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匯金融、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品牌共同入圍金橙獎嗎
感謝關注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2018年4月,網路金融正式完成分拆協議簽署,品牌全新升級為度小滿金融。
⑵ 財經類的報刊中《經濟參考報》和《經濟觀察報》那個好
個人喜歡經濟參考
⑶ 如何評價《經濟觀察報》這份報紙
我對經濟觀察報了解最多。經濟觀察報,是周報,報紙寫的是周一出版,其實周六上午可以買到了。作為一個經濟財經類報紙,不僅僅是把當前事件報道出來,而且是把一周內的大事,經濟發展趨勢做一個深度的分析來給讀者。是一份挖掘深層次內容的報紙。對報道的寫作方面,要求有采訪有內容,每個作者都會做大量的采訪工作,充實文章,不會出現乏力的報道。經濟觀察報頭版版面設置:新聞:傳遞最新最快信息,內容導讀社論:深邃思想、穿透力見解財經:調查上市公司運作狀態,洞悉基金業發展軌跡公司:倡導企業公民理念,展示現代化企業風采觀察家:厚重思想見解商業評論:開闊視角、背景分析、事態展望生活方式:提倡精緻生活理念產業:全球視野下在華領導型企業、產業的競爭、成長和命運研究院:宏大話題研究透視大容量數據分析閱讀:綜合性、學術性閱讀、專欄作家域外觀點IT:立足時代前沿追蹤信息化產業金融:與銀行家的對話,與保險代理談判,與投資經理交流管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最優化企業發展專欄:隨筆性休閑性思想領悟21世紀經濟報道是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期,注重及時消息,由於是日報,自然無法做到經濟觀察報那樣的深度性報道。的是提供最新的財經新聞。中國經營報,沒有看過。不好評論。21世紀經濟報道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海淀區大學附近的報刊亭,經濟觀察報可以賣出1200多份,名列經濟類報刊雜志第一名,這個調查可以看出在校師生對經濟觀察報還是很認可的。
⑷ 21世紀經濟報道 經濟觀察報 我到底該看哪個
我建議您還是從21世紀經濟報讀起更合適
宏觀的應該是經濟學家研究的事情,而不是專經理屬人
當代經理人您看過嗎,也是一本很好的雜志(只是個人觀點)
還要建議您多讀一些管理方面的書,因為一個經理人還需要很強的團隊凝聚力和組織能力,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祝您早日成功!
⑸ 經濟觀察報一年多少錢
經濟觀察報訂年的錢是,
電子版 100塊 紙質132。
⑹ 如何看待《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周末》三份報紙
我來回答發行量的問題。經濟觀察報第一21世紀經濟報道改變為日報之後,雖然是一天一期,但是看的人少了。至於中國經營報,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看頭。
⑺ 《經濟觀察報》是由哪幾家報社組合創辦的
經濟觀察報的東家是山東三聯集團。不過聽說經濟觀察報換了新東家香港的財華社。
經濟觀察報的團隊以北京幾家主要的經濟類報刊(這個不明,實在查不到)的骨幹力量組成。成員都有著多年媒體工作經驗。
經濟觀察報構建著一個立體的傳播網路,與鳳凰衛視、新浪網、搜狐網、陽光衛視、中信出版社、《東方企業家》、分眾傳媒、台灣《天下》雜志新加坡《聯合早報》、道瓊斯、路透社結成緊密型的戰略夥伴關系,通過這樣一個立體的網路,放大客戶的品牌影響力。
補充:這里有:(來自電子版)記者袁朝暉
http://www.eeo.com.cn/search/keywordssearchList.jsp
⑻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在哪裡
1月2日,支付寶發布2017年全民賬單顯示,支付寶用戶已達5.2億,其中,移動支付佔比為82%,創下新高。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巨變:不帶錢包出門已成為中國人的新習慣,並成為世界的新時尚。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正在促進金融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12月27日,人民銀行網站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等通知,央行明確規定,自2018年4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必須通過人民銀行清算系統或者合法清算機構處理。
銀聯是合法的清算機構,然而作為商業銀行銀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網路支付大都不走銀聯轉接清算,或自行其事、直聯銀行,如支付寶,或通過接入銀行或合法清算機構,實現跨行交易清算。而央行規定: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網聯成立以來,各家支付機構都進入了斷直聯的過程,但從進度上來講,並未達到預期。備付金集中人存管進度提速,使得備付金失去了作為存款的談判價值,也失去了獲取通道的籌碼。」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向經濟觀察網記者稱。
無數據,不金融。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發展,信息的重要性正在凸顯,然而,一方面央行徵信中心未能覆蓋到的個人客戶金融信用數據納入,構建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刻不容緩, 另一方面,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首批8家試點個人徵信機構均未能獲取牌照,「信聯」的成立或能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金融。
「我們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由於數據不科學、不安全,國家正在開始規范,下一步升級版的互聯網金融是什麼?毫無疑問,需要新巨資驅動,需要新數據推動,離開這兩點,新金融無從談起。」中潤普達(集團)公司聯合創始人稱。
信聯呼之欲出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規模更大,在一些技術領域比如支付處置能力等也更領先。這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市場空白大、技術發展快和監管相對寬容。」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大數據分析技術在美國FinTech 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FICO分雖然明確易懂,但仍然不足以滿足信用評估的需要。很多FinTech 公司沒有大數據可分析,受「公平信貸」條款的約束,不敢把一些可能有歧視嫌疑的數據用於分析信用, 比如年齡、性別、種族、大學等等。而沒有大數據分析做支撐,一些FinTech公司的競爭優勢就僅限於運營流程或者市場定位。
相對於美國金融科技公司謹慎地抓取對大數據信息,中國的公司相對大膽。12月28日,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個人信息保護年度報告》顯示,在歷次測評中,平台隱私政策透明度的分布都是陡峭的金字塔型,即透明度高的極少,透明度低超過總數的80%,互聯網金融類和購物類的佔比甚至高於90%。並特別指出,互聯網巨頭生態圈建設帶來用戶數據共享安全問題,也非常值得關注。隨著互聯網巨頭不斷並購和布局上下游周邊業務,勢必涉及到與第三方或者關聯公司進行數據共享。而過程中,企業是否徵得用戶同意?用戶是否充分知情?數據是否去標識化?
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實實在在地滿足了實體經濟的一些需求,在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顯。 同樣,如果對數據管制過嚴,大數據分析就無從談起,但如果聽任商業機構任意侵犯個人隱私,也會釀成嚴重後果。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在創新和監管的追趕游戲中,金融創新似乎永遠總是跑在前面。但我認為監管不能落後太久,也不能落後太遠。在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適度平衡,實現監管、創新、再監管、再創新的動態博弈和良性循環。
「信貸領域。其中包括了徵信,甚至是說大數據徵信,中國現在這塊能夠有的徵信數據不是很多,而且之前是比較隔離的,比如說阿里、京東、騰訊他們之間的徵信數據存在一些隔閡,不能夠像美國一樣無縫隙的互相交換數據。」2017年12月20日,北京財鯨信息技術聯合創始人王蓁在中譯語通年度峰會上表示,徵信能夠直接帶來的大數據的收益是可見的,降低預期率,個性化利率,中國目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做得很好。
正是由於徵信市場的「數據孤島」現象嚴峻,構建一個國家級的基礎資料庫,並實現行業的信息共享變得很有必要。
去年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會2017年第四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協會參與發起設立個人徵信機構(簡稱「信聯」)的事項,已經確定名稱為「百行徵信」,並將於近期正式成立。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方面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具體消息由金融監管機構對外發布,而監管部門反饋目前尚沒有最新消息。
據此前消息,「信聯」的組建參與機構,包括了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等具有強大數據源的機構,具有非常豐富、穩定並可持續獲得數據的入口,通過這些豐富的數據,「信聯」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的定位。一旦形成這種定位,就會對用戶行為形成一定的約束,進一步控制「老賴」行為的發生。
「歐美的數據有70%是結構化數據,金融數據與結構化數據聯系非常緊密,而中國金融市場中70%的風控數據來自於非結構化數據,這成為整個金融大數據和金融人工智慧方面最為根本性的問題,只有突破這個技術,才可能實現中國金融市場、機構的成功。」杜小軍稱,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由於數據不科學、不安全,國家正在開始規范,下一步升級版的互聯網金融需要新巨資驅動,需要新數據推動,否則,新金融無從談起。
⑼ 請教一下,想訂周刊,經濟金融類的,看到大家推薦的有《財經》《中國經濟周刊》《經濟觀察報》等,哪個好
中國經營報,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