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風控,互聯網的特點註定了它是以低成內本,高效率的方容式來做草根金融這個細分市場。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大可不必驚慌,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有以下幾個:
防守:向大資管轉型,提升風險管控及定價能力。
進攻:擁抱互聯網,結合已有的混業經營產品和大量的線下營業點開展O2O.
由於銀行自身體制等問題,我認為目前階段做好防守更重要。
說的不一定正確,歡迎交流。
2.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壟斷國有金融業的挑戰
金融復行業本來就是極具互制聯網機會的行業,因此金融互聯網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而非對金融本質上的創新。互聯網金融相對於傳統金融,並沒有創造出傳統金融所不具有的新功能(尤其從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沒有明顯的貨幣創造功能),因而更像一種為滿足人們對金融功能的需要而衍生出的對傳統金融的補充和延伸。在這場博弈中、在金融市場的每一個細分領域中,誰的動作快一步、誰能搶佔先機、誰更好的發揮了上面所說金融的基本功能,誰就更能迎合民間資本的融資需求。
而從功能視角來看,互聯網金融雖然沖擊了傳統金融,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不會存在絕對的勝負,二者將會逐漸融合,互為補充。尤其是對傳統金融來講,將會吸收互聯網金融的特性,二者共同形成新的金融體系。
3. 應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一、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合理把握創新的界限和力度。
二、是互聯網金融創新應服從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的總體要求。
三、是要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是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五、是要處理好政府監管和自律管理的關系,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
4.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實體銀行的沖擊
這個問題,我是這么看的。
首先,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投資人都不是傻內子,自然知容道這個道理,P2P平台的高收益高風險,跑路,倒閉等等負面消息,會是很多人對其不感冒。
其次,現在年輕人基本不會存定期了。針對此,各家銀行的手機銀行,信用卡APP都推出了豐富多採的銀行理財,基金,保險產品以及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比如吃喝玩樂旅遊租車等等,增加用戶粘性。所以更多的年輕人會選擇銀行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產品。
第三,銀行現在的傳統儲蓄業務不會在繼續加強了,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銀行業務及其他業務會逐漸加強。所以銀行將來會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走的更遠。
我也是銀行的,希望能多多交流。上面的回答滿意嗎?
5.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提高服務質量,合理跟上互聯網的利息。簡化業務辦理程序,擴大影響力,擴大合作支付平台(如互聯網+實體店(如超市購物用手機的銀行客戶端刷)),另外也可增加一些對用戶有吸引的功能,如交易擔保(類似淘寶購物保障的方式)、如熟人借錢平台提醒還款……
6. 如何面對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帶來沖擊及擬採取的應對措施
1、調整戰略,積極革新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無疑對傳統銀行業尤其是大銀行提出版了挑戰,同時權也為小銀行的發展提供機會。
2、拓展互聯網業務,實現服務升級 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巨大,已超過5億,這無疑是金融業巨大的客戶資源,互聯網也將是最有前景的交易平台。
3、以數據、信息為根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通過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使得信息快速傳遞,交易成本大幅減少,資源配置效率極大提高。
4、明確市場定位,強化專業化、差異化競爭優勢隨著金融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多網路金融企業發展起來爭奪現有市場,傳統銀行業更要重新定義或鞏固自身市場定位和業務拓展方向,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注重某一業務的擴展和深化,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7.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
把櫃面業務轉向互聯網金融服務,但是櫃面業務仍然要保留,因為從目前看來,銀行櫃面的物理優勢還是存在的,畢竟一些業務仍然要到物理網點才能辦理,而且40歲以上的人也願意到物理網點辦業務,但是隨著發展,物理網點的優勢將越來越少,未來的銀行應該是互聯網銀行,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通過網路辦理,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可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沒有人願意到物理網點辦業務,人們的錢包里不再需要放人民幣,只需要一張銀行卡,或者用手機支付,甚至指紋支付,當然這可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因為當今中國的金融服務還沒有那麼全面、那麼到位。
銀行可能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然會進行物理網點的擴張,因為這是銀行歷來的發展模式,通過開設物理網點來延伸自己的金融服務觸角,以此來贏得利潤。但這種模式是不長久的,是不可持續的,終將會被淘汰的。銀行應該立即轉變發展模式,轉變固有觀念,下大力氣,花大價錢,投資建設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可能在開始的5到10年都不是盈利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穩健的信息科技平台,對於未來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提升,以及互聯網金融盈利的提高,都是至關重要的。
8. 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逐漸向新常態轉變,由此帶來金融新常態。金融新常態下,金融機構身處的市場環境隨之改變,並伴生著各種挑戰,商業銀行並無例外。
對商業銀行而言,金融新常態下帶來的變化已經是客觀事實,如今需要著手思索應對各種挑,包括不良資產暴露、利潤空間壓縮、業務受沖擊等。
個人覺得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和高效率低傭金等優點更適合於民間資本的流動和融資需求,但在風險管理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
雖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嘗試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傳統業務也是一種補充,它也覆蓋了傳統銀行業務的一些盲區,因此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
面對壓力和沖擊銀行一定也不會墨守成規,一旦銀行主動地去創新,不斷地加大創新和變革的力度,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銀行也一定能夠在未來互聯網應用的發展過程當中,可能或者應當成為主力軍。銀行有著豐富的產品和從業的經驗,有著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這有助於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