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供應鏈金融屬於互聯網金融嗎
最近兩年,供應鏈金融成為各種機構爭相追逐的重點領域。不僅是金融機構,電商、行業資訊網站、物流企業和各類傳統企業紛紛涉足。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供應鏈金融已呈規模化態勢。
⑵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有哪些
供應鏈金融是目前比較優質資產端,其市場空間巨大,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優勢: 1.資金運行相對安全 2.資金鏈增值效應顯著 3.便於發現企業真實的運營資料,拓展上下遊客戶群 4.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
⑶ 什麼叫互聯網時代的供應鏈金融
隨著互 聯 網 技術的推進,將此模式移植到線上,運用互 聯 網的開放、透明、信息傳播快的特點,將由銀行主導的傳統 金融,變成全民參與的普惠 金融。
並通過技術手段對接供應鏈的上下游及各參與方,其中包括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銀行等資金提供方、物流服 務商等,將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線化,實時掌握供應鏈中企業經營情況從而控制融資貸款的風險。
⑷ 互聯網金融平台從事供應鏈金融服務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
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的風險性:
1、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
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2、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3、最後貸款人風險。
如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4、法律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5、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6、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7、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推薦小財迷。
8、技術風險。
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⑸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模式 ,有哪些哪幾種比較好
如我了解的
一、基於B2B電商平台的供應鏈金融(慧聰網、敦煌網)
二:基於企業平台的供應鏈金融(加法口袋)
三、基於支付的供應鏈金融(支付寶、快錢、財付通)
四、基於B2C電商平台的供應鏈金融(淘寶、天貓、京東、蘇寧)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版術實現資金融通、權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ITFIN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⑺ 什麼是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來銀行圍繞源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SupplyChainFinance),SCF,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一個專業領域(銀行層面),也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企業層面)。
指銀行向客戶(核心企業)提供融資和其他結算、理財服務,同時向這些客戶的供應商提供貸款及時收達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銷商提供預付款代付及存貨融資服務。(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以上定義與傳統的保理業務及貨押業務(動產及貨權抵/質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有明顯區別,即保理和貨押只是簡單的貿易融資產品,而供應鏈金融是核心企業與銀行間達成的,一種面向供應鏈所有成員企業的系統性融資安排。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⑻ 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區別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變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
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
⑼ 什麼是互聯網在線供應鏈金融
所謂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金融機構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回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答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網路化、精準化、數據化三個方面。以在線互聯、風險控制、產融結合的形式,基於大數據、雲平台、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供應鏈金融將打造一個更富有市場力的實體產業鏈生態環境,供應鏈金融要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互聯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
早在十多年前國內就有商業銀行開始探索這個新的金融模式。但電商平台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金融模式的延伸和發酵。銀行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嘗試在十多年前是十分謹慎並且有效的。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會更加關注企業的真實貿易背景、信譽狀況等非財務指標因素,一些財務指標不達標難以融資的中小企業,就可能獲得貸款。而且銀行天然地可以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貸款風險也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