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亞交所消費金融交易中心 怎麼修改賬戶密碼
沒有聽過這個交易所,建議直接找你開戶經理去咨詢
⑵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意思是
注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ú yì yuè hu!
1、子:《論語》「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或先生
孔子
2、習,溫習。
3、亦:也,語氣詞,起強調作用 。
4、時:時常 。
5、之:代詞,這里指學過的知識。
6、說:通假字,通「悅」,表示高興、愉快的意思。
7、乎:語氣詞。
編輯本段
譯文
學過的知識,經常去實踐,不也是很愉快的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論語》開篇首章首句,「學」的含義是學習與教學,是孔子畢生奉行的事業,其自身好學不厭,同時又誨人不倦,《論語》開篇論「學」,抓住了孔子學說的關鍵與綱要。通常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也高興嗎?」(南懷瑾《論語別裁》)「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楊伯峻《論語譯注》)這些理解從字面上看都是十分確切的,但再細加思考,則似嫌簡單,「學」並不僅僅包含需要溫習、練習的學問,而「習」並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學習,溫習之意。
「習」譯
「習」,是古語,繁體字為上面一個羽翼的「羽」下面一個「白」,表示鳥要長用羽才能飛。現一般譯為,「學習而經常實踐並養成習慣,不是很愉快嗎?「
實際上,這句話是說「把學到得東西加以應用,豈不令人愉悅么?」是學以致用的意思。
「時」的含義是「時而」
最好的方法是用《論語》來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找一找「時」字出現在《論語》中其他地方所具備的含義。就在同一章,三個段落之後,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時」字:「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而那個時的解釋是時節,時機!如此一來,問題就明了了,這個「學而時習之」的「時」也應該也解釋成時機!由此,它的解釋就變成了:「學習到的東西,在適當的時機,被用上了,不是很快樂嗎?」當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理解的時候,其震驚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回顧自己人生中的快樂之事時,都是學習,時機,實踐三者遇到一起時產生的,孔子的人生體驗一霎那間與我們接得如此之近。不僅如此,「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一下就變得不那麼平常了。它不僅在描述學習,時機,實踐與快樂的關系,而且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孔子用最簡單的話闡述了「快樂人生」這一個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實際上是人生觀。如此一來,它出現在《論語》的最開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來,《論語》給我們的感覺就完全改變了。
編輯本段
孔子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