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行為金融學核心

行為金融學核心

發布時間:2021-03-15 05:36:50

① 傳統金融學和標准金融學是一樣的嗎

1.行為金融學是復在評論傳統金制融學的基礎上建立的,力圖彌補經典理論在個體行為分析上的不足和缺陷。與傳統金融學一樣,它也是一門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科學。分析行為金融學與傳統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決策風險測量方法以及決策模型的不同,以其為借鑒,科學決策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方向。

2.標准金融學是以理性人假設和有效市場假說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關於投資者在最優投資組合決策和資本市場均衡狀態下各種證券價格如何決定的理論體系。

② 數理金融學的二、爭論的核心:市場有效性

過度反應(overreaction)與滯後反應(underreaction)是主流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爭論雙方所使用的一個重要武器。但對過度反應與滯後反應的研究涉及到金融學領域至今還未形成統一認識的市場有效性問題。對市場有效性通常有兩種理解。一種理解認為,有效市場意味著投資者不可能找到系統有效地打敗市場的方法。另一種理解認為,有效市場下證券價格是理性的(rational)。理性價格僅僅反映市場對風險收益進行權衡的理性趨利特性(數理金融中的無套利均衡),而並不反映投資者情緒等價值感受(value-expres-sive)特性。
資產分配策略(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TAA)反映了市場不可戰勝意義上的有效性和理性價格意義上的有效性的差別。秉承資產分配策略的投資者試圖在股市出現泡沫時拋出股票,在股市出現恐慌時買進股票。在對泡沫與恐慌的判斷中實際上包含著投資者情緒這種價值感受特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是容易被打敗的。Philips,Rogers和Capaldi(1996)發現,資產分配策略在1977-1988年非常成功,1988年以後就失效了。其中,這一策略在1987年的股市大恐慌時最為成功。大多數秉承這一策略的投資者在股市崩盤之前已經拋空頭寸。不過,遺憾的是,這些投資者大多在股市達到最低點時仍然駐足不前,從而喪失了在隨後的股市復甦中大賺一筆的機會。看來,打敗市場決非易事。
在金融學家們對市場有效性問題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似乎忘記了Fama(1991)的論述:市場有效性是不可檢驗的。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必須藉助於有關預期收益的模型,如CAPM、APT等。如果實際收益與模型得出的預期收益不符,則認為市場是無效的。我們經常見到的驗證某一金融市場低價股和具有較高B/M(book-to-market ratios)的股票存在超額收益率的實證研究,其實都是在試圖否定市場有效性。但問題在於,如何得出超額收益的預期收益模型本身就是錯誤的呢?因此,市場有效性必須和相關的預期收益模型同時得到證明。這就陷入了一個悖論:預期收益模型的建立以市場有效為假定前提,而檢驗市場有效性時,又先驗假設預期收益模型是正確的。用市場有效性前提下的預期收益模型是無法檢驗市場有效性的。以最為常用的CAPM和APT為例,市場有效性不成立,CAPM和APT就不成立。但反過來並不能因CAPM和APT導出的結論與市場有效性不符而否定市場有效性——因為CAPM和APT本身有可能是錯誤的。
由於以上原因,盡管關於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如火如荼,卻很難得出一致的結論。研究者們都極力試圖使市場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佐證。他們往往對不同時期、不同市場的數據採用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處理,研究結果不免有失客觀性。Hawawini和Keim(1998)曾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客觀全面的研究。他們採集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金融數據,與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卻是自相矛盾、一塌糊塗。最終,Hawawini利Keim不得不回到Fama(1991)的論述:現有金融手段無法驗證是資產定價理論有錯誤還是市場是無效的。他們無奈地寫道:我們希望這一問題能夠在下一個百年得到解決。
盡管如此,價值感受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和資產價格具有重要影響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純理性的價格並不存在。因此,對市場有效性的第一種理解(市場不可戰勝意義上的有效市場)似乎更為科學。
行為金融學正是基於對市場有效性的第一種理解致力於探索同時反映理性趨利特性和價值感受特性的資產定價模型。

③ 行為金融學的未來的探索

作為蓬勃發展的新興領域,行為金融學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要在現代金融學領域中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未來必須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進行理論創新和探索。 需要建立新的基本理論框架
行為金融學發現,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中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過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框定依賴、錨定和調整、損失規避等信念影響,出現系統性認知偏差。而現代金融學是基於理性人假設,認為理性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是嚴格依照貝葉斯法則計算的期望效用函數進行決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這種非理性也是非系統性的,會彼此抵消,從而在總體上是理性的;如果這種錯誤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會淘汰這些犯錯誤的決策者,使市場恢復到均衡狀態,達到總體理性。
行為金融學以Kahneman和Tversky的展望理論(prospecttheory)(1979)取代了傳統金融學的期望方差理論,將「芝加哥人」假設擴展為「KT人」(指Kahneman和Tversky展望理論中的行為人)假設,這不僅是對傳統金融學的挑戰,也是對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挑戰。但是,行為金融學的展望理論迄今還未成為一個統一的理論基礎,還未成為一個公理化標准。不同的研究者往往依據特定的心理假設,建立自己的模型和理論。這使得行為金融學的不同研究者無法在公理化標准下進行討論,從而限制了行為金融學的科學化。一門學科若想建立完整的體系,不僅要有「破」而且要有「立」。行為金融學需要在形成新的、規范化的對行為人的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類似於傳統金融學中有效市場假說地位的核心理論框架,作為對金融市場現象和人的行為的分析基礎。
在沒有學科核心基礎理論和統一的新的假設前提條件的情況下,學科體系不可能完整和內在統一,也不可能對資產定價、公司金融等問題進行理論重構,從而不可能建立起有特色的獨立學科。我們認為,新的基礎性理論應當是在理性人假設放鬆的前提下,構建的更貼近市場現實的理論,同時也將舊理論作為新理論的一個特例包含於其中。 需建立統一獨特的嚴密邏輯的分析範式
作為一門學科,必須有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獨特分析範式,如信息經濟學是以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為分析範式,制度經濟學是以科斯定理為分析範式。行為金融學將認知心理學對人的行為的研究成果應用於對投資者的行為分析固然是其特色,但是行為金融學目前還不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體系。例如,一種金融現象的產生是受哪類心理因素影響的?哪些心理因素對投資者行為具有基礎性或決定性影響?其影響機制是什麼?這種機制是否會隨著人的認識而消失等。
例如,對於「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這兩種相互關聯現象的解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引入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和保守性(conservatism)來解釋,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manyam(1998)則引入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和自我歸因(selfattribution)來解釋。Hong和Stein(1999)則從趨勢交易者和套利者的相互作用機制來解釋。對於一個現象在一個學科內出現了多種完全不同的解釋,到底哪種心理因素佔主導地位,各影響因素相互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傳導機制如何,依然沒有好的解釋,這說明對行為人的假設沒有建立一個規范化和公理化標准,學科基礎理論並不牢靠,也說明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建立一個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分析框架。
同時上述模型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對於有些事件是正的反應,如收益公告(BernardThomas,1990)、股利發放(MichaelyThalerWomack,1995)等;而對於另外一些事件卻是負的反應,如新股上市(DharanIkenberry,1995),代理權之爭(IkenberryLakonishok,1993)等。有效市場假說的堅定支持者Fama(1998)認為,這些所謂異象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產生的異象在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之間是隨機分布的,這與有效市場假說是一致的。正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具有嚴密內在邏輯的分析框架,行為金融學無法對「Fama批評」進行有力的回應。 需要建立新的基於行為的核心模型
行為金融學盡管取得較快的發展,但卻由於缺乏基於其基本理論框架的核心資產定價模型,故無法對現代金融學的核心基礎進行顛復。例如,在對市場是否有效的爭論中,現代金融學因其嚴密的內在邏輯體系和資產定價理論的不斷發展,在爭論中並沒有處於下風。
Fama(1970)認為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必須是對期望收益的聯合檢驗。Fama(1998)認為,之所以出現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現象是由於壞模型(badmodelproblems)和技術問題造成的。壞模型是由於原有的CAPM模型沒有反映所有的風險和模型預測的系統性偏差。在限制壞模型方面,Fama、Fisher、Jensen和Roll(1969)採用市場模型來研究公司特有的事件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創立了新的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Fama和French(1996)建立三要素模型來代替CAPM模型。在技術問題上,主要的爭執是採用累計超額收益(CARs)還是採用購買並持有超額收益(BHARs);統計偏差;是採用價值權重還是等值權重等方面。Fama的結論是如果採用不同的資產定價模型來衡量收益並採用不同的統計方法,這些所謂的長期收益異象就會消失,市場依然是有效的。盡管Shefrin和Statman(1994)建立於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將CAPM中的β值擴大為噪音交易者風險和傳統β值之和,但是由於噪音交易者風險難以衡量,所以模型並沒有被廣泛接受。由於行為金融學沒有出現核心的基於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因此在對於市場有效性進行檢驗時只能通過實證來說明特定市場在檢驗期的非有效性,並不能對市場進行理論描述,來說明金融資產的定價機理。未來行為金融學的核心模型可能是將有限套利理論和基於展望理論的投資者的非理性心理信念有機結合的模型。
只有建立新的基於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才能改變行為金融學實證多,核心理論模型少,缺乏解釋力;描述性的多,定量分析的少,指導性差的現狀;才能推動對市場有效性的檢驗,有力回應Fama批評(1998)。如果沒有建立基於行為的資產定價模型,就不能從理論和實證上充分說明現代金融學核心理論的有限性,就不能使行為金融學得到廣泛的認可。 需要確立明確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心理學及其研究方法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需要界定的,這決定了行為金融學是屬於經濟學還是屬於心理學的分支。大體來說,心理學是對人的心理的研究,而行為金融學是以認知心理學對不確定條件下行為人的決策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的,研究人的心理對資產組合和定價的影響。但是行為人的心理是什麼,以及如何影響資產組合和定價、影響到什麼程度等,這些問題都很復雜。在這個新興的領域里,沒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利用,這就給學科的發展和確定明確的研究對象帶來了困難。
學科研究對象的確立是學科理論體系構建和框架安排的基礎。比如國際金融學就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下內外均衡目標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呢?是解釋在金融市場中人的實際行為的學科,或是對異象進行解釋的學科,還是解釋金融市場現象的學科,這個問題還需要深入探討,以使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能夠有明確的主線。只有這樣,學科才能得以迅速的發展,有較大的創新。
同時,行為金融學的很多研究方法是採用實驗經濟學中的實驗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在行為金融學的方法論中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也需要界定。行為金融學在實證中採用的方法大都是傳統金融學理論框架下的方法,這些方法有些是與傳統金融理論相適應而發展的,或者是以傳統金融學的前提為基礎的。行為金融學在新的假設前提的基礎之上,建立了新的基本理論和分析範式,這就要求行為金融學創新出新的基於其核心理論的研究方法,以適應新的分析範式的需要,並形成特色鮮明的方法論。
在學科研究對象和方法確定後,哪些理論屬於本學科的研究范圍,哪些理論不屬於本學科的研究范圍就明確了,這也就確定了一門學科的研究邊界。學科研究邊界的確立會促進學科的建立和快速發展。 需要有明確的研究主線和獨特的知識點
在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確定後,就可以釐清其研究主線了。研究主線意味著各個研究課題之間的邏輯順序。哪些知識屬於基礎知識,哪些屬於重點理論,各課題之間的關系如何,邏輯體系如何,依什麼樣的邏輯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等。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知識點(包括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例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彈性、無差異曲線、消費者選擇等;宏觀經濟學中的總供給、總需求、國民收入等。行為金融學已經形成部分獨特的知識點,如展望理論、有限套利理論、噪音交易者理論、反饋理論、人在決策中的各種信念和心理、反應不足和反應過度等,但是這些知識點如何通過研究主線將其聯系起來,進行合理安排,達到邏輯嚴謹、條理清晰的目的,仍然是值得探討的。例如,有限套利理論和投資者的心理和信念是行為金融學中最重要的兩個理論支柱,但是兩者的關系如何並沒有清晰的界定。再例如,展望理論提出可得性、代表性、錨定和調整三個信念偏差,這些基本的知識點和過度自信、模糊規避、樂觀主義等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和邏輯並不十分清楚。 需要對行為金融範式作進一步的拓展
現代金融學在研究對傳統的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
進行定價的同時,也擴展到對公司金融和對期權等衍生品的定價上。行為金融學盡管已經有研究成果證明投資者心理和行為對公司活動和期權等衍生品的價格有影響,但是用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體系和分析範式來分析公司活動和期權等衍生品的定價依然需要進一步展開。
例如對於公司金融領域的分析,Shefrin和Statman(1984)利用行為金融的方法對投資者偏好現金股利的現象給出了自我控制解釋、心理賬戶解釋和避免後悔解釋。Roll(1986)對於公司的兼並給出了經理層狂妄自大的假說。但是在公司金融上的行為分析依然不夠。在傳統金融學中投資者是無差異的理性人,市場是有效的,所以才有公司金融的核心基礎理論———MM定理的出現,即在一定條件下,公司價值和資本結構無關。但如果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市場是無效的,那麼不同條件下投資者的不同行為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是什麼;這種影響是否會改變公司的投融資決策;以及改變的機制如何;公司和投資者的互動是否會對市場產生影響,是否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拓展行為金融範式的情況下作出進一步的解釋。
再例如對於期貨期權等衍生品的定價,傳統金融學建立了二叉樹模型、布萊克肖模型等來對衍生品進行定價。盡管Shefrin(1999)就分析了框定依賴、參照點、啟發式偏差等投資者情緒對期權交易和價格的影響,但是並沒有用行為金融的分析框架建立新的衍生品定價模型。
以上幾個問題是行為金融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所必須要逾越的障礙,也是對行為金融領域有興趣的研究者未來主要的探索方向。在這些問題尚未較好解決的情況下,以行為金融「學」來表述這個領域,似乎不夠嚴謹。

④ CFA 三級如何准備

能夠參加Level 3的考試,代表你已經有了基本的實力,這是最大的優勢,卻也最容易令人掉以輕心,所以首先要調整的就是「心態」。來到第三級,你所面對的競爭者都是經過了嚴格的篩選,是你目前為止所遭遇過的最強對手,實力與你不相上下,如何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勝出,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以下分享個人的一些考試心得,有一些是從Level 1到Level 3都適用,有些則是在准備Level 3時特別的體會。 一、要不要補習? 維持一貫的原則,我認為時間的價值是最可貴的,所以如果能用合理的金錢換得別人精心整理的講義與課程,就應該選擇換取。但是關鍵在於一但選擇課程之後,就必頇督促自己跟上進度,當周的上課進度就是該科目念第一輪的進度。 二、要不要念官方教科書的內容? 補習班的課程是安排在雙休,一整天下來其實已經筋疲力盡,晚上回到家很難再塞東西進去腦袋裡,但是也不要浪費了寶貴的一整晚時間。我的做法很簡單,利用這個時間,把補習班講義拿出來跟官方教科書從章節、大標題、小標題、專有名詞等等做對照,如果講義有遺漏的地方,就先在課本上做記號,並且把對應的頁數注記在講義上。因為做比對不需要花費大量腦力,卻又因為整個再次瀏覽過一次,加深了該科目的印象,一舉兩得。 三、參加考友聚會 我當時正好有幾個大學同學都要考CFA,而且他們身邊也還有其他考友,於是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定期的考友聚會。往後的聚會都令我受益良多。我們是採取地毯式的復習、輪流導讀、為大家整理重點、做題目、討論等循序漸進的方式,7個人當中有5個人通過了本次考試。 四、善用假期 第一次考友聚會在擬定了初步計劃之後,馬上就遇到長長的新年假期,所以小組決定安排份量最重的個人財富管理搭配行為財務學,當作過年期間的進度。上班族很難得能有完整的時段來念書,所以千萬不要錯失年假期間,把上課講義及Study Notes念完,視情況做幾個問答題組,首次嘗試寫幾題Essay,以做為後續念書方式的調整依據。 五、閱讀素材 包含陸家嘴財富管理培訓中心講義、Schweser Study Notes、協會教科書、習題集、Online Exams & Mock Exams。 講義與Study Notes是精讀,官方教科書則是特別著重在講義跟Notes上沒有涵括的內容,以及書本後面所附的習題,選擇題是全部都做,問答題則是該章節題目數量的多寡來取捨,若有多題類似則至少做一題。 倒數兩個月開始做課本習題第二遍復習。最後一個月做總復習,將容易混淆的觀念與公式整理成筆記,並且利用Online Exams & Mock Exams檢視自己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最後一到兩周將曾經做過的題目當中有錯誤注記的再復習一次。 高頓網校特別提醒:已經報名2013年CFA考試的考生可按照復習計劃有效進行!另外,高頓網校2013年CFA考試輔導高清課程已經開通,通過針對性地講解、訓練、答疑、模考,對學習過程進行全程跟蹤、分析、指導,可以幫助考生全面提升備考效果。

⑤ 國際上行為金融學大師有哪些呀

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 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Arrow and Debreu) 後來發展並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從而建立了現代經濟學統一的分析範式。這個範式也成為現代金融學分析理性人決策的基礎。1952年馬克威茨(Markowitz)發表了著名的論文「portfolio selection」,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學的誕生。此後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建立了MM定理,開創了公司金融學,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0世紀60年代夏普和林特納等(Sharp and Lintner)建立並擴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20世紀70年代羅斯(Ross) 基於無套利原理建立了更具一般性的套利定價理論(APT)。20世紀70年代法馬(Fama)對有效市場假說(EMH) 進行了正式表述,布萊克、斯科爾斯和莫頓(Black-Scholes-Merton) 建立了期權定價模型(OPM) ,至此,現代金融學已經成為一門邏輯嚴密的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學科。

行為金融學盡管取得較快的發展,但卻由於缺乏基於其基本理論框架的核心資產定價模型,故無法對現代金融學的核心基礎進行顛復。例如,在對市場是否有效的爭論中,現代金融學因其嚴密的內在邏輯體系和資產定價理論的不斷發展,在爭論中並沒有處於下風。

⑥ 金融學前沿課題

我是一個理財師,對於金融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了解一些的,而且我自己也是金融學專業的人,我們的金融學,比較前沿的課題有下面幾個,希望大家可以參考:

第一、金融模型的研究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前沿學科,對於經濟和金融的數據化分析要求十分的高,特別是金融模型,必須在數學基礎上開始建立自己的研究項目,這點要求金融學的人,必須有極高的數學素養。

第二、金融貨幣推理,這是一種對於貨幣分析的前沿研究,難度比較大,而且現在的研究范圍還比較小,所以要求專業性極強,特別是對於貨幣知識,要求有一定的專門實際操作的經驗,這點來說難度很大。

第三、金融衍生品的學術研究,是金融專業裡面實用的專業,也是比較前沿的專業,金融衍生品有很多類型,比如期權期貨互換之類,要求研究的人專業性比較強,同時具備一定的實際知識。

第四、金融的資金融通,是一個研究的最前沿,也是現在國際和國內比較關注的一個研究課題,不過這類研究范圍很大,幾乎涵蓋所以的金融轉換,所以研究的人必須具備極高的金融學和經濟學基礎。

第五、金融服務研究,這類研究是最近十幾年開始的一個研究課題,主要是對於金融行業繼續深化服務品質的一種研究,提高金融效率的一種研究。

上的這些研究的課題,對於金融專業來說,是最前沿的研究項目,其復雜程度很高,所以金融專業的人,要研究這些課題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而且要有一種毅力,我在這方面有一定接觸,所以希望開始研究的朋友們,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的集中起來,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做好研究工作!

閱讀全文

與行為金融學核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