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了印度最富的城市,再看中國的,你就知道什麼是差距
和孟買一樣,北京的娛樂產業也很發達,一些知名的文化傳媒公司都把總部設在了北京。當然,北京的房價已經漲至歷史高位,讓百姓感到很難受。
❷ 中國,印度在世界金融地位排名,希望詳細解答
2011年度世界排名前10位的國際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東京、香港、新加坡、上海、巴黎、法蘭克福、悉尼、阿姆斯特丹。
中國有2個,印度沒有
❸ 印度孟買的金融中心在哪條街
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被譽為印度的上海。印度最大金融中心孟買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占據了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國土面積達到了298萬平方千米。
❹ 孟買、香港、上海、東京;分別是亞太的什麼地位亞太金融中心是哪個
1. 東京 - 東京不但是亞洲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2. 香港 - 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3. 上海 - 她曾有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的輝煌歷史。
4. 孟買 - 印度第一大商業中心
❺ 孟買是什麼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回 1400 萬。今答天的孟買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維多利亞式的樓宇和新式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南部是全市的精華所在,高入雲天的宏偉建築和繁華似錦的商店、飯店、酒店大都集中於此,其中有歐式古典建築,有融合亞歐風格的東西合璧建築,也有華麗壯觀的印度式房屋。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環境最好、潛力最大。孟買領區在擴大中印經貿往來中地位和作用獨特,發展我國與孟買領區經貿往來,對於落實中央對印度工作方針,改善中印關系,發展雙邊經濟貿易,具有戰略意義。
❻ 印度首都叫什麼
印度首都叫新德里,新德里是印度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專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屬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人口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
印度首都有時稱「新德里」,有時也被稱「德里」,這是因為德里本是一個古都,後來在古都旁邊擴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將這個新城區稱為新德里,以區別於老德里。 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印度門以南為新德里,印度門以北為老德里。
關於「德里」一名的來歷,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德里是根據孔雀王朝的一位國王「德魯」的名字演變而來,它是「德魯」的變音。另有學者認為,公元前10世紀,這個城市就以因陀羅·婆勒斯特而聞名,國王阿恩格巴爾曾把它改名為拉勒高德,並且建立了許多鐵柱。
由於鐵柱立得不穩,雖然經過加固,但仍鬆弛不牢,「不牢」印地語讀為「梯里」,因此,這個城市便以「梯里」(即德里)而得名。
❼ 世界六大金融中心的名稱是什麼啊
英國倫敦金融城最新公布的金融中心競爭力調查報告顯示,倫敦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紐約其次,香港和新加坡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而上海排名第24位,北京排名第36位。
報告中首次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數,根據人力、商業環境、市場准入、基礎設施和綜合競爭力,對全球46個城市作為金融中心所具備的競爭力加以比較和排名。
該報告稱,倫敦和紐約真正是全球金融中心,為全球參與的交易提供了廣泛服務。由於香港擁有嚴謹的法制以及經驗豐富的金融人才,而且已經是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只要亞洲金融市場不再出現較大的波動,香港是成為另一個全球金融中心的最有力競爭者。
報告稱,由於在人才、市場管制及企業環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作為中國經濟「龍頭」的上海,與排名第九位的東京,從各項指標來看,目前都無法跟香港比。
為計算指數所作的調查還顯示,金融界對構成金融中心競爭力主要因素的看法也在改變。兩年前,人才和技術被認為是構成競爭力的首要因素,今年受訪者關注的重點是政策監管和稅收環境。
國內金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凸顯,但要成為全球性金融中心任重而道遠。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指數由英國的Z/Yen調查公司為倫敦金融城統計製作,每兩年公布一次。
❽ 求教高手!印度最大城市、金融中心分別是什麼
加爾各答是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主要港口。
它位於恆河三角洲 胡格利河左岸,大都市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在緯度較低的印度熱帶地區,氣候終年炎熱,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一年四季綠樹蔥蘢,鮮花盛開。 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部的恆河三角洲,北緯22度33分,東經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於1.5到9 米之間。
孟買是印度全國工商、金融中心,素有印度「商業首都」和「金融首都」之稱,印度人常稱其地位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重要程度。
孟買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 603 平方公里,人口 1.256 千萬( 1991 年人口普查),目前約有 1400 萬。 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西海岸最有活力及最具國際性的大城市,號稱印度 「 西大門 」 ,是外來文化與傳統的南亞文化最初結合地,它以古老而新穎的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除本國民族外,孟買還有大約 60 多個國家的僑民,人們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等活動把世界各地的語言和風俗帶進了這里,使孟買不僅包容了整個印度的文化風貌,而且超出了印度的范圍,所以人們給孟買冠以 「 小印度 」 的稱號。早在 20 世紀初期,孟買就存在有 62 種語言和方言且不斷增多,現在,孟買 3/4 的小學使用馬拉地語,其餘則分別使用其它 9 種主要語言,如英語、印地語、古吉拉地語、坎那達語、康卡尼語等,居民使用的方言和土語更是多不勝數。至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孟買一樣有如此眾多的宗教,民族和復雜的文化,因此,人們稱孟買是 「 人類學的博物館 」 。孟買半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則包括了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宗教。
❾ 印度東部最大的工業城市是
加爾各答(英語:Kolkata,舊名Calcutta)
加爾各答是印度共和國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城市,也是印度的主要港口。它位於恆河三角洲胡格利河左岸,大都市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在緯度較低的印度熱帶地區,氣候終年炎熱,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一年四季綠樹蔥蘢,鮮花盛開。
加爾各答市從出現和繁榮直到今天,只有200—300年的歷史。但由於古老的印度文明,眾多的文物古跡,奇特的宗教習俗,獨特的民間藝術等深深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在加爾各答的邁丹區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和游藝場,是最有吸引力的地區。中北部坐落著著名的威廉堡,北端的伊甸園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板球場;西南端有動物園和東方最好的賽馬場;賽馬場東是維多利亞紀念館和聖保羅大教堂。維多利亞紀念館建於本世紀早期,是一座文藝復興時代風格的雄偉建築,高高的圓頂上挺立著勝利女神像,還有不少大英帝國開拓印度殖民地的重要人物像,如克萊武和瓦倫哈斯丁斯等。館內陳列了許多表現維多利亞時代大事的繪畫和女皇詔諭、紀念品等。
在喬林吉路和蘇德街的交角上,坐落著印度最古老的博物館——印度博物館,規模之大在東方首屈一指。博物館分考古、藝術、人種學等6個部門,展品非常豐富。如巴魯特、健陀羅、笈多等陳列室里的雕刻、壁畫、浮雕等復製品,波斯、印度的名畫,還有象牙、漆器、陶瓷等重要文物。
流經加爾各答市的胡格利河是恆河的支流,虔誠的印度教徒視恆河為聖河,認為恆河水可以洗滌靈魂的罪孽,於是沐浴是每天必行的重要宗教儀式。每天早上成群的印度教徒來到胡格利河邊,先用河泥塗遍全身,他們認為聖河的河泥也是神聖之物。據說河泥還可以治病,對胃病尤有奇效。做過禱告後,用清水洗凈全身。經過沐浴,他們認為滌盪了罪惡,凈化了肉體和靈魂。
牛在印度被奉為神物,受人們的崇拜。在加爾各答,時常可以見到那些游盪街頭的聖牛,慢吞吞地在車輛、人群中往來,不受法規約束,不管是風馳電掣的小轎車、摩托車,還是公共汽車、電車,對於這些聖牛們必須敬而遠之,車輛的喇叭聲,對於它們早已習以為常,並經常把屎尿撒得滿地都是。忠實的印度教徒們甚至不用牛皮鞋、牛皮包等牛皮製品。
在加爾各答街頭巷尾、公園內外、寺廟側畔,經常可以看到來自鄉間的老人吹著笛子,伴隨著那優美的樂曲,竹簍里的眼鏡蛇,鼓足皮囊,搖搖曳曳地扭擺起舞,這是印度的古老民間藝術——耍蛇術。耍蛇術是世代相傳的職業,據記載早在公元3世紀時就已盛行。觀看耍蛇的人們常常把耍蛇人圍個水泄不通,街頭異常擁擠。
加爾各答還是印度詩聖、著名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泰戈爾的出生地。泰戈爾是中國人民的朋友,1924年曾訪問過中國,與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中國人到了加爾各答,都要去瞻仰他的故居。
加爾各答是印度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這里有世界最大的黃麻加工工業區,主要工業有棉絲紡織、鋼鐵、軍工、機械、車輛、電機等。加爾各答是南亞重要國際航空站,為印度東海岸最大港口。恆河流域盛產的黃麻、茶葉、礦產等大都從這里出口,貨物吞吐量約佔全國的1/3。
數不清的廟宇、皇宮、古堡、佛塔,使加爾各答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探究古老而輝煌的藝術、宗教、哲理的「歷史博物館」,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外遊客前來參觀、游覽。
◆地名
加爾各答的名稱可能來源於一個村莊的名字卡利卡塔(Kalikata),那一帶在英國人來到之前原有3個村莊:卡利卡塔、蘇多努蒂和革賓達普爾,卡利卡塔的意思是迦梨女神的土地,村外有一座供奉印度教迦梨女神的廟宇。不過也有人認為城市的名稱淵源於kali(孟加拉語,意為運河)和kata(孟加拉語,意為石灰),因為其最初的居民點是位於一條運河邊上,並且以燃燒貝殼,加工貝石灰著稱。2001年,這座城市正式的英語名稱按照當地孟加拉語的發音由「Calcutta」改為「Kolkata」。但是大多數人及組織仍傾向於使用舊地名Calcutta;在印地語則為Kalkatta。
◆歷史
在加爾各答附近發現的一個考古遺址,證明了在2000年前這里已經有人居住。
該市有文字記錄的歷史,開始於169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到達,該公司鞏固了它在孟加拉的貿易。公司的行政官員約伯·查諾克在一次侵略行動之後,選擇在蘇塔努蒂安頓下來,傳統上他被認為是該市的創建者(不過最近專家們已經不再同意查諾克是該市正式創建人的觀點)。1699年,英國人完成了舊威廉堡的建造,用作貿易據點和區域基地。加爾各答被宣布為一個管轄區城市,後來成為孟加拉管轄區的總部。1756年,面對與法國武裝的頻繁沖突,英國人開始升級他們的防禦工事。孟加拉行政長官西拉傑·烏德·達烏拉對這樣軍事化的舉動提出抗議,但卻無人理會,於是他襲擊並佔領了威廉堡,這就是著名的黑洞事件。羅伯特·克萊武率領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國兵在次年又奪回了該市。1772年,加爾各答被指定為英屬印度的首府。在這期間 城市周圍的沼澤被排干,政府區 沿著胡格利河河岸。理查德·韋爾茲利總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該市在1797年– 1805年之間的增長。由於擁有壯觀的公共建築,加爾各答被描繪成「宮殿之城」。
在19世紀初,加爾各答被分割為2個截然不同的區域——一個英國人區和一個印度人區,稱為「黑鎮」(Black Town)。甚至在那時,「黑鎮」的貧困 棚戶區已經駭人聽聞。從1850年代起,該市經歷了工業的迅速增長,特別是紡織和黃麻工業;英國政府也對基礎設施如鐵路和電報進行了大規模投資。英國和印度文化的融合還在城市中產生了新的巴布階層——印度和亞洲最早的中產階級,其成員通常是專業人士,閱讀報紙,親英,並且屬於上等種姓的印度教團體。在整個19世紀,一場稱為孟加拉文藝復興的社會文化變革帶來了社會的總體進步。1883年,在加爾各答成立了19世紀印度的第一個政治組織——印度國民協會。加爾各答逐漸成為印度獨立運動的中心之一。1905年孟加拉分治引發了廣泛的群眾騷動和抵制英國貨運動。由於這些活動,並且因為加爾各答地處印度東部邊緣帶來行政管理上的不便,1911年,英國人將首都遷往新德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市的港口曾兩度遭受日軍轟炸 。由於儲備的糧食用於供應盟軍,在1943年孟加拉飢荒期間有數百萬人餓死。1946年,要求單獨成立一個穆斯林邦,導致大規模群眾暴力導致超過2,000人喪生。印度分治帶來了嚴重的暴力活動和人口大遷移 - 大批穆斯林離開前往東巴基斯坦,而數十萬印度教徒逃進該市。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嚴重的能源短缺、罷工和暴力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運動——那薩爾派——損壞了該市大量基礎設施,導致嚴重的經濟停滯。1971年,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爆發戰爭,導致成千上萬的難民湧入加爾各答,使得該市的城市設施過度緊張。1980年代中葉,孟買取代了加爾各答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加爾各答是印度共產主義的強大基地,印度共產黨(馬)控制的左翼陣線已經在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達30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民主選舉的共產黨政府。1990年代中期,印度中央政府開始經濟改革後,該市開始走向經濟復甦。自2000年起,信息技術 (IT)使該市停滯的經濟得到復甦。該市還經歷了製造業部門的增長。
◆地理
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部的恆河三角洲,北緯22度33分,東經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於1.5到9 米之間。該市沿著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該市許多地方原來是大片的濕地,花費了數十年才將其改造成適合市民居住的地方。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將該市與南面154千米處的孟加拉灣隔開。
如同印度河-恆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樣,這里主要的土壤類型是沖擊土。城市的地基由4層沉積物構成:粘土、淤泥、粗細不同的各種沙子,和沙礫。這些沉積物夾在兩層淤泥之間,下面的一層深度介於250與650 米之間,而上面的一層厚度介於10到40 米之間。根據印度標准局文件,該市在四個地震等級分區中被劃為三級地震區。而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該市在風暴和旋風分區中屬於「高度損害危險」等級。
◆氣候
加爾各答屬於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8 攝氏度,月平均氣溫從19 °C到30 °C 。夏季炎熱潮濕,在5-7月最高氣溫經常超過40 °C 。冬季持續只有2個半月,在12月和1月,氣溫會下降到12 °C – 14 °C 。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 °C,最低氣溫是5 °C。初夏時節常有雷暴雨伴隨狂風,斷斷續續襲擊該市,對緩解濕熱很有幫助。這種雷暴雨當地稱作Kal sakhi(西北強風)。
東南季風從6月到9月,給這座城市帶來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 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8月季風時節(306 毫米)。每年該市的日照時間為2,528小時,日照時間最大 值出現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爾各答的一個主要問題,懸浮顆粒物(SPM)水平高於印度其他大城市,定期造成煙霧。
◆城市結構
由加爾各答市政當局(KMC)管理的加爾各答市面積為185 km2。而加爾各答大都會區則仍在繼續不斷的擴張,到 2006年,其面積已經達到1750 km2,包含72個市和527個村鎮。加爾各答大都會區的郊區合並了北24區、南24區、豪拉縣、胡格利縣和納迪亞縣的一部分。
市區東西方向的尺度很狹窄,大體上西到胡格利河,東到大都會東部旁路,跨度僅有5–6 千米。南北向延伸的城市可以粗略分為北區、中區和南區。北區是該市最古老的部分,擁有19世紀的建築物和狹窄的小街。該區的氣氛令人回憶起老加爾各答往事。南區主要是在獨立以後興建, 是精英分子的居住地。加爾各答東北部的鹽湖城區域是該市的規劃部分。在該市東北邊緣規劃發展了新鎮。
中區擁有環繞B. B. D. Bagh區的中央商務區。作家大廈、加爾各答郵政總局、加爾各答高等法院,一些其他政府和私人辦公室位於此處。馬坦公園是位於該市心臟的巨大開闊地,在此舉辦一些體育賽事和公共集會。一些公司已經在公園街以南區域建立了辦公室,那裡已成為第二個中央商務區。
◆經濟
加爾各答是印度東部和印度東北部主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擁有加爾各答證券交易所 — 印度第二大交易所。它還是一個重要的商港和軍港,是該地區唯一擁有國際機場的城市。加爾各答曾經是印度的首都和頭號城市,在印度獨立後由於政治情勢不穩(地處敵對國家的邊境),以及左翼政黨支持的工會運動,造成資金大量外逃,開始經歷了長期的經濟衰退。從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許多大型工廠紛紛關閉或收縮,商業也轉往別處。資金與資源的缺乏,加上國際上對於該市傳統產業(如黃麻)的需求不足,更增加了該市經濟的蕭條。1990年代,隨著改革者布達德夫·巴塔查爾吉當選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長,加爾各答經濟開始自由化進程,帶來了該市發展的機遇。
長期以來,在加爾各答 ,在非正規經濟部門就業的勞動力超過40%。該市有著大量不熟練和半熟練的勞動人口。同時,作為西孟加拉邦的首府,邦政府和聯邦政府的雇員在該市的勞動力中也佔有很大比例。 加爾各答的經濟復興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IT產業,IT部門的年增長率達到70% — 2倍於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該市又興起投資建造新住宅項目的浪潮。加爾各答擁有許多大公司經營的工廠,生產的產品從電子一直到黃麻。一些著名的公司在加爾各答設立總部,如ITC、巴塔鞋業、伯拉公司、印度煤炭公司、印度協和銀行、UCO銀行和阿拉哈巴德銀行等。2000年以後,印度政府採取「看東方」政策,開放錫金與中國之間的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並開放東南亞國家進入印度市場並投資,這都使得加爾各答得到一個有利的位置。
◆政治
加爾各答市政當局(KMC)成立於1876年,負責加爾各答的市政和基礎設施。該市分為15個區(borough)和141個行政區(Ward),每個行政區選出一名議員進入市政當局。每個區設有一個委員會,由從各自行政區選出的議員組成。市政當局通過區委員會,維持公立的學校、醫院和市場,參與城市規劃和道路養護。市政當局是最高機構,通過市長-參議會政府來履行各種機能,成員包括1名市長、1名副市長和10名議員。市長全面負責市政當局的機能,任期5年。目前,印度共產黨 (馬)為主的左翼陣線在市政當局執政。
加爾各答大都會發展局(KMDA)是一個輔助機構,負責整個加爾各答大都會區(KMA)的規劃與發展。
作為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爾各答設有邦立法會、作家大廈(政府大樓)和加爾各答高等法院。加爾各答警察局由一名安全長官指揮,下轄5個警區,以及48個警署。該市在印度下議院中有3個席位,在邦立法會中有21個席位。
◆公共事業和媒體
加爾各答市政當局負責供應該市的飲用水,水源來自胡格利河,在北24區的水泵站進行凈化處理。幾乎加爾各答每天所有的2500 噸垃圾都要運到該市東面德哈帕的垃圾場,這個垃圾場鼓勵垃圾和污水的回收利用。該市的部分地區仍然缺乏排污設施,廢水的處理主要仍然使用不衛生的方式。私營的加爾各答供電公司(CESC)負責供應市區的電力,而西孟加拉邦電力局則負責供應郊區用電。直到1990年代末,停電的情形在該市極為常見;不過目前情形已有所改善。該市共有20個消防隊,平均每年撲滅7,500次火災。
公營的BSNL公司和私營企業如哈奇公司、機場旅館公司、瑞萊恩斯電信和塔塔電信是該市主要的固定電話和手機服務商。手機在該市被廣泛使用,並開通了GSM和CDMA業務。寬頻網業務正在穩定增長,BSNL、塔塔電信、機場旅館公司和瑞萊恩斯是主要服務商。
在加爾各答,幾份孟加拉語報紙和印度時報、政治家等英語報紙的銷量都很大。作為印度東部最大的商業城市,加爾各答的許多財經日報有著自己穩定的讀者群。此外還有供少數民族閱讀的印地語、古吉拉特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和漢語的報紙。加爾各答有8個當地的調頻電台。公營的福祿門電視台提供2個免費的陸地台,而4個「多系統操作員」(MSO)通過有線電視提供孟加拉語、印地語、英語的節目。
◆交通
公共交通由加爾各答郊區鐵路和加爾各答地鐵以及電車和公共汽車組成。郊區鐵路網一直延伸到遠郊。加爾各答地鐵,由印度鐵路公司運營,是印度最古老的地鐵系統。它與胡格利河平行,南北向縱貫城市,長度為16.45 千米。公共汽車是首選的交通模式,政府和私人都參與經營。加爾各答是印度唯一保留了有軌電車的城市,由加爾各答電車公司經營。動作緩慢的電車被限定在該市的特定區域運營。最近引進了豪華的空調汽車,每日開行於連接市內與錢德拉·鮑斯國際機場的線路。
租用機動車是黃色的計程車,而自動人力車則行走於規定線路。幾乎加爾各答所有出租汽車都是大使牌,而其他大城市塔塔和菲亞特都很常見。在該市一些區域,人力車還用於短途運輸。與其他主要城市相比,該市的私人車輛在數量上較少 。不過,該市注冊車輛的數目穩定增長;2002年的資料顯示,7年間已經增長了44%。加爾各答的人口極為稠密,道路空間只佔該市的6%,低於德里(23%)和孟買(17%),因此帶來了嚴重的交通問題。
加爾各答地鐵和許多新建道路與立交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問題。
加爾各答有2個主要的長途火車站:豪拉車站和錫爾達車站。第三座名為加爾各答的車站已於2006年初投入使用。該市是2個印度鐵路公司— 東部鐵路公司和東南鐵路公司的總部。
該市唯一的機場,錢德拉·鮑斯國際機場位於城市北面的達姆達姆,國內和國際航班均使用該機場。加爾各答還是印度東部的主要河港。加爾各答港務局管理加爾各答和哈爾迪亞的碼頭。印度海運公司經營到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布萊爾港的客運業務,以及往返印度國內外各港口的貨運業務。還有連接加爾各答與其孿生城市豪拉的渡輪業務。
◆人口統計
2001年,加爾各答市有人口4,580,544人,而大都會區人口達到13,216,546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00:82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由於許多男性從農村來加爾各答工作,並未攜帶家眷。加爾各答的識字率為80.8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64.8%)。加爾各答自治區域登記人口的增長率為4.1%,是印度所有人口過百萬城市中最低的。
孟加拉人構成加爾各答人口的大多數,重要的少數民族有華人、泰米爾人、馬兒瓦爾人、英印混血種、比哈里人、亞美尼亞人、藏族、馬哈啦施特拉人和帕西人。加爾各答的主要語言有孟加拉語、印地語、烏爾都語、英語、Maithili 語和比哈爾語。根據2001年人口統計,加爾各答的人口中,77.68%信仰印度教,20.27%為穆斯林,0.88%為基督徒。該市其他少數民族人口信仰錫克教、佛教、猶太教和祆教。該市1500萬人口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住在2,011個登記的和3,500個未登記的(非法佔據的)貧民窟。
2004年,加爾各答警區發生了10,757起刑事案件,名列全國第10位。2004年,該市的犯罪率為萬分之8.14,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萬分之16.88)。加爾各答的松那加齊區域有1萬多名性工作者,是印度最大的紅燈區之一。
◆文化
加爾各答長期以其文學、藝術和革命遺產著稱。作為印度前首都,加爾各答是印度現代文學和藝術思想的誕生地。加爾各答對於文學藝術趨向於持有特別的欣賞口味;並有著歡迎新來天才的傳統,這使得它成為「狂野創造力之城」。
加爾各答傳統的戲劇形式有jatra(一種民間戲劇)、戲劇和團體戲劇。該市還以其孟加拉語電影業(稱為「托萊塢」,Tollywood)以及藝術電影著稱。它有長期的電影製作傳統,有許多著名導演。該市還以欣賞印度古典音樂著稱。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等眾多文學家則為該市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學傳統。
加爾各答的一個特徵是具有強烈的社區意識。每個帕拉(鄰里)都有自己的社區俱樂部,有一個聚會室,經常還有一個運動場地。人們習慣沉湎於從容不迫的聊天,這些聊天會議經常表現為顯示智力的自由式交談。該市有政治塗鴉的傳統,對每一件事物進行描繪,從無恥的誹謗到詼諧的玩笑以及五行打油詩,從諷刺漫畫到政治宣傳。
加爾各答擁有許多哥特式建築、巴洛克建築、羅曼式建築、東方式和印度-伊斯蘭建築(包括莫卧兒建築)。加爾各答經常被稱為「宮殿之城」,因為這里的殖民地建築星羅棋布。其中這一時期的一些主要建築保存完好,其中一些被宣布為「遺產建築」,而其他建築則不同程度地發生朽壞。印度博物館成立於1814年,是亞洲最古老的博物館,收藏有自然和印度藝術方面的大量收藏品。維多利亞紀念堂是加爾各答主要的觀光景點之一,有一個展示該市歷史的博物館。印度國家圖書館是印度最好的公共圖書館。加爾各答美術學院和其他美術館都舉辦定期美術展覽。
難近母節慶是加爾各答最著名的宗教社會節日,在每年10月會慶祝5天時間。其他著名的節日有排燈節、伊朗歷新年(巴哈伊教)、胡里節、聖誕節、 孟加拉歷新年、辯才天節慶和收獲節。至於文化節日則有加爾各答書展、多佛巷音樂節、加爾各答電影節和國家戲劇節。
加爾各答烹調關鍵的要點在於米飯和咖喱魚(macher jhol),以及作為餐後甜點的甜酸乳酪(mishti doi)。孟加拉烹調的保留節目是一盤魚,孟加拉人特別喜愛對印度鯡魚進行各種烹調。街頭食物有beguni(油炸茄片)、kati roll(卷麵包,夾入蔬菜或雞肉)、phuchka(油炸 crepe,加羅望子和扁豆調料),該市東部的唐人街里的中國菜也非常受歡迎。男子通常選擇西式裝束,而婦女更喜愛穿著傳統的紗麗。
◆教育
加爾各答的學校既有邦政府設立的,也有私立的(許多由宗教團體開辦)。學校主要使用英語或孟加拉語作為教學媒介,此外可供選擇的還有印地語和烏爾都語。這些學校都附屬於印度中等教育證書(ICSE)委員會、中央中等教育局(CBSE)或西孟加拉中等教育局。在10+2+3計劃下,在完成中等教育後,學生們通常先進入二年制的預科學院,或進入附屬於西孟加拉高中教育委員會的高級中學。學生們通常選擇文科、商科或理科,此外也可以選擇職業科。在完成必需的學業之後,學生們可以升入普通或職業高校。
加爾各答擁有9所大學;許多學院與這9所大學或外地其他大學有關。加爾各答大學成立於1857年,有超過200個附屬學院。孟加拉工程科技大學和賈達珀大學都有著名的工學院。其他重要機構有管轄區學院和加爾各答聖沙勿略學院。一些全國性重要機構有亞洲文會、Bose 學院、印度統計學院、印度管理學院、印度農學院、薩哈核物理學院、西孟加拉國立法科大學、輪機工程學院和印度科學教育協會(IISER)。
◆體育
足球是該市最受歡迎的運動,該市也是印度足球運動的主要中心之一。加爾各答擁有頂級的全國俱樂部如東孟加拉俱樂部、穆罕默德體育俱樂部。和印度其它地方一樣,板球在該市非常普及,大街和空地上都有進行。板球、足球和羽毛球等戶外比賽,以及室內比賽如桌棋球(carrom),都定期舉辦市際和俱樂部之間的比賽。馬坦公園區域有幾個較小的足球和板球俱樂部和訓練機構。來自加爾各答的體育明星有前印度國家板球隊長索拉夫·甘戈利和奧運會網球銅牌得主林德·佩斯。
加爾各答以其大型體育場地著稱。伊甸園體育場是目前世界僅有的2個100,000座板球場之一。鹽湖體育場是一個多用途體育場,也是世界容量第二位的足球運動場。內塔季室內體育場是一個有空調設備的室內體育場,而加爾各答板球和足球俱樂部是世界第二古老的板球俱樂部。加爾各答有3個18洞的高爾夫球場:皇家加爾各答高爾夫俱樂部(成立於1829年,是英國以外世界第一個高爾夫俱樂部),蠟燭油俱樂部和威廉堡俱樂部。皇家加爾各答賽馬俱樂部(RCTC)定期舉辦賽馬和馬球比賽。加爾各答南區俱樂部是一些全國和國際網球比賽場地。加爾各答劃船俱樂部定期舉辦劃船比賽,同時也有相關的訓練。
◆名人
加爾各答的歷史上曾產生過3位諾貝爾獎得主:
△泰戈爾: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拉曼: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蕾莎修女: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