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發展金融中心需要什麼

發展金融中心需要什麼

發布時間:2020-12-05 09:10:28

⑴ 一個城市要成為金融中心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交通
地產

⑵ 中國具體要搞幾個金融中心

不說你了,我是天津的,天津還什麼狗屁中心呢,現在呢,提了多少年了,一點動靜也沒的。
其實天津的銀行數量規模是全國第一的,但是金融類其他的都提不上,證券是上海和深圳啊。不管咋說,以前提過規劃說天津要變為北方經濟中心,這話說了有用嗎。實際上現在的城市發達程度,成都和重慶,全比天津強很多,我絲毫不誇張。
你指著那幫狗屁北京人給全國定位? 他們就是全國的寄生菌毒瘤和渣子!看看現在出台的經濟政策,狗屁不如啊
人一定要自強,朝廷就是一堆臭屎。上海人老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不過上海也那德性,但比天津確實是好多了,沒有白自強的。

⑶ 建設區域金融中心需要做什麼

ABC
D超出了區域的范疇

⑷ 新加坡為何成為金融中心

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經濟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產業、國家稅收的最大來源,其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已從70年代的6%增至2001年的13%。目前,新加坡擁有600多家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業對新加坡經濟和確立亞洲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很大。然而就全球而言,僅在外匯交易(交易量居全球第4位)、跨國界貸款(第10位)、櫃面市場衍生交易(第13位)等三項排名較為靠前;隨著行業技術含量不斷增加,新加坡在上述領域的地位也正遭遇嚴峻挑戰。此外,亞太區域經濟形勢不容樂觀,摩根士丹利全球國際資本指數中的亞洲份額大為降低,亦使得新加坡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活動較為被動。

就地區而言,雖然新加坡的安全港地位已促進培育了理財產業的成長,但由於國內市場狹窄、企業文化衰落、區域經濟和金融產業前景黯淡等多種因素,使資金市場受到阻礙;同時,來自其他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時日已久,悉尼在押匯業務和電子化領域正形成自身獨特的小生境,而上海依託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逐漸獲得認可。
一、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傳統板塊衰落區域內南北分隔 產業抓手匱乏
曾經驅使新加坡成為金融中心的傳統產業均已走向成熟,亞洲乃至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業早已翻天覆地,目前工作組提出不應再追求以增強國內競爭力的方式重整金融業,而應把目光放長放遠,尋求更多外部合作機遇。

1、傳統金融產業衰落
外匯交易和資本市場活動等傳統金融服務板塊在數量和地位上均呈下跌趨勢。根據國際結算銀行每三年一次的調查結果顯示,2001年4月傳統外匯交易市場的日周轉量與1998年4月相比,已下跌了19%。歐元誕生、銀行業整合、電子經紀人功能不斷增強、國內市場過於狹小等多種因素導致了這種大幅下跌。由此可見,新加坡有必要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外翼,力爭在朝陽板塊中重新開發特色競爭項目。

2、區域內南北分隔
亞洲金融危機後,由於投資者較為中意,商業發展機遇充裕,北亞地區已逐漸崛起。隨著大中華市場的成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韓國企業重整浪潮的到來,進一步確立了投資者對該地區的信心。本地區原有的金融中心—香港、東京,以及未來可能的金融中心—上海,都將從北亞地區不斷增長的商業活動中獲益。相對而言,東南亞一直受到大批問題資產和壞帳等造成的後金融危機的困擾,近期的反恐戰爭進一步延遲了經濟復甦,這又對投資者投資北亞地區形成一定障礙。

新加坡金融業應利用北亞和東南亞兩地區出現的不同發展機遇,而各金融機構可在國外商業機構對大中華區域投資、對中國企業斥資,以及管理中國企業離岸資金等領域提供相關服務,還可為印度企業提供法律、技術和金融等領域的高效率基礎設施,協助其進行資金籌措和海外擴張。

3、挖掘獨具特色的產業抓手和小生境
面對上述挑戰,新加坡更需開拓新穎的產業抓手,減弱其地理依賴性,轉向依託技術和知識型經濟。長遠來看,正如瑞士業已成形的理財板塊和盧森堡的零售資金管理板塊,新加坡的新型產業抓手應能推動本地形成金融行業內地區或全球的小生境。新加坡國內的狹小市場也促進了以外部環境為主要目標的小生境政策,這應是一項更為妥當的長期戰略。由於金融服務業是信息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加坡在IT和市場基礎設施上的強勢條件增強了產業競爭力,可促進新加坡在金融服務領域在新興經濟板塊內的競爭,提升知識為本的價值鏈。
二、金融服務業的遠景規劃-成為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
在亞洲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大背景下,加上新加坡作為商業和金融樞紐的競爭優勢,金融服務產業工作組為新加坡制定了下一階段的金融中心發展規劃:將新加坡定位於亞洲地區/全球小生境集結的卓越金融中心,具體目標為:開發金融服務產業,並形成地區和全球小生境,加大挖深其在金融產業活動中的產業深度和國際市場佔有份額;成為金融和輔助專才的學習、研究、工作和生活中心。
三、四大戰略驅動力
1、戰略驅動力之一:成為區域理財中心

理財服務是新加坡金融板塊保持良好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為了促使本地長期葆有作為個人理財中心的競爭力,必須在政治強勢、經濟穩定和產業管理規劃上開足馬力。同時,具前瞻性的立法和規章制度、反饋速度較快的政策框架、完備的輔助服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投資專家等對新加坡建設理財中心均十分重要。

建議1、鞏固政府在發展資產管理產業進程中的功能
建議2、增強新加坡作為知名資產管理中心的競爭力
建議3、重點關注資產集群的發展
建議4、發展輔助服務

2、戰略驅動力之二:成為區域/全球押匯處理中心

目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出現金融產業的押匯處理中心,但由於金融機構面臨削減成本和重返核心產業活動的與日俱增壓力,為此,他們盼望把押匯業務集中到商務成本低的地方,或外發委託。這將導致未來1-2年內新加坡流失大量後台工作崗位。雖然新加坡生產成本較高,但作為押匯業務中心,它仍擁有許多堅實的優勢,諸如世界級的電信與硬體基礎設施、眾多全球銀行的地區總部、穩定的政治環境、良好而又不斷優化的法規框架、堅實的高效押匯業務文化、受過良好英語教育的勞動力,以及蓬勃發展的IT產業等一系列因素可協助本地成為押匯處理樞紐。考慮到上述條件,新加坡應保留與追求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押匯業務,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建議5、成立區域/全球綜合押匯業務中心

3、戰略驅動力之三:成為亞太區風險管理中心

傳統保險業市場中,在解決突發風險和專業風險上仍十分欠缺,傳統的應急手段並不能對某些恐怖主義相關的風險事故做出積極應對。過去十年中,貸款交易、證券投資及其他風險轉移延伸產品帶來的新技術和新市場的額外風險接踵而至。新加坡應主要依託於資本市場日益成熟和國際金融機構集結的良好條件,將自身定位於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風險管理中心。
建議6、創設亞太區風險管理制度

4、 戰略驅動力之四:營造倍具吸引力的商業環境

建議7、強化政府部門和民間領域之間的合作往來
建議8、增強新加坡金融板塊中的國際份額
建議9、關注並提升教育培訓的驅動政策
建議10、增加新加坡本地教育培訓環境中的國際含量
建議11、進一步鞏固新加坡的稅收環境
建議12、為金融板塊提供一流置業環境

⑸ 什麼是金融中心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簡稱國金、),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的中環填海區,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地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恆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集團屬下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著名美籍建築師Cesar Pelli及香港建築師嚴迅奇合作設計而成,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恆基兆業集團(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商之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部所在地。

005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中國 香港

高度:412 米/1,352 尺
樓層:88
建成日期:2003
建築師:Cesar Pelli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位於香港島的中西區,由新鴻基地產、恆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集團屬下新中地產發展、世界著名美籍建築師Cesar Pelli設計而成,總樓面面積達47萬平方米。是恆基兆業集團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部。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樓高 88 層、高 420 米。總樓面面積達 20萬平方米,耗用 112000 立方米混凝土、28000 噸結構用鋼鐵、18000 噸鋼筋、11000 塊共重 9000 噸玻璃幕牆而建。建築期間每日同時有 2000 名工人在地盤工作,平圴每三天建成一層樓。現在建築完成,88 層辦公樓層共可容納 15000 人。62 部升降機令大廈四通八達,乘升降機由地面往頂樓約需一分鍾。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建築工程於 2000 年 1 月展開,由於工程規模龐大,工程師採用創新利用圓筒型地基 (cofferdam),令地基牢固地屹立於堅固的石層之上,這圓筒型地基直徑 61.5 米、深 38 米,令上蓋工程及六層地庫與地鐵站的工序得以同步進行。另外,地庫採用由上而下的建築方法,節省一年建築時間,由這地庫挖出的泥土約 100 萬立方米。這圓筒型地基及由上而下建築的地庫,是全球最大的同類型項目。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採用八條大柱來支撐,並由三組強化層緊扣大廈的巨大核心筒,形成極其堅固的大廈結構。大柱及核心筒的建築採用水壓式自動攀爬模殼。大樓亦注入不少環保元素,包括低散熱表層的雙層玻璃、海水冷卻系統及大量自然採光等。

⑹ 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條件是什麼

當今資本來市場的競爭,越來自越體現在對投資者的保護上,投資者保護將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備條件。
國際中心的博弈取決於金融市場的博弈。要想在這場博弈中取勝,中國必須依託實體經濟的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上。
其次,創造良好的市場運營環境和基礎設施。自由的金融市場、寬松的市場環境,可以促進金融創新發展,而金融創新也是金融中心鞏固發展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自由和鼓勵的環境,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很難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穩定的金融環境對金融中心的發展也非常重要,要建立良好的風險和預警防範體系。

⑺ 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

金融中心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它的形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金融中心是伴隨經濟中心的發展而形成,是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當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發展形成以某一城市為中心以後,一方面從生產流通領域游離出大量的貨幣資金需要尋求投資的場所;另一方面生產和流通領域又需要不斷補充大量的貨幣資金進行運轉。因此,只有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十分雄厚,已經成為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之後,它才可能產生、積聚和使用巨額資金,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礎。
但是,金融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金融力量對於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使得金融中心不可能像商業中心、貿易中心那樣具有普遍性,即不是每一個經濟中心都有金融中心的功能,只有少數經濟中心才會發展成金融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中心是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
(2)金融中心要依託廣闊的經濟腹地,形成發達的資金市場網路。城市經濟本身,尚不足以支撐金融中心的形成。因為資金作為一種資源,必須有十分堅實和可靠的資源供給地,才能集中起來形成巨大的資金運動,在運動中形成調節的中心。
同時,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融資手段日益多樣化,客觀上要求建立完善的資金市場體系,並在區域內外形成發達的市場網路,使資金流通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從而提高資金利用的效率。
(3)金融中心要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流通環境。資金運動必須有充分和迅捷的信息服務為保障,因此要求城市提供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流通環境,吸引盡可能多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城市活動。否則,建立金融中心只能是城市一相情意的空想而已。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徵歸納為四個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夠數量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和與金融活動有關的服務業或支持性產業;
②金融設施先進、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信息靈敏,是超過城市所在區域的更大地理區域資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礎設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環境為金融中心功能發揮提供依託;
④是金融體系的樞紐,在總體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位置,發揮著總體金融體系的關鍵功能。 金融中心分類通常可以把金融中心劃分為三級。
(1)世界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和東京,擁有先進的結算和支付系統,是大型的、全球化的、服務齊全的中心;能支持龐大的國內經濟,擁有縱向的、流動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是多元的,法律與監管體系能充分保護重要的代理人關系的公正性和監管功能的國際金融中心。
(2)國際區域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和盧森堡,在區域內外發展其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與媒介資金,國內經濟規模較小。
(3)國家金融中心。如中國上海、重慶、韓國首爾,主要是在國內發展金融市場,對於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還比較弱。
金融中心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聚集經濟
在較大的金融服務集聚區內經營的企業,與位於較小的中心的企業相比,一般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是因為外部的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范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和聚集經濟(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在發生作用。但是,這些優勢可能由於相反的規模不經濟而減小。
當企業的規模與其經營之間存在正相關時,企業就會受益於規模經濟。當效率與其經營所處的行業(中心)的規模之間存在正向關系時,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就會積累。較大的金融中心比較小的中心會提供更有利的經營環境,理由有:
熟練勞動力的規模越大,企業越容易運作、成長和多元化。
相關的金融業務的范圍越大,就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富有創造力的互動、一體化和創新。這就是外部范圍經濟。
金融市場的質量——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與運行的規模存在強有力的相關性。這些特性是人們非常想看到的,較好的價格,較低的交易成本,這樣市場崩盤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可能會有正向的強化效應,流動性會吸引更多的流動性。
相互競爭的金融企業的數量、熟練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金融業務的種類,會刺激創新。新的業務機會來自於客戶和其他的金融企業。
企業間的競爭會促使交易定價更為激烈、工作效率更高以及產品創新。更高的標准有助於較大金融中心的企業從習慣於較不激烈的競爭環境的企業那裡贏得業務。
需要很多獨立的企業進行協調的業務,在企業和專家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可以更容易、更有效率地進行。例如,像貸款辛迪加或證券一級發行這類的申購市場。
在較大的更有聲譽的金融中心運行的企業,相對於在較小的中心運行的企業,享有聲譽和可信度的優勢。地點是金融企業品牌的重要部分。
在較大金融中心運行的金融企業也享有聚集經濟。聚集經濟是指由於專家支持服務和其他服務集中,從而使交易成本降低。隨時可以得到商業律師、會計師、專業印刷廠商、IT專家、金融公關咨詢專家和很多其他的支持服務,提高了企業的效率和競爭能力。中心越大,輔助的專家支持服務的范圍越廣、種類越多、定價越激烈。
一旦企業處於金融中心,就有強有力的理由繼續留在那裡。沉沒成本(sunk cost)——必需的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啟動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與客戶、其他的金融企業、監管機構和員工建立關系的工作也是如此。這些關系使重新選擇營業場所變得很困難,成本很高,導致地點選擇的惰性。
外部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全球金融服務業的強大力量,使位置優越的主要金融中心,如倫敦,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確實,在理論上,金融中心的運作的合理結果就是,大多數國際批發金融業務應集中在一個全球性中心。但中心化也會產生規模不經濟,如擁擠和堵塞,居住和勞動力成本很高,離客戶的距離也許會使信息成本增加。而且,在現實世界中,政治因素、監管壁壘和激勵措施以及時區差異都會扭曲中心化經濟力量的作用。因此,地區性和地方性金融中心仍能發揮作用。

⑻ 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什麼條件

參照紐約,倫敦,香港,來看,需要這個地方經濟很發達,有強大的消培銀行業作為支撐,其次經濟結構拿寬唯很合理,金融業很發達,巧答相關政策法規很完善,其次是從事金融行業的高端人才很多,占整個地區的GDP比重大,能夠帶動地區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力強。。。等等,條件很多。

⑼ 成為金融中心要具備什麼條件

一、交易的完整性

許多人以為金融中心就是交易各項資產的市場,其實不然。現代金融學認為,在任何時候描述一項資產都需要兩個指標:當前價格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價格是在大多數交易所中常見的,比如:股票價格,期銅價格,房產價格等等。但是價格僅僅是問題的一半,我們還需要通過交易的方式,讓市場表達出投資人對於某項資產未來不確定性的判斷。這就需要更高級別的交易所,比如美國紐約和芝加哥的衍生品交易所。這些交易期權的市場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起,構成了紐約金融中心的地位。

任何一次交易,在完成的瞬間都會同時影響該資產的價格和風險。因此,只有一個單獨的標價資產價格的市場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知道市場在目前價格水平上對該資產未來不確定性的判斷。這個判斷往往就體現在該資產的衍生品的交易中。有了這兩個數據指標之後,才能討論金融中心的問題。

對於金融中心來說,交易的標的物不僅僅是資產,還有風險。我們把資產及其捆綁在資產上的風險分離開來,分別交易,實現了交易的完整性。上海稍早時候設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但這還只是序曲,不是完整的樂章,金融期貨交易所即將掛牌的是股指期貨,而股指期貨本身並不能表達資產的風險,因為還沒有實現風險和價格的剝離。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並不擔心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A股期貨交易,那隻是一個跟蹤性的指標,而不能成為指數。我們應該大張旗鼓地在本土的金融期貨交易所內設立更多的期權品種,這樣才能使各路投行創造出極具想像力的新金融工具和品種,進而實現交易的完整性。這是邁向金融中心的第一步。

二、交易的便利性

要成為金融中心,還必須向投資人提供各種交易工具,幫助其實現「全過程,全對沖」的目的。投資人來市場不僅僅是投資購買資產,也是來規避風險的,作為金融中心的市場應該能夠向投資人提供各種交易工具,比如:煤炭、石油、農產品、金屬、國債期貨等等,幫助其方便地構建自己的交易策略,組合頭寸。一句話,各路投資基金就相當於建築設計師,你給設計師們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建築材料,就能夠幫助他們發揮創造力,打造出多彩多姿的建築。千篇一律地供應水泥,市場怎麼能走向繁榮呢?

三、交易的透明性

緬甸玉石市場肯定成不了金融中心,因為那裡擺放攤位的商人都喜歡出售未經過打磨的原石。買家必須有足夠的鑒別能力和額外的運氣,才能買到含量高的翡翠。如果這個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數原石裡面都含有高品味翡翠的話,賣家肯定都把原石打磨得乾乾凈凈,顯現出真材實料的翡翠。出售原石的目的,就在於讓大多數石頭掩蓋在「翡翠預期」之下,賣出一個好的價格。這樣的市場缺乏信息的透明性。一個完善的金融中心,各個上市公司,各個機構和媒體都應該主動披露自己的相關信息,就像打磨過的玉石一樣,這樣才能讓自己獲得市場的合理定價。那些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公司,股價一定很低,因為這僅僅是一塊具有預期的原石,而不是真正的翡翠。

我們不要羨慕紐約市場能夠對中國去那裡上市的公司給出200倍市盈率,也不能指責紐約的投資人已經失去了理智,或者中國的投資人太過於謹慎。這些現象背後的關鍵原因是我們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所以,那些真正的好公司,相信自己是翡翠的優質企業,為了得到一個更高的定價,紛紛去紐約上市,因為一個符合它們資產質量和競爭能力的定價對於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相應地,那些質量不高的「原石」則往往喜歡治理不完善的市場,在這里它們可以在「翡翠預期」的掩蓋下,把石頭賣出高價。所以有些新興市場市盈率非常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公司的價格便宜,而是說明這個市場的信息披露比較差。

總之,在這三個目標實現之前,我們構建金融中心的任務就沒有完成。有人說,構建金融中心就是要吸引大型藍籌股上市,其實這是形成金融中心之後的結果而不是動因。我深切希望中國的各個城市都一起發力,並形成合力,構建一個完善的中國金融市場,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底氣和磁力,能盡最大可能吸引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投資人來中國市場發展。

⑽ 一個城市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前提是漸進式的,請看下面的鏈條:
首先要交通便捷,比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多條通道的交叉口,這個城市是個交通樞紐;
交通樞紐進枯如鬧而發橡友展沒罩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發展成貿易中心,因為貿易的發達,對金融業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最後,在這個最初的交通樞紐上,崛起了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上海、香港、東京、新加坡等等,都符合上述規律。

閱讀全文

與發展金融中心需要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