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唄會上徵信嗎
花唄給了年輕人喘息的機會?此話怎講?據我所知,正因為花唄的存在,以及通過支付寶構建的信用帝國,導致很多年輕人被花唄給拴住了,不是給年輕人提供了喘氣的機會,而是給戴上了枷鎖。
從本質上講,如果把花唄、信用卡、網貸全部清除,年輕人獲取資金、預先獲取資金的渠道變少了,那麼他就必然會減少自己的支出,實際上這是有利的。但開通了花唄之後,國內電商又被阿里、京東壟斷,所以年輕人只能在這上面刷花唄買東西,這本身就涉嫌壟斷,而且套路是一環扣一環的,就是為了調動年輕人的超前消費意識,提前壓榨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所以,別看我是支付寶的老用戶,但我依然覺得花唄對年輕人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② 金融危機,消費券的意義
中國的問題是對國外市場的依賴太大和與此對應的國內市場需求乏力。這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它的原因在於人口總數過大所造成的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而引起的低水平人均收入。因為低收入明顯是低支付能力或低消費能力的最大原因。消費券有沒有意義,在於它所攜帶的支付能力的虛實。因為,如果這種支付能力的來源是債務,明顯將引起貨幣的貶值。只有這種支付能力的來源來自於整個支付系統內部時,也就是說,消費券的發放伴隨著實實在在已經存在著的支付能力的轉移,否則除了引起滯脹,很難對宏觀經濟產生看得見的推動作用。
而低工資作為中國經濟基本面的一部分,在巨額人口與相對小量的經濟總額事實下,要想在短期內得到全面的改善,毫無疑問是非常不現實的。
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應該是消費券有沒有用,而是在於財富有沒有發生轉移!
經濟不是由紙創造的。除非發生財富大轉移,要想在短期內扭轉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對於這一點,奧巴馬毫無疑問是看得非常清楚的(美國人總是在由一些人犯下非常嚴重的錯誤以後,又由另一些人提出非常正確的挽救措施。這經常讓人不知道究竟應該批評他們還是贊揚他們。。。暫時不評價)!最近他所被熱批為「劫富濟貧」的對富人增稅的措施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當然,國內在這方面也並不是毫無舉措。最近剛提出的個人所得稅新政,毫無疑問也是國家在往這個方向努力的一個徵兆。只不過,如果從解決國際市場蕭條的巨大缺口的角度看來,想絲毫不動富人們的「金庫」而只動國庫,力度恐怕遠遠不夠。當然,關於害怕財產流失的擔憂也不能忽視。
但也不是說,消費券就絕對不可能成為挽救經濟的一種辦法!因為被否定的只是消費券作為一種思路的不可行性,而不是消費券作為一種手段的不可行性。比如,大量的消費券發放毫無疑問將起到稀釋富人財富的作用(這里不考慮惡性通脹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而在經濟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富人財富的被稀釋,明顯將伴隨窮人財富的增加。這樣一來,財富大轉移的目的就達到了。只不過,如果真的冒著惡性通脹的危險去挽救經濟,將不免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
因此,要麼美國火車頭重新開動,要麼財富大轉移。兩者選其一(實際上,讓美國火車頭重新開動的方法也是財富大轉移。所以,更嚴格一點地講,其實是一者選其一---也就是根本沒有選擇)。
面對經濟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讓窮人們富起來。這看似好笑,因為它本來是我們的目標,但現在卻變成了方法。但如果能以發展的眼光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實際上的經濟就是以這樣的方法發展起來的。
比如,把豬養到100斤是我現在目標的同時,也是我把豬養到200斤的方法。因為,我不可能讓豬跳過100斤這個體重!
③ 發展消費金融對帶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泛濫的消費金融貸款是在給全民吸毒,到時候去杠桿的時候,要出人命。我個內人認為中國的國民性容不適合做消費貸,中國人有投機風氣,而且還有跟風排浪似攀比消費。雖然短期能刺激經濟,一旦盤末破裂後,會給經濟帶來嚴重後果,這種提前透支未來的消費貸款只適合部分自律性強且有收入的人。 據韓國 台灣 日本等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看來,他們所有的信用貸都經歷過一次靠貸款拉動的經濟增速,但同時增速背後全是泡沫債務隱憂隨即爆發,結果就是連續的消費增速下調步入一個逐漸走弱的經濟周期。
非常可怕的是,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到時候貸款衍生出來的債務危機還滋生出社會危機,比如暴力催貸,導致家庭失散人口減退。
④ 為什麼現在年青人消費喜歡超前消費
京東白條、螞蟻花唄屬於超前消費是社會發展對消費者的現實需要,也是進入小康社會人們消費觀的轉變,負債過日子,對人們的是一種動力和壓力,激勵人們更努力的工作去解決自己的負債,花錢是開心的啊,可超前消費真的讓人很沒有底氣。
花唄、京東白條像是信用卡的簡易版。不用開戶,不用手續費,不用你每個月的工資證明,只需要你用支付寶、京東里消費,累計額度。超前消費帶來了虛榮消費,而虛榮,實質上是「好」與「沒那麼好」的分別給人帶來的「不公平感」。
這種「不公平」是個偽命題,消費永遠是私人行為,拿來跟別人比較毫無意義,並不是「別人買得起gucci而你買不起」就代表你被這個世界虧欠了什麼,需要你扛著極大風險去「填漏補缺」。
可接受范圍內的超前消費是微小的拜物主義溢出來了,一旦沖出了接受范圍,就成為了慾望的無底洞。很多人的想法是,越是好的,無法得到的,我便越是要握在手裡,面上整潔,卻也狼狽不堪。
前段時間,一個扎心的名詞——「隱形貧困人口」走紅網路,用以形容這樣一類人:朋友圈光鮮亮麗,看似生活精緻,實際上口袋空空如也;他們看上去很富有,實際根本存不下錢,甚至在「負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這真的不僅僅是個玩笑,而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現象。究其原因,這類人越來越熱衷於超前消費,喜歡「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癮」。殊不知,自己已經掉入超前消費的陷阱之中。
時下,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革新,種種消費金融產品令人目不暇接,年輕人的消費觀念也在由傳統的「量入為出」向著「超前消費」悄然轉變。平心而論,適度的超前消費是有好處的。對於年輕人來說,適度負債的他們會時刻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保持一定的危機感,從而不會懈怠工作、增加財富,無形之中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成長與收益。
然而,過度的超前消費往往會適得其反。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心智尚欠成熟,對於理性消費的把控不夠,在面臨誘惑時,往往不能全身而退。
此外,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年輕人對物質的追求也不斷攀升,而當前盛行的消費主義之風加重了他們的超前消費行為。
年輕人或許也該學會理性消費。一方面,秉承「購物根據實際需要」的理念,花錢量力而行,在分期付款前,考慮清楚能否按時還款保證信用;另一方面,如果的確需要分期購買,那麼就要保證按時還款,做好還款規劃,以確保自己的誠信記錄。
⑤ 消費金融公司的啟動目的
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副主任陳瓊表示,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樣一類新型金融機構,是促進我國經濟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需要。「通過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可以促進個人消費的增長,從而推動製造商和零售商產銷量增長,並帶動相關產業的需求,改變GDP對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度依賴。」
消費金融在提高消費者生活水平、支持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一金融服務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已得到廣泛使用。在發達國家,消費金融公司主要面向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消費金融公司由於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廣受不同消費群體歡迎。
有數據顯示,全國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之一—蘇寧電器的部分零售網點因有消費信貸的支持銷量增加了40%。不少專家指出,要大規模啟動國內消費市場,除了加大銀行等機構的信貸支持以外,還需要消費金融公司等更多專業化金融機構的支持。 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及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前者通過經銷商發放,後者直接向借款人發放。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針對居民的不同金融消費需求,專業性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更多專業化的服務,「要進一步從深度和廣度上大規模啟動居民消費,應當發揮專業性金融機構的作用。」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從事消費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類型很少,只有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兩類機構,消費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不到12%,且主要以住房按揭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業務為主。對於居民耐用商品消費,以及旅遊、教育等一般用途的個人消費等方面的信貸金融服務,仍然較為分散,專業化程度有所欠缺。
陳瓊指出,設立專業的消費金融公司,為商業銀行無法惠及的個人客戶提供了新的可供選擇的服務,可以滿足不同群體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與此同時,設立專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對於豐富我國的金融機構類型,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於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是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風險相對較高,銀監會因而設立了嚴格的監管標准。
陳瓊介紹,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階段的業務將不涉及房地產貸款和汽車貸款等高風險產品。且消費金融公司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10%,同業拆入資金比例不高於資本總額的100%,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不低於100%。
此外,為防止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被挪作他用,銀監會還要求,該項貸款的額度不得超過以往對該借款人發放單筆貸款的最高額度,而且只有已取得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的信譽良好的老客戶才可得到此項貸款。
⑥ 消費金融出現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消費金融出現的背景和現實意義是我們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消費可以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