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分求教:關於信用的問題,金融學的高手請進
呵呵,和俺以前寫的「資金成本」的一個論文有點聯系,俺說兩句,不見得對,完全自己理解。
這里說的信用額度不是銀行的授信額度,而是依據「經濟體」自身的凈資產所產生的等值的一個價值量。嗯,更接近於「商譽」這個概念。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大街上看見一個開敞篷寶馬的和一個開夏利兩廂的,肯定你的直觀感覺是開敞篷寶馬的有錢。(呵呵,也許事實並非如此,有的有錢人變態,就是喜歡開夏利也沒根)
換個例子,一個在當地擁有某某大廈的某某公司和一個租用寫字間的公司,肯定你會覺得還是擁有自己地標性大廈的公司更有實力。
你依據經濟體的表現出來的資產,給予了這個經濟體相應的價值評價。同樣,會感覺這個經濟體的可靠程度(信用額度)高。
至於「所有的信用工具,從根本上來說都是根據對有形資產的需求而啟用的」這句,俺是這么理解的:無論是貸款,匯票,信用證,額度總量授信,都是為了解決經濟體資金的需求,為經濟體完成籌集資金的過程。信用工具是一種負債式的籌資過程,發行股票是一種權益型籌資過程。
這兩種籌資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解決經濟體順利地進入 生產(加工)或購買——銷售 這一既定的經營流程。而在經濟體這一運轉流程中的要素,全部都為有形資產。
無論其是購入原材料,庫存商品,還是購置工具設備,廠房,租用場地,轉而進入生產環節,或直接進入銷售(或提供服務)環節,最終是以貨幣的形勢反應為資金的回籠。
也就是說無論什麼企業(個人)就是經濟體啦,都是以最終追求貨幣資金的增加來完成他們的一輪或多輪經濟行為的。
信用工具(信用額度)只是經濟體的經濟循環的初始,籌資階段的其中的一個籌資方式的一個衡量指標。
如果樓主感覺我解釋的還是不準確,可以看 財務管理 資金成本 籌資 相關內容。
估計會對,經濟體 信用工具 信用額度 等名詞有更深的了解。並解決你的疑問。
俺不是學院派,也最煩粘貼黨,喜歡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述。呵呵
⑵ 金融學考試:信用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信用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都是私有制條件下的社會分工和大量剩餘產品的出現。從邏輯上說,私有財產的出現是借貸關系存在的前提條件,而只有社會分工,勞動者才能佔有勞動產品;只有剩餘產品的出現,才會有交換行為和借貸行為的發生。因此,私有制是貨幣與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⑶ 信用與金融的區別是什麼
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換或者其他經濟活動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夠實現其承諾的基礎上,用契約關系向受信人放貸,並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夠迴流和增值的價值運動。主要體現為商業領域,金融領域和流通領域賒銷,信貸等交易行為,對於金融業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業的資產中無可置疑的佔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銀行家所言:「信用是銀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作為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一方面是銀行必須確保存款人自由取款,另一方面需要貸款人確保按時、如數還本付息,缺一不可。如果貸款人都不對銀行恪守信用,那麼銀行最終也無法對存款人恪守信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信用本質上是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整合。
金融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FINANCE)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運轉有賴於良好的社會信用。
可以理解為先有信用後有金融。金融是信用發展的結果。信用是金融發展的表現形式。在現代金融制度中,貨幣交換是基礎,信用是貨幣交換的發展,而銀行則是綜合這二者的精巧的機構,其中信用是現代金融的基石。嚴格地講,金融是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金融資產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其相聯系的一切經濟關系的綜合。金融可以界定為既涉及貨幣,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貨幣與信用結合為一體的形式生成、運作的所有交易行為的集合。簡單的理解為金融=貨幣交換+信用。
⑷ 在金融學中,信用工具指的是什麼
1.金融中介:是指與金融市場對應的資金配置機制2.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版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權而融通資金的市場3.結算:是指金融中介機構為客戶之間的貨幣收付4.清算:是指金融中介機構同行業之間的雙邊或多邊貨幣收付5.風險管理:是指金融中介機構通過各種業務。技術和管理,分散、轉移、控制和減輕金融、經濟及社會活動中的各種風險6.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的一方對交易的另一方了解不充分,造成信息擁有方面的不平等。
⑸ 金融學是什麼
金融學(Finance)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學科。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⑹ 信用的含義與特徵 金融學
經濟范疇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義,它是指一種借貸行為,表示的是債權
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這種借貸行為是指以償還為條件的
付出,且這種付出只是使用權的轉移,所有權並沒有轉移,償還性和支付
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徵.
⑺ 金融市場學所使用的「信用「是什麼含義
經濟范疇中的信用有其特定的涵義,它是指一種借貸行為,表示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這種借貸行為是指以償還為條件的付出,且這種付出只是使用權的轉移,所有權並沒有轉移,償還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