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學的歷史

金融學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0-11-26 09:49:04

㈠ 如果讓你選一個一本財經類大學的金融專業和復旦大學的歷史學你選哪個

復旦歷史學!讀史使人明智。出來考個公務員

㈡ 選人大金融專業還是北大歷史專業

人大金融、法學
論專業的話,人大金融、法學都是國內頂尖的,出路很好,可進銀行,外企,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所,公檢法的。北大歷史雖然也很厲害,但就業面畢竟較窄,如果家裡對你無太大壓力,你又對歷史感興趣的話,倒也不妨。

㈢ 讀財經金融專業需不需要學習歷史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金融專業必須學歷史 ,但這個歷史屬於金融歷史而不是我們俗稱的中國古代歷史,金融上歷史介紹了一些重大事件對世界格局以及貨幣的影響等等,建議你可以看看央視紀錄片《華爾街》。

㈣ 考研我想考經濟學金融學,我本科四年是歷史專業的,能嗎

能考,但是對你來說可能難度比較大。首先,經濟類專業都學數學,你們專業不學數學。其實經濟類專業的專業課有一定的獨特性。需要一點基礎。所以你要考的話要比別人多花很多功夫。

㈤ 金融數學的歷史

美國花旗銀行副總裁柯林斯(Collins)1995年3月6日在英國劍橋大學牛頓數學科學研究所的講演中敘專述到:「在屬18世紀初,和牛頓同時代的著名數學家伯努利曾宣稱:『從事物理學研究而不懂數學的人實際上處理的是意義不大的東西。』那時候,這樣的說法對物理學而言是正確的,但對於銀行業而言不一定對。在18世紀,你可以沒有任何數學訓練而很好地運作銀行。過去對物理學而言是正確的說法現在對於銀行業也正確了。於是現在可以這樣說:『從事銀行業工作而不懂數學的人實際上處理的是意義不大的東西』。」他還指出:花旗銀行70%的業務依賴於數學,他還特別強調,『如果沒有數學發展起來的工具和技術,許多事情我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沒有數學我們不可能生存。」這里銀行家用他的經驗描述了數學的重要性。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原先在軍事系統工作的數以千計的科學家進入了華爾街,大規模的基金管理公司紛紛開始僱傭數學博士或物理學博士。這是一個重要信號:金融市場不是戰場,卻遠勝於戰場。但是市場和戰場都離不開復雜艱深,迅速的計算工作。21世紀數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一樣成為任何一門科學發展過程中的必備工具。

㈥ 高中選歷史,不選政治,歷史包括金融學嗎

高中選歷史不選政治歷史包括金融學嗎歷史政治都是屬於文科的都是文科必須要學的,這跟金融學沒有關系

㈦ 系統金融學的系統金融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必要性

相對絕大多數其它學科,如數學、文學、物理學、地質學、化學、經濟學、心理學、生物學等,金融學,尤其是現代金融學還是一門非常年輕,很不完善的學科。盡管如此,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現代金融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金融學也取得了長足的量的進展。無論是在師生數量還是研究成果方面,金融學都早已超過歷史悠久的經濟學。盡管新的金融學科不斷產生並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如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衍生金融、貨幣銀行、投融資、金融經濟、微觀金融、金融心理、金融工程、金融行為等等,但它們的內容和研究對象都局限在金融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方面,而不是金融的整體,更不是金融的系統性、全維性和規律性,因此,在發現和揭示金融規律、指導金融實踐等方面,它們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也不可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因為這些理論的前提就遠離現實,它們的結果也一定是遠離現實。試想,每門醫學學科都是研究人體的某個局部或某個方面而不是整個人體,這樣的學科能對人體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嗎?再試想,每個人都去設計生產汽車的某個零部件,而不去關注汽車的整體和系統,這樣的零部件組裝的汽車能用嗎?此外,猶如人體的經絡,金融本身系非實物資產,對絕大多數世人而言,金融是一套看不見摸不著網路價值體系,但其實不然,否則,中醫又如何為病人號脈把脈呢?實際上,同人體和人體經絡一樣,金融也是一個整體,但由於金融貌似看不見摸不著,所以被不明真相的學者憑主觀意識肢解得七零八碎。直至今日,在全世界金融仍被視為充滿主觀意識的人文學科。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怎能找到金融的客觀規律。因此,金融學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只見影子,不見實物,撲朔迷離,非常復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支離破碎,不成體系,與現實嚴重脫節,難學難懂,費時費力。
為改變上述現實,讓世界上每個人都能輕松、系統地學會、運用金融知識、金融產品和金融體系,筆者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終於發明創造了系統金融學

㈧ 歷史學和金融學學哪個好啊兩個都好喜歡啊!糾結死我了。

先學歷史學,在校期間多聽聽金融系的課,考研考金融碩士。或者反過來,這樣你就不用糾結了。

㈨ 金融專業的歷史起源

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法律。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目前,金融學以取消先前的聯考形式。各大學校都是採用自主命題、自主閱卷的方式組織考試。

㈩ 金融學歷史中的著名學者及其定理

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 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Arrow and Debreu) 後來發展並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從而建立了現代經濟學統一的分析範式。這個範式也成為現代金融學分析理性人決策的基礎。1952年馬克威茨(Markowitz)發表了著名的論文「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學的誕生。此後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建立了MM定理,開創了公司金融學,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世紀60年代夏普和林特納等(Sharp and Lintner)建立並擴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20世紀70年代羅斯(Ross) 基於無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價理論(APT)。20世紀70年代法馬(Fama)對有效市場假說(EMH) 進行了正式表述,布萊克、斯科爾斯和莫頓(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權定價模型(OPM) ,至此,現代金融學已經成為一門邏輯嚴密的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學科。
但是,20世紀80年代對金融市場的大量實證研究發現了許多現代金融學無法解釋的異象 (anomalies) ,為了解釋這些異象,一些金融學家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對投資者的行為分析,至90年代這個領域涌現了大量高質量的理論和實證文獻,形成最具活力的行為金融學派。2001年克拉克獎得主馬修·拉賓(Matthew Rabin) 和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 man) 和弗農·史密斯(Vernon·Smith) ,都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為這個領域的基礎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將這些獎項授予這個領域的專家也說明了主流經濟學對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的肯定,更促進了這個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國外將這一領域稱之為behavioral finance ,國內大多數的文獻和專著將其稱為「行為金融學」。

閱讀全文

與金融學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