯儲大幅降息至二戰以後最低水平1%,並維持這一利率長達1年之久,造成了超級低廉的信貸成本。逃離的網路資本利用廉價信貸,在金融杠桿作用下不斷投機,隨即製造了房地產泡沫。由於金融管制的放鬆,與房地產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也開始不斷泛濫,根據美國財政部對美國次貸擔保債務憑證(CDO)市場的統計:2005年CDO市場總值為1510億美元,2006年為3100億美元,2007年僅第一季度就達2000億美元。在此基礎上,華爾街的精英們甚至發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產品。金融衍生產品的極度膨脹導致美國金融服務業產值佔到其GDP的近40%。以致面對次級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連小布希總統都自嘲華爾街喝醉了,老是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資工具。
當前美國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宣告了上世紀80年代末由「華盛頓共識」所確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本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呈現出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國內投行的證券業務、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和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相互交織、風險交叉傳遞,一旦第一塊骨牌倒下,就會不斷出現逐級放大的連鎖危機;第二,由於各國金融的不斷開放,美國把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出售給了其他國家,所以此次金融危機上對全球的資本市場造成了強烈沖擊。這些事實再次證明了放任市場自由發展最終將導致市場危機,金融自由化必須慎之又慎。因此對內我們要嚴格控制金融混業經營帶來的連鎖風險,對外更要控制金融開放的業務范圍和節奏,設置適當的「防火牆」,防止國外金融危機對本國金融體系的傳染。
其次,發展虛擬經濟必須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其實已經告誡我們,脫離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又沒有相應的管制措施,虛擬經濟就會逐漸演變成投機經濟,這也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美國Nasdaq網路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最終破滅。當前我國沿海地區和其他一些重點城市正在全力以赴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即把大批製造業轉移出本地,將騰出的空間作業態轉換,重點發展金融、通信和設計研發等現代服務業。此刻,如何避免美國經濟所走的彎路,避免經濟過度虛擬化後形成泡沫經濟,將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課題。我們眼下正在探索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應當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生產性服務業也稱「2.5產業」,介於第二產業(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之間,包括設計產業、創意產業、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務等;它既是服務業,又和實體生產性經濟緊密結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既可實現產業升級,又可有效防止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變質為泡沫經濟。
再次,必須加強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本來可以分散風險、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效率,但當風險足夠大時,分散風險的鏈條也可能變成傳遞風險的渠道,美國的次貸風暴即很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當前我國正在鼓勵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美國的教訓警示我們,在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的同時必須加強相應監管,避免金融衍生產品過度開發,從而控制風險的規模。
『肆』 請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理論談談對當前國際性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看法,在線等,急,原創謝謝。
馬克思認為,經濟危機是特定生產方式的產物。當原始的物物交換的實物經濟演化為商品貨幣經濟,商品內部各種形式的對立,就要通過危機來恢復它的統一性。第一,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和實現過程的從微觀到宏觀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與消費的對抗性矛盾,認為資本家為追逐剩餘價值而無限擴大資本積累的慾望既是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又是導致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第二,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商品間適當的比例關系是再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的條件,但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這一資本的本質利益關系,在形成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的同時,也造成了資本無限制的盲目擴張,導致生產比例嚴重失衡,這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第三,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研究,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為了擴大資本積累,在平均利潤率的帶動下,通過信用杠桿和財政制度,資本大量向金融領域轉移。資本的虛擬化和金融化既是資本實現其無限擴張的手段,也是加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放大器。第四,馬克思通過對資本循環過程的考察,揭示了資本主義固定資本更新的特點為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發生和暫時性解決提供了條件,它不但決定了經濟危機周期的長短,也為下一次更大危機的到來准備了物質條件。通過對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性危機的觀察,我們認為,馬克思的危機理論仍具有強大的現實功能。馬克思所說的危機由可能性發展為現實的整整一系列關系,在本次危機中獲得了它在資本主義現代意義上的典型形態。這種形態最主要的特徵,表現為在利益最大化原則的推動下,建立在以不合理的美元本位為基礎的霸權經濟秩序基礎上的貨幣金融化、美元化趨勢,成了危機得以產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首先,以次級貸款為代表的各種金融衍生品在以美元本位為基礎的不合理的世界經濟秩序中的猖獗投機活動是本次危機的導火索。其次,由貨幣的金融化和虛擬化所催生的不受管制的金融體系和信用制度嚴重放大了本次危機的危害性。再次,建立在西方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主義「中心———外圍」結構極大轉移了本次危機的後果,讓窮國為富國買單。最後,通過國家力量,建立在軍事和科技實力基礎上的美國經濟和金融霸權體系是造成本次危機的主導力量。眾所周知,馬克思對由資本運動所導致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評價是道德與歷史的統一。他不僅批判了資本的血腥殘暴,也論述了資本的巨大作用。馬克思對資本推動下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作了多方面的肯定。其一,馬克思肯定了資本的積極歷史作用。認為「只有資本才創造出資產階級社會,並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佔有。」其二,馬克思肯定了危機的解決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雖然在危機中,「資本主義生產總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這些限制,但是它用來克服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這些限制以更大的規模重新出現在它面前。」但作為暴力的解決,它表現為使資本主義生產暫時恢復平衡,為生產力的新發展掃清道路。其三,馬克思肯定了從危機恢復中發展起來的生產力對於未來理想社會的重大意義。他認為,「在資本對僱傭勞動的關系中,勞動即生產勞動對它本身的條件和對它本身的產品的關系所表現出來的極端異化形式,是一個必然的過渡點,因此,它已經自在地、但還只是以歪曲的頭腳倒置的形式,包含著一切狹隘的生產前提的解體,而且它還創造和建立無條件的生產前提,從而為個人生產力的全面的、普遍的發展創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質條件。」
『伍』 金融危機下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當下對於西方金融危機來說,最重要的是《資本論》及國家宏觀經濟控制。
最近一段時間,馬克思的《資本論》在歐洲已成為暢銷書。據報道,2008年該書在柏林的銷售量是去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資本論》的重新走紅也給了我們深刻啟示。對於這部馬克思的經典著作,我們是不是了解的也很不夠呢?現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年輕人,又有多少人讀過或是翻閱過這部巨著呢?
《資本論》重獲人們青睞,正在於它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揭示。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說:「總的來說,我們必須承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是不錯的。」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說:「長久以前,馬克思就窺探到了資本主義的運轉之道。」羅馬教皇也對主張無神論的馬克思說了些好話,贊揚馬克思有「絕佳的分析技巧」。英國的《每日鏡報》更是直言不諱,「資本主義就好象一場沒有裁判的足球比賽,充斥著腐敗與黑幕交易,欺騙球迷」。
因此,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人們重新懷疑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機制,而《資本論》所作的精彩描述,不僅讓他們看清了資本主義的本質,而且給他們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爆發周期性的危機,根本原因就在於,資本主義是建立在資本私有化基礎之上的分散決策運行體制。當分散決策所產生的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整個社會必然爆發經濟危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大聲呼籲,必須建立勞動者主導的社會體制,克服資本主義的深層缺陷。
在中國,談論《資本論》的人比看過《資本論》的人多。很多人都是通過別人的轉述,才了解了《資本論》這部光輝著作的部分內容。而一些看過《資本論》的人,往往根據既定的價值取向,從《資本論》中尋找自己的理論依據,這樣做有時也不免會斷章取義。《資本論》從一開始,就不是一部單純的經濟學著作,而是一個具有網路全書性質的社會發展指南。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曾經有人瞧不起這部經典著作的意義,認為《資本論》所作的分析是完全錯誤的;還有人從列寧的經典論述中,看到了《資本論》的極端化色彩,認為這部經典著作只是革命的宣言書,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著作。
在中國的各大高校,也很少有開設關於《資本論》的課程或是深入講解相關內容的講座。青年學生對資本主義的理解不是流於某種教條式的概念化,就是陷入某種空泛的極端化,以至於有的學生甚至青年教師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十分淺薄,有的竟認為,「中國就應該實行資本主義」。這些人如果能夠讀一讀《資本論》,恐怕就不會對資本主義那麼鍾情了吧。
事實上,馬克思在撰寫《資本論》的時候,正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鞭辟入裡的分析,提醒那些對資本主義抱有幻想的人,必須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生產方式。但是,馬克思在論述社會主義的時候,是如此地小心謹慎,以至於他對社會主義基本生產方式任何細節的設計,都附帶了許許多多的基本假定條件。可令人遺憾的是,後來的實踐者沒有看到這些假定條件,他們只是粗線條地理解馬克思所描繪的社會主義,從而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不應有的錯誤。
這場「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機,發源於資本主義國家,並已經波及到發展中國家。重新研究資本主義的運行方式,不僅僅是為了批判,而是為了更好地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把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人也應該重新研究《資本論》,從而發現資本主義的經濟秘密。
『陸』 為什麼要從馬克思方面理解金融危機(最好500字以上)
因為金融危機(比如說2008年的次貸危機)的本質仍然是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經專濟危機,也就是屬生產過剩,資本過剩,而消費不足。
消費不足的原因在於經濟發展成果被少數富人攫取,窮人無錢可花。富人錢很多,但是消費卻不會無窮無盡;而窮人需要買房買車上學看病,卻苦於沒有足夠收入,需要借錢才能消費。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信用卡消費火爆,次貸也是一樣,都是資本家借錢給窮人來刺激消費,買房。
華爾街就是利用次貸產品,將高風險貸款的風險層層分解打包,然後將這些次貸產品轉嫁給全世界其他國家。但是一旦經濟出現下滑,房價下跌,窮人買下的房屋變成負資產(房價低於要還的貸款),次貸危機就爆發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次貸危機之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政府採取了量化寬松政策,其實就是狂印鈔票了,這樣就帶來通脹效應,表現在房價物價上漲,比如說我國2008年之後搞了四萬億計劃,房地產上漲,逗你玩蒜你狠都出來來了。通脹就導致普通人的財產縮水,等於變相對人民二次征稅。
『柒』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來分析這次金融危機
1·規律的客觀性原理。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專要求我屬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規律具有客觀性,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美國次貸危機的產生和發展,金融危機在全世界的蔓延是人們沒有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結果。
2·量變質變原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和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必然引起質變。金融危機有其量的積累過程,世界性金融危機的發生和蔓延也是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金融危機體系固有的弊端積累的結果。
3·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美國次貸危機處理不當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當今世界主要經濟體,沒有誰能躲過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
因答得較匆忙,如有沒考慮到的地方,請諒解!
『捌』 用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分析如何應對這次全球金融危機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當前,世界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多極化步伐加快,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社會生活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總的來看,我們是經濟發展較快,而社會管理跟不上,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堅定和鞏固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一些觀念、思潮、文化、宗教等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企圖通過各種手段對我國進行思想滲透,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亂人們的思想。最近,一些搞所謂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的論調又有所抬頭,也有的要搞「輪流執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也日益增強,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種文化相互碰撞,社會意識出現多樣化的趨勢。在這種趨勢變化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打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兩大主題。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繼續蔓延,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進一步顯現,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加深,經濟下行的壓力繼續加大,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天津的發展處在一個十分緊要的關頭,這是對執政能力的一次非同尋常的重大考驗。市委九屆五次全會提出了「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的工作部署,我們要有效應對金融危機、渡過難關、實現天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除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加大投資力度,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進一步促進就業,保障民生外,還需要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企業、深入基層,宣講黨的政策和我們「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取得的成績,以及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提振克服困難的信心,進一步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動員群眾,和衷共濟,共渡難關。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能力,善於發揮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實現「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因此,我們要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為實現經濟和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保障。 三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同志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深化了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指出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作為新時期新階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進一步掌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就要認清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導向、激勵功能,把「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理念,貫穿於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終。要積極主動地圍繞中心工作和發展目標,提高全員的素質,努力營造幹事創業,爭創一流,齊心協力的濃厚氛圍;培育職工群眾的主人翁精神,凝聚人心,負重奮進;正確處理單位內部人際關系,盡心盡力共建和諧;關注民主,關注弱勢群體,用真心努力解決職工群眾最關注的利益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任務,才能談得上是真正的加強,真正的改進,也才能真正確立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地位。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自覺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 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所具備的研究問題的意識,就是對現狀加以提高、改善的思想意識。研究問題的意識不僅體現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研究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它能夠促使我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在工作實踐中自覺地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才能夠對黨和人民群眾的事業有較強的預見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對症下葯,將工作做到點子上。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廣大的職工群眾,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把廣大的職工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為天津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特別是當前要為「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做貢獻,需要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發揮更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對的是活生生、具有高度思想能力和智慧的人。這些人由於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閱歷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會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對社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會有不同的認識。對廣大職工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學問,既要重視向幹部職工灌輸先進的思想,又要重視研究幹部職工在接受灌輸過程中的感受;既要重視理論宣傳,又要重視樹立典型;既要重視傳統方法,又要重視新形勢下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既要講求針對性,又要注重實效性;既要全面,又要深刻。讓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武器,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經常性地尋找和思考問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了解實際,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對現有的實際問題以及事物的發展趨勢知道得多一些,對事物看得遠一些,對問題想得深一些。可以肯定地講,沒有研究問題意識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難以勝任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對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沒有研究問題意識就沒有進步。古人說:「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經常「質疑」,經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於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無疑是有利的。「問題」有助於思想政治工作者擺脫傳統的思維定勢,克服思想僵化;「問題」也能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反省性的探究,刺激我們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不斷涌現的「問題」中 不斷地鍛煉能力、發展能力、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