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的英文縮寫

國際金融的英文縮寫

發布時間:2021-03-16 07:23:58

❶ 各國的貨幣名稱英文縮寫是什麼

1、人民幣——RMB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2、美元——USD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後出現。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自1913年起,美國建立聯邦儲備制度,發行聯邦儲備券。現行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3、日元——JPY

日元(日語:円,日語羅馬音:en,英文:Yen),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貨幣,日元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貨幣代碼為JPY。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單位名稱,創設於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確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徹底廢除金本位制度。

發行中的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種,硬幣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種面額。

4、歐元——EUR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

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他們分別是: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其中,前4個袖珍國根據與歐盟的協議使用歐元,而後兩個國家(地區)則是單方面使用歐元。

5、英鎊——GBP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

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

❷ 國際金融投資體制的英文簡稱是什麼

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

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可以分為一般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後者比前者反映了更緊密的地區經濟依賴和協作。目前大量的和重要的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都是經濟一體化組織。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大大推動了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所以,在了解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區域經濟一體化"。

區域經濟一體化概念

雖然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當今國際經濟關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但國內外對經濟一體化尚無統一定義。"經濟一體化"這個詞語的使用是近年出現的。據專家考證,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沒有被使用過。到1950年,經濟學家開始將其定義為單獨的經濟整合為較大的經濟的一種狀態或過程。也有人將一體化描述為一種多國經濟區域的形成,在這個多國經濟區域內,貿易壁壘被削弱或消除,生產要素趨於自由流動。所謂"區域"是指一個能夠進行多邊經濟合作的地理范圍,這一范圍往往大於一個主權國家的地理范圍。根據經濟地理的觀點,世界可以分為許多地帶,並由各個具有不同經濟特色的地區組成。但這些經濟地區同國家地區並非總是同一區域。為了調和兩種地區之間的關系,主張同一地區同其他地區不同的特殊條件,消除國境造成的經濟交往中的障礙,就出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設想。經濟的一體化是一體化組織的基礎,一體化組織則是在契約上和組織上把一體化的成就固定下來。
經濟一體化具有許多經濟方面的優點,重要的有:
1.根據比較優勢的原理通過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
2.通過市場規模的擴大達到規模經濟提高生產水平;
3.國際談判實力增強有利於得到更好的貿易條件;
4.增強的競爭帶來增強的經濟效率;
5.技術的提高帶來生產數量和質量的提高;
6.生產要素跨越國境;
7. 貨幣金融政策的合作;
8.就業、高經濟增長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為共同的目標。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各國經濟的一體化。國際商品和勞務貿易增長速度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加強了,跨國流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對外直接投資迅速擴大,跨國公司的活動日益頻繁。各國政府政策上的變化,特別是放開以前對外國公司封閉的產業,更強更廣泛的區域貿易集團化運動,資金流動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關稅壁壘的長期影響,認同並強化了一體化的潮流。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式

經濟一體化的形式根據不同標准可分為不同類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巴拉薩把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1)貿易一體化,即取消對商品流動的限制;(2)要素一體化,即實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3)政策一體化,即在集團內達到國家經濟政策的協調一致;(4)完全一體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統一。與這四個階段相對應,經濟一體化組織可以根據市場融合的程度,分為以下六類:
1.優惠貿易安排。即在成員國間,通過協定或其他形式,對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給予特別的關稅優惠,這是經濟一體化中最低級和最鬆散的一種形式,典型的有1932年英國與一些大英帝國以前的殖民地國家之間實行的英聯邦特惠制。
2.自由貿易區。即由簽訂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組成一個貿易區,在區內各成員國之間廢除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區內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動,但每個成員國仍保留對非成員國的原有壁壘。
3.關稅同盟。即成員國之間完全取消關稅或其他壁壘,同時協調其相互之間的貿易政策,建立對外的統一關稅。這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又更進了一步,開始帶有超國家的性質,典型的有歐洲經濟共同體。
4.共同市場。即成員國在關稅同盟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對生產要素流動的限制,使成員國之間不僅實現貿易自由化,而且實現技術、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典型的如歐洲統一市場。
5.經濟同盟。即在共同市場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成員國之間不但實現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建立起對外的共同關稅,而且制定和執行某些共同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逐步廢除政策方面的差異,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實體,典型的如目前的歐洲聯盟。
6.完全經濟一體化。這是經濟一體化的最高階段。成員國在經濟、金融、財政等政策上完全統一,在國家經濟決策中採取同一立場,區域內商品、資本、人員等完全自由流動,使用共同貨幣。
經濟一體化是關於成員間貿易壁壘的撤除和各種合作互助關系的建立。貿易壁壘的撤除被稱為一體化中"消極"的一面,合作關系的建立則被稱為"積極的"一面,因為合作的建立往往要求參加者改變現有的制度或機構,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機構以使一體化地區的市場能適當而有效率地運轉。在一體化的各種形式中,較初級的形式,如自由貿易區等主要是消極的一面,而較高級的形式,如經濟同盟等則更充分地體現了積極的一面。消極的形式比較易於達到,因為消除關稅和數量限制易於做到,特別是在經過長期的多邊貿易談判後許多國家的關稅水平本來就已經很低。積極的形式不易做到,因為它要求採取某種形式的共同行動,而且要求在關稅以外的領域合作,而金融、貨幣和僱傭等方面的合作往往涉及國家主權的協調等更深一層次的問題。但對一體化的形式的劃分只能是大體上的,實際上每個組織都不可能是標準的某種形式。
除以上分類外,近年還有學者根據成員國構成的不同,把經濟一體化組織分為三類:
(1)發達國家型,即由發達國家組建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典型的如歐洲聯盟;
(2)發展中國家型,即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如東南亞國家聯盟;
(3)南北型,即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建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這三類組織雖然形式上有相似之處,但目標、運行機制、發展歷程等都有明顯不同。

當前主要的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
世界三大地區經濟圈的經濟組織

歐洲經濟圈

歐洲主宰這個世界長達兩千年之久,但如今困難重重。70年代後,這一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政治上動盪不定。以歐洲聯盟為核心的歐洲經濟圈的逐漸建立給這一地區的發展帶來了希望。除歐洲聯盟以外,歐洲主要有以下一些區域性經濟組織:
一、經合組織
1948年4月16日,戰後歐洲十幾個國家為接受美國的歐洲經濟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61年9月30日,在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基礎上經過改組而正式成立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為經合組織)總部設在巴黎。根據《經合組織公約》第1條,經合組織的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和非成員國經濟盡可能的高速合理增長,擴大就業,提高生活水平,維持金融穩定,實現世界經濟增長,在多邊和非歧視的基礎上擴大世界貿易。開始時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和以前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是一樣的,但以後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陸續加入,使經合組織的成員國增加到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比利時等以歐洲國家為主,包括其他地區的發達國家的24國,此外,歐洲經濟共同體委員會和前南斯拉夫也以特殊地位參加組織的工作。經合組織的主要機構是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等,活動主要是協調各國經濟政策,提供必要的咨詢。
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這是1960年作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抗衡力量而成立的。最初有7個國家,即英國、奧地利、瑞士、瑞典、丹麥、挪威、葡萄牙。這些國家由於各種原因不希望加入歐共體。如對小國來說,主要是政治考慮,不希望引起前蘇聯對其中立國地位的懷疑甚至作出更加不利的舉動。根據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有關協定,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聯盟,冰島等國隨後也加入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有關協定還規定,成員國給出通知1年後可退出。在聯盟剛開始運作1年後,它的最大的成員國英國即決定申請加入歐共體。丹麥和挪威接著作出了相同的決定。雖然加入或退出國際組織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事,聯盟仍然成功地促使英國1961年6月發表了《倫敦宣言》,表明在作出滿足聯盟所有成員國的一定合法利益的安排前它不會加入歐共體。由於丹麥和英國1972年12月31日退出了聯盟,葡萄牙、奧地利、瑞典也相繼退出,聯盟現在只有4個成員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機構有理事會、委員會和秘書處。每個國家在理事會有一個投票權。理事會監督聯盟協定的執行,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實施協定的目標,建立和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密切聯系等問題。理事會的決議和建議需要全體一致通過。特殊情況下簡單多數也可以。理事會在部長級上每年開一次會,一般是商業部或外交部部長。常駐代表每兩周開一次會。主席每6個月輪換一次。理事會下設有一系列委員會:1960年設立的貿易專家委員會處理協定與貿易有關的規定的執行,1960年設立的預算委員會對理事會就財政問題提出建議並幫助它建立年預算和確定成員國的應繳份額,1963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處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政策問題,1964年設立的經濟委員會對每個成員國的經濟狀況進行定期評估,1973年設立的農業和漁業委員會幫助理事會解決農業和漁業問題,1974年建立的產地和海關專家委員會、1977年建立的聯盟國家議會成員委員會等都各施其責。另外還有很多因事設立的委員會或工作組。秘書處設在日內瓦。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主要目標是貿易自由化和在成員國間建立貿易的公平競爭。它是因為歐共體的不利影響而建立的,但由於它的規模遠小於歐共體,其單個成員國的經濟實力也遠小於歐共體的單個成員國的經濟實力,因此實際上它建立之初就致力於與歐共體達成一個令人滿意的相互理解。經過多年的努力,這種關系正在形成。
三、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
這是歐洲曾經存在的另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組織。二戰後,前蘇聯拒絕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而決心成立一個共產黨國家自己的組織。1949年1月,經濟互助委員會在莫斯科成立。成立之初,經互會並無一個完備的憲章,而只有一個公報發表,在近十年間,這個公報是闡明經互會目標的唯一文件。直到1959年,經互會憲章才通過,該憲章1960年4月13日生效。1962年和1974年對憲章進行了兩次修改。經互會成立的公報指出該組織的目的是建立蘇聯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之間廣泛的經濟合作,但實際上建立之初該組織主要是一個政治組織。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成員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逐漸平均富裕程度,加速經濟和技術的進步,穩步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工業化,加強經濟合作,提高社會主義經濟的聯合。l971年,經互會制定了《經濟一體化綱要》,1979年又制定了《長期合作綱要》,通過"經濟一體化"、"生產專業化"等計劃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成員國最初有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蘇聯。1949年阿爾巴尼亞、1950年民主德國、1972年古巴、1978年越南、蒙古等也陸續加入了經互會。中國曾被接納為觀察員。由於東歐和蘇聯局勢的巨變,1991年6月28日,經互會在布達佩斯舉行了最後一次成員國大會,會議宣布經互會正式解散。
歐共體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關系從來都是十分密切的。"歐洲經濟圈"形成了以歐洲聯盟為中心,吸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並把東歐作為外援的基本態勢。東歐諸國已成為歐洲聯盟的聯系國。歐洲聯盟還在設法同北非和中東國家,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保持密切的政治和經濟聯系,意圖建立一個環地中海的自由貿易區。歐洲一體化無論是在地區范圍還是程度方面都是在世界前列。

亞太經濟圈

亞太地區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以日本的崛起為開端,最近二十多年來,亞太地區成為世界經濟迅速、持續增長的地區。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經過短暫的恢復後重新崛起,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到1970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按人口平均計算,已與美國不相上下。除日本外,亞洲的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進入經濟繁榮時期。在小農經濟或以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基礎上,它們大約花了10-15年的時間,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工業現代化,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亞洲的東盟國家也是經濟迅速發展的地區。l97O-1980年,東盟五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達7.4%,不僅高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3.8%,也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增長速度的5.3%。中國在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亞洲太平洋地區雖然在兩次石油危機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滯脹"的沖擊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始終維持了比其他任何地區都高的增長率。進入9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經濟貿易持續蓬勃發展,特別是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保持了強勁增長的勢頭,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實際經濟增長率1990年為6.4%,1991年為6.7%,1992年為7.4%,1993年為7.5%。這一增長率不僅遠超過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也大大高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率。美國前總統里根曾把21世紀稱作"太平洋世紀"。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一定程度上為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蒙上了陰影,但並未阻止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目前,亞太地區已出現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除亞太經合組織以外,主要有:
一、澳新自由貿易協定
澳新自由貿易協定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於1965年達成1983年改為澳新緊密聯盟。澳、新兩國是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兩個國家,其合作對這一地區影響很大。
二、東南亞國家聯盟
1961年8月1日,為加強東南亞國家間的合作,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在曼谷宣布成立了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簽訂協議,宣布建立了東南亞國家聯盟,取代以前的東南亞聯盟,成為一個更廣泛的區域性政治經濟組織,簡稱"東盟"(ASEAN)。在成立宣言《東南亞國家聯盟宣言》中確定的宗旨是:"通過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促進東南亞和平與安定"。東盟建立之初經濟合作局限於在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中提出一些交流合作措施,生產、貿易、金融等方面的合作非常有限。進入70年代後,合作步驟加快,區域內建立了特惠貿易制度和財政、金融合作機制。1984年1月1日汶萊成為東盟的第6個成員國。1975年11月東盟國家決定逐漸降低相互間的貿易限制,努力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1991年1月,東盟六國達成協議,決定在2008年以前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1994年9月,在第二十六屆東盟經濟部長年會上,與會國又一致同意把實現自由貿易區的計劃提前至2003年,並提出在本世紀末建立"東盟10國"的設想。東盟樹立了一個南南合作的成功範例。
三、南亞的經濟合作組織
南亞的區域合作也有新的發展。1985年,南亞的7個國家建立了南亞區域合作聯盟。1993年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第七次會議簽署了南亞優惠貿易安排等協議,突破了長期未將貿易、工業、互補、進入等關鍵領域納入合作的狀況。1996年底,南亞七國外長又集會尼泊爾首都,共同商討關稅減讓問題,希望在2005年建立南亞自由貿易區。
四、南太平洋論壇
南太平洋地區擁有千萬個島嶼和2600萬平方公里水域,有二十來個形形色色的對立國家和自治領地,它們的人口和國土面積相差懸殊,居住的有歐洲人、美拉米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等,各國的政治體制各不相同,有共和國和君主國,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同。這一地區是最後淪為殖民地和最後被承認獨立的地區。由於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形成了這一地區的殖民地型經濟,經濟畸形發展,產品種類單一,多數國家以農業為主,工業不發達。最近一二十年,許多太平洋島國走上獨立道路,政治經濟模式發生變化,南太平洋正在走向國際化。1971年8月,斐濟、湯加、西薩摩亞、庫克群島、諾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7國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舉行會議,正式成立了"南太平洋論壇",其常設機構是南太平洋經濟合作局,其目標是為會員國之間在地區貿易、經濟發展以及能源、通訊、運輸、旅遊等領域提供合作與咨詢。現成員已增加到15個。
五、其他形式的區域合作
除了建立以上區域經濟組織外,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還採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形式,主要有半官方的經濟合作圈和成長三角。
經濟合作圈是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對這一地區經濟合作形式的一種構想,如日本政府1988年提出的東亞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日本海經濟圈,1988年初由韓國提出的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在內的黃海經濟圈、華南經濟圈,以及部分中國學者提出的大中國經濟圈等。
(一)東北亞經濟合作圈。東北亞指亞洲東部和北部地區,包括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中國東三省以及山東半島。東北亞地區經濟具有互補性,經濟發展較快,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的構想由來已久。1987年日本西川教授即提出過建立"東北亞經濟協作會議"的設想,由中國、日本、韓鮮、韓國、蘇聯代表組成協作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協商本地區經濟合作的重大事項。
(二)東亞經濟圈。它是日本為推進"環太平洋合作構想"而提出的新步驟。"環太平洋合作構想"是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在70年代末提出的。這個構想的原則是:面向世界的開放性地區主義;對內堅持以實現自由的開放性相互依賴關系為目標;同這一地區已經存在的雙邊或多邊合作關系不矛盾。為實現這一構想,日本國民經濟研究協會、外務省、通產省和經濟企劃廳等參與設計了以日本為首的,包括亞洲"四小龍"和東盟各國的"東亞經濟圈"的設想,試圖通過貿易、投資和金融方面的合作,逐步形成以日本為首的新國際分工體系。東亞經濟圈呈"雁行"體系,日本是"雁頭",亞洲"四小龍"和"東南亞聯盟"是雁的兩翼,這只"大雁"飛起來後,把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大陸帶動起來並在後面緊跟,以建立新的"亞洲市場"。
(三)大中國經濟圈。這是海外華人學者首先提出,由我國內地、台灣和香港三方組成的一種經濟合作構想。台灣和香港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歷史文化上有同一性,在產業結構、生產要素等方面存在很強的互補性,如果建立經濟圈,不僅有利於三方各自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繁榮和穩定。目前,"大中國經濟圈"還只停留在理論構想階段。
(四)"成長三角"是亞太地區另一種新的合作形式,目前已進入實質運轉,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有中、俄、朝三國交界的圖們江成長三角,東盟內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柔佛州-印尼的廖內群島的"南三角",以及擬議中的環黃渤海成長三角、環日本海成長三角、湄公河成長三角等。這些"成長三角"基本上是憑借地理上的優勢自然發展起來的,中央政府再因勢利導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和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成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獨特方式,目前已有近十個,成效較大的有:
1."南三角"。1989年12月,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第一次提出了"經濟成長三角區"合作模式,即在新加坡、印尼廖內群島最北端的巴坦島和馬來西亞的柔佛州組成"成長三角"經濟合作開發區,利用各方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和勞動力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新加坡位於巴坦島和柔佛之間,後二者的土地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對新加坡解決因地價和工資不斷上漲引起的經濟發展勢頭減緩的局面有所幫助,而新加坡的資金、科技和先進的通訊網路是後二者開發和發展所必需的。目前增長三角已經取得明顯進展,成為東盟國家間眾多區域性合作計劃中較為成功的一個。
2.印、馬、泰北部成長三角(英文縮寫為IMT-GT)。這是由馬來西亞的檳城、吉打、玻璃市、霹靂四州和泰國南部的宋卡、拉敦、也拉、那拉提瓦和北大年五省以及印尼的蘇門達臘組成的一個成長三角。關於這個成長三角的構想是在1992年新加坡舉行的東盟首腦會議上提出來的,1993年7月,印、馬、泰三國召開了首次部長會議,決定成立兩個委員會負責制定開發計劃,並於1994年向亞洲開發銀行提出報告。1994年7月,三國負責經濟事務的高級官員和專家在馬尼拉聚會,審議北部成長三角發展計劃,會議就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包括交通、電訊、貿易、投資、勞動力流動、農業、漁業、工業、能源、旅遊等方面內容的北部成長三角發展計劃達成共識。北部成長三角的三個地區在地理上接近,文化方面聯系密切,經濟往來歷史悠久,經濟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為三個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而經濟合作又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成長三角這一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形式的出現,豐富和改善了原有的經濟合作,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這種新的模式是以市場經濟為主導,而且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局部合作,不影響國家的總體經濟政策,"三角區"與"三角區"之間相互掛鉤,可能自然逐步形成全面的經濟合作。

❸ 請問在國際金融中EOA賬戶是什麼的英文簡稱

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
凈誤差與遺漏

❹ 「金融」英文縮寫是什麼

Finance
F就是抄Finance金融的縮寫!襲

FRM的全名是FINANCE RISK MANAGEMENT的縮寫。中文名稱譯為財金風險分析師。是由美國GLOBA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簡稱GARP所辦的全球金融專業認證

❺ 各國的貨幣名稱英文縮寫是什麼

1、人民幣RMB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2、美元 USD

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3、歐元 EUR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4、英鎊 GBP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

5、瑞士法郎 CHF

瑞士法郎(Swiss Franc)是瑞士和列支敦斯登的法定貨幣,由瑞士的中央銀行發行。瑞士法郎是一種硬通貨。瑞士的大部分鄰國使用歐元。瑞士境內亦有商鋪、機構通行歐元。2015年01月15日起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

❻ 外匯的英文縮寫都是些什麼

1、美元——USD

美元的發行權屬於美國財政部,辦理具體發行的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鈔票尺寸不分面額均為15.6×6.6厘米。

每張鈔票正面印有券類名稱、美國國名、美國國庫印記、財政部官員的簽名。美鈔正面人像是美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背面是圖畫。

2、歐元——EUR

歐元源於1989年提出的道爾斯計劃。1991年12月1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啟動歐元機制以來,到1999年初,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把它們的貨幣以固定的兌換比例同歐元聯結起來。

根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單一貨幣叫做「ECU」。1995年12月,歐洲委員會決定講歐洲單一貨幣改名為歐元「Euro」。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收入、支出包括工薪收入、稅收等都要以歐元計算。2002年3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後,歐洲貨幣的舊名稱消失。

3、人民幣——CNY

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的貨幣,建國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人民幣在ISO 4217簡稱為CNY(China Yuan),不過更常用的縮寫是RMB(Ren Min Bi);在數字前一般加上「¥」表示人民幣的金額。

4、日元——JPY

日元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元等,另有500、100、50、10、5、1元鑄幣。

日本鈔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漢字(由左至右順序排列),中間上方均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各種鈔票均無發行日期。發行單位負責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紅色「總裁之印」和』發券局長「圖章各一個。

5、英鎊——GBP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1971年,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New Penny),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❼ 英文縮寫PE,LP,GP在金融中分別代表什麼含義

1、LP的全稱是 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 是指有資本的人,投資者,不參與投資管理活動。

2、GP的全稱是 general partner (一般合夥人), 是指給有資本的投資者管錢的人,也可自己有錢投入也參與管理的。

3、PE的全稱是 private equity (股權投資),這個是指錦上添花的投資模式。

(7)國際金融的英文縮寫擴展閱讀:

金融業中常見的英文:

1、American style option 美式期權:美式期權的持有人有權在期權期限內的任何時候執行期權,包括到期前和到期日。

2、Arbitrage 套利 :指通過同時買賣兩種等同工具或證券, 但買入價比賣出價低廉而獲得的保證或無風險利潤。

3、Basis point 基點 :一個基點等如一個百分點的百分之一。

4、Bermudan option 百慕大期權 :百慕大期權介乎美式與歐式之間,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前的一個或多個日期執行期權。

❽ 各幣種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1、人民幣——RMB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2、美元——USD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後出現。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自1913年起,美國建立聯邦儲備制度,發行聯邦儲備券。現行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

3、日元——JPY

日元(日語:円,日語羅馬音:en,英文:Yen),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貨幣,日元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貨幣代碼為JPY。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單位名稱,創設於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確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徹底廢除金本位制度。

發行中的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種,硬幣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種面額。

4、歐元——EUR

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希臘、馬爾他、塞普勒斯。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

5、英鎊——GBP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

❾ 國際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國際的英文縮寫是INT,全稱是International。

國際,意思是在各國及其公民之間或中間;關於各國的交往;由兩個或更多國家參加;兩個或更多。

為了便於理解,可以參照人際。為了便於理解,請注意international是inter和national的合成詞。inter的中文意譯是「相互的,相互間的」,national的中文意譯是國家的。

(9)國際金融的英文縮寫擴展閱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推進,國際組織快速擴張,它們不僅數量上數以萬計,而且覆蓋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環境、安全、貧窮、人口、婦女兒童等等眾多人類生存和發展相關的領域。

已成為左右世界局勢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國際組織的發展與現狀,就是了解國際社會的發展與現狀。

國際組織是為了適應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交往的領域和地區不斷擴大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最早在歐洲出現了如萊茵河、易北河等國際河流委員會。

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❿ 求國際貿易中常見的英文縮寫````盡量多```3Q

BOC Bills for collection 托收單據制

THC 碼頭操作費(香港收取) Terminal Handling Charges

CLC CONTAINER LOADING CHARGE 裝箱,板費

HDC Handling Charge 代理費

TMC: TERMINAL CHARGE 終點站費
TRC :TRANSIT CHARGE 轉運費
TTC :TOTAL COLLECT 到付總額

OFT Ocean Freight 海運費

DMF DEST.MODIFIED FEE 更改目的港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的英文縮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