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學中的十大效應的意義是什麼
1、鳥籠邏輯
在一個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掛一隻漂亮的鳥籠,用不了幾天,這間房子的主人一定會做出以下兩個選擇:要麼買一隻鳥回來,要麼把鳥籠扔掉。因為作為一個正常人都知道,鳥籠是放鳥的,所以鳥籠邏輯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
2、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個房間的窗戶破了,而沒有人去修補它,那麼這個房間的其他窗戶也會在之後被人打破。它指代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那麼今後也很難改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3、責任分散效應
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在在公共場合遭遇歹徒搶劫,或者是偷竊的,可能很多旁觀者並不會施以援手,而這種現象就叫做責任分散效應。這種現象不能僅僅說是眾人的冷酷無情,或道德日益淪喪的表現。因為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確實是不同的。
4、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又叫「官場病」、「組織麻痹病」或者「大企業病」,它是指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乾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乾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但第一條和第二條出路是走不通的,於是這個官員只能選擇第三條出路。
5、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比如有的老年人對青年人的個別缺點,或衣著打扮、生活習慣看不順眼,就認為他們一定沒出息;有的青年人由於傾慕朋友的某一可愛之處,就會把他看得處處可愛,情人眼裡出西施。
6、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提出: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含義是:任何微小的初始變化,經不斷放大都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
7、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8、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但是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
9、青蛙現象
居安思危。舒適的環境就是最危險的時刻。已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就是你最危險的生活方式,不斷創新,打破舊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10、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
『貳』 知識付費平台有哪些
目前網路上知識付費平台五花八門,從被叫做「知識付費元年」的2016年以來,知識付費的內平台類型也容越來越多樣:
比如問答型的網路問咖,大咖們可以將經驗,見解,知識,技能分享給需要的用戶,其slogan是約見發現新世界。專欄型的豆瓣時間,就是以音頻、文字等形式呈現的付費專欄。還有工具型的,比如美閱教育,提供專門的知識付費、教育行業小程序解決方案。
現在比較多從業者都會選擇工具型的平台來搭建個人專屬知識空間,還有一些早期選擇流量平台型的從業者也都紛紛轉向搭建個人的平台(可以參考吳曉波頻道),其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容易流量被頭部大v吸取,另一方面是專屬知識空間可以實現粉絲的沉澱和留存。
『叄』 知識付費平台有哪些 知乎 分答
知識付費平台主要可分為兩種類型:
基於微信平台的SaaS型工具,代表是短書、小鵝通,類似於之前的微店工具平台(有贊商城)可為內容平台或有變現需求的自媒體人提供技術支持。這類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為內容付費的變現方式,除知識形態多樣(圖文音頻專欄+語音實時直播+視頻直播講解)外,還可進行用戶管理、付費轉化、社群運營等。
流量型平台是在提供PGC或UGC的內容供消費者購買。其中PGC以得到、喜馬拉雅為典型代表,平台參與內容策劃、製作和把關。用戶生產內容(UGC)則以分答、簡書等平台為典型代表,普通用戶也能夠以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變現。
不同類型的平台其知識付費形式也不一樣,流量型的平台其主要是將知識付費的形式集中於某一個點,例如得到就是以音頻為主的、而簡書是以圖文為主;工具型平台則是較為全面的知識付費方式,其包含有各大知識付費的形式,包括圖文、音頻、視頻、直播、問答等等,這些是比較主流的知識付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