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時報

發布時間:2020-12-03 14:15:59

⑴ 金融時報指數是國際上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嗎

金融時報指數是國際上主要的股票價格指數。
股票價格指數就是用以反映整個市場上各種股票市場價格的總體水平及其變動情況的指標。股票價格指數一般是由一些有影響的機構編制,並定期及時公布。國際市場上比較著名的指數有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等。

⑵ 求金融時報的《美國沒有什麼可以教中國的》這文章,看看美國人眼中的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7日文章】題:美國民主沒什麼可教給中國的(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弗里曼-斯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

21世紀頭10年,人們對不同政治經濟模式的看法發生了巨大逆轉。10年前,在網路泡沫破滅前夕,美國占優勢。美國的民主被廣泛效仿,即便不是始終受到喜愛;美國的技術風行世界;稍加調整後的「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被視為未來的潮流。但美國的道德資本在很短時間內消耗殆盡:伊拉克戰爭,以及軍事侵略與民主推廣之間的密切聯系給民主抹了黑,而華爾街金融危機則打破了市場自我調節的理念。

相比之下,中國發展順利。本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罕見地對華盛頓進行國事訪問。眼下,許多中國人認為,安然渡過金融危機是中國證明自己的體制合理的一個機會,也是美國式自由理念不再佔主導地位的時代的開始。國有企業重新吃香,北京選擇通過國有企業來落實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許多中國人一度對美國的所有東西推崇備至,如今對美國的看法卻更加細致透徹、更具批判性——一些人甚至接近於蔑視。如此一來,有民調顯示認為自己的國家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中國人要比美國人多得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什麼是中國模式?許多觀察人士隨意地把中國與俄羅斯、伊朗和新加坡一起列為「獨裁資本主義」。但是,中國模式與眾不同,其獨特的治理模式很難描述,更不用說效仿了,這也正是中國模式無法輸出的原因所在。

中國政治體制優點明顯

中國的政治體制最重要的優點就是能夠迅速做出眾多復雜的決定,而且決策的結果還不錯,至少在經濟政策方面如此。這一點在基礎設施領域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投資建設機場、大壩、高速鐵路、水電系統,以滿足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拿印度和中國作比較,印度是一個實行法治的民主國家,普通百姓可以反對政府的計劃,因此,每項新的投資都會受到工會、游說團體、農民聯合會和法院的阻礙;而中國政府則可以讓上百萬人搬離三峽庫區。

中國政府的質量高於俄羅斯、伊朗等獨裁政權(人們經常把中國與它們歸為一類),這是因為中國政府覺得自己對人民負有某種責任。中國共產黨的權力不受民主選舉的限制。但是,中國官員在壓制民眾批評的同時,的確努力了解民眾的不滿,並就此做出反應,改變自己的政策。他們最關注的是城市中產階級和創造就業的大型企業,但當民眾對低層級黨員幹部腐敗無能的重大案件表示憤慨時,他們也會做出反應。

中國政府常常對其所認為的民意反應過度,原因正如一名在北京的外交官所言,沒有像選舉或自由媒體那樣的制度化辦法來判斷。比如去年,在中國漁船船長被扣押事件上,中國沒有明智地與日本協商解決問題,而是使沖突逐步升級——似乎預計到該事件將引發民眾反日情緒。

中國不可能轉向西方民主

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希望中國在變得越來越富裕的同時向民主轉變,而且希望是在中國強大到構成戰略和政治威脅之前如此。但這似乎不大可能。中國政府知道如何滿足中國精英階層和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的利益。這正是為何真正的多黨民主很少得到支持的原因所在。精英階層擔心泰國民主中出現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在泰國,一位平民主義總理的當選導致其支持者與權勢集團之間發生暴力沖突。

中國近來變得越來越不平等。貪污腐敗無處不在,加劇了現有的不平等現狀。在地方層面,政府與開發商勾結,從農民手中奪走土地的現象比比皆是,導致每年出現數千起社會抗議活動(經常是暴力抗議活動)來發泄被壓抑的憤怒情緒。

中國共產黨似乎認為,它可以通過領導層更加積極地對民眾施加的壓力做出反應來解決不平等問題。中國在過去兩千年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是創建一個高質量的中央集權政府,中國在這方面做得比大多數獨裁國家要好得多。如今,中國正把社會支出向被忽視的內陸地區轉移,促進消費,避免出現社會爆炸。

美國模式越來越思想僵化

民主的優點總是在逆境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然而,如果民主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占優勢的話,美國人必須承認自己的錯誤與誤解。過去10年,華盛頓的外交政策過於軍事化、過於單邊主義,只產生了一種不利於己的反美主義。在經濟政策方面,里根主義的影響遠遠超過其最初所取得的成功,只帶來了預算赤字、欠考慮的減稅措施和不足的金融監管。

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正得到承認並解決。但美國模式存在一個遠未解決的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適應性強,能夠做出艱難的決定,並有效地加以執行。美國人以憲法的制衡原則為豪,制衡原則基於不信任中央集權政府的政治文化。這種體制確保了個人自由和私營部門充滿生機,但現在卻變得兩極分化、思想僵化。目前,美國無意解決其面臨的長期財政挑戰。美國民主可能擁有中國體制缺乏的與生俱來的合法性,但如果政府內部出現分裂,且無力治理國家, 那麼它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模式。
希望能幫到你。

⑶ 英國《金融時報》如何評價現在中國的創新浪潮

從世界最大的無現金交易總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數據計算速度,從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世界最先進的高鐵網路,從世界最多產的人工智慧科學論文到世界最領先的光伏產業鏈,中國在許多行業突破科技瓶頸,成為世界的領跑者。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創新捷報頻傳,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很多新產業新業態引領世界潮流。展望2018年,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將繼續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業態,不斷壯大發展新動能,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創新力量。

2018年,我國將牢牢把握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繼續快速發展,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業態,拓寬發展新空間,壯大發展新動能,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科技創新力量。

⑷ 世界主要媒體有哪些

ABC
美國
路透社
英國

CBC
美國
BBC
英國

CNN
美國
ITN
英國

CBS
美國
衛報
英國

NBC
美國
獨立報
英國

FOX
美國
英國國家通訊社
英國

美聯社
美國
泰晤士報
倫敦

今日美國
美國
金融時報
倫敦

商務日報
美國
觀察報
倫敦

TIME
美國
法新社
法國

合眾社
美國
法國財經報
法國

紐約時報
紐約
世界報
巴黎

紐約郵報
紐約
費加洛報
巴黎

華爾街日報
紐約
Postbus51
荷蘭

華府郵報
華盛頓
義大利國家通訊社
義大利

芝加哥論壇報
芝加哥
米蘭郵報
義大利

舊金山紀事報
舊金山
米蘭每日新聞報
義大利

波士頓環球報
波士頓
Sonntags Zeitung
瑞士

邁阿密前鋒報
邁阿密
El pais
西班牙

西雅圖時報
西雅圖
葡萄牙Lusa通訊社
葡萄牙

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
國家通訊社
俄羅斯

加拿大通訊社
加拿大
塔斯社
俄羅斯

Kanwa Information Center
加拿大
國家通訊社
俄羅斯

加拿大國家郵報
加拿大
國際文傳電訊
俄羅斯

Canada Now
加拿大
捷克通訊社
捷克

Toronto Star
加拿大
烏克蘭通訊社
烏克蘭

Le Devoir
加拿大
FoNet通訊社
南斯拉夫

Ottawa Business Journa
加拿大
Beta通訊社
南斯拉夫

日本經濟新聞社
日本
irish news
愛爾蘭

TBS News i
日本
The Irish Times
愛爾蘭

日本經濟新聞社
日本
Irish Echo
愛爾蘭

產經新聞
日本
澳洲人報系
澳洲

讀賣新聞
日本
ABC
澳洲

共同通訊社
日本
雪梨晨報
澳洲

工業期刊
日本
澳洲新聞網
澳洲

Japan Times(英文)
日本
Sydney
澳洲

朝日新聞 (英文)
東京
The Age
澳洲

海峽時報
新加坡
Christchurch Press
紐西蘭

星島日報
新加坡
Zealand Herald
紐西蘭

聯合早報
新加坡
Noyan Tapan通訊社
亞美尼亞

韓國經濟日報
韓國
阿拉伯新聞報
利雅德

朝鮮中央通訊社
韓國
約旦時報
約旦

OhmyNews
韓國
海灣每日新聞報
巴林

朝鮮日報
漢城
伊斯蘭共和新聞社
伊朗

中央日報
漢城
約旦Petra通訊社
約旦

東亞日報
漢城
哥斯大黎加國家日報
哥斯大黎加

曼谷郵報
曼谷
薩爾瓦多今日報
薩爾瓦多

Asia-Plus通訊社
塔吉克
秘魯商報
秘魯

印度時報
印度
阿根廷號角報
阿根廷

新海峽時報
馬來西亞
巴西聖保羅葉報
巴西

馬尼拉公報
馬尼 拉
Serian阿拉伯通訊社
敍利亞

馬尼拉時報
馬尼拉
國土報
耶路撒冷

雅加達時報
雅加達
科威特通訊社
科威特

Manila Bulletin
菲律賓
海灣新聞報
阿拉伯聯合
大公國

Manila Times
菲律賓
開普敦時報
南非

Sunstar Daily
菲律賓
商業報導
南非

⑸ 金融時報中文網是不是比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要好

一、這兩者沒有可比性,即使都是中文類的網站,但是前者主要介紹的和金融方面有關的事情,後者是綜合性的東西,所以沒有可比性,也可以說這兩者各有千秋。
二、詳解如下:
1、關於金融時報中文網:
FT中文網(http://www.FTChinese.com) 是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旗下唯一的中文商業財經網站,旨在為中國商業菁英和決策者們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業財經新聞、深度分析以及評論。憑借英國《金融時報》遍布全球的豐富報道資源,FT中文網深入分析對中國經濟和全球商業具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並揭示事件的來龍去脈,以真正富有國際視野的權威報道成為中國高級管理人員「必讀」的商業財經資訊網站。FT中文網目前擁有逾240萬注冊用戶,移動產品已覆蓋iOS、Android、Windows和Kindle系統。同時,FT中文網不斷擴展在商業教育與行業研究領域的服務,推出教育類付費產品「FT商學院」iPad App與智庫類付費產品「FT研究院」。
2、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於2002年1月推出,是道瓊斯公司旗下的中文在線商業出版物,依託備受尊崇的《華爾街日報》的豐富資源,秉承其客觀、公正和准確的報道原則,向全球華語讀者提供高質量的商業新聞和深度分析。現官方正式名稱為《華爾街日報》中文版。作為專業的商業財經中文網站,《華爾街日報》中文版被認為是向中國商業決策者傳遞信息的有效平台。

⑹ 世界上著名的財經雜志有哪些

《財富》、《商業周刊》、《金融時報》、《中外管理》、《福布斯》等。

1、《財富》

《財富》(Fortune Magazine)是一本由美國人亨利·魯斯創辦於1930年(庚午年),主要刊登經濟問題研究文章的雜志。現隸屬時代華納集團旗下的時代公司。《財富》雜志自1954年推出全球500強排行榜,歷來都成為經濟界關注的焦點,影響巨大。

《財富》雜志舉辦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財經論壇,如著名的《財富》全球論壇,即世界500強年會便是其中之一。《財富》全球論壇開始於1995年,其中1999、2001、2005、2013、2017年的年會分別在中國上海、香港、北京、成都、廣州舉辦。

2、《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是最熟悉美國商業和經濟情況的刊物,常發表一些美國商業和經濟活動的資料。1937年,發表第一篇公共關系職業統計報告,表明當時全美有5000名公共關系從業人員,250家公共關系公司,數百家全美最大的公司中有20%設有公共關系部。

3、《金融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是由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於1888年創辦的世界著名的國際性金融媒體。該報在倫敦、法蘭克福、紐約、巴黎、洛杉磯、馬德里、香港等地同時出版,日發行量45萬份左右,其中70%發行於英國之外的140多個國家。

該報為讀者提供全球性的經濟商業信息、經濟分析和評論,由該報創立的倫敦股票市場的金融指數更是名聞遐邇。

4、《中外管理》

《中外管理》雜志 是由中國「兩彈元勛」錢三強先生倡議、中國著名管理學家楊沛霆教授創辦。自1991年創刊,一直致力於在提升管理境界方面為廣大企業服務。

5、《福布斯》

《福布斯》(Forbes)是美國一本福布斯公司商業雜志。該雜志每兩周發行一次,以金融、工業、投資和營銷等主題的原創文章著稱。福布斯還報道技術、通信、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內容。福布斯雜志總部設於紐約市,它在美國商業類雜志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財富》和《彭博商業周刊》。

⑺ 打不開FT中文網怎麼辦

打不開的原因:抄使用寬頻上網,多台電腦共享一根專線則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電腦和網上的伺服器就像是「數據卡車」的集貨站,寬頻(ISDN)專線就是「運輸公路」。

它們的關系:公路的兩旁可以有無數的「集貨站」,但這樣就亂了,所以少一點,發揮公路的最佳效果理論上是可以接無數,但要想車速快的話還是少點為好。

(7)國際金融時報擴展閱讀:

有些網址會出現打不開則會出現404

以下幾種情況都會顯示404錯誤:

1、原來的網站將該網頁刪除了。

2、輸入錯誤的網址會自動跳轉到404頁面。

3、網頁地址發生了變化,原網頁地址不存在了。

⑻ 金融時報的介紹

英國來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是自由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於1888年創辦的世界著名的國際性金融媒體。該報在倫敦、法蘭克福、紐約、巴黎、洛杉磯、馬德里、香港等地同時出版,日發行量45萬份左右,其中70%發行於英國之外的140多個國家。該報為讀者提供全球性的經濟商業信息、經濟分析和評論,由該報創立的倫敦股票市場的金融指數更是名聞遐邇。是一家領先的全球性財經報紙,其美國、英國、歐洲和亞洲四個印刷版本共擁有超過一百六十萬名讀者,而其主要網站更擁有每月多達三百九十萬名在線讀者。

⑼ 國內外有那些好的經濟報紙期刊

一是美國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號稱是全球工商和財經新聞與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一般每周出版五天,每天的版面為對開50版左右,多時達54版,少時40多版。2000年的平均日發行量達178.9萬份1,是美國僅有的兩家全國性日報中近年來發行量最大的一家(另一家是《今日美國報》),也是全球最著名的經濟類報紙之一。 其發行量分別高於美國另兩家最有影響的日報——《紐約時報》(113.2萬份)2 、《華盛頓郵報》(81.2萬份)3 ——近一倍或兩倍多。《華爾街日報》(歐洲版)發行於歐洲大陸、英國、中東和北非。《亞洲華爾街日報》由衛星傳送到新加坡、日本、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印度尼西亞和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印刷點出版發行。該報現有編輯、記者650人;國內有11個記者站,國外有36個記者站;在美國國內有17個印刷點,全球有14個印刷點。4

《華爾街日報》於1889年7月8日下午創辦於紐約的金融街——華爾街,即牆街(Wall Street)。1882年,一位名叫查爾斯•道(Charles Dow)的經濟金融記者與同事愛德華•瓊斯(Edward Jones)合夥成立了道•瓊斯公司,收集並定期向股票經紀人發售有關工商行情的消息。由於生意興隆,他們又在道•瓊斯公司的基礎上於1889年創辦了《華爾街日報》。該報從創刊之日起,天天發布經濟信息和股票指數,百餘年來從未中斷。自此,以道•瓊斯命名的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使兩人名聲大噪,而他們創辦的這份當初只售兩美分如今賣到一美元的報紙,也躋身於全球最有影響的報紙之列。據調查,該報讀者的平均收入為147,000美元,這近二百萬讀者代表著一支相當大的購買力,也代表這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這一點也足以證明《華爾街日報》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作用。5

二是英國的《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這是一份以淺桔紅色紙張精緻印刷的大報。該報的口號是「世界工商報紙」。它將自己定位為主要的國際工商英語報紙,目標是為讀者提供最佳的全球工商信息、分析和評論。該報現在每周出六天,每天出版對開40餘版,一般分為A、B兩大疊。A疊為國際、國內各方面的新聞與評論版組;B疊為「公司與市場」版組。周六齣版周末版。《金融時報》屬於英國皮爾遜傳播公司,於1888年2月13日在英國倫敦創刊發行,迄今已有113年的歷史。這份報紙在創辦初期只有四頁;早期讀者只是倫敦城裡的金融界人士。1893年該報首次以淺桔紅色紙印刷,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現在,這份報紙售價每份0.85英鎊。2000年該報日平均發行量48.5萬份,其中在北美的發行量為12.5萬份,盈利8100萬。6 該報的國際版每天在魯貝、法蘭克福、馬德里、斯德哥爾摩、香港、東京、紐約和洛杉磯等地與英國本地版同時開印。該報自稱在全球160個國家中的讀者為1300萬人。據1995年「歐洲工商閱讀調查」對歐洲行政主管閱讀習慣的抽樣調查表明,《金融時報》的受歡迎程度遠高於其他英語工商期刊。那些每年飛行6次以上的「空中飛客」閱讀《金融時報》的比率要遠遠高於其他國際出版物。

此外還有一家《日本經濟新聞》報(Nihon Keizai Shimbun),簡稱《日經》,是日本最有影響的全國性綜合經濟報紙。《日本經濟新聞》出版早刊、晚刊報紙。早刊平均每天二三十個版,晚刊平均十餘版。早刊售價110日元(0.84美元),晚刊售價50日元(0.38美元)。1999年該報早、晚刊日均發行量合計467.4萬份,在日本的日報中位列第四。7 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發行到一般居民家庭,百分之二十幾發行到企業和機關團體。《日本經濟新聞》是日本共同通訊社的正式加盟會員。一般的國內外新聞由共同社提供。與此同時,《日本經濟新聞》也配備有國內外采訪通訊網,在國內設有通訊支社和通訊點;在國外設有支局,派駐國外記者。

該報1876年12月2日創刊於東京,其前身最早是《中外物價新報》。當時只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為提供商業行情而創辦的一份周刊小報;1885年7月改為日報,開始轉變為以經濟新聞為主的綜合性日報。1924年10月改為「套報」版制,開始出版早、晚刊報紙。戰後,1946年3月改名為《日本經濟新聞》。 該報在日本經濟界倍受重視,是各財團、企業和商業公司管理人員的必讀報紙,也是日本公司職員可以在上班時間內閱讀的惟一報紙。日本的小企業主也大都訂閱此報。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時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