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學歷史中的著名學者及其定理
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 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Arrow and Debreu) 後來發展並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從而建立了現代經濟學統一的分析範式。這個範式也成為現代金融學分析理性人決策的基礎。1952年馬克威茨(Markowitz)發表了著名的論文「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學的誕生。此後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建立了MM定理,開創了公司金融學,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世紀60年代夏普和林特納等(Sharp and Lintner)建立並擴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20世紀70年代羅斯(Ross) 基於無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價理論(APT)。20世紀70年代法馬(Fama)對有效市場假說(EMH) 進行了正式表述,布萊克、斯科爾斯和莫頓(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權定價模型(OPM) ,至此,現代金融學已經成為一門邏輯嚴密的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學科。
但是,20世紀80年代對金融市場的大量實證研究發現了許多現代金融學無法解釋的異象 (anomalies) ,為了解釋這些異象,一些金融學家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對投資者的行為分析,至90年代這個領域涌現了大量高質量的理論和實證文獻,形成最具活力的行為金融學派。2001年克拉克獎得主馬修·拉賓(Matthew Rabin) 和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 man) 和弗農·史密斯(Vernon·Smith) ,都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為這個領域的基礎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將這些獎項授予這個領域的專家也說明了主流經濟學對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的肯定,更促進了這個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國外將這一領域稱之為behavioral finance ,國內大多數的文獻和專著將其稱為「行為金融學」。
2. 金融專業的歷史起源
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法律。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目前,金融學以取消先前的聯考形式。各大學校都是採用自主命題、自主閱卷的方式組織考試。
3. 金融學專業應該有什麼樣的技能
金融學專業應該有全面掌握經濟學科和金融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版
系統掌握金融學的基本理論與分析權方法、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熟悉有關法律、政策和國際規
則;
了解國內外金融學科和金融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具有較強的調研、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外語
應用能力,能利用外語獲取專業信息;
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化工具從事專業工作。
4. 我本科金融學,研究生歷史學,想考經濟史博士,想問下經濟史博士就業如何,哪個學校的經濟史比較好考
博士一般就是高校和研究所了,沒什麼去處了,經濟史博士拿的經濟學的畢業證應該比較好就業,再說了博士一般去高校和社科院了。經濟學的強校應該經濟史都不錯的
5. 行為金融學產生的歷史原則
原則 說的現實一些 就是 自己的立場 或者說自己所代表一方的立場
智慧 是指 聰慧的人 有能力的人 隨機應變 觸類旁觀 是它的表現形式
而 實事求是 解決問題 的 智慧圍繞點 而實現或著說解決了問題而 是智慧的體現 而幻想 只是虛構的智慧 在大腦中產生的思緒而已
我覺得 問題應該這樣問 智慧行為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這樣更通順一些
個人認為
1 實事求是
2 觸類旁觀 隨機應變 不應拘束於 經驗 和 教條主義
3 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並採納 經過自己的思考 量力而行
4 不要被表面的食物現象所迷惑 而是透過想像看本質
5 做事有自己的原則 而非 自私自利
6 不要坐以待斃 或者 推卸責任
7 有禮貌 講文明 交流是人最基本的理解 比如說 打招呼等
8 遇事 不急不燥 寬於待人 嚴於律己
9 善於發現 生活中的有趣現象並總結 增加的自己的愛好和興趣
6. 考研我想考經濟學和金融學,我本科四年是歷史專業的,能嗎
能考,但是對你來說可能難度比較大。首先,經濟類專業都學數學,你們專業不學數學。其實經濟類專業的專業課有一定的獨特性。需要一點基礎。所以你要考的話要比別人多花很多功夫。
7. 中央財經大學 金融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史)! 請問高人們
金融史,這個專業類似於經濟思想史一類吧,不算金融的核心專業,但是主要看導師接的什麼課題,上的課應該也和金融專業其他方向很多是相同的。外經貿和中財由於在北京,地緣優勢的原因,收分還是很高的, 加之就業比較給力,二校考研難度相當吧,但是外經貿由於高度重視英語,專業課也涉及諸多專業英語,如果英語給力還是有優勢。南開大學的金融很給力的,尤其國際金融,但是由於在天津,實習找工作相對沒有那麼方便,考研難度略低點點,其實差別不大,如果可以建議還是選擇定量研究點的方向,資本市場,投資學,國金一類的方向。
研究生很大程度幹嘛學嘛都是取決於老師在研究什麼幹嘛。。。。。另外這三個學校的研究生都是兩年制。
8. 高中選歷史,不選政治,歷史包括金融學嗎
高中選歷史不選政治歷史包括金融學嗎歷史政治都是屬於文科的都是文科必須要學的,這跟金融學沒有關系
9. 系統金融學的系統金融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必要性
相對絕大多數其它學科,如數學、文學、物理學、地質學、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生物學等,金融學,尤其是現代金融學還是一門非常年輕,很不完善的學科。盡管如此,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現代金融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學也取得了長足的量的進展。無論是在師生數量還是研究成果方面,金融學都早已超過歷史悠久的經濟學。盡管新的金融學科不斷產生並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如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衍生金融、貨幣銀行、投融資、金融經濟、微觀金融、金融心理、金融工程、金融行為等等,但它們的內容和研究對象都局限在金融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方面,而不是金融的整體,更不是金融的系統性、全維性和規律性,因此,在發現和揭示金融規律、指導金融實踐等方面,它們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也不可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因為這些理論的前提就遠離現實,它們的結果也一定是遠離現實。試想,每門醫學學科都是研究人體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方面而不是整個人體,這樣的學科能對人體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嗎?再試想,每個人都去設計生產汽車的某個零部件,而不去關注汽車的整體和系統,這樣的零部件組裝的汽車能用嗎?此外,猶如人體的經絡,金融本身系非實物資產,對絕大多數世人而言,金融是一套看不見摸不著網路價值體系,但其實不然,否則,中醫又如何為病人號脈把脈呢?實際上,同人體和人體經絡一樣,金融也是一個整體,但由於金融貌似看不見摸不著,所以被不明真相的學者憑主觀意識肢解得七零八碎。直至今日,在全世界金融仍被視為充滿主觀意識的人文學科。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怎能找到金融的客觀規律。因此,金融學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只見影子,不見實物,撲朔迷離,非常復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支離破碎,不成體系,與現實嚴重脫節,難學難懂,費時費力。
為改變上述現實,讓世界上每個人都能輕松、系統地學會、運用金融知識、金融產品和金融體系,筆者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終於發明創造了系統金融學
10. 金融行業的發展史
六百年前,由於受到交通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限制,人類的金融貿易活動通常還無法突破國界。但這一狀況在此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迅速得以改觀。
發生在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和18世紀的工業革命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原有的時空距離。跨國性質的貿易交往、債權債務清算以及資本轉移等活動不僅演繹出了最初始形態的國際金融現象,而且從一開始就包涵著有關國際金融紛爭與協調的跌宕起伏。
此後,隨著人類社會分工網路的擴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國際金融協作盡管長時間內都處在較低層次,但總體進程則不斷呈現出加速趨勢。特別是進入20世紀,人類社會在經歷了先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之後,為了重建國際貨幣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發展,不同主權國家之間展開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協調與合作。從1922年4月的熱那亞世界經濟與金融會議,到1936年10月的「三國黃金協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頓森林協定」以及其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證。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至今,國際貨幣金融秩序進入了「無制度」時代。美元等各主要國際性貨幣的匯率經常出現巨幅波動,便捷的電子化交易系統使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形同「幽靈」、在全球范圍內「四處游盪」,不同國家金融市場之間的「傳染效應」越來越明顯,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和破壞性急劇攀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金融領域的利益沖突日漸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現階段國際金融領域的鮮明特色,同時也決定著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際金融的協作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得到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歐元的出現,象徵著20世紀人類社會將國際金融協作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參考資料:《國際金融報》 (2002年01月04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