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學研究生出國讀博需要准備什麼
金融專業是商科下的一個專業方向。同其他文科,工科,理科相比,它將來的資金回報率要遠遠高於其他的專業。因為它將來的就業方向就是銀行和發展公司,直接面對的就是錢。所以說金融專業一直都是比較熱門的專業。也正因為是這樣,他拿獎的幾率就非常小。如果家裡有錢,選擇這個專業的話,將來回國還是會有比較好的發展的。別看現在金融危機,等你學成,正趕上時候,差不多就成了香餑餑了~~~
目前美國的金融類研究生分為三種、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Finance), 和金融分析(Financial Analyst)。金融工程強調數學和計算機背景,申請較為困難,而且就業方向主要為期貨、股指相關高薪但就業機會不多的行業。金融專業申請相對難度要小,但是理論性強、就國際學生而言,就業形勢不如其他兩個方向。金融分析專業與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不同,它的hard skills不論在哪個國家都可以通用,同時該專業的國際學生在美國不僅就業率高,薪水高,而且還相當受人尊重。此外,該專業的碩士學位申請難度要比其他金融類碩士要小的多。但是整體來說,金融專業申請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由於將來的資金回報比較高,所以拿獎得可能性比較小,如果想要拿到獎,必須有一個很強的背景比如說碩士論文在國際刊物上發表並被收錄。再加上強有力的推薦人和研究背景,211、985學校國內排名前五的話才會有把握。否則你只能降低要求了~~~
(綜合考慮,建議你重點關注香港各大學的博士學位招生情況)
最後提醒一點,博士和一般申請最大的不同是如果你能有機會在申請學校前聯繫到國外的導師,再申請他的研究生要容易的多。一般成功的申請者都是在確定了方向後先與某位教授聯系,確定研究的題目、方法等,取得教授的同意後,遞交正式的計劃。如果你能引起教授的注意,請他為你提意見甚至給你修改,那麼成功的幾率就很大了~~~~
至於費用,如果全部自費的話,去美國、英國都不會少於20萬RMB/年,香港、新加坡倒是少一些,但也要10萬RMB以上。推薦你考慮一下紐西蘭,這里的大學博士生不管什麼專業都是按本地學生標准收費的,完全自費的話學費1.8-2萬RMB/年,生活費省一點有5-6萬RMB就可以了。全年下來也不超過10萬RMB/年,而且如果你選的導師是大學或者研究所的學科帶頭人的話,還可以申請紐西蘭的國家獎學金(全額),每周允許20小時的打工時間~~~
PS:如果家庭實在困難,可以考慮公派出國。多關注一下這個網址:http://www.cscse.e.cn/publish/portal0/tab171/
B. 金融學有必要讀 PhD 嗎
在我看來,我不認為攻讀博士真的需要資金。因為金融本身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回,無論是企業融資答、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分析、投資組合管理,甚至風險管理、金融工程、量化,所有軌道的共同點在於應用。
第二,博士畢業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發論文。金融學的研究分為理論和實證兩個部分,大多數學校都在進行實證研究。
就個人而言,如果你能順利地攻讀博士學位,數學、統計學、經濟學、會計學、編程等等至少會有一個優勢。
C. 工科碩士生出國想轉讀經濟學或金融學博士應該如何准備謝謝
轉專業的話恐怕你還要去讀碩士。博士的話要看研究方向,只能是「碰」……保不準哪個內博導看準了你的研容究能力和課題的相容性,會收你去做交叉。
申請金融類碩士,看哪個方向,如果你的專業是工程類,轉金融工程不需要金融學學士學位,工科碩士也有可能申請得到博士,因為「金融工程」說到底是綜合了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從申請金融工程碩士要求申請者在大學本科必須修過兩門課--微積分和統計、語言要提供GRE(sub)和GMAT就可以看出來~~~
金融學、金融分析就有點麻煩,沒有專業背景很難~~~
另外,申請碩士主要看你的本科成績,當然是越高越好,成績高證明你學習能力好。外語考試的種類也不一樣,讀經濟、金融學要考GMAT,如果你把GMAT分數考得特別高(650分以上),或許有可能轉成功。
博士看重的是論文、工作經驗和研究能力,與其考個ACCA可以證明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倒不如碩士畢業後找個金融/經濟相關的工作,邊工作邊申請……
D. 在國內讀完碩士的話 去英國讀博士需要幾年金融專業的
無論在哪裡讀的碩士,到英國博士一般是三年。英國博士有授課和研究兩種,一般授課的都會准時畢業,研究型博士是為了以後走學術道路,據說一般三年畢業的不多,要研究論文通過了才能畢業。
E. 金融專業讀博士好嗎有必要嗎
美國博士申請的要求不僅體現在硬體分數(GPA,GRE,TOEFL)的要求,最重要的還是對科研能力的要求。學生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課題、實驗項目,並且有相關的論文發表,尤其是要與導師的研究方向對口。
美國博士的錄取很大程度上是由導師決定是否錄取,碩士申請是由錄取委員會集體決定是否錄取,這是由博士生的培養模式決定的。
美國博士留學申請條件——www.liuxue315.e.cn/HomePage/country/2015-03/8069.shtml#T2,一定要未雨綢繆,早規劃早准備。
F. 學金融有必要讀博么
國內的博含金量不大,當大學老師的居多。
國外的phd你倒是要好好考慮一下,不想學術回想工作的話都是做高端崗答位的。
不過上面說的只是針對給別人打工。
想自己創業的話,讀博真沒什麼意義,你都不用考研了,現在就可以創了。
G. 美國的金融學博士就業怎麼樣
美國的金融學博士開設的學校很少,很多學校都是隔年招收1,2個人,全國3000,4000多間學校,每年一共只招收300人不到,美國全國每年畢業的金融博士的只有200多人(其中有幾十人畢不了業)。前50名學校的金融phd每年只有20人不到,你覺得好不好找工作?經常見到常春藤或者常春藤等級的經濟學博士,或者其他物理數學的博士,轉學去50多名學校讀金融學博士,還開心的不得了。美國100多名學校的金融phd回國可以去前10的985名校當老師。我本科的時候主任招了一個美國200多名學校的金融phd,還跟我說,往年這些人都不屑於回國的,只是這幾年經濟特別不好,才會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回國。而且美國和中國不同,美國業界對於finance phd的需求是非常大的,金融phd人少,但是需求大,很長時間一直是供不應求。當然了,中國金融落後,而且什麼學校都有finance phd,自然悲劇,只能在學校任教。而且美國的金融phd基本是全世界通吃的狀態,讀完美國還不錯的學校的phd,去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當老師都非常容易,搶手的不得了。
不過申請就難得要死了。我現在的一個碩士同學,一年讀了15門金融phd的課以及7門master的課,而且門門都是A,還和兩個金融界知名的教授做了兩個項目,申請前10名學校的金融phd直接給跪了。因為他本科是復旦的,而頂級學校的金融phd基本只要美國前十來名的本科。因為金融領域做大學問的時候intuition很重要,國內本科的培養根本不行。。。所以非常艱難。
H. 去國外讀博士需要什麼條件,金融學方面的
暈,好歹說個國家或地區啊。。
條件是,最重要的是——會英語或內者日語或者容法語或者德語或者瑞典語或者義大利語etc,擁有能夠運用外語瀏覽外國大學網站檢索獲取讀博信息的能力。。。
各地區不太一樣,不過一般通用的都要和導師取得聯系,EMAIL或者電話吧。而且各個大學具體的也不一樣,你問的太籠統,無法更進一步地。。。
好吧,好歹也是要去讀博的人了,自己可以多搜尋這方面的信息的,by internet。。。
相信自己。
希望對你有幫助~
I. 金融學有必要讀博士嗎
作為一個金融博士我的回答是需要。
因為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博士不是一個光環,有了它不一定會扶搖直上、平步青雲,但是,博士教育可以培養你成為一名研究者,讓你獲取在某個領域改變人類、改變世界的能力。
有人說國內博士生待遇慘不忍睹,畢業後大多數「青椒」也是過的苦不堪言、女博士大齡不好找對象,處在相親鄙視鏈的底層、博士不如碩士好就業,很多碩士畢業可以得到offer的公司博士畢業反而進不去了;
有人說 「需要,我認識的幾個金融學博士都是年薪50萬以上」,有人說「不需要,很多沒有讀博士的,在金融領域年薪幾百萬」。
如果你也在思考這些問題,那麼不要來讀博。否則,某天醒來照著鏡子,你會發現除了愈見增高的發際線和越來越厚的眼鏡,其他一無所有。
讀博的體驗是當科研或者學習到一個新的領域的核心知識,那種眼裡閃著光,嘴角帶著笑的幸福。
我要用盡我的萬種風情,讓你在將來任何不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無法安寧。
此生不讀博,你不會知道你錯過了什麼。
夜深人靜,問問自己,讀博為了什麼,進高校?做行研或者宏觀經濟研究?去華爾街闖一闖?獲得諾貝爾獎?還是平復心裡的那份悸動。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讀博以後,不再用3000字去寫《論中國的經濟政策》,而用10萬字去寫《人民幣匯率趨向清潔浮動路徑的研究》;
讀博以後,不再糾結8K還是10K的工資,而是期待可以給我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工作室。
不去看別人,你的心裡已有一個絢爛的世界。
是否需要讀博相信你的心裡早已有了。不要因為走的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拿到博士學位不是為了完成你的教育。
J. 金融學博士讀出來比碩士好嗎
其實到了博士層次,其就是研究型定位了,因為博士畢業需要含金量較高的畢業論文,以及在相關的有質量期刊發表的論文,我覺得這點不僅僅是有興趣讀書可以解決的,興趣有一個程度問題,如果這種程度還沒達到研究探索的層次而只是個人消遣愛好的話,那麼博士生活會過得很累的。
如果碩士能拿到不錯的工作,那麼博士也不是一定要讀的,事實上也可以拿到好工作。當然名牌大學的博士拿到好工作的屢見不鮮,不過這里有個問題,就是高學歷不必然好工作,只是一個正相關而已。更多還是需要在自身除了學業以外的方面下功夫,僅僅是在學業上下功夫,那麼賭注就下得太小了。
偶感覺,職場的升職在像碩士這樣一個平台就可以了,我講的還是個范圍,不能精確找到尋找經濟學所強調的效益最大化的那個點,因為我們還要權衡時間,生存,家庭方方面面的因素,這是一個無法量化的「多元函數」。事實上,升遷的主要因素,偶覺得,還是要具備利用自己的學術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像金融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這些社會科學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很強的應用性,多把視野放在這里,我想對以後的升職更有用,另一個方面來說,你也是在「讀博」,至少是「應用型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