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憑借什麼變成世界金融中心
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主要得益於他的自由港政策,以及她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作為自版由港,權許多貨物的進出口不需要繳納進出口關稅,從而成為眾多貨物的集散中心和中轉站;另外香港地處東南亞,大陸以及日本,韓國這一經濟區域中心,是他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殖民時期,香港是英國在亞太地區的基地,香港回歸後,作為大陸對外窗口,得到了國家重大支持,國家與東南亞地區的許多貿易和金融往來均要在香港中轉,
總之,他的金融中心地位是政治環境和地理位置綜合決定的。
②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他們的策略是什麼
這種策略很難講的,只能說隨著資源發展慢慢的形成的這種地位
③ 香港新地標——中環國際金融中心的簡介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簡稱國金、IFC),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的中環填海區,面向維多利亞港。由地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恆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集團屬下新中地產所組成的ifc Development Limited發展、著名美籍建築師Cesar Pelli及香港建築師嚴迅奇合作設計而成,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恆基兆業集團(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商之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部所在地。
005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中國 香港
高度:412 米/1,352 尺
樓層:88
建成日期:2003
建築師:Cesar Pelli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位於香港島的中西區,由新鴻基地產、恆基兆業、香港中華煤氣及中銀集團屬下新中地產發展、世界著名美籍建築師Cesar Pelli設計而成,總樓面面積達47萬平方米。是恆基兆業集團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部。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樓高 88 層、高 420 米。總樓面面積達 20萬平方米,耗用 112000 立方米混凝土、28000 噸結構用鋼鐵、18000 噸鋼筋、11000 塊共重 9000 噸玻璃幕牆而建。建築期間每日同時有 2000 名工人在地盤工作,平圴每三天建成一層樓。現在建築完成,88 層辦公樓層共可容納 15000 人。62 部升降機令大廈四通八達,乘升降機由地面往頂樓約需一分鍾。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建築工程於 2000 年 1 月展開,由於工程規模龐大,工程師採用創新利用圓筒型地基 (cofferdam),令地基牢固地屹立於堅固的石層之上,這圓筒型地基直徑 61.5 米、深 38 米,令上蓋工程及六層地庫與地鐵站的工序得以同步進行。另外,地庫採用由上而下的建築方法,節省一年建築時間,由這地庫挖出的泥土約 100 萬立方米。這圓筒型地基及由上而下建築的地庫,是全球最大的同類型項目。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採用八條大柱來支撐,並由三組強化層緊扣大廈的巨大核心筒,形成極其堅固的大廈結構。大柱及核心筒的建築採用水壓式自動攀爬模殼。大樓亦注入不少環保元素,包括低散熱表層的雙層玻璃、海水冷卻系統及大量自然採光等。
④ 為什麼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在鴉片戰爭中,被當時的英國侵佔去,而後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深受英國資本主義的影響。
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英國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便大加培養之。
回歸中國後,因為一國兩制的戰略,香港內部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這樣能夠更多的與歐美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契合,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地位。
⑤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背景
1990年代,港英政府宣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計劃包括興建機場快線連接內香港國際機場與中環容,並在港島中環對開的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以興建地鐵香港站。香港站上蓋則計劃興建多座商業大廈、酒店及商場,即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工程把部分原有設施,如卜公碼頭及統一碼頭拆卸,並興建了多條新道路連接新建築物。發展商為計劃的設計舉行建築設計比賽,由美國籍建築師César Pelli勝出。
⑥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怎樣形成的
最早港英時期是為了向共產制國家展示資本制優越性而在經濟政治上加以支持;
現在內是共產制國家容為了向資本制國家展示社會主義優越性而在經濟政策上「頂」起香港;另外就是為了向台灣宣展一國兩制的好益吧;
答的沒什麼理論性質,多多見諒。
⑦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原因
所謂國際金融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國際資金的集散中心。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經濟競爭的根本,就在於對國際金融主導權的掌握,在於對全球資本控制權、支配權的爭奪。擁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對於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金融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包括亞洲在內的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毫無例外地努力爭取把本國、本地區某一大都市培育成為區域或國際的金融中心,使之能在促進本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於上海和香港誰能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個在經濟金融界頗有爭議的問題。下面,筆者擬就此問題談幾點個人的淺見。(一)中國地廣人多,經濟規模龐大,完全可以容納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個國家內,已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下,如果再打造一個功能相同的國際金融中心,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競爭和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在服務功能上尋求不同點,將上海打造成較之香港具有不同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個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美國有紐約和芝加哥兩個國際金融中心,這兩個金融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務對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上海等內地金融中心,如果也能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就有可能在互補與共存、共贏中促進兩地金融共同做大做強。(二)要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金融業在中國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獨特而又極其重要的作用。香港回歸祖國後,如何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個必須十分重視和認真對待的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香港作為重要的貿易與金融中心,對內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內地經濟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繼續發揮好香港的作用,有助於推進內地與香港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就香港而言,其定位必須立足於中國,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和角色十分重要。香港的未來系於中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持,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內地的支持,離不開與內地經貿、金融的加速融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持,還取決於香港金融監管與管理體制能否不斷改進和完善。香港只有通過加強自身的金融深化,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擴大金融業的輻射與服務范圍,才能維護和不斷提升在亞太地區金融業中的地位。(三)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可替代。香港目前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香港背靠祖國,面對世界,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運中心地位、貿易中心地位,是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盡管上海所蘊涵的發展潛力巨大,但上海要後來居上,趕上或超過香港也並非易事。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還很遠。從現實條件來看,上海由於受資本市場的環境以及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短時間內尚難以圓夢國際金融中心。只要人民幣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硬通貨,只要中國還沒有開放資金流通,只要中國的法制和監督體系還不健全,香港就一直會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⑧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活動
1.國金二期在興建時,曾被借用作拍攝好萊塢電影《古墓麗影2》部分危險動作鏡頭的背景。
2.2003年10月至11月,國金二期落成啟用前,英國金融時報、匯豐及國泰航空曾在國金二期的玻璃外牆以模仿 金融時報版面的報章形式賣廣告。其中東面和北面報章的高度超過50層,達226米,覆蓋面積達19,000平方米,以網狀布料製成,是世界最大的報章及摩天大樓戶外廣告。
3.2004年10月,法國國寶,畫家畢加索在1917年為俄羅斯芭蕾舞家狄亞基列夫(Serge de Diaghilev)同名芭蕾舞劇繪畫的最大幅帷幕畫《巡遊》於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展出,並由專程來港的法國總統希拉克主持儀式。為保護此幅作品,商場需特別安裝深色的布簾遮擋強光,及把燈光調至較暗,以免損害畫上的油彩;保安亦需特別加強。
4.國金二期每年一度舉行跑樓梯比賽,參加者由地面跑上第88樓,為慈善機構籌款。
5.2006年2月11日零時開始,長跑好手Mark Sharp及Graeme Deuchars以17.5小時,從國金二期地面重覆23次步行樓梯至頂樓,步行高度共8,800多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活動為3個慈善團體籌得超過40萬港元。
6.2006年2月19日,第9屆世界消防競技大賽在香港舉行,比賽項目亦包括國金二期跑樓梯比賽,由香港消防處救護員黃家偉以14分54秒勝出。
7.2006年5月17日,電影《達芬奇密碼》的慈善首映禮在國際金融中心Palace IFC電影院舉行,出席人士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
8.2007年12月31日,國金倒數活動首度舉行。是日除了是首個高清製作的倒數活動外,更是香港的倒數活動首次作全球播放。
9.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經常舉行時裝表演等活動。
⑨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沒有"香港國際銀行"的,"港基國際銀行"倒有一間,但已改名為"富邦銀行(香港)"
以下是其發展歷史:
1985年:阿拉伯銀行集團向馮景禧家族收購新鴻基銀行的75%股權。
1986年:新鴻基銀行重新命名為港基國際銀行。
1990年:阿拉伯銀行集團再收購其餘的25%港基股權,港基成為阿拉伯銀行的全資子公司。
1993年:中國光大集團收購港基20%股權,同年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2004年:台灣富邦金融控股向阿拉伯銀行集團收購55%港基股權。其後再向中國光大收購20%港基股權後,成為港基的大股東。
2005年:港基更名為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⑩ 香港如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第一是地理位置,再來是政府政策支持,國外相關銀行認可,良好的政府相關服務,快捷的進出口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