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分求論文。。1500字。。急。。急。。。
在世界金融危機肆虐,國際格局大變動,國際秩序大調整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和能源企業利用時代發展的新機遇,化解國際社會出現的新挑戰,能源外交有聲有色,能源國際合作取得重大進展。
總結今年中國能源外交面臨的新機遇新形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世界金融危機對部分能源資源國造成嚴重沖擊,資源國的強勢地位相對下降。
發端於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經濟體生產大幅下滑,東歐、獨聯體等國家經濟增長也急劇減速,就連新興發展中大國經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世界經濟的大面積滑坡導致國際市場石油需求明顯下降,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供大於求的情況。
與此同時,多個資源國的金融系統陷入困境,投機大宗商品的風險增大,利潤減少,致使金融資本大規模抽離石油市場,國際油價波動幅度明顯加大。能源金融因素的重大變化導致國際油價大幅度下跌,能源資源國出口收入銳減,同時,由於能源資源國一些大型國有公司,近年來盲目借貸擴張,特別像俄羅斯這樣獨立的石油輸出國,巨額債務纏身,在石油出口收入銳減的情況下,資金鏈發生斷裂,因而陷入嚴重的資金短缺危機,導致開發投資萎縮,剩餘產能減少,股值大幅貶值,有些公司為了還債不得不壓價出售資產。
雖然最近兩個月國際油價大幅反彈,但能源界普遍認為,這種反彈並非供需失衡所致,事實上,石油供應和需求庫存等仍然溫和看跌,本輪反彈實際上是投機資本在對世界經濟危機即將觸底反彈的過分樂觀預期趨勢下,看漲石油期權重返國際石油市場,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所導致的。專家預測,今後一段時間,國際油價仍有可能繼續走高,但持續高漲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世界經濟是否已經見底,能否避免長時間的谷底徘徊,現在很難預料,另一方面,世界各國加強對金融投機監管的呼聲高漲,投機資本興風作浪的空間明顯縮小,國際石油市場再次出現劇烈震盪的危險性有可能降低。
上述情況導致能源資源國在近年高油價條件下不斷強化的強勢地位明顯下降。盡管我們不能說現在的國際石油市場不再是賣方市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後一段時間,資源國要回復上年咄咄逼人的氣勢十分困難。
這種情況顯然有利於能源消費國的能源安全。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充分利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以及深化國際能源合作,一方面大幅提升了國家的能源安全水平,另一方面給資源國能源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為金融危機後,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可以說,中國的舉措,具有雙贏和多贏的性質,這是新的形式第一點。
第二,氣候變化問題凸顯,成為國際合作的新焦點。
與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幾乎同時,國際社會對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視大幅增高。氣候變化成為大國關系、南北關系的重大課題,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新焦點。世界各國節能減排的呼聲強烈,對於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寄予厚望。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80%都跟人類能源活動密切有關。所以,世界各國都把應對氣候變化的關注重點放在了採用節能技術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上,放在了開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問題上。
於是,一場新的能源革命,一場低碳經濟革命,一場綠色產業革命蓬勃興起。在這場革命中,美國奧巴馬政府率先推出了能源新政,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主要經濟體刺激經濟計劃也都高度重視能源產業結構的調整。無論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能否就減排量化指標問題達成妥協,它對可再生清潔能源的發展都會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不久的將來,新能源完全可能以人類意想不到的速度取代世界經濟對一次能源的部分需求,我們可以設想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即使減少百分之十幾,也不會對國際石油市場產生極大的沖擊、極大的震撼,從而可能大大緩解石油供需的矛盾,引起國際能源格局的重大變化。
這種情況有利於世界能源的安全,對能源需求大國中國來說,更是一種福音。中國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能源成本因此有望大幅降低,如果中國能在新能源革命中爭取到主動,國家的能源安全受制於他人的狀況會得到實質性的改變。
第三,中國的崛起勢頭強勁,應對危機表現突出,在國際能源關系中地位有所增強。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能源需求持續旺盛,中國在國際能源領域必將繼續占據戰略買家的地位,任何國際能源主體都不能不重視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從而渴望大幅度擴展中國的能源外交空間。中國的外匯儲備充足,世界主要能源國普遍看重中國的投資能力,這種情況有望為中國增強在國際能源市場地位,加強以資源國在能源金融領域的合作創造新的條件。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措施堅決,化危為機,成效顯著,表現突出。有望率先走出危機,而率先走出危機贏得的主動地位,有望為中國對國際能源關系的運籌提供有利的支撐。
中國的國際地位快速上升,世界普遍看好中國,重視發展對中國的關系,有望大幅增強中國在現行國際格局中的地位,為中國開展更具活力的能源外交提供新的依託。
上述這三個方面的有利因素對中國能源外交的運籌已經並將繼續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建立,商業石油儲備的充盈,能源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資產並購力度的加大,陸上油氣管道建設的突破,長期石油供應合同的簽訂,能源領域全面合作的戰略都是在這種有利條件下發生的。
然而,我們在看到有利條件的同時,必須重視不利因素的存在。
例如: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境外能源資源的依賴度還在增大,至少在2030年對化石能源的需求難以減少,勢必影響到國家能源安全的維護。
再如,中國在能源金融領域的運籌能力有限,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投機資本操縱能源市場方面缺少經驗。勢必增大中國維護能源安全的代價和成本。
還有,中國在現行國際能源秩序中可能長時間處於一種弱勢地位,中國維護能源安全可能面臨著重重困難。
基於以上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我認為中國能源外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首先,要加緊後金融危機時期能源戰略的謀劃。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我國受到的沖擊相對較輕,應對危機的思路對頭,措施得力,因而完全有希望率先贏得走出危機的先機。充分利用這一先機的前提是,切實做好具有前瞻性的後金融危機時期的能源戰略謀劃。要分析金融危機對世界能源形勢的影響以及危機過後我國在世界能源格局地位中可能的變化,既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又要立足於現實國情,既要確立明確的戰略目標戰略戰略布局和戰略重點,又要制定各領域各階段實施方略和具體舉措,從而指引各個能源合作主體開展縱橫捭闔的能源外交,深化多方位的國際能源合作,特別下大力推動我國周邊區域和次區域能源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其次,要大力推動新的國際能源金融秩序的形成。在推動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能源秩序形成方面,特別要關注國際能源金融秩序,要充分認識金融因素對國際能源關系的重大影響,研究這種影響,尋求利用其積極方面規避其消極方面的有效途徑,建議從擴大本地結算比例入手,逐步形成新的一攬子貨幣結算體系,充分利用外匯儲備充足的優勢,加大對境外資源開發、周邊油氣管道建設的投資力度,貸款換石油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第三,要力爭在綠色產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技術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是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新的經濟繁榮的重要引擎,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鑰匙。誰率先掌握了新能源技術誰就有希望占據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成為世界經濟革命的領頭羊。我們應當從本國國情和長遠利益出發,採取積極而又穩妥的措施,爭取在這項革命中走到世界的前列。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繼續重視傳統能源安全問題。在新能源開發尚處於起步階段,而且在中短期內難以規模化利用的情況下,我們對一次能源的利用難以有實質性減少。因此,必須抓住後金融危機的有利時機,強化國家的傳統能源安全,與世界主要油氣資源國建立更加廣泛的戰略合作關系,盡可能多的並購油氣資產,以確保我國長期而又穩定的油氣供應,同時,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能源資源的戰略屬性日益突出,國際能源合作越來越離不開外交運籌,離不開對對象國政治環境、經濟環境、人文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安全環境等宏觀環境的研究,以及機動靈活的外交運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