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核心,是互聯網思維的內部化.對還是錯
互聯網的思維是開放、分享等代名詞,銀行要想在互聯網時代發展,需要從用戶需求著手,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給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然後藉助互聯網平台進行運營。
⑵ 為什麼說互聯網的思維不適合金融領域
自從2013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火爆以來,銀行的前面便被大家冠以「傳統」二字以示區分。這對不少銀行從業者而言,無疑是赤果果的歧視,在他們看來,自己才是互聯網金融的鼻祖。
畢竟,銀行業早在1990年代便開始信息化探索,早在2000年代便有了網上銀行,更是在2010年代智能手機興起之初便上線了手機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只不過是後來者罷了,憑什麼冠以「新」字,而早已提前布局PC端和手機端的自己又怎麼能被冠以「傳統」二字呢?
也就難怪,中國銀行業內部的排位基本上是和網點數量成正比的。工農中建四大行和郵儲的網點數量都是萬級的,其中郵儲擁有營業網點近4萬個,宇宙行工行有16000多個;幾家規模比較大的股份制銀行網點數量基本都在1000以上,興業、招行、浦發銀行的網點數量都在2000左右。
若銀行的核心業務主要圍繞網點展開,必然進一步衍生出網點管理和考核的需求,這便有了市分行,市分行之上又有省分行,之後才是總行,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構便產生了。
在金字塔架構下,總行作為全行的大腦,負責產品設計、指標考核和進度督導,分行則主要承擔起上傳下達的角色,負責指標分解甚至加碼以及日常督導考核,支行網點作為戰斗的一線則要背任務、背指標。
⑶ 股權式眾籌所涉及的互聯網思維與資本思維有哪些,在互聯網金融下有何意義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回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答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現在的企業的問題不再是如何優化產品、如何做營銷的問題,而是必須重頭開始的問題,我們必須徹頭徹尾的調整運作思路!這是資本思維
股權眾籌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圈內到圈外的轉變。擴大了募資范圍和影響力,是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思維的。股權眾籌實現了資本的集中既可以做到資本思維的實現。
股權眾籌是當今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創新,是新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初創型企業,幫助其實現直接融資,從而激發大眾創業的熱潮
⑷ 什麼互聯網金融產品蘊含著「互聯網+」創新思維特徵
余額寶,運用互聯網用戶中心的思維和互聯網的售賣渠道,迅速發展成中國最大的貨幣基金。
⑸ 1. 論述題 「互聯網+」思維有哪些主要特徵,你能舉出一種熟悉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互聯網+」思維主要特徵有跨界融合,創界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余額寶以及比較熱門的P2P都是常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⑹ 傳統金融機構從哪幾個層面構建互聯網金融思維
1、跨抄地域:傳統金融機構襲很難做到。因為層級結構在那裡擺著的。
2、用戶為王:傳統金融機構也很難做到。因為當老大當慣了,怎麼可能從用戶的角度出發?
3、小微、農戶:傳統金融機構很難做到。因為小微和農戶意味著同樣的成本,但很低的貸款額。
4、銀行機制:龐大、復雜而不放權的銀行機制會從一定程度上制約銀行分支機構的積極性。
⑺ 如何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銀行的日常信貸業務中去
首先需要來定義的是,什麼是互聯自網思維?
信息的快速傳遞?產品與用戶的互動?
銀行的日常信貸業務是銀行對公司或個人的業務
如果是信息的交互,可能是銀行和公司通過互聯網的特點實現高效溝通,盡可能迅速地形成業務匹配。
⑻ 從互聯網思維角度考慮,金融市場的主體是金融機構嗎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有其特殊性,如跨地域、跨時間、業務相互滲透、綜合性強等特點,傳統的金融監管模式難以有效適應監管需要,需要不斷創新。當然,互聯網金融並未從本質上顛覆金融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