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金融 和 國際經濟與貿易 都是學什麼的 有什麼區別啊
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對象是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包括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兩個方面,其目標是闡述國際金融關系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揭示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的基本規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它是在國際貿易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形成於本世紀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生產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與之相適應,國家之間的貨幣金融關系也日益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金融化和一體化趨勢加速,國際金融的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國際金融的領域不斷拓寬,幾乎滲透到國際經濟和各國經濟的每個角落。國際金融在國際經濟關系和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課件就是向大家介紹國際金融的基本問題。 從全球視角來看,國際金融研究國際間貨幣金融關系和運行;從一國視角來看,國際金融研究經濟開放中對外貨幣金融關系和活動。作為一門學科,國際金融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既有理論,又有實務;既有微觀問題,又有宏觀問題;既有自己獨特的專門領域,又有與其他經濟學科相關的交叉領域。 一般來說,國際金融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具體而言,有:國際收支的概念;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與編制原理;國際收支調節與外匯管制;國際儲備的構成、作用和管理方法等。 2.國際貨幣流通。具體而言,有:外匯,匯率,國際結算,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等。 3.國際資金融通方面。包括:國際借貸與資金轉移;國際金融市場等。 4.國際貨幣制度與國際金融機構方面。包括:國際貨幣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國際金融機構的性質與作用。 國際經濟與貿易 英文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涉外經貿人才。 二、培養規格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1. 正確理解並執行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斗的理想和為人民服務、勇於開拓、艱苦創業的事業心與責任感; 2. 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 具有經濟管理、經濟貿易、市場營銷、進出口貿易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知識; 4. 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5. 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6. 了解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發展動態; 7. 能夠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8. 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學制與修業年限 基本學制4年,本科一般實行3~7年彈性修業年限。 四、主幹學科 經濟學、統計學 五、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國際結算、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 六、畢業與學位 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最低學分並達到畢業條件者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509所院校開設了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本科專業。另有沈陽葯科大學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醫葯)」專業;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開設的專業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文)」;東北電力大學開設「經濟學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上海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專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開設的專業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方向)」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新聞方向)」。 3. 沈陽葯科大學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醫葯)」專業為理學類,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與其他本科院校開設的該專業(或該專業方向)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不同。 4.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文名一般譯作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但也可用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前者著重於該專業要學習經濟學專業理論知識、為開展國際貿易實務或從事研究奠定基礎;後者實為「國際商務與貿易」,名稱上著重於該專業主要學習開展商務、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因此,建議本科層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譯為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專科層次的該專業用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或者直接用International Business似更為貼切
2. 國際金融與貿易學以後出來干什麼
國際金融就抄業方向 各類銀行、證襲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及其他經濟部門。主要課程 國際金融、國際信貸與結算、貨幣銀行學、證券與期貨、銀行會計、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財政與稅收 。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 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就業方向 最好是大的國際貿易公司了,有實體的,有進出口權的,有報關報檢資格,可以既接觸外國客戶又聯系國內工廠。
3. 國際金融與貿易是從事什麼工作
國際貿易實務抄(一), 國際商法襲 , 中國對外貿易, 國際技術貿易 , 外貿英語寫作 , 國際市場營銷學 , 涉外經濟法 , 國際運輸與保險, 外經貿經營與管理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線性代數(經管類) ,國際商務英語.
國貿的就業方向:
1從事專業外貿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2從事各類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3從事各類外資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4從事各類專業的報關、承運貨物等國際物流工作
5從事國際市場調研、策劃及國際糾紛調解的輔助性工作
4. 國際金融與貿易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一)國際收支
一國的國際收支可反映該國對外匯的供求關系。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反映該國對外匯的需求量大於供給量,這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外匯匯率上升,即本幣匯率下降。反之,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外匯匯率下降和本幣匯率上升。國際收支包括貿易收支、服務收支和資本流動等若干項目。
(二)通貨膨脹
根據購買力平價,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第一,若一國通貨膨脹率高於他國,該國出口競爭力減弱,而外國商品在該國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這會引起該國貿易收支逆差,造成外匯供求缺口,從而導致本幣匯率下降。第二,通貨膨脹會使一國實際利率下降,推動資本外逃,引起資本項目逆差和本幣匯率下降。第三,由於通貨膨脹是一個持續的物價上漲過程,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會演變成本幣匯率下降預期。在這種預期心理下,為了避免本幣貶值可能帶來的損失,人們會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本幣搶購外匯。而這種投機行為會引起本幣匯率的進一步下降。
(三)利率
從短期來看,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極為顯著的。它影響匯率的傳導機制包括:第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利率上升會吸引資本流入,在外匯市場上形成對該國貨幣的需求,推動高利率貨幣的匯率上升。當代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大量國際游資,它們對利率的變動極為敏感,所以從短期來看,誘發國際資本流動是利率影響匯率的主要途徑。第二,利率上升意味著信用緊縮,這會抑制該國的通貨膨脹,在一定時期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約束進口推動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第三,利率上升會抑制該國總需求,特別是嚴重依賴於貸款的那一部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這會進一步限制進口並從而有助於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四)經濟增長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於國內需求增加帶動的經濟增長會引起進口增加。如果其他國家經濟增長較慢,則該國出口增加也較慢。這容易造成該國的貿易收支逆差並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如果經濟增長是由該國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引起的,那麼在增長過程中生產成本會下降,產品價格下降且產品質量提高。盡管該國進口會相應增加,但是由於出口增加得更快,該國貨幣匯率往往會上升。
(五)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各項政策都會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匯率。
政府幹預匯率的直接形式是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改變外匯供求關系,從而影響外匯匯率或本幣匯率。政府採取匯率政策的目的一般是為了穩定本幣匯率,避免匯率波動加大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中的風險,抑制外匯投機行為;它也可能是為了使匯率有利於本國的經濟發展或有助於實現政府的某項戰略目標。政府匯率政策的效力不僅取決於該國外匯儲備的多少,而且取決於該國的宏觀經濟狀況。例如,若該國金融泡沫破滅,股票和房地產價格急劇下跌,便可能出現資本外逃,造成該國貨幣貶值壓力。一旦貶值壓力超過政府幹預能力,本幣匯率開始下降,便會進一步通過貶值預期誘發更大規模的資本外逃,使該國陷入惡性循環。
在中央銀行參與外匯市場交易不足以實現政府匯率政策目標時,政府往往藉助於外匯管制干預匯率。
政府其他各項經濟政策也會間接地影響匯率。例如,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刺激需求和經濟增長,通過增加進口帶來本幣對外貶值的壓力。緊縮性貨幣政策會通過抑制通貨膨脹和提高利率而刺激本國貨幣匯率上升。政府的貿易政策可以通過刺激出口和限制進口而帶動本幣對外升值。
(六)心理預期
人們對各種價格信號的心理預期都會影響匯率。若人們預期本幣匯率將會下降,便可能在外匯市場拋售本幣,並助長本幣的貶值壓力。若人們預期本國將會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會派生出本幣對外貶值預期。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心理預期是上述基本因素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是,人們的心理可能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宣傳和報導、謠傳和迷信等等。一些事件一旦對人們的匯率預期產生普遍影響,它對當前的匯率便會產生重大作用。
(七)外匯投機
外匯投機指在匯率預期基礎上,以賺取匯率變動差額為目的並承擔外匯風險的外匯交易行為。在當代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其中,一部分國際游資隸屬於國際壟斷資本集團。它們在外匯市場上,並非是單純的市場價格信號接受者,而往往充當價格制定者的角色。例如,1997年7月爆發的泰國貨幣危機固然有多種原因,外匯投機者的惡性炒作無疑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
二、匯率的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一)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
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時,由於外匯能夠兌換更多的該國貨幣,從而能夠購買更多的該國商品,所以該國的出口量會增加;同時,該國貨幣只能兌換更少的外匯,從而只能購買更少的外國商品,該國的進口量會下降。
(二)匯率變動對資本國際流動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資本國際流動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於匯率的心理預期。
如果人們認為匯率變動是一次性的,那麼一國貨幣貶值會吸引資本流入。因為本幣貶值使外資能夠兌換更多的本國貨幣,從而可以支配更多的實際資源。本國的土地、勞力、設備、原材料和各種金融資產對外資來說都更加便宜了。因此,外資會增加對該國的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我國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數次下調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大量利用外資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如果人們認為一國貨幣匯率下跌顯示出它將進一步下降的信號,那麼,它可能引起資本外逃,特別是短期資本的大量外逃。因為一旦該國貨幣匯率進一步下降,外資在該國的資產只能兌換更少的外匯。在1997年下半年的東南亞金融動盪中,東南亞國家的貨幣紛紛貶值,在一定時期內人們產生出繼續貶值的心理預期,於是資本大量流往國外;而這種資本流動顯著加劇了東南亞國家貨幣的貶值程度。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儲備的影響
匯率變動可以影響國際儲備總量。例如,當一國貨幣匯率下降帶來國際收支順差時,會使該國外匯儲備相應增加。
匯率變動也可以影響外匯儲備結構。例如,當美元匯率不斷下跌時,持有該外匯儲備的國家便會蒙受一定損失。為了避免這種損失,它們可能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
四、匯率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一)匯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會導致國內物價水平上升。這主要通過三條途徑。第一,當貶值引起出口量增加和進口量減少時,該國商品市場上的商品數量會減少。另一方面,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轉化為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時,該國貨幣投放量會相應增加。這種商品和貨幣總量對比關系的變化會引起該國物價上漲。第二,貶值會帶來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貶值會使所有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上漲,並帶動國內同類商品的價格上漲。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人們會要求增加工資,這會進一步推動物價上漲。此外,進口設備和原材料的本幣價格上升,會抬高生產成本並推動物價上漲。第三,貶值會帶來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貶值帶來貿易順差之後,會產生出一種外貿乘數效應,即國民收入的增加額成倍地超出貿易順差額。當收入增長時,該國總需求會增加,並帶動物價上漲。
(二)匯率對國內產量的影響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通常會使該國產量增加。其發生作用的途徑表現為:第一,通過外貿乘數導致產量增加。這種乘數效應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該國屬於需求約束型經濟,存在閑置生產要素和生產能力。因此,當貨幣貶值提高了該國的國際競爭能力和擴大了市場之後,該國產量便會增加。外貿乘數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即邊際儲蓄傾向(儲蓄增量占國民收入增量的比例)和邊際進口傾向(進口增量占國民收入增量的比例),它們越小則外貿乘數越大。第二,貶值帶來的貿易順差使該國外匯儲備增加,它可用於購買先進技術設備和國內緊缺的原材料,為經濟增長創造物質條件。第三,由於本幣一次性貶值有利於吸引外資,特別是有利於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所以,它可以通過外資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帶動經濟增長。
(三)匯率對就業的影響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往往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首先,貶值有助於經濟增長,而在此過程中就業機會將會增加。其次,貶值能夠吸引外資流入,這也有助於該國就業增加。第三,當貶值引起國內物價上漲後,在一定的時期內,工資上升可能滯後於物價上升,從而實際工資下降,這有助於企業僱傭更多的勞動力。第四,在存在大量過剩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貶值給該國創造出更大的國外市場,並使該國能夠進一步發揮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生產上的優勢,這為過剩人口轉移到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創造出良好的條件。
(四)匯率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根據近幾十年來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經驗,政府實行壓低本幣匯率的政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首先,貶值使出口產業更加有利可圖,因為它們賺取的外匯可以兌換更多的本國貨幣,從而貶值會促進出口產業的發展。其次,貶值使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上升,有利於進口替代產業的發展,因為國內同類商品也會相應漲價,使得生產它們更加有利可圖。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由於貶值提高了進口農產品的價格,特別有助於刺激農業的發展。這對於縮小收入分配不均,擴大市場需求和保證農業原料的供應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三,貶值使政府較少地依賴於關稅、非關稅壁壘、出口補貼和其他行政手段實現國際收支平衡,避免它們所造成的市場價格信號的扭曲,這有利於資源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實現比較合理的配置。
五、匯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不僅會影響本國的國際收支和國內經濟,而且會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的具體內容和大小取決於該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該國政府是否干預市場匯率和採用何種手段調節匯率。
一般說來,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匯率變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較小。首先,因為它們的經濟規模較小,即使貶值能帶來貿易順差,並使其貿易夥伴國出現逆差,但是這種逆差在發達國家的貿易額中所佔比重較小。其次,由於發展中國家進口商品需求彈性和出口商品供給彈性往往小於發達國家,其貨幣匯率的變動對進出口額的影響較小。第三,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一般不能作為國際經濟往來中的計價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其貨幣匯率變動主要只能影響其貿易夥伴國的經濟。
發達國家貨幣匯率的變動對世界經濟影響較大。首先,發達國家貨幣貶值會產生巨額貿易順差,這也意味著其他國家出現相應的巨額貿易逆差,從而顯著影響其他國家的國際收支、產量和就業。其次,由於發達國家進口商品需求彈性和出口商品供給彈性較大,它們更願意採取本幣對外貶值政策緩解國內失業問題,這往往會引起匯率戰,影響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第三,發達國家的貨幣一般能夠充當國際經濟往來中的計價手段和支付手段,其貨幣匯率波動會影響所有國家的經濟。特別是美元匯率的變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特別大。在當前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活動中,普遍以美元為計價和支付手段,而且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盡力維持對美元的固定匯率。如果美元匯率上升,則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發展中國家貨幣的匯率會隨同美元對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上升,這可能對它們的貿易收支產生不利影響。第四,發達國家貨幣往往充當國際信用工具,其匯率波動會影響其他國家的債務負擔。例如,在日元匯率上升時,我國必須動用更多的美元或人民幣來償付日元債務,債務負擔相應增加。第五,發達國家貨幣往往是各國國際儲備中的儲備貨幣,其匯率波動會影響其他國家儲備資產的價值。例如,當美元匯率下降時,大量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便會蒙受儲備資產價值的損失。
5. 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的區別是什麼
1、概念不同:國際貿易是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國際金融是國家和地區之間由於經濟、政治、文化等聯系而產生的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
2、組成不同:國際金融由國際收支、國際匯兌、國際結算、國際信用、國際投資和國際貨幣體系構成。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
3、學科範疇不同:國際貿易專業屬於經濟學學科範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託,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國際金融作為一個學科可以分為兩個構成部分:國際金融學(理論、體制與政策)和國際金融實務。
(5)國際金融貿易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注意事項:
1、貿易從業人員必須了解相關的貿易國別海關對船務相關單證的要求有什麼不同,從而針對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貿易方式和結匯方式,如:中東國家,北美和中南美洲國家對運輸的船務文件有特寫的要求。
2、採用靈活變動的運輸方式有時可以提高運輸的速度和時間,在盡可能快速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減低運輸成本。如採用海鐵聯運,海空聯運,鐵海聯運等方式。
3、每個貿易商對信用證船證的要求常常是大相徑庭,所以熟練掌握和運用船證要求,可以避免貿易過程中對方欺詐或者是惡意設下陷阱,避免事後索賠事件的產生。
4、選擇不同的承運人所產生的運輸的效果有可能是不一樣的,熟練了解一些可靠的承運人對貿易的准確完成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貿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金融
6. 國際金融與貿易專業學什麼
親,主來要課程有:高等數學源、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金融市場與機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國際商業基礎、國際金融、國際結算、管理信息系統、合同法、商業法、稅務籌劃、保險學、財務報表、投資分析與管理、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和英語等。
7. 請問國際金融與貿易這個專業怎麼樣
這個專業還是讀研好點,會真正的接觸到金融行業
如果只是本科學的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就業不是很樂觀
許多學這個專業的學生都改行了
但是這個專業要是學好了成為專業的人才
前途很好
上海的金融和貿易對口的工作機會很多
希望能幫助到你
滿意請採納~
8. 國際金融與貿易專業怎麼樣
1.該專業培養能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管理、調研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具有較強國際貿易實際能力,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中,94%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5%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後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9.5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於中等偏上。
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32%,29%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6.32,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上。
5.40%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認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較舒服」。14%的畢業生認為工作不太舒適或很不舒適。按照十分制進行計算,舒適度指數為6.64,與其他專業比較起來,該專業的舒適度指數為中等。
9. 國際金融經濟與貿易是什麼
國際金融經濟與貿易是一門大學專業指能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人才。
了解中國對外貿易和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慣例與WTO規則,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管理、調研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具有較強國際貿易實際能力,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10. 國際貿易和金融有什麼區別
二者區別很多,具體如下
概念上的區別
國際貿易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
國際金融就是國家和地區之間由於經濟、政治、文化等聯系而產生的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
學科構成的區別
國際貿易: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
金融: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外匯管理、國際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體系、外匯交易(包括國際衍生產品交易)、國際結算、國際信貸、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銀行業務與管理等等。
主要操作內容
貿易是有錢有貨,是對錢貨交易的操作
金融主要是管理錢財,是對金錢的操作管理。
工作內容上的不同
國際貿易主要是實踐從事經營性的商務活動,是傳統意義上的買賣、交易過程
金融主要是幕後操作,對金錢的觀察、操作,更加傾向於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