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學銀行論文3000字

金融學銀行論文3000字

發布時間:2021-03-15 20:11:02

❶ 求一篇有關財政金融的論文,3000字左右

財政金融學論文

金融自由化之小談

摘要:進入21世紀,這已經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而金融自由化這一新的名詞逐漸被人們所了解,那摩何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何利與弊?以及中國的金融自由化發展如何?下來就讓我們來一一探討。
關鍵字:金融自由化
我們的世界已經融為了一個整體,文化、經濟、政治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聯系著世界各國及地區。金融自由化更是貫穿在世界的經濟與金融發展之間。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R.J.Mckinnon)和愛德華·肖(E.S.Show)在70年代,針對當時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嚴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對金融的「干預綜合症」,影響經濟發展的狀況首次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也稱「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對稱。金融自由化理論主張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放鬆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增強國內的籌資功能以改變對外資的過度依賴,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使之市場化,從而使利率能反映資金供求,匯率能反映外匯供求,促進國內儲蓄率的提高,最終達到抑制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經過兩次劃時代的革命以來,它的發展了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劇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發的危機促使經濟衰退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從而導出了經濟自由化的利與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點:
第一,金融自由化無疑增強了金融市場的競爭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場的效率,促進了世界銀行業的發展。金融自由化對所有的金融市場參與者,無論是借款者還是貸款人,都既形成了壓力也提供了機會,使他們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們普遍認為在金融自由化的條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開性,能夠更為准確,更為迅速地反映市場的供求狀況,亦即資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為有效的價格信號體系。尤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減少了產品間、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障礙,從而使資源配置更為接近最優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為金融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機會。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極大地推動了金融資本的形成,為金融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分業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為金融企業(尤其是商業銀行)提供了更靈活的經營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業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為商業銀行在盈利性與安全性之間的平衡選擇提供了條件和手段。分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著眼於商業銀行的安全性,然而在傳統的分業管理制度下,由於商業銀行一方面囿於經營手段的匱乏,另一方面卻面對國內外同業的競爭,安全性並未真正得到保障,銀行破產倒閉現象依舊層出不窮。在分業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後,商業銀行的經營手段大量增加,從而有可能將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與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合理地搭配起來,使商業銀行從原有的兩難局面中解脫出來。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動了世界性的金融一體化,隨著各國日益敞開本國金融市場的大門,資本流動的速度不斷加快。如果不考慮時區劃分,世界性金融市場應當說已經初具雛形。資本流動的自由化使資源配置能夠在世界范圍得到改善。
金融自由化的弊端: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構的出現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從而使銀行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場容量的擴張給銀行帶一來了機會,同時也減弱了銀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
第二,銀行致力於金融創新的動力明顯下降。在實行嚴厲金融管制條件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被迫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便繞開金融管制,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氣候的今天,當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利率、匯率自由化.分業管理的藩籬已基本拆除.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麼突出。近些年,金融創新的勢頭減緩.傳統業務的比重逐漸回升,便是根源於此。
第三,最為明顯的是,也是最少爭議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戶和金融業自身的風險。利率和匯率管制的解除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劇增。解除分業管理制度實行商業銀行全能化之後,商業銀行大量涉足高風險的業務領域,風險資產明顯增多。資本流動障礙的削減以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對外開放,加快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雖然從理論上講,更為順暢的資本流動有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但在「半完善」市場條件下,游資的沖擊有時也會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後,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單一企業財務危機沖擊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危險加大。
第五,由於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由此而生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件頻頻出現。而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條件下,為了追求效益.銀行普遍出現了忽視風險追求利潤的傾向,放鬆了客戶審查,客戶違約率不斷上升,銀行遭到詐騙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第六,在實行金融自由化之後.盡管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贏利機會,但壟斷地位的喪失和競爭的加劇、卻又導致商業銀行利潤率出現下降苗頭 上述情況都表明,金融自由化絕非有利無害。金融自由化在增強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往往在其他方面又具有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在提供了提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的同時又是增加風險的因素,切不可把金融自由化理想化。即使是在金融體系相當完善的西方國家,金融自由化也是權衡利害之後的抉擇,有時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上,在任何時間,任何金融體系中,金融體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織,決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於弊,而不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弊的選擇。十餘年來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並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進程也證明了這一論點。無論是在金融市場較發達的國家,還是在金融市場較不發達的國家,只有用積極的、審慎的態度客觀地評估每一項具體措施的利弊,權衡利害,大膽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中國金融專業化所面臨的抉擇
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場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數不勝數的金融創新、大量金融機構的出現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從而使銀行對提高效率的積極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場容量的擴張給銀行帶一來了機會,同時也減弱了銀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壓力。
第二,銀行致力於金融創新的動力明顯下降。在實行嚴厲金融管制的條件下,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被迫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便繞開金融管制,增強自身競爭實力。而在金融自由化已成氣候的今天,當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利率、匯率自由化。分業管理的藩籬已基本拆除。金融創新的必要性也就不再那麼突出。近些年,金融創新的勢頭減緩。傳統業務的比重逐漸回升,便是根源於此。
第三,最為明顯的是,也是最少爭議的是。金融自由化加大了客戶和金融業自身的風險。利率和匯率管制的解除導致市場波動幅度劇增。解除分業管理制度實行商業銀行全能化之後,商業銀行大量涉足高風險的業務領域,風險資產明顯增多。資本流動障礙的削減以及各國金融市場的日益對外開放,加快了資本的國際流動。雖然從理論上講,更為順暢的資本流動有助於資源的最優配置,但在 「半完善」市場條件下,游資的沖擊有時也會造成巨大危害。
第四,在金融自由化之後,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單一企業財務危機沖擊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危險加大。
第五,由於銀行客戶面對極端復雜的衍生工具、茫然不知所措,只能聽從銀行的建議。由此而生的銀行員工詐騙案件頻頻出現。而與此同時,在競爭加劇的條件下,為了追求效益。銀行普遍出現了忽視風險追求利潤的傾向,放鬆了客戶審查,客戶違約率不斷上升,銀行遭到詐騙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第六,在實行金融自由化之後。盡管商業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贏利機會,但壟斷地位的喪失和競爭的加劇、卻又導致商業銀行利潤率出現下降苗頭。
由此我們對經濟自由化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作為一把雙刃劍,如何去正確的運用它,而發展壯大自己,仍然需要著我們不斷地發掘和努力。我們的國家所面臨的金融自由化的困境,也僅僅只是一時的,更要求著我們不斷地去理解它,正確地制定方針和策略,使我國的金融發展之路更加寬廣,更加光明.
參考文獻:《金融自由化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 楊會晏, 李文昌 2005-12-24
《 21世紀金融大趨勢------金融自由化》 馬君潞 1999

❷ 有關金融市場學的論文要求3000字!!!急求!!周三就要用了!!

有是有,可是這樣一貼不是老師還是能搜出來嗎
你應該留個郵箱
然後收到覺得可以再給高分

❸ 求大學學業規劃,三千字論文!金融銀行專業的!

大學學業規劃,你要的!

學業是大學生立身之本,是大學生應當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的知識、能力、素質體系。具備和擁有好的學業,才會有好的就業、好的職業。
(一)大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我思故我在
站在大學校園門口,同學們必須思考自己的學業。對待學業,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我思故我在。
進入大學後,我們究竟應該干什麼?一些大學生對此感到十分迷惑。還是那句老話: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大學是學習的天堂。人生也許很長,但只有大學這幾年是可以讓人充分、自由學習的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再也難找了。參加工作後,要麼有心情沒時間,要麼有時間沒心情。因此,決不可以為學的東西暫時沒有發揮作用,或者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而不去學習。同學們要根據社會需要、社會發展趨勢和個人的興趣、特長及所學專業等確立自己大學期間努力的目標。並根據確立的目標,做好切實可行的生涯規劃。然後根據制定的規劃,及早准備,付諸行動。
二)樹立正確的學業觀
大學生的學業是指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以學習為主的一切活動,是廣義的學習階段,它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還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業務、組織管理能力、科研及創新能力等的學習。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完成好大學學業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學業觀。所謂學業觀就是對所學專業、課業的態度和認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人生前景。當代大學生在對待學業問題上存在著種種誤區:或將學業涵義理解過窄,或對學業生活預期過高,或學業角色定位不準,或職業期望值過高,以至學業不精甚至荒廢學業。為此,我們應正確處理如下四種關系:
一是正確處理學業與專業的關系。珍重自己的學業,就該學得其所,努力培養自己的專業興趣,把自己的愛好和國家的需要及社會發展的要求有機地統一起來,掌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相關能力,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
二是正確處理學業與職業的關系。在學習期間就應自覺地學好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鍛煉職業能力,以期在將來的從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是正確處理學業與事業的關系。將自己現在的學業、將來的職業和未來的事業聯系起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認識所學專業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作用和發展前景,立志獻身其中,在工作中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是正確處理學業與就業的關系。就業與學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就業是學業的導向,學業決定了就業。以就業為學業的導向,有利於大學生專業報考的選擇、學業目標的調整、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習外延的拓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與此同時,就業也構成了衡量學業成就的重要標志。想要就好業必須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以及創新精神,這些都應當在完成大學學業過程中養成。
(三)大學生活從學業規劃開始
大學生學業規劃,就是大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現有的條件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整個大學期間的學業目標,並為實現學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換言之,就是大學生通過解決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時候學等問題,以確保自身順利完成學業,為成功實現就業或開辟事業打好基礎。對於在校的大學生來說,只有及早設計自己的學業規劃,明確自己的學業目標,提高素質優勢,才有可能在將來激烈的競爭中把握住機會,獲得成功。
1、做好學業規劃能增強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沒有學業規劃,我們的時間、精力容易處於荒廢和散亂之中,生活漫不經心,心態消極怠慢,很容易進入跟學業無關的瑣事中,虛度大學美好光陰、浪費青春。而學業規劃能讓我們明白現在做的每一點都是實現未來目標的一部分,從而重視現在、把握現在,集中時間、精力和資源,選定學業。
2、做好學業規劃能增強生活與學習的主動性
一份有效的學業規劃,能夠引導我們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的和潛在的資源優勢,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樹立明確的學業發展目標與未來職業理想,評估個人目標與現狀之間的距離,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採取切實可行的步驟和措施,不斷增強自己的學業競爭力,實現學業目標與職業理想。從大一開始,同學們就應該認清自己的學習發展方向,並在大學期間為自己的目標努力,而不是到大四快畢業了,才開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麼,改變以往的被動局面,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3、做好學業規劃能促使大學生積極向上和自我完善
學業規劃是我們努力的依據,也是對自我的鞭策。隨著學業規劃的每一個具體目標的實現,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們的思想方式及心態就會向著更積極向上的方向轉變。好的學業規劃為我們提供了完成學業的清晰圖畫,使自己對學業的實現過程有了清晰透徹的認識,進而更有信心、勇氣,達到自我完善。
4、做好學業規劃有助於自我定位
同學們要不斷地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特點,進而進行不斷地調整與修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乾的工作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即自我定位。而學業規劃確立的過程是一個有彈性的動態的規劃過程,是一個認識自身優勢與弱勢、機會與挑戰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定位、規劃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明確自己「能幹什麼」、「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麼機會」、「我選擇干什麼」等問題的過程,進而使理想具有可操作性,為進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
(四)大學學業規劃5步驟
1、學業規劃選定
首先,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認定自己想干什麼。興趣是理想產生的基礎,興趣與成功機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要擇己所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方向和研究領域進行鑽研和學習。其次,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長,確定自己能幹什麼。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在現實行動中的表現,是正確駕馭某種活動的實際本領、能量和熟練水平。能力是實現人的價值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支配人生命運的一種主導性的積極力量。因為任何一種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條件,所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認定自己想干什麼的基礎上確定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應該培養的能力。再次,分析未來,確定社會要求干什麼。著眼將來、預測趨勢,立足於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避免盲目跟風,因為最熱門的並非是最好的。選擇社會需要又最適合發揮自身優勢的專業方向和研究領域才是最好的。要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想干什麼、能幹什麼、社會要求干什麼有機地結合起來。幾方面的結合點和鏈接處正是我們學業規劃的關鍵所在。
2、強化學業規劃

當學業規劃選定以後,很多大學生或者束之高閣或者虎頭蛇尾,結果導致有了學業規劃卻不能實施或實施後不能持久,最終無法實現既定的學業。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大學生在制定學業規劃時缺少一個重要環節,即對學業規劃的強化。強化學業規劃就是規劃執行者在執行之前充分運用想像,詳細地羅列出達成學業規劃的好處,從而培養出積極的心態,進而增強動力、產生更大的執行力,確保學業規劃順利完成。

3、學業規劃分解

學業總目標制定出以後,要能自上而下的分解,即制訂學習計劃。以本科四年為例,可以按照以下的思路進行:四年的總學習目標——一年的學習目標——一學期的學習目標——一月的學習目標——一周的學習目標——一日的學習目標。使得學業規劃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天,確保學業的嚴格執行。

4、學業規劃評估與反饋

在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地對環境和條件做出評價和估計,對自己的執行情況做出評估。由於現實生活中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學業規劃的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評估結果出來以後應進行反饋,以便自己及時反省和修正學業目標,變更實施措施與計劃。同時應做到定期評估與反饋:每年、每學期、每月、每日進行檢查評估與反饋,進而分析原因與障礙,找出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5.激勵與懲罰

激勵措施能將人的潛能和積極性激發出來,懲罰可以防止惰性的產生。一定要制定出完成階段目標後對自己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完成後怎樣獎勵自己,完不成將怎樣懲罰自己。

(五)扎實的學業為就業開路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如何,將決定他在求職擇業時的自由度和取得職業崗位的層次。大學是就業准備教育,大學生一畢業絕大多數人都將走向工作崗位。我們應該為幾年後的就業做好知識、能力、素質等全方位的准備,珍惜大學時光抓好學業,為未來的就業、創業、成功立業開山鋪路。為此,根據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同學們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抓好學業,做好就業准備。

1、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堅持廣博性與精深性、理論與實踐、積累與調節相統一的原則,培養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這一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其基本途徑只能是學習和積累。也絕非一勞永逸,必須持續不斷地付出艱辛勞動。只要採取適合自己的科學方法,並且不斷努力、辛苦耕耘,就一定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順利就業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2、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

知識並不能簡單地與能力劃等號,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應把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擇業、從業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交際能力、管理能力、創造能力、決策能力等。培養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有勤奮學習、積累知識,積極參與、勇於實踐,啟迪思維、發展興趣等。

3、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知識、能力、素質是大學生社會化的三大要素。知識是素質形成和提高的基礎,能力是素質的一種外在表現,沒有相應的知識武裝和能力展示,不可能內化和升華為更高的心理品格。但是知識和能力往往只解決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質可以解決如何做人。高素質的人才應該將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結合,既把養成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又注重專門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培養,使自身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一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應把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鍛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提高全面的綜合素質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在擇業、從業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四個方面。四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靈魂和根本,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是基礎。
中間補充!你學金融的!比如4年,首先2年在校安安穩穩學習~然後第三年考證做兼職!最初的兩年不要只學老師給的東西,多跑跑圖書管,學習點高級財務會計之類的,這些對你詪又用,最後一年,就是准備繼續考呢,還是工作了!想好自己以後要幹嘛!

❹ 求一篇金融學的畢業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部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先後從單一產權的國有銀行改造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內部審計作為商業銀行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一環,也必將隨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而進行一系列的深層變革。本文首先介紹了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和內部審計的關系,然後對當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論述,並相應提出了一些措施。本文認為,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既面臨挑戰,也迎來了發展機遇,只要從存在的問題入手,逐個化解,內部審計將大有作為。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挑戰,應對措施

[正文]
一、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關系概述
所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是指建立以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等機構為主體的組織架構和保證各機構間獨立運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及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激勵和約束機制。公司治理的根本目標是解決好現代產權制度下的委託代理關系。商業銀行作為一種特殊企業,不僅存在股東和經營管理人員之間的經濟關系,也存在對社會資源---千百萬存款人的依賴,更是一種高度典型的社會經濟利益的承受體和載體,而各種利益在銀行身上最終以各種風險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需要對代理人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以降低代理成本、減少代理風險,這就產生了一整套制度安排。
審計系統與公司治理有著天然的聯系,內部審計就是這一整套制度安排中的一個重要機制,有效的審計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至關重要的手段,而內部審計報告作為信息的載體與外部審計一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作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部監控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
由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份制商業銀行就形成了代理制的管理模式,董事會作為連接股東大會和經營管理層的橋梁,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守約責任,為了確保公司代理雙方充分履行守約責任,就需要有機構對履約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同時由於履約雙方不在同一管理層面上,必然產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內部審計的作用,就為商業銀行履行守約責任創造了條件。
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內部審計監督是由公司內部設立的審計機構所實施的審計監督,是為了實現治理目標,由審計主體對公司治理層面不同層次代理人責任履行的審計。主要表現為審計委員會的工作,包括:對管理層的經營責任審計;對管理層的離任審計;對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風險的常規性審計等。
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有助於抑制「內部人控制」、有助於遏制管理腐敗、有助於完善管理層的激勵機制、有助於投資者信心的提高。要達到公司治理目標,必須進一步認識審計的作用,切實維護審計的權威性,提高審計信息質量。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內部審計理念面臨新舊更替
審計理念是審計主體對審計活動所持的態度、觀點和看法的綜合,是指導審計活動的思想基礎,過時的審計理念將限制審計作用的發揮,先進的審計理念對於審計活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內部審計理念是指導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開展審計工作的指南,直接體現了內部審計的價值取向。
傳統的內部審計注重於真實性、遵循性等較基礎的審計目標,審計方法往往採用「業務檢查」的模式,即採用查閱財務資料、信貸檔案和現場檢查等方式,通過比照現行規章制度來發現問題。在經營方式日趨復雜,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簡單以是否符合現行制度作為判斷標准,並要求被審計對象對照整改的模式,無法提供有建設意義的審計信息,已難以滿足提升銀行競爭力的要求。
從相當長一段時期,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往往以查錯糾弊為主,而在評價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方面體現不足,防範重於查處、為管理當局服務等一些審計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同時,審計機構只注意暴露問題和風險,而很少反省自身在其中承擔的監督責任。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之前,由於產權制度和委託代理關系不明晰,內部審計往往受「一把手」或整個領導層的影響更大,體現更多的是少數管理者的意志,而不是理所當然的股東利益。而在當前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的情況下,工作的報告程序為向審計委員會並由其向董事會報告和負責,內部審計體現的是廣大股東的根本利益,因而內部審計正處於樹立和更新審計理念的重要關口。
(二)業已建立的一系列內部審計規范將不能滿足和適應股份制的需要
在內部審計規范的建設方面,已經有少數商業銀行首開先河,體系完整,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規范涵蓋了審計計劃到審計追蹤等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使內部審計規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隨著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形勢的變化必將對現行的內部審計規范提出新的要求。審計部門若不對規范加以修訂完善,並與其賴以發揮功能的土壤充分適應,將無法繼續發揮規范的作用,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

❺ 求市場金融學的3000字論文(不用很正規)

市場金融學論文
親愛的朋友,我們很想幫你,但這里不讓發網站也不讓發太多的內容,請加我們為好友吧
加為好友就行
:四







❻ 金融概論的論文3000字

論點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張看法和觀點;論據基本要求是:事實論據(名人事例)和道理論據(有權威性的名言,格言,詩句和俗句);論證的基本要求是:對比說理、比喻說理和引證法。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採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通過對比更突顯作者的觀點。
認真思考
1.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就事論事。有時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但認真分析一下還是能夠發現問題。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了問題,這就是高瞻遠矚。
2.見微知著:也就是說,要從報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種發展的趨勢,看到一種大的事情。
3.由表及裡:要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時兩個事物看上去沒有什麼聯系,其實他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你要能把他們掛起鉤來。
注意材料
1.佔有材料
2.庫存材料: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信息對做什麼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來促進教學質量。信息是倉庫,有的同學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句話,就因為攝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於捕捉信息,佔有庫存材料。
3.運用材料:在寫作時,要對儲存的材料庫進行篩選,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語言表達
分析提煉出了觀點,又篩選好了材料,接下來就是語言表達了。語言不在華麗,關鍵是准確、簡潔,歷來大作家們的作品看起來都不是很華麗,但卻讀起來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就像如今我們讀魯迅的作品,一樣能感到語言很優美。其實,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不成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❼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怎麼寫最好有範文!要求4000字以上!

摘 要:我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的浮浮沉沉,已經日益發展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作為為我國政府宏觀調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貨幣政策,目前由於存在傳統渠道弱化和傳導機制不暢等問題,對經濟的調控效果受到明顯制約。隨著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及其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貨幣政策的實施必然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走勢和發展。本文在對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作相關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礎上,從貨幣供應量、利率、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三個方面對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並就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傳導機制
Abstract: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of China, it has grow up day by day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alled the economic "barometer". The monetary po1icy, 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ns for macroeconomic readju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ound apparently restricted in its role in recent years, e to traditional channels fading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pediment.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linked more closely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trend. This text does the brief summar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policy at firs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from currenc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interbank offered rat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ransmit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stock mar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引 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金融結構演變的一個突出趨勢是以股票市場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得以持續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股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股票市場對國際經濟、國內經濟的影響也迅速加大。作為現代市場金融經濟的主要宏觀調控手段,貨幣政策對於熨平經濟波動、促進一國經濟金融的良性持續平穩發展已舉足重輕。當然,貨幣政策與經濟金融的具體演進態勢是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反過來經濟金融格局的演變也必定會作用於貨幣政策,引起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乃至政策效果的變動,所以無論如何貨幣政策的制定都必須以現實的經濟金融結構為前提和條件,否則貨幣政策可能將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出現錯誤決策,從而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動盪。中國加入WTO之後,如何維持本國金融系統的穩定,以及如何提高國內金融系統配置貨幣資源的經濟效率等問題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含義已經是國內經濟理論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
一、基本理論解析
(一)貨幣政策相關理論解析
貨幣政策是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而採用各種方式調節貨幣供應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以此影響宏觀經濟變數的方針和政策總稱。貨幣政策實際上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對宏觀經濟進行控制的別稱,它是一個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構成部分,服從於總的經濟政策的要求。
第一,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是貨幣政策所包含的首要內容,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最終目標和中介目標。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與要求,它的確立與經濟社會所發生的經濟問題密切相關中介目標應具有可測性、可行性、相關性等條件,它是指為了達到最終目標,貨幣當局必須先掌握的一些指標,這些指標在一定時期內應達到一定數值。
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之一,通常有四大最終目標: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它們的提出和確立是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政策轉變的結果。對於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各經濟學派理論分歧頗大,遠未取得一致意見,但實際操作機制中,西方貨幣當局主要以利率和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第二,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工具是指貨幣當局用以控制貨幣供給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經由中介目標去逼近最終目標所藉助的方法和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兩大類: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前者指以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後者指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某種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隻影響某些特殊經濟領域中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 西方國家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政策。通常採用的政策工具是公開市場業務,即貨幣當局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的活動。公開市場業務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幾乎可以實現貨幣當局的任何中介目標,因此為許多經濟學家所推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可貸資金的多少,對經濟作用的威力巨大但彈性效果低下,故不常採用。貼現率政策使貨幣當局只能被動等待,不能主動出擊,同時還會產生難以測度的告示效應,干擾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道義上的勸告、法定保證金比率、消費信用管制、房地產信用管制和利率最高限額等,它們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微弱且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弊端,因此許多也已逐步取消。
第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如何引起社會經濟生活的某些變化,最終實現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分成凱思斯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和貨幣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
凱恩斯學派認為,從局部均衡觀察,貨幣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變貨幣市場的均衡,然後改變利率,通過利率變動,改變實際生產領域的均衡,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首先是引起商業銀行的准備金數量發生增減變動,然後引起貨幣供應量發生增減變動,這必然會引起市場利率的變動,進而引起投資發生增減變動,通過乘數效應,最終將影響到社會總支出和總收入的變化。
貨幣學派強調貨幣供應量變動將直接影響名義國民收入的變動,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運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如在公開市場上購入證券,則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加,使商業銀行貸款能力增強,於是利率降低,擴大投資和放款。利率降低,使金融資產價格上升,這就相對地降低了耐用消費品和房屋等真實資產的價格,從而增加了人們對這類真實資產的需求,使其價格上漲,並且會波及到其他的一些真實資產,這樣循環下去,又增加了新的貨幣需求,使其社會的名義收入提高。
(二)股票市場相關理論解析
股票市場是指股票發行和買賣的場所,股票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中居於重要地位。股票市場分為股票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二級市場),前者指發行人經證券承銷商包銷或代銷,將未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以供交易的市場;後者指已發行的股票在投資者之間相互轉移的市場。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的發展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第一,股票價格。股票市場的行為通過股票價格得以定量反映。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上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代表了股票市場的一切走勢和行為特徵。股票價格包括股票發行價格和股票交易價格。股票發行價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將股票公開出售給特定或非特定投資者所採用的價格,通常由發行人依據股市行情及其他有關因素決定。它受發行人的收益狀況、社會聲譽、地理位置、股市供求狀況、二級市場股價狀況、政府政策等因素影響,常見的發行價格有面值發行和溢價發行兩種。股票交易價格是指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流通轉讓時的價格,它能夠對貨幣政策做出直接的反應和變化。股票交易價格是股票的持有者(讓渡者)和購買者(受讓者)在股票交易市場中買賣股票時形成的股票成交價格,目的是完成股票交易過程,實現股票所有權的轉移。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股票的價格也是由其內在的價值和外在的供求關系所決定。
第二,股票市場的作用。股票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產權交易、風險分散和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對經濟增長和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日益突出。股票市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為企業籌集資金,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增加其市場化程度,促進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深化金融改革,改善宏觀調控手段;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等。
二、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當中央銀行變動貨幣政策時,就通過貨幣政策有關手段促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水平波動,使流入股票市場的社會信貸資金、社會游資和儲蓄分流資金相應增多或減少,從而引起股票市場規模和股票價格指數相應變化。 股票價格決定於股票的內在價值和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指貨幣政策對股價指數影響。從股票價值角度看,當松動性貨幣政策啟動,社會貨幣供應量增加時,企業和居民所持有的貨幣資產總額相應增加。增加的貨幣數量打破了原先貨幣數量供求的均衡狀態,導致貨幣資產短期內收益下降。由此,社會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價格比例引起變化,企業和居民負債和資產結構也要發生相應變化。就是說,隨著人們手中貨幣數量的增加和貨幣收益率的下降,人們必然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實物資產,從而引起實物資產價格的隨之上漲。股票價格是實物資產價格的縮影。確切的講,股票價格體現代表著實物資本的價值,當實物資本價格因貨幣數量增加而上漲時,其價值的虛擬代表股票價格因其敏感度強,早就發生了變動;另一方面,從資金面角度看,任何貨幣政策的實施,在使社會貨幣總量變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股市中資金量。股市中增量資金的增加會改變股市供求關系,引起股價指數上漲。松動型貨幣政策一旦實施,既使是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傾向沒有發生變化,人們的資產結構也保持不變,股市中的資金絕對量也會相應增加。這是因為,社會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將按照原先股市資金與外圍資金相同比例流進股市和其他領域。同樣,緊縮型貨幣政策又以相同比例和方式減少著股市資金量。當然,不同的貨幣政策手段,或貨幣政策實施長短,對股市資金量影響特徵會有區別。因此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同時改變股票內在價值和股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從而對股票價格也有明顯的改變作用。
(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第一,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市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股票行情趨於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種表現,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二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三是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時,市場上貨幣供給量會增加,從而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企業投資規模擴大和居民消費增加,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對象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國債市場的供求變動和國債行市的波動,進而影響股票市場的行情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包括債券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是指央行在向商業銀行賣出債券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再買回上述債券的業務,其實質是央行用債券做抵押借入資金,目的是為了回籠貨幣;逆回購則與正回購相反,目的是為了投放貨幣。由於正回購和逆回購的操作會影響市場的貨幣供給量,往往對股市會產生一定影響。 如 2002年的6.24井噴行情後,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立刻由投放資金的逆回購轉成回籠資金的正回購,長達半年,總計回籠資金2430億元,其間行情一路下挫。可見公開市場業務的調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
(二)利率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並不是單向地通過商業銀行和貨幣市場來傳導其作用過程,它還會通過股票市場這一中介傳導其對實質經濟的調節作用。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中央銀行的每一次利率調整,甚至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預期或市場對利率變動的謠言都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的:首先,利率發生變化會使不同投資工具的收益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當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時,持有債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對於股票而言就會降低,那些債券持有者將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從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而股票價格的上漲必然會為企業的股票籌資活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企業股票發行和籌資量的增加,企業的投資會相應擴大,通過投資乘數的作用,進而會帶動社會投資、消費和收入的增長。相反,中央銀行提高利率,則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行,進而降低企業的股票市場籌資能力和實物投資積極性,在投資乘數的作用下,進一步引起社會收入、消費和投資規模的收縮。其次,利率的變化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影響。當利率提高以後,公司貸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潤下降,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降低股票價格。再者,對於投資者而言,利率的提高會給靠銀行信貸進行股票抵押買賣或實行保證金買賣的短期股票交易帶來較大影響,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從而使股票價格下降。
股票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使儲蓄分流成為可能,而利率下調則使儲蓄分流由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我國中央銀行自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8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使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名義利率降為1.98%,扣除利息稅後的收益率僅為1.584%。在預期股票價格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由於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遠遠高於存款的報酬率,部分居民將一部分存款轉化為股票和基金投資。
表2-1 1997—2004 年我國居民儲蓄及增長率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儲蓄(億元) 46280 53407 59622 64300 73762 94307 110695 126196 78571
增長率(%) 19.3 17.1 11.6 7.9 14.7 17.1 17.4 14.0 14.89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實踐表明,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整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從1996年至2002年,為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投資,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八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利率。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上交所股市對這一利好做出了積極反應,步入持續上升的態勢;1996年8月23日,央行實施第二次降息,企業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1. 71個百分點,幅度之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屢創新高,並在當年年底沖上804的高點。1998年3月25日和7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雖然力度沒前三次大,但對准備金利率做出大幅下調,下調幅度分別為2.34和1.71個百分點。1998年12月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內三次降息的間隔之短,在我國銀行利率調整史上也實屬罕見。但降息當日,上交所股指從前番降息時的1316點下跌到1260點。2002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上交所股指也於消息宣布後開市首日應聲而漲。
(三)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指的是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它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表示銀行願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銀行願意貸款的利率。一家銀行的拆進(借款)實際上也是另一家銀行的拆出(貸款)。同一家銀行的拆進和拆出利率的利差就是銀行的收益。
在20世紀初80年代開始的金融體制改革只能感,金融組織結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通過「分立」和「擴容」兩條途徑,改變了由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的局面。各家專業銀行和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客觀上要求進行資金借貸,調劑餘缺。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形式中央銀行職能後,實行「實貸實存,相互融通」的新的銀行信貸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資金的行際差、時間差、地區差進行拆借。1986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之間可以相互拆借,同業拆借市場得以真正啟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上海、武漢、廣州等城市為中心的有形市場。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規范,在經濟過熟和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拆借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違規現象,大量短期拆借資金被用於房地產投資,炒股票,或用於在開發區上項目,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延長拆借期限,哄抬拆借利率,干擾了金融宏觀調控,擾亂了金融秩序,而且市場內存在系統分割和地區分割,降低了融資效率。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撤消了各商業銀行及其分行開辦的融資中心、資金市場等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在此基礎上,1996年1月3日藉助於全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電子交易系統和信息服務,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在上海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成立的融資中心停止自營業務,並逐漸淡出市場。此後,中國人民銀行在增加入市主體、完善相關法規等方面積極推進同業拆借市場建設。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業拆借市場成員的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更加廣泛,資金供求趣同的矛盾有所緩和,交易規模日趨擴大。
銀行同業拆借說明資金的流向和需求,當市場資金需求大的時候銀行同業拆借的利率就會上漲,利率上漲將會導致股市看淡,但這都是技術上理論。對股市實質的影響並不大,要結合其他很多因素一起看,比如遠期利率,或導致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漲的真正因素或匯率等。單研究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意義不大,只能知道市場近期的資金需求情況和是留入還是留出,那對股市的影響也不直接的指導作用。
三、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對策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股市在轉化儲蓄、刺激消費、優化資源配置和傳導貨幣政策,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功能將會逐漸顯現出來。因此,積極借鑒國外已有的理論與成功經驗,構築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的基礎條件,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貨幣政策實踐中的重要內容。

閱讀全文

與金融學銀行論文3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