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消費案例

金融消費案例

發布時間:2020-11-26 07:11:05

❶ 為什麼會出現金融危機

1.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2.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3.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4.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5.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
6. 金融危機對誰都沒有好處,是泡沫經濟的破裂,正像吸足了水的海綿被擠壓或者被曝曬,而產生的蒸發.可以說,這是一種價值的回歸.
7.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過去.溫總理說,信心是黃金。

❷ 分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於金融消費者的發展與現狀,有關案例分析,以及建議

最主要的要提高人民的金融保護意識,讓人民意識到通貨膨脹等對財產的掠奪

❸ 月薪4000買20000的包,「負債式消費」如何毀掉年輕一代

作為一個90後,真的建議大家不要被某些自媒體的文章給蒙蔽了大腦,他們動不動就是說什麼趁著年輕該怎麼怎麼樣;動不動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然後就是說在你長大才買的起小時候最想要的玩具就沒用了怎麼怎麼的說法。
其實這些自媒體的目的就是為了撈流量,全篇都是不負責任的謬論,還把人看的津津有味。
趁著年輕當然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沒錯的,但是我看到某些自媒體人把一些人的離職出去各種浪,各種情侶離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當成了大家羨慕的一種人。但是這背後呢?我有一對朋友,家裡條件不錯,是動不動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這么做。可是我當年大學的師兄,這么些年也是這么做的,結果是怎樣?30多歲了,沒房沒車不說,工作也不穩定,存款就更別提了,之前跟他出來喝點東西,他說了一句,真的後悔這樣到處玩,表面上看著是不錯,但是實際上真的是太艱難。我能明白他想表達什麼,當初他就是想著打工一下就去其他國家玩一下,到後來面對現實問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啥都沒有。
還有就是自媒體人說的,趁著年輕,該買就要買啊,等你長大了才買的起你小時候想買的東西就沒用了。於是乎新款IPHONE一出,買!新的包包,化妝品,也買!!好看的衣服,褲子,裙子,必須買!!!沒錢咋辦?跟馬老闆借,打白條……試想一下,你們思考過一個問題沒,你以為錢不用還么?有人就說了,以後工資高了再還嘛。但現實情況是這樣么?並不是。因為你的精力沒有很好的在工作上,你的工作質量能提升么?換句話說,工資怎麼上的去?
另外當你欠著錢的時候,你每月都在想著,我工資先還款,然後再借款,一直在默默的為信用卡打工,他們還收著利息。有些人不惜去借高利貸,弄的家破人亡的也不少。
真的,清醒一下吧各位,與其投資在那些讓你經濟壓力緊張的物品,不如好好投資你自己,讓自己的工資提升才是最重要的。我說話比較直一些,男人的也是一樣,你沒錢誰跟你啊,如果你是當爹的,你希望你女兒嫁給一個啥也沒有就光談上進心的嗎?都快30了一無所有你去談上進心?不說你存款幾百上千萬,至少不是欠著幾萬到幾十萬的吧?如果你家裡條件很好,家裡有自己的公司,也做的不錯,你咋折騰都行,有些花花公子我就不說了,其實還有一部分家裡條件好的人,付出的比你還多。我朋友家裡開挺大的公司,做的也不錯,他每天非常忙的打理公司的各種事情,他家人都各種催促他去找女朋友,他也沒有去找。另外他自己也不追求什麼品牌衣服什麼的,只是看到合適的衣服,穿著舒服的就買。從不喜歡欠錢做事。之前他買了台寶馬X6,我還問他月供多少錢,他直接回一句全款的,沒月供,有利息劃不來。
其實講這么多廢話讓大家看著覺得是有點多,但是只是提醒大家,做任何事情請量力而行,不要把自己逼到絕境,踏踏實實過好日子,品牌不是不能買,而是要量力而行。

❹ 2014年3月課程考核《金融服務營銷》案例答案

時下最流行的營銷方式是混搭、跨界,基金本與快消品屬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行業與行業的相互滲透相互融會,已經很難對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屬性」,跨界(Crossover)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最潮流的字眼,從傳統到現代,從東方到西方,跨界的風潮愈演愈烈,已代表一種新銳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的融合。

❺ 常見的傳銷模式有哪些

常見的傳銷模式有以下幾種:
1、傳統傳銷,用上課的方式讓人自願加入傳銷組織,有產品但是根本消費不起。傳銷組織會限制你的部分自由,比如打電話等等。經常是幾百人在一起上課
2、原始人傳銷,又稱暴力傳銷採用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是綁架,達到傳銷(拉人頭)的目地,有的連產品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沒有。
3、新式傳銷。打著國家暗中支持的口號,實際通過各種表現扭曲事實,誇大投資收益,達到傳銷的方式,該方式完全自由,想做就做不想做可以走。一般會自稱行業者,並極力解釋自己不是傳銷(或和傳銷的區別)
4、網路傳銷。大多以國外的視頻廣告等虛擬產品騙取會員費的傳銷形式。
《禁止傳銷條例》
第七條
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
(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第二十四條
有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行為,組織策劃傳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行為,介紹、誘騙、脅迫他人參加傳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行為,參加傳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❻ 進入失信名單後對子女有影響嗎

對子女沒多大影響。債務人的子女不承擔債務的償還責任。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內父債容子償。但根據《繼承法》第33條規定: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這一規定要求兒子作為繼承人要以遺產實際價值為限償還被繼承人所欠債務, 但這不是「父債子還」。通俗來講,如果父親生前有債務未還清,其子女在繼承遺產後,同時也就繼承了父親的債務,但是如果超過你所繼承的遺產,你也可以選擇不還。所以只要選擇繼承遺產就要替父還債,如果你選擇放棄繼承,那就不用還了。

❼ 家長怎樣杜絕孩子在大學借貸

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在學校有足夠的生活費用,其次,要跟孩子說,社會上(包括大學校園)的高息借貸是非法的,杜絕孩子在大學借貸。 參見案例: 近日有一則新聞震驚了社會,就是一名大學生因為身欠舉債,無力償還而最後跳樓自殺,於是小編將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分析一番,對於這類案例的分析,想知道的朋友們,就必須看看小編為您精心准備的文章。本篇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的文章由管理資料下載站分享提供。 校園貸套牢大學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視頻網簽,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形容校園的信貸市場再合適不過。2004年9月,金誠信和廣東發展銀行聯名發行了首張「大學生信用卡」

❽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螞蟻花唄消費金額要大於等於≥100,才能分期還款,現在你的花唄消費金額滿10元

支付寶再怎麼說也得掙錢養員工是吧,把分期的起點定的低點,是為了有需要的人使用,又不是強制的!

閱讀全文

與金融消費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