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四大金融中心是哪些
中國四大金融中心分別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排名不分先後)
2.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了,這40年深圳有什麼變化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了,這40年深圳變化有,實際管理人口從不足3萬增至超2000萬;經濟總量從不足2億元增至近2.7萬億元;人均GDP達3萬美元……經濟發展生機勃勃,數量質量雙雙提升。
一座城市,深蘊著中國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這里有「全球5G第一城」的美譽——目前,深圳建成5G基站超4.6萬個,5G基站密度國內第一,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
(2)深圳特區40周年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深圳這座城市,訴說著中國擴大開放的磐石之心。前海深港合作區,曾經荒涼的灘塗上正在繪就「最美最好的圖畫」。200多座高樓勾勒出壯麗天際線,累計17.3萬家新設企業注冊落戶,呈現生機勃勃發展態勢……一曲「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時代強音,在這里向海而鳴。
即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這片熱土仍然生長希望——外商投資穩定增長,知名外企密集入駐,2020年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34萬億元。
今日深圳,正向著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目標奮楫而行。
「在深圳之前,全球還沒有一個城市在如此短時間內,實現由農業經濟向知識信息經濟的跳躍,成長為我國重要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和創新發展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感慨。
深圳市史志辦主任楊立勛認為:深圳方方面面的奇跡,都只能用「改革創新」詮釋。「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成功範例,依然要靠改革。現在中央批復我們搞綜合改革試點,是為深圳提供了由『單項冠軍』成長為『全能冠軍』的機會。深圳的回答依然是:敢闖敢試,先行先試。」
3. 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快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根據《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包括企業自主、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進出境管理等,補償貿易、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獨資經營、租賃等,吸引了大量外資,加快了經濟特區的快速發展。
2、1980年8月,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利用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與部分地方財政,參照「蛇口模式」在羅湖區0.8平方公里的區域興建金融、商業、旅遊住宅設施提供給外商,提供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利潤。這種銀行貸款的「滾雪球」發展,為珠海、汕頭的初步建設提供了經驗。
3、從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個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工資制度、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成立等諸多「第一」,到近期的應屆畢業生落戶「秒批」、商事登記改革「三十證合一」、推進知識產權保護,深圳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3)深圳特區40周年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發展目標:
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4. 深圳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還建不建
應該建吧?
深圳平安金融大廈646米高(開始環評了)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調查表
一、項目概況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擬投資在深圳市中心區建設「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是「中國平安」的總部大樓,該大樓的功能是用於辦公和商業。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位於深圳市中心區1號地塊,即福華路和益田路交匯處西南角(見右圖)。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設計高度為塔頂646米,屋面588米,該中心將成為深圳市標志性建築物。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共115層,1~8層為裙房,用作商業,8~115層是辦公區。本工程計劃於2009年上半年動工,工期4~5年,2014年12月底竣工。
二、環境影響和污染防治措施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在建設期和運營期對環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建設方將採取污染防治措施,使負面影響減少到環境和公眾可接受水平內。
本項目的主要環境影響和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大氣環境影響與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施工期揚塵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建設方將按照國家《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的要求,採取多項措施控制揚塵,如灑水抑塵、設置圍欄等措施。,在採取措施情況下,本項目的施工揚塵對周圍環境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
②運營期:大氣污染物來自於商業餐飲油煙、備用發電機廢氣。
建設方將對商業餐飲油煙和備用發電機廢氣採取凈化措施,廢氣排放達到國家和深圳市排放標準的要求,在採取措施後,餐飲油煙和備用發電機廢氣對周圍環境不產生影響。
2、雜訊環境影響與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施工機械雜訊對周圍聲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為防止雜訊擾民,建設方將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和施工機械設備組合,避免在中午和夜間施工,並盡量採用低雜訊的設備或為高雜訊設備配置消聲器、消聲管,施工場地雜訊必須確保滿足GB12523-90《建築場界雜訊限值》的要求。在採取措施情況下,本項目的施工雜訊對周圍環境影響可得到有效控制。
②運營期:雜訊主要來自於冷卻塔、備用發電機、車庫交通雜訊、以及商業雜訊。
建設方對雜訊採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選用超低噪音冷卻塔,備用發電機設置在地下機房,出入車庫的車輛嚴禁鳴笛,商業運營者必須嚴格遵守《深圳經濟特區服務行業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商場營業時間。在採取有效措施情況下,項目運營期的雜訊不會對周圍的居民生活產生干擾。
3、固體廢棄物影響與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來自於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建設方將對施工期的固體廢物採取定點收集,及時清運的污染防治措施,在採取措施的情況下,可保證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得到有效控制。
4、日照影響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將成為深圳市目前最高的建築物,根據「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的日照分析,本項目對星河國際住宅樓、以及周邊其他住宅建築物的日照沒有遮擋作用,星河國際住宅樓和其他住宅樓日照情況可維持現狀。
5、光污染
「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的塔樓外牆以玻璃幕牆為主,適當地輔以具裝飾性及功能性的石材;裙房採用全石材。
對玻璃幕牆可能會產生的光污染,建設方將採取的措施是:玻璃幕牆為平面或凸面設計,不形成凹弧面,不形成聚集點,用低反射的新型材料、選用柔和中性的色彩,並在設計時考慮反射角度,以減少對周邊住戶與辦公樓以及周邊道路的光污染。
三、公眾參與問答卷
為徵求您對「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請填寫以下問答表,我們歡迎您的參與,對合理建議予以採納。
如對該建設項目可能的環境影響及採取環境保護措施有不明之處,可直接向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咨詢。
環評單位:深圳市環境工程科學技術中心
1,深圳大中華雙塔510米
2,深圳大中華雙塔510米
3,深圳世界華人貿易中心500米(新地王)
4,深圳對外經濟貿易中心 主體90層左右 建築面積將近60萬平方米
5,環球商業中心 90層 460米
6,世界經濟貿易中心 86層 440米
7,深圳國際金融中心450米(這兩個樓名字不能確定但就是新地王後的雙塔)
8,深圳國際金融中心2期450米
9,深圳榮超環球中心432米
10,深圳名居大廈400米
11,深圳商隆中心399米
5. 深圳特區成立以來各個方面贏得了哪些遠近聞名的偉大成就
深圳城市建設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世界級的現代化都市,電子科技成為中國的代表全國電子產品大部分出自深圳,金融業發展成全國乃至世界級的金融中心,深圳GDP全國第一,房價第一,最低保障工資,人均工資全國第一,發展速度全國第一。現在深圳作為全國先進示範區會從各方面起領頭羊作用發展得更好未來更輝煌。
6.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對香港釋放出哪些信號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召開,對香港釋放出的信號有應突破傳統思路局限、啟示香港須從心態上「脫西入中」。
一、應突破傳統思路局限
在特區建立初期,毗鄰香港成為深圳得天獨厚的優勢之一,港商跨過深圳河帶來的資金、技術、經驗成為深圳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1980年,深圳經濟生產總值僅為2.7億元人民幣,是香港的1/2500,40年後,深圳的經濟規模已經超越香港,兩座城市之間也開始探索新的共生關系。
「深圳與香港的關系近年來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深圳不僅在經濟規模上超過香港,更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體系中一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已經開始起到龍頭作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1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
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認為,「一國兩制」的內部和外部條件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未來的「一國兩制」實踐將更加突出中央主導,「一國兩制」的實踐模式也將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的深圳和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都建設好,並推動其融合,這將突破「一國兩制」的傳統思路局限。
二、啟示香港須從心態上「脫西入中」
在深圳與香港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中,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學者均提到,科技創新將成為這一過程中的重要抓手。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則對記者表示,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在中央的帶領下,實現創新科技產業轉型,克服一個又一個的難關,這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特別是深港融合有非常重要的啟示作用。
曲建認為,如果深圳和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可以加深合作,納為一體,將成為全球三大創新中心之一,其中前景巨大。
目前,深圳正在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也在為香港年輕人創新創業營造環境,希望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前來。「香港的創新需要與深圳的產業進行聯動,如果香港年輕人能夠把自己創新的想法與深圳的產業化創新能力進行聯動,可以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創新能力。」曲建說。
「香港未來想要在大灣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與深圳聯手,『脫西入中』,藉助內地的發展,推動香港走科技創新等發展道路。」劉兆佳分析認為,假如香港能藉此突破當下經濟發展的問題和瓶頸,將有效解決部分人群向上流動的需要,也將有利於香港政治局面的穩定,遏制尤其在年輕人中出現的本土分離主義思潮,「把對國家的對抗轉為合作,疏離轉為親近」。
(6)深圳特區40周年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邊緣化的香港是「包袱」而非正資產: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對記者表示,中央對深圳下放更大的權力,也意味著深圳對香港開放的大門將更加開放,這是一種新的制度實踐,也將推動香港更多參與到深圳的發展中。
面對深圳迎來更多改革「利好」,有些香港媒體也拋出了「北京意在提高深圳地位,邊緣化香港」的論調。對此,劉兆佳直言,所謂「邊緣化」,是近年來香港自身缺乏危機感的結果,而非「北京希望把香港邊緣化」。
恰恰相反,中央政府一直希望協助香港解決好自身問題,因為一個被邊緣化的香港是中央的「包袱」而非正面資產。
曲建也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重點發展科技創新產業,香港主要是國際金融與國際航運,從城市的分工定位上看是有差異的。
「深圳的作用是在全球科技創新產業分工中參與競爭,在香港的功能不能有效發揮時,形成支撐性作用」,曲建表示,「香港應該擔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金融、航運等功能。只要能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香港就無需擔憂。」
「要解決香港的問題關鍵不在於北京,而在於香港自身的努力。倘使香港還不能洞悉國際形勢的轉變,不能重新定位自己在東方和西方間的位置,不能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那被邊緣化是遲早的。」劉兆佳警告稱。
7. 深圳的發展歷史
首先說一下,深圳並不是「第一個」經濟特區,而是「第一批」經濟特區,1979年中央同意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央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其次「經濟特區」,就是指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深圳市,在經濟發展方面確實領先全國,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創新意識,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過,深圳市並不完美,在很多方面還無法稱霸全國,如高等教育方面實力就不強,並沒有一所全國知名高校,畢竟大學不僅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總之,深圳市取得了偉大成就,見證了改革開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8. 2020深圳,上海金融中心!
上海是國家經濟中心,也是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工業中心,貿易中心內,會展中心。
上海是全國容第一大城市,經濟總值19140億,幾乎等於廣州+深圳,比香港15500億還高3500億
就LZ的問題,我們就單從金融層面上來分析:
1)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額居全球第三;
2)上海銀行間市場年末債券託管余額位居全球第五;
3)上海期貨交易成交合約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4)上海為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
5)上海黃金期貨交易所黃金現貨交易量居全球第一
6)上海外資法人銀行總部21家,佔全國的68%,資產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的85%;
7)上海外資法人財產險公司8家,佔全國的44%;
8)上海合資壽險公司11家,佔全國的31%;
9)上海合資證券公司5家,佔全國的45%;
10)上海合資基金管理公司22家,佔全國的63%
上海金融實力全國第一,全球第五。控制了證券主板,期貨中心,黃金總部,人民幣定價權。
深圳金融實力全國第三,只是一個經濟特區,擁有中小板和創業板,和魔都上海沒法比。
9. 深圳最成功,有一個浙江省內墊底,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到底發展如何
發展的情況總體來說都很不錯,但幾個經濟特區的發展速度卻有很大的差距。像是發展最好的深圳,已經是全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而汕頭的經濟卻並不算好,深圳的GDP甚至達到了它的十倍。
而珠海作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地理環境也是比較的優越,因此也是大力的發展旅遊業,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城市,被人們成為是「百島之市」。相比於這三個城市,汕頭的發展比較的落後,它自身的地理環境雖然沒有上面三個城市好,但也是被稱作「華南要沖」,有著豐富的資源。由於沿海,它的水力風力資源比較豐富,比較水產品資源也是比較的豐富。但在國家扶持,環境優越的情況下,汕頭的發展卻並不能讓人滿意,在全省中的經濟排名甚至還不如一些更小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