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叫交叉互換(金融學中的)
交叉互換:是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的綜合,交易雙方所的現金流所採用的標價貨幣和利率都不相同。
㈡ 以互換銀行舉例論述金融中介的作用和學習金融工程的價值
互換的。。。去找(JohnHull)約翰·赫爾 的~期權、期貨和其他衍生品~ 這本書。第7章SWAP里說的很詳細。
㈢ 金融工程學。涉及利率互換的
根據比較優勢原則,A公司應該借浮動利率,B公司應該借固專定利率,原因是雖然在兩種屬不同借款方式中B公司都處於優勢地位,但固定利率B公司比A公司的優勢是1%,而浮動利率的優勢只有0.5%,也就是說B公司對於A公司在浮動利率相對於固定利率的優勢是減少的。
當B公司在利率互換中支付的浮動利率為LIBOR時,X的取值范圍為10.7%<X<11.2%。
A公司在利率互換中收取B公司支付固定利率利息,收取浮動利率利息;B公司在利率互換中支付浮動利率利息,收取固定利率利息。當B公司在利率互換中確定其所支付的浮動利率為LIBOR,並以此作為依據計算所支付的利息時,A公司在利率互換中支付的固定利率利息為107萬美元到112萬美元之間,原因是這里存在利益分配問題,最主要原因是利率互換中存在0.5%的利率收益問題,這可以根據A公司和B公司的協商來確定收益分成如何。
㈣ 應用金融是什麼意思,與純金融學有什麼區別
應用金融學與純金融學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學科分類上金融學屬於經濟學大類下的二級學科應用經濟學的部分,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本專業培養具有金融學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應用金融學應該是一些金融學方面的實務。
2、所學課程不同
應用金融學的課程是投資學、保險學、公司金融、公司財務、金融工程及金融機構管理等專業必不可缺的基礎知識。該專業包括學習金融學基礎、證券投資理論、投資銀行管理等,而金融學的課程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金融中介學、金融市場學、商業銀行經營學等。
3、專業研究方向上不同
應用金融學應該是一些金融學方面的實務,應用的話應該是具體的進行金融活動的一些門類,比如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品開發設計之類、具體應用於證券業從事投資分析,特別是很強的投資銀行管理技能,而純金融學應該就是進行一些純的理論研究,比如貨幣政策理論研究,資本市場理論研究這一類的。
㈤ 利率互換降低融資成本,金融學題目求解答
中方銀行 ,固定利率10.0% ,浮動利率LIBOR;
美方銀行,固定利率內 12.5%,浮動利率LIBOR+0.5%;
顯然中方銀行信容用程度較高,在固定利率借款中,中方比美方低2.5%,浮動利率則比美方低0.5%,中方銀行在固定利率借款中有優勢,美方在浮動利率借款中占優勢。相對優勢2%
借款需求:中國銀行需要1億美元的浮動利率借款;美國銀行需要1億美元的固定利率借款。
互換設計(降低的成本兩者均衡分享):
美方銀行的固定利率款由中方來借,利率10%,全部由美方承擔。
中方銀行的美元浮款由美方來借,利率LIBOR+0.5%,其中LIBOR-1%由中方承擔,餘下的1.5%由美方承擔。
結果:中方需要浮動利率款,支付浮動利率,達到融資需求,支付的利率為LIBOR-1%,比不互換降低1%;美方需要固定利率款,支付固定利率,達到融資要求,支付的利率為10%+1.5%=11.5%,比不互換降低融資成本1%
㈥ 金融學利率互換降低融資成本計算題
中方銀行 ,固定利率10.0% ,浮動利率LIBOR;
美方銀行,固定利率 12.5%,浮動利率LIBOR+0.5%;
顯然中方銀行信用程度較高,在版固定利率借款中,中方比美方低2.5%,浮動利率則比美方低0.5%,中方銀行在固定利率借款中有優勢,美方在浮動利率借款中占優勢。相對優勢2%
借款需求:中國銀行需要1億美元的浮動利率借款;美權國銀行需要1億美元的固定利率借款。
互換設計(降低的成本兩者均衡分享):
美方銀行的固定利率款由中方來借,利率10%,全部由美方承擔。
中方銀行的美元浮款由美方來借,利率LIBOR+0.5%,其中LIBOR-1%由中方承擔,餘下的1.5%由美方承擔。
結果:中方需要浮動利率款,支付浮動利率,達到融資需求,支付的利率為LIBOR-1%,比不互換降低1%;美方需要固定利率款,支付固定利率,達到融資要求,支付的利率為10%+1.5%=11.5%,比不互換降低融資成本1%
㈦ 金融學利率互換的實例問題
其實就是固定利率市場的利率規定的比較死板,並且階梯落差較大,是比較落後的形式
在浮動利率市場形成規模之後,固定利率基本上就推出歷史舞台了
拿書上這個例子來說,比方說A企業的信用評級是AAA級,B企業是AA級,評級只相差一級,固定利率市場給出的貸款利率相差1.4%,而浮動利率市場的貸款利率只相差0.8%,顯然,固定利率比浮動利率的階梯落差更大一些
固定利率的階梯落差大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企業貸款通常不是一年兩年,對於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貸款而言,在借方看來,信用評級低一級的企業,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其不穩定因素是會累加的,說通俗一點就是,一個AAA級企業,一年內倒閉的幾率可能是1%,一個AA級企業一年內倒閉的幾率是2%,如果換成二十年的話,AAA級企業倒閉的幾率是10%,而AA級企業倒閉的幾率是30%,也就是說,按常理判斷,不穩定的東西會越來越不穩定
對於借方來說,在提供長期貸款的時候,更願意選擇低風險的對象,而那些高風險的對象,則必須用更高的回報才能打動他們,所以階梯落差就會比較大
而浮動利率市場則沒有這個顧慮,因為他們是每年調整一次利率,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不需要很高的階梯落差
現在已經遇不到書上說的這種情況了,因為浮動利率已經普及了
㈧ 金融學的一個貨幣互換的問題:誰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是8.0%而不是9.2%。說明清楚一點,不要復制和粘貼。
利用不同優勢進行貨幣互換,如果不互換,總成本:10%+11.6%,互換後成本:12%+8%=20%,共節省成本:1.6%,兩者各享受0.8%,作上述設計:
A實際支付10.8%,比其自己籌集資金11.6%,節省0.8%
B實際支付8%+(12%-10.8%)=9.2%,比自己籌集10%,節省0.8%
如果B支付A9.2%,那麼,B實際支付:9.2%+(12%-10.8%)=10.4%,比互換前還多,顯然不符合互換的初衷
㈨ 在金融學中,什麼叫貨幣互換啊求解,並舉例子。。謝謝。
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債務保值工具,主要用來控制中長期匯率風險,把以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轉換為以另一種外匯計價的債務或資產,達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的目的。早期的「平行貸款」、「背對背貸款」就具有類似的功能。但是無論是「平行貸款」還是「背對背貸款」仍然屬於貸款行為,在資產負債表上將產生新的資產和負債。而貨幣互換作為一項資產負債表外業務,能夠在不對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
例如,公司有一筆日元貸款,金額為10億日元,期限7年,利率為固定利率3.25%,
貨幣互換
付息日為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96年12月20日提款,2003年12月20日到期歸還。
公司提款後,將日元買成美元,用於采購生產設備。產品出口得到的收入是美元收入,而沒有日元收入。
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公司的日元貸款存在著匯率風險。具體來看,公司借的是日元,用的是美元,2003年12月20日時,公司需要將美元收入換成日元還款。那麼到時如果日元升值,美元貶值(相對於期初匯率),則公司要用更多的美元來買日元還款。這樣,由於公司的日元貸款在借、用、還上存在著貨幣不統一,就存在著匯率風險。
公司為控制匯率風險,決定與中行敘做一筆貨幣互換交易。雙方規定,交易於96年12月20日生效,2003年12月20日到期,使用匯率為USD1=JPY113。這一貨幣互換,表示為:
1、在提款日(96年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互換本金:
公司從貸款行提取貸款本金,同時支付給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公司支付相應的美元。
2、在付息日(每年6月20日和12月 20日)公司與中行互換利息:
中國銀行按日元利率水平向公司支付日元利息,公司將日元利息支付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美元利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美元利息。
3、在到期日(2003年12月20日)公司與中行再次互換本金:
中國銀行向公司支付日元本金,公司將日元本金歸還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相應的美元。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於在期初與期末,公司與中行均按預先規定的同一匯率(USD1=JPY113)互換本金,且在貸款期間公司只支付美元利息,而收入的日元利息正好用於歸還原日元貸款利息,從而使貨幣互換公司完全避免了未來的匯率變動風險。
㈩ 金融市場學利率互換作業題
有點煩,分是少了點,呵呵,共同討論吧。
A先借固定借款,那麼成內本容為12%,B先借浮動借款,那麼成本為L+0.6%。
銀行與A做利率互換,銀行支付12.3%,收到L,那麼在不考慮信用問題的情況下綜合來看A實際借款是成本為L-12.3%+12%=L-0.3%浮動利率借款,比直接借入浮動利率借款成本L+0.1%低0.4%。
同時,銀行與B做利率互換,銀行支付L,收到12.4%,那麼在不考慮信用問題的情況下綜合來看B實際借款是成本為L+0.6%-L+12.4%=13.0%固定利率借款,比直接借入固定利率借款成本13.4%低0.4%。
而銀行在不考慮信用問題的情況下從A收到L,再支付給B,從B收到12.4%,再支付給A12.3%,綜合為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