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學關於股票的論文

金融學關於股票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21 14:03:52

1. 金融學的論文怎麼寫

金融學(Finance)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金融學在古代不是獨立的學科。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後,「貨幣信用學」的名稱逐漸被廣泛採用。這時,開始注意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下的金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一些理論問題加以探討,如:人民幣的性質問題,貨幣流通規律問題,社會主義銀行的作用問題,財政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平衡問題,等等。不過,總的說,在這期間,金融學沒有受到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金融學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一方面結合實際重新研究和闡明馬克思主義的金融學說,另一方面則扭轉了完全排斥西方當代金融學的傾向,並展開了對它們的研究和評介;同時,隨著經濟生活中金融活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金融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就為以中國實際為背景的金融學創造了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2. 有關股票的學年論文題目

《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這題目比較有吸引力

3. 關於金融經濟學的 論文題目

1. 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 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
3.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
4.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
5. 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
6. 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
7. 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
8. 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
9. 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
11.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
12.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
15. 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16. 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17. 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
18. 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
19.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
20. 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
21. 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
22. 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
23. 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
24. 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
25. 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26. 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
27. 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
28. 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
29. 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
30. 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31. 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32. 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33. 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
34.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35. 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
37. 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
38. 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
39. 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
40. 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
41. 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42. 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
43. 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
44.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45.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
46. 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
48. 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
49. 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51. 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
52. 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
53. 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54. 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
55. 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
56. 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
57. 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
59. 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
60.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61. 「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
62. 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
64.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
65. 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
66. 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
67.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
68. 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
69. 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
70. 金融危機與民主化
71. 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
72. 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
73. 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
74. 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
75. 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
77. 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
78. 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
79. 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
81. 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
82. 我國的非正規金融
83. 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85. 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
86. 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
87.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
88. 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
89. 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
90. 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
91. 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
92. 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
93. 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
95. 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
98. 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
99. 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
100. 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
101. 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02. 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
103. 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
104. 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
105.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
106. 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
10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109. 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
111. 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
11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
113. 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114. 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
115.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
116. 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
117. 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8. 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
119. 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
120. 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
121. 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
122. 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
123. 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
124. 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125. 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
126. 資產證券化
127.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
130. 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
131.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13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
134.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35. 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
136. 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
137. 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
138. 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
139. 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
140. 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
141.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
142. 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
143. 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
145. 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146.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
1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
148. 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
14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
150. 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
151. 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
152.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53. 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
154.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
156. 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
157. 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
158. 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
159. 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
160. 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
161. 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62. 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
163. 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
164. 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
165.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
166. 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
16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
168. 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
169. 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
170. 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
171.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
173. 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
174. 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
175. 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176. 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
177. 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
178.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
179.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
180.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
181. 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
182. 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
183. 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
184. 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
185. 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
186. 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
187.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
188. 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
18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
190. 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
192. 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193. 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
194.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
195. 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
196. 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
197. 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
198.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
199. 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
200. 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4. 求一篇關於作為一名股票入門初學者,你將如何成為一名炒股高手的論文

北京某位老股民的經典博文
今我已發表了二百多篇博文,它活生生地記錄了我炒股的五個階段,即,1,無知蠻干階段;2,進修充電階段;3,摸索探路階段;4,歸納成型階段;5,初見成效階段。每個階段的文章都得到博友的充分肯定,許多博友的留言,讓我感動萬分。
由此我也深深得出一個結論,凡是真實地寫下自己親身發生的一切過程,一定是具有生命力的,不管文字本身美與否,感謝成千上萬的讀者,給我真誠的留言和祝福,為此,我將我多年積淀的炒股話語在2011年的春節期間奉獻給大家。
1、我入市三年後,發現我比一般股民表現四大突出的優點:刻苦,認真,鑽研,求異。相信我能有實現跨進贏家大門檻的能力。
2、我在操作中,不斷地要發現自我,改變自我,挑戰自我,戰勝自我。校正自己,永遠比研究市場更重要!
3、我炒股五年後才發現,十年後才證實了炒股賺錢的指路明燈——天道酬勤。我每天在重復只做一件最簡單而又最單調復雜的事情,即枯燥又無味,即寂寞無聊!只要能夠堅持再堅持,忍耐再忍耐,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有再忍下去的毅力,始終如一不斷地觀察堅持記錄,一天也不能遺漏,然後通過不斷地歸納總結篩選,積累沉澱一定會有我意想不到的驚喜!
4、我炒股十年後,終於誕生了我的炒股總方針:追求穩定,長久,持續地獲利。
5、我知道的炒股知識並不少,我在發問自己: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能夠做好的又有多少?最後要問獨樹一幟的你有嗎?十多年後的當時我肯定地說,有!可能是獨一無二,我堅信!我堅持!
6、我炒股賺錢的工具——我的操作系統。
7、信號第一,鐵的紀律。不受個人的情緒影響。它是從由戰勝市場轉變為順應市場,由主動性交易轉變為被動性交易,操作主要考慮在「應變」而不是在「預測」上。
8、抓住試盤,守株待兔。在常人看來這是愚蠢和原始的,但是真正讓我炒股能夠穩定,長久,持續地賺到錢的功夫還真是「坐功」。守株待兔關鍵是選擇在哪些樹下可以耐心等待,可能這個選擇是幾年來的心血結晶,心法相同技法卻不同。
9、不聽忽悠,眼見為實。我能要到手的銅,不要隔山的金子。
10、專家的話是兩頭堵,總是說如果……那麼就會是……,一旦說對了就會炫耀自己看的多麼准!一旦說錯了他們就會說,我說過如果……那麼……,現在是如果的條件沒有滿足,所以沒有走出預想的行情是對的。我說,要是聽專家的話炒股,想成為贏家我覺得簡直是夢想。
11、我看圖是打開圖形向左看,先看月線再看周線,壓縮圖形看趨勢,看方向不重價。
12、強勢時不看阻力,弱勢時不看支撐。
13、順勢加碼要持股!逆勢斬倉要離場!
14、我無意中發現當我賺到錢的一個規律,要想賺到錢,「必須要敢重倉」。我一般是在底部看好一隻股票基本上就重倉,如果不是,順勢加碼持股也就逐步達到重倉了。這樣,一撥行情下來賺個20%——40%很容易。
但是,過去是見到大盤上漲明朗後才開始敢大買,而漲了點就賣,大盤繼續漲,就在熱點板塊跳來蹦去頻繁地買賣賺點差價操作忙個不休,或者手中分散持股幾只,這樣到最後一般是賺了指數不賺錢。應該是在底部區域看準機會,必須重倉,敢於重倉這是改變自己的收益的關鍵問題。這就是看對時要有賺大錢的豪情,看錯時要有及時止損的果斷。
15、自從我有了選股「本事」之後,我是堅決果斷地把雞蛋就敢放在一個筐里。要是不敢放,說明我還沒有能力找到一個結實的鐵筐,也可以說還沒有能力走上贏家的路。所以我就每天看管好這一筐雞蛋就行了,我一贏就贏個盆滿缽盈,我一見要輸馬上干凈利落不用幾秒鍾就能逃個精光。
16、事不過三。有效站穩或跌穿應該以三個交易日為衡量標准,才能夠稱之為有效。
17、莊家在高位連續拉高,目的就是派發和自救,這種認識我必須「固執」。
18、明星股,不管價格有多高都會有不怕死的追星族跟風,何為膽大?無知才膽大!
19、贏家第一想到的是風險,而輸家第一想到的是賺錢!
20、贏家常套在低位,一旦反轉就開始賺,輸家常套在高位,一旦反轉就開始賠。
21、要深知股價的高山上長眠的人都得的是什麼病?我認為大部分得的是追熱點病高燒不退而死在山頂上,少部分得的是貪婪病。
22、洗盤時的底部是逐步在抬高,而出貨時底部逐步在降低。前者經常以大陰線方式嚇唬人,後者則以大陽線在吸引人。
23、除權的股票走勢不填權,空喊說什麼再好的分紅送轉的花言巧語我都不聽。
24、我拿手抓住莊家的試盤手法是:多點共振且一陽穿三線。
25、我拿手抓住莊家操作態勢的是:橫盤—挖坑—無量—填平—放量—橫盤—拉升。
26、以上兩條如果能夠練就把宏觀和微觀達到完美的結合——就能是無招勝有招,我個人經驗體會是起碼需要10年的時間孜孜不倦地看盤磨練。
27、我喜歡炒到的股票不是黑馬,因為黑馬股我是騎不住。而是喜歡能炒到小火慢燉的股票,從底部當我重倉介入的股票走勢是,進二退一,進三退二,進五退三,有時甚至是進五退八。雖然這是老牛拉破車——嘎吱的股票,但是我完全不再關心經濟數據和政治事件的好壞,因為基本面對於我來說毫無用處。也從不和別人說起交易的事,因為我知道沒有人能夠說明白。每天我也無需關心大盤在200點之內上下跳動,那是股市的噪音,它除了挑戰和折磨我的神經和影響我的情緒之外,對於我的操作沒有任何正面作用。我堅持的結果是優哉游哉,資金在滾雪球,一波行情下來,全年的盈利任務就輕松地完成了。
28、炒股最難的事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方向選對了之後,如何能夠「堅持」!人的本性弱點是錯誤的尋求機會擴大化,而不是使利潤繼續擴大。
29、真正能讓我賺錢的是能夠把握住趨勢,忽略小的波動,熱衷於局部戰役的小打小鬧獲得點蠅頭小利無法保證全局的勝利。
30、正讓我賺不到錢或者虧損的原因仍然是心理因素,固執,貪婪與僥幸,失敗就是偏愛自負的人、頑固的人和不自律的人,使我重復老犯過去的低級錯誤。
31、部分輸錢的人,寧可賠錢也不肯承認自己有錯誤。死要面子錢受罪!
32、(書)是必看無疑。(但)該看哪本不該看哪本沒人告訴我,讀書走彎路是必然的。另外一本書不同人會讀出不同的效果來。
33、股市裡大多數人的行為往往是錯誤的。
34、大家都怕的事不一定可怕,大家都愛的事不一定可愛。
35、想賺錢就要反大眾,反來反去把自己反到與莊家共舞的隊伍中去了。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只研究自己的對與錯,力爭成為少數人,你想錯它能錯到哪裡?
36、我的十個「不」字和兩個「否定」。我是不找黑馬,不追熱點,不找重組的,不炒送配的,不炒出權不填權的,不炒st股,不聽股評,不預測大盤走勢,不看基本面,不看證券報刊雜志,否定波浪理論,否定炒股軟體(兩個否定指的是不適合我,他的存在就是具有合理性)。到了我這個炒股氛圍不是需要追求再學習更多的炒股知識,而是應該減肥,當我除掉自身那些我自己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後,我覺得從此炒股的路子更加清晰,技術更加精湛,收益更加穩定。
37、我的三個「一」字。一生中我可能只用「抓住試盤,守株待兔」這一種方法炒股;一生中我可能誰的話我都不會聽,就聽自己操作系統的;一生中我必須固執地執行自己設定的止損點,即便是有時是錯誤我下次也不會改變這操作一理念。
38、我贊成不要用眼睛和耳朵炒股,要用腦子炒股的理念。就是不看不聽(這里指的是股評家,咨詢機構的評論),用腦子獨立思考。
39、凡是股市最熱鬧人多的地方,不會有我的影子。
40、人多的地方我歸納有五多:吹牛的多,股評的多,騙子多,賠錢人多,新人多。
41、我是待在被莊家和大家遺忘的角落裡,我認為在這個角落裡是最好自守孤獨的地方。脫離浮躁與喧囂,心靜,不至於做出倉促的決定。
42、當我能夠感覺到孤獨是快樂時,我覺得這是修來了的一種仙氣。那斷定我的心靈一定是強大的,心靈強大就不怕賺不到錢!
43、我炒股不是走大路而是走小道,爬山坳越溪流。做不正常的人,走不正常的路。走大家走過的路,往往是撿不到什麼好果子了,老跟著別人屁股後是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的。
44、股市永遠都不缺機會,踏空一次,僅失去一次機會,被套一次就可能喪失很多機會。
45、能看到機會和很好地把握機會是兩碼事。無知是談不到把握機會的,一知半解是把握不好機會的,只有真知才能融會貫通緊緊地抓住機會不放。
46、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賣出後能耐心等待機會的是神仙。等待不是無事可做,不是猶豫不決,不是思前怕後,等待見到機會要有一劍封喉的勇氣和果斷,一箭不中全身而退。等待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學習等待,善於等待。
47、行為決定了習慣,習慣決定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少到「五多」的人堆里去,近墨者黑。慢慢克服自己的貪心,狂妄自大,喜歡別人的認同,不肯承認錯誤,說話不算數等一些的不良行為,後面的好事就會接踵而來水到渠成。
48、世間財富分配永遠是二八分成,八二分成那是暫時的。二八定律的市場是為孤獨寂寞有耐心的人們而開的!
49、炒股的秘笈實質是秘而不宣。同仁堂能把牛黃清心丸的配方公布於世嗎?可口可樂的配方也是如此的。真正炒股高手是待在家裡靜悄悄地敲鍵盤賺大錢。
50、我相信大盤走勢的預測結論,不會在細節上有吻合或者在炒作上有具體的指導意義。有三種人能夠准確預測大盤走勢,神仙,瘋子和騙子。既然炒股軟體也是人編造出來的,那麼它的買賣點也是不可信的。
51、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絕對有效分析股市的方式。如果有,股市早就不存在了。
52、炒股如果指望是看一看零敲碎打的書籍,聽一聽似是而非的股評,要不再加上一點秘訣,東學一招,西湊一式,合在一起就用,贏一把,兩把是憑運氣,贏十把、百把是遇到了牛市,可時間一長,遇到牛皮市和熊市就現了原形,仍然還是陷入虧損的泥潭裡,這樣的人往往表現無知者無畏。
53、理論和心理素質就像是內功,像是心法,而操作方法就像是武功的套路。內功浮燥,心法混亂,武功套路在關鍵時刻必然就會亂了套,跩了大跟頭那是必然。內功雄厚扎實,心法清晰明確堅定,這樣的人往往表現大智大勇。
54、炒股的心法是什麼?你看!均線在騙,k線在騙,技術指標在騙,成交量在騙,業績在騙,重組在騙,送配在騙,股評家在騙,報刊雜志,廣播電視在騙,整個歸結股市就是一個「騙」字。下跌當中老是補倉,越跌越補,越補越套,抄底過早而被深套,這些人就是想及早撿便宜沒撿到犯了一個「貪」字,股票漲了不賣,越漲越是不賣,結果不是被急跌或者陰跌把自己的利潤又給吐回去了,或者是追高,而被套死。整個歸結就是一個「貪」字。騙子非常喜歡愛貪的人,愛貪的人沒有不被騙的,這是一對幽靈終生陪伴你我,所以股市的心法就是認清兩個字,一個是「騙」,一個是「貪」,只要是心法清晰,明確,堅定,這樣的人在接招時永遠是得心應手,井然有序。
55、炒股初級階段經常是盲目崇拜。不是說向誰學習就一定能學成,巴菲特不是好學的,何況股市裡的假巴菲特太多了。尤其是讀幾年金融專業再出國打了個滾,根本就沒有大資金炒中國股票的實戰經驗,把國內國外的東拼西湊,斷章取義,生搬硬套,就敢寫書誇誇其談的毛手毛腳的小夥子多於牛毛。
56、我說贏家門前掛有「穩」字牌匾的有三道大門。第一道是穩賠,第二道是穩不賠不賺,第三道是穩賺,最後才能跨進贏家的大門,那是穩定,長久,持續地賺錢。沒有5年以上是不能真正走進第二道門檻里的。沒有10年以上,是不能穩定獲利的。20年後,你可能在股市裡為所欲為。但是我認為,時間跟人的炒股經驗沒有必然成正比例關系。股市不是說只漲歲數不漲記性的人以靠混年頭就能來提款的。
57、你一旦發現自己常常輸的是時間而不輸錢時!這就告訴你,離贏家的門檻就不遠了。
58、求人不如求己,這個掛在嘴邊淺顯易懂的道理在我炒股五年後才領會到真正的含義。這也說明自己太無知,國際歌詞早就告訴的明明白白。
59、炒股是藝術不是科學,今天的成功經驗也許過些時候就是失敗的定律。今天的失敗教訓過些時候就又可能是成功的法寶。一句話:沒准!主要是因為你正用,莊家有時就反用,你反用莊家就正用,尤其同一個炒股軟體兩家同時用效果更加明顯,出現雙贏局面那是偶而與僥幸。
60、炒股高手一定是具備有自己的交易系統,而且是有穩定的准確率。這個穩定性來源於:個人的無意識,意識到,做到,做好。這中間是由於堅持而形成了習慣,習慣又變成了融會貫通。整個過程是直覺,本能,無招,大成的過程。
61、一個人好的交易系統,是經過多年不斷地在痛苦的思考,提煉,再思考,再提煉的循環過程。也就是時時在保養,年年在保養。一旦不保養就會失效的。
62、好多人成不了高手是悟性不足,韌性不夠所以成為不了贏家,也許是一輩子。
63、想做高手是痛苦的,需要毅力,更是孤獨的,因為高手每天都在否定自己而要適應市場
64、沒有既能在振盪市中賺錢又能在趨勢行情中獲利的交易系統。
65、一年分四季,各個季節需穿不同的衣服。我有三種選股方法,它們是適應在大盤的底部,中部和頂部。
66、看高手不要看他怎麼賺錢,最好能夠看到他是怎樣應對輸錢的,看他是怎樣止損和止盈的。
67、我認為炒股其實並不簡單!說簡單的人,就好比看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就這么簡單!看到了表面,看到了現象卻沒有看到本質。
68、要讓我說炒股簡單,我說有兩點,一是請一位好老師,二就是勤奮。這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69、炒股千萬不要與人攀比,容易搞壞心情,只有認真反思自己,大徹大悟!有的對於別人來說是好機會,而對於自己可能就是陷阱,只賺屬於自己的錢。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爭著搶著奪著也白搭!看看自己的交割單就是自己的老師。
70、不要迷信那些誇誇其談每周都能買到漲停板的人,其實他的業績是一塌糊塗,賠的可能比誰都慘!
71、不要跟隨天天在預測大盤走勢的人,他一是故弄玄虛炫耀自己,二是他另有企圖,背後幹些偷雞摸狗的事。
72、抄底就是炒人氣崩潰,等到交易所門可羅雀,讓人傷心絕望到極點的時候,營業廳每天只來那麼幾個人就可以大膽抄底了。所以,抄底就是門可羅雀,逃頂就是人滿為患。准確率雖然相當高,可是大多數人就是做不到。為什麼?因為都套的死死的,沒有錢等待解套。
73、我認為股票市場不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現在經濟不好,不能買進,或是等到所有利空都去盡以後,再買也不遲。所以,大家在家等著看報紙,看電視,確定經濟已經轉好才開始買股票,我說這時已經晚了。我們應該做到在極度悲觀的氣氛中,樂觀地重倉進場。
74、我最怕的是大盤陰跌和不跌,我最不怕的是暴跌。大盤非理性的暴跌和無病的大跌,就是低檔介入賺錢的好機會,遇到此時千萬不要把財神爺拒之門外。
75、我的兩次5%理論。我知道抄底很難抄到最低點,一般我分兩次進場抄底,第一次我認為可能是低點時以2——4成倉位殺進後,結果抄的不是底時,需再等待至少跌7%以上再買同等倉位,兩次平均價離真正的底5%以內時我認為就算是高手了。同理,我兩次賣出的平均價離真正的頂部5%以內時也認為是高手了。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做股票,沒有關系背景,沒有消息來源,買進、賣出不可能那麼准確,我只能是估計一個區域,在安全區域可以買進,也許買進還會跌一些,在風險區域就要賣出,也許賣出之後還能漲很多。能夠每次做到精準買進賣出是不現實的。
76、我一旦重倉發動攻擊時,身邊出現再誘人的股票我都不會動心。炒的股票一旦定下就要專一,往往笑到最後是我而不是那些朝三暮四追龍頭搶熱點當初嘲笑我的人。
77、(熊)市是真正培養耐心的土壤!牛市往往會使人的野心膨脹。
78、我炒股的高興與痛苦,不是因為我的股票上漲而高興與下跌而痛苦,而是我規劃設計自己的股票十天半月應該怎麼走的大概率框架藍圖,雖然中間有好多意想不到的波動,結果股票基本上沒有走出這個框架之外,這是我最高興的,因為我能與莊家基本上想到一塊去了。想不到一塊時就是最痛苦的,我需趕快找原因調整操作策略。從來就不要自以為是,不自作多情。
79、股市有風險,但股市相對是「公正」的。公不公正就看你的眼力。
80、股市是天堂,但股市也是地獄。我想好多股友還是沒有真正嘗試到地獄是什麼滋味,但是我覺得我是嚐到了。即便是有炒股豐富經驗的人,如果生活經歷不夠豐富,也很可能在遭受一次下地獄慘痛的打擊之後,甚至有永遠要放棄炒股的念頭!只有經歷豐富的人真正嘗試到了這種滋味後,再炒股業績必有飛躍,這就是被擊落有多深,反彈就有多高。
81、炒股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最後,我加一句: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我的經驗話語共八十一條,也是九九歸一。真正想做到它,我認為炒股也就能炒到了真金。

5. 與股票有關的金融學論文怎麼寫

淘寶里搜索一下「股票論文」就搞定了。

6. 關於金融學的論文,五千字左右,謝謝!

金融學這一類型的論文,怎麼給你呢

7. 金融專業畢業論文怎麼寫最好有範文!要求4000字以上!

摘 要:我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十幾年的浮浮沉沉,已經日益發展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作為為我國政府宏觀調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貨幣政策,目前由於存在傳統渠道弱化和傳導機制不暢等問題,對經濟的調控效果受到明顯制約。隨著股票市場的蓬勃發展及其與國民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貨幣政策的實施必然影響到股票市場的走勢和發展。本文在對貨幣政策和股票市場作相關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礎上,從貨幣供應量、利率、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三個方面對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並就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傳導機制
Abstract: 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of China, it has grow up day by day and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is called the economic "barometer". The monetary po1icy, a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ans for macroeconomic readjus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found apparently restricted in its role in recent years, e to traditional channels fading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pediment.With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which is linked more closely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trend. This text does the brief summary to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policy at first,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ock market and monetary policy from currency supply, interest rate and interbank offered rat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ransmit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stock market;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引 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金融結構演變的一個突出趨勢是以股票市場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得以持續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股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股票市場對國際經濟、國內經濟的影響也迅速加大。作為現代市場金融經濟的主要宏觀調控手段,貨幣政策對於熨平經濟波動、促進一國經濟金融的良性持續平穩發展已舉足重輕。當然,貨幣政策與經濟金融的具體演進態勢是相互作用、互為影響的,貨幣政策的運用會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影響,反過來經濟金融格局的演變也必定會作用於貨幣政策,引起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乃至政策效果的變動,所以無論如何貨幣政策的制定都必須以現實的經濟金融結構為前提和條件,否則貨幣政策可能將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出現錯誤決策,從而對經濟金融的發展造成巨大動盪。中國加入WTO之後,如何維持本國金融系統的穩定,以及如何提高國內金融系統配置貨幣資源的經濟效率等問題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含義已經是國內經濟理論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
一、基本理論解析
(一)貨幣政策相關理論解析
貨幣政策是貨幣當局或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而採用各種方式調節貨幣供應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以此影響宏觀經濟變數的方針和政策總稱。貨幣政策實際上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對宏觀經濟進行控制的別稱,它是一個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構成部分,服從於總的經濟政策的要求。
第一,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目標是貨幣政策所包含的首要內容,它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最終目標和中介目標。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與要求,它的確立與經濟社會所發生的經濟問題密切相關中介目標應具有可測性、可行性、相關性等條件,它是指為了達到最終目標,貨幣當局必須先掌握的一些指標,這些指標在一定時期內應達到一定數值。
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之一,通常有四大最終目標: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它們的提出和確立是經濟形勢變化和經濟政策轉變的結果。對於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各經濟學派理論分歧頗大,遠未取得一致意見,但實際操作機制中,西方貨幣當局主要以利率和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第二,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工具是指貨幣當局用以控制貨幣供給量和貨幣運行環境,並經由中介目標去逼近最終目標所藉助的方法和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兩大類: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前者指以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影響整個經濟社會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後者指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系統的某種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隻影響某些特殊經濟領域中的信用和貨幣狀況的貨幣政策工具。 西方國家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貼現率政策。通常採用的政策工具是公開市場業務,即貨幣當局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的活動。公開市場業務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幾乎可以實現貨幣當局的任何中介目標,因此為許多經濟學家所推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可貸資金的多少,對經濟作用的威力巨大但彈性效果低下,故不常採用。貼現率政策使貨幣當局只能被動等待,不能主動出擊,同時還會產生難以測度的告示效應,干擾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道義上的勸告、法定保證金比率、消費信用管制、房地產信用管制和利率最高限額等,它們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微弱且存在一些難以避免的弊端,因此許多也已逐步取消。
第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如何引起社會經濟生活的某些變化,最終實現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分成凱思斯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和貨幣學派的傳導機制理論。
凱恩斯學派認為,從局部均衡觀察,貨幣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變貨幣市場的均衡,然後改變利率,通過利率變動,改變實際生產領域的均衡,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首先是引起商業銀行的准備金數量發生增減變動,然後引起貨幣供應量發生增減變動,這必然會引起市場利率的變動,進而引起投資發生增減變動,通過乘數效應,最終將影響到社會總支出和總收入的變化。
貨幣學派強調貨幣供應量變動將直接影響名義國民收入的變動,其基本傳遞過程為:中央銀行運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如在公開市場上購入證券,則商業銀行准備金增加,使商業銀行貸款能力增強,於是利率降低,擴大投資和放款。利率降低,使金融資產價格上升,這就相對地降低了耐用消費品和房屋等真實資產的價格,從而增加了人們對這類真實資產的需求,使其價格上漲,並且會波及到其他的一些真實資產,這樣循環下去,又增加了新的貨幣需求,使其社會的名義收入提高。
(二)股票市場相關理論解析
股票市場是指股票發行和買賣的場所,股票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中居於重要地位。股票市場分為股票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二級市場),前者指發行人經證券承銷商包銷或代銷,將未公開發行的股票上市以供交易的市場;後者指已發行的股票在投資者之間相互轉移的市場。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的發展互為條件,相互促進,共同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第一,股票價格。股票市場的行為通過股票價格得以定量反映。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上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代表了股票市場的一切走勢和行為特徵。股票價格包括股票發行價格和股票交易價格。股票發行價格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將股票公開出售給特定或非特定投資者所採用的價格,通常由發行人依據股市行情及其他有關因素決定。它受發行人的收益狀況、社會聲譽、地理位置、股市供求狀況、二級市場股價狀況、政府政策等因素影響,常見的發行價格有面值發行和溢價發行兩種。股票交易價格是指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流通轉讓時的價格,它能夠對貨幣政策做出直接的反應和變化。股票交易價格是股票的持有者(讓渡者)和購買者(受讓者)在股票交易市場中買賣股票時形成的股票成交價格,目的是完成股票交易過程,實現股票所有權的轉移。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股票的價格也是由其內在的價值和外在的供求關系所決定。
第二,股票市場的作用。股票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產權交易、風險分散和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對經濟增長和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日益突出。股票市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為企業籌集資金,促進企業快速發展;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增加其市場化程度,促進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深化金融改革,改善宏觀調控手段;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等。
二、我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發展的相關性分析
當中央銀行變動貨幣政策時,就通過貨幣政策有關手段促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水平波動,使流入股票市場的社會信貸資金、社會游資和儲蓄分流資金相應增多或減少,從而引起股票市場規模和股票價格指數相應變化。 股票價格決定於股票的內在價值和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指貨幣政策對股價指數影響。從股票價值角度看,當松動性貨幣政策啟動,社會貨幣供應量增加時,企業和居民所持有的貨幣資產總額相應增加。增加的貨幣數量打破了原先貨幣數量供求的均衡狀態,導致貨幣資產短期內收益下降。由此,社會貨幣資產和實物資產價格比例引起變化,企業和居民負債和資產結構也要發生相應變化。就是說,隨著人們手中貨幣數量的增加和貨幣收益率的下降,人們必然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實物資產,從而引起實物資產價格的隨之上漲。股票價格是實物資產價格的縮影。確切的講,股票價格體現代表著實物資本的價值,當實物資本價格因貨幣數量增加而上漲時,其價值的虛擬代表股票價格因其敏感度強,早就發生了變動;另一方面,從資金面角度看,任何貨幣政策的實施,在使社會貨幣總量變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股市中資金量。股市中增量資金的增加會改變股市供求關系,引起股價指數上漲。松動型貨幣政策一旦實施,既使是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傾向沒有發生變化,人們的資產結構也保持不變,股市中的資金絕對量也會相應增加。這是因為,社會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將按照原先股市資金與外圍資金相同比例流進股市和其他領域。同樣,緊縮型貨幣政策又以相同比例和方式減少著股市資金量。當然,不同的貨幣政策手段,或貨幣政策實施長短,對股市資金量影響特徵會有區別。因此貨幣政策的實施可以同時改變股票內在價值和股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從而對股票價格也有明顯的改變作用。
(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第一,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市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股票市場。如果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使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地減少,股票行情趨於下跌。同樣,如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增加,市場貼現利率上升,社會信用的收縮,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應減少,使股票行情走勢趨軟;反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或降低再貼現率,通常都會導致股票行情上揚。
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三種表現,一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可以促進生產,扶持物價水平,阻止商品利潤的下降;使得對股票的需求增加,促進股票市場的繁榮。二是貨幣供應量增加引起社會商品的價格上漲,股份公司的銷售收入及利潤相應增加,從而使得以貨幣形式表現的股利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從而股票價格也相應上漲。三是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增加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帶來的往往是虛假的市場繁榮,造成企業利潤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識使人們傾向於將貨幣投向貴重金屬、不動產和短期債券上,股票需求量也會增加,從而使股票價格也相應增加。由此可見,貨幣供應量的增減是影響股價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時,市場上貨幣供給量會增加,從而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企業投資規模擴大和居民消費增加,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我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的運作是直接以國債為操作對象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國債市場的供求變動和國債行市的波動,進而影響股票市場的行情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包括債券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是指央行在向商業銀行賣出債券的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約定的價格再買回上述債券的業務,其實質是央行用債券做抵押借入資金,目的是為了回籠貨幣;逆回購則與正回購相反,目的是為了投放貨幣。由於正回購和逆回購的操作會影響市場的貨幣供給量,往往對股市會產生一定影響。 如 2002年的6.24井噴行情後,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立刻由投放資金的逆回購轉成回籠資金的正回購,長達半年,總計回籠資金2430億元,其間行情一路下挫。可見公開市場業務的調控工具最先、最直接地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
(二)利率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利率並不是單向地通過商業銀行和貨幣市場來傳導其作用過程,它還會通過股票市場這一中介傳導其對實質經濟的調節作用。利率是股票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中央銀行的每一次利率調整,甚至投資者對利率走勢的預期或市場對利率變動的謠言都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的:首先,利率發生變化會使不同投資工具的收益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當中央銀行降低利率時,持有債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對於股票而言就會降低,那些債券持有者將賣掉債券轉而投資股票,從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而股票價格的上漲必然會為企業的股票籌資活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企業股票發行和籌資量的增加,企業的投資會相應擴大,通過投資乘數的作用,進而會帶動社會投資、消費和收入的增長。相反,中央銀行提高利率,則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行,進而降低企業的股票市場籌資能力和實物投資積極性,在投資乘數的作用下,進一步引起社會收入、消費和投資規模的收縮。其次,利率的變化會對公司的利潤產生影響。當利率提高以後,公司貸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潤下降,這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從而降低股票價格。再者,對於投資者而言,利率的提高會給靠銀行信貸進行股票抵押買賣或實行保證金買賣的短期股票交易帶來較大影響,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從而使股票價格下降。
股票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使儲蓄分流成為可能,而利率下調則使儲蓄分流由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我國中央銀行自1996年5月至2002年2月8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使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名義利率降為1.98%,扣除利息稅後的收益率僅為1.584%。在預期股票價格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上漲的情況下,由於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率遠遠高於存款的報酬率,部分居民將一部分存款轉化為股票和基金投資。
表2-1 1997—2004 年我國居民儲蓄及增長率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儲蓄(億元) 46280 53407 59622 64300 73762 94307 110695 126196 78571
增長率(%) 19.3 17.1 11.6 7.9 14.7 17.1 17.4 14.0 14.89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實踐表明,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整極易造成股票價格的波動。從1996年至2002年,為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投資,中國人民銀行連續八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利率。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上交所股市對這一利好做出了積極反應,步入持續上升的態勢;1996年8月23日,央行實施第二次降息,企業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1. 71個百分點,幅度之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受此消息刺激,股指屢創新高,並在當年年底沖上804的高點。1998年3月25日和7月1日,央行再次降息,雖然力度沒前三次大,但對准備金利率做出大幅下調,下調幅度分別為2.34和1.71個百分點。1998年12月7日,央行第六次宣布降息,一年內三次降息的間隔之短,在我國銀行利率調整史上也實屬罕見。但降息當日,上交所股指從前番降息時的1316點下跌到1260點。2002年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第八次宣布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上交所股指也於消息宣布後開市首日應聲而漲。
(三)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指的是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它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表示銀行願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銀行願意貸款的利率。一家銀行的拆進(借款)實際上也是另一家銀行的拆出(貸款)。同一家銀行的拆進和拆出利率的利差就是銀行的收益。
在20世紀初80年代開始的金融體制改革只能感,金融組織結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通過「分立」和「擴容」兩條途徑,改變了由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的局面。各家專業銀行和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客觀上要求進行資金借貸,調劑餘缺。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專門形式中央銀行職能後,實行「實貸實存,相互融通」的新的銀行信貸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資金的行際差、時間差、地區差進行拆借。1986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之間可以相互拆借,同業拆借市場得以真正啟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上海、武漢、廣州等城市為中心的有形市場。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規范,在經濟過熟和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拆借市場上出現了嚴重的違規現象,大量短期拆借資金被用於房地產投資,炒股票,或用於在開發區上項目,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延長拆借期限,哄抬拆借利率,干擾了金融宏觀調控,擾亂了金融秩序,而且市場內存在系統分割和地區分割,降低了融資效率。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撤消了各商業銀行及其分行開辦的融資中心、資金市場等同業拆借中介機構。在此基礎上,1996年1月3日藉助於全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電子交易系統和信息服務,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在上海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成立的融資中心停止自營業務,並逐漸淡出市場。此後,中國人民銀行在增加入市主體、完善相關法規等方面積極推進同業拆借市場建設。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業拆借市場成員的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更加廣泛,資金供求趣同的矛盾有所緩和,交易規模日趨擴大。
銀行同業拆借說明資金的流向和需求,當市場資金需求大的時候銀行同業拆借的利率就會上漲,利率上漲將會導致股市看淡,但這都是技術上理論。對股市實質的影響並不大,要結合其他很多因素一起看,比如遠期利率,或導致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漲的真正因素或匯率等。單研究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意義不大,只能知道市場近期的資金需求情況和是留入還是留出,那對股市的影響也不直接的指導作用。
三、提高我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對策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股市在轉化儲蓄、刺激消費、優化資源配置和傳導貨幣政策,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功能將會逐漸顯現出來。因此,積極借鑒國外已有的理論與成功經驗,構築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的基礎條件,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貨幣政策實踐中的重要內容。

8. 跪求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至少1000字,題目如下,急急急!!!!

最近一份針對中國內地A股投資者的調查發現,7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投資一個泡沫,這與多數外國觀察人士的看法相符。

據稱,按照一種標准計算,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市盈率高達70倍。更糟糕的是,據說30%的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即股票交易),實際上成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金字塔)騙局」(Ponzi scheme)。

上述問題加上中國內地「有問題」會計操作的名聲,以及未來兩年1.3萬億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帶來的威脅,難怪內地A股市場目前從高點下跌了約36%。

那麼,當前A股市場的調整是否只是大規模拋售的第一階段呢?這種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根本就難以找到有關泡沫的證據。以估值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預期衡量,基準的滬深300指數(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為23倍。這不算便宜,但遠不到我們所認為的泡沫估值,並且低於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價回調25%,70倍市盈率是怎樣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評人士關注的是規模較小、但價格更高的深圳股市,並回顧其過去12個月的表現。其次,2007年的業績增幅為48%,而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今年業績將增長32%。

盡管考慮到全球經濟放緩,32%似乎是個雄心勃勃的數字,但其中7個百分點來自於一次性退稅,而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5%左右,25%的稅前利潤增幅是可能實現的——當銀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為主要驅動力時更是如此。

對那些投資收益又該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資收益想必已成虧損)?事實上,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30%的數字帶有誤導性,因為「投資收益」包含所有來自合資公司和關聯企業的營運收益。剔除這些收入,我們發現,僅有9%的非金融收入來自於某種形式的資產重新估值。

我們對於這些數據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滬深300指數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使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進行審計:中國內地的會計過失風險,目前並不高於其它新興市場。

可能令A股市場面臨厄運的最終問題,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當前非流通股股東大舉湧向市場所構成的威脅。

不過,迅速檢視一下自2006年以來已經解禁的A股,結果表明僅10%的非流通股確實流入了市場。事實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屬於政府。他們同時拋售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種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將控制股票發行供應量,以繼續培育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

的確,增加股票供應量對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市場至關重要。A股歷來估值水平頗高,因為中國內地流通股市值與GDP和儲蓄的比率,仍遠低於其它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的水平。

換言之,相對於來自儲戶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應量」並不充足(特別是考慮到目前實際利率為負的現狀)。未來數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較高的波動性。

這些情況對於國際投資者有影響嗎?鑒於占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該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資者密切關注A股上市公司的價格走勢,近來A股市場回調,是MSCI中國指數相對於其它新興市場表現欠佳的重要原因。

9. 金融市場學都可以寫關於什麼樣的論文呀

1.建立中國區域金融體系的研究
2.現行匯率制度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與我國金融應對策略研究
4.我國人民幣匯率取向的對策與建議
5.論創建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
6.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
7.完善我國金融機構及洗錢制度研究
8.匯率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9.人民幣匯率與全球貨幣體系
10.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作用的影響
11.商業銀行貸款增長過快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議
12.我國居民儲蓄高增長態勢解析及改進意見
13.貨幣政策高透明度比較分析
14.對我國間接貨幣調控政策的市場缺陷分析
15.直接發行央行票據對我國公開市場操作的啟示
16.中國貨幣政策目標及管理策略
17.淺析熱錢流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18.監管職能分離後基層央行如何有效實施貨幣政策
19.論穩健貨幣政策的積極作用
20.城區存款業務發展的難點及對策
21.重建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體系的探討
22.利率市場化條件論證與方法探討
23.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探討
24.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分析
25.國際貨幣體系有關問題探討
26.國家的匯率干預有關問題探討
27.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分析
28.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問題研究
29.國際信貸問題探討
30.外匯交易有關問題探討
31.國際金融市場有關問題探討
32.國際收支有關問題探討
33.我國的國際收支現狀及發展趨勢
34.期權理論及其在外匯交易中的運用
35.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36.國際儲備題探討
37.國際融資問題探討
二、商業銀行業務與商業銀行發展理論
38.金融創新與我國銀行業的發展
39.我國網路銀行的發展及對策
40.金融全球化及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
41.對銀行導入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的思考
42.我國商業銀行福費廷業務的現狀與思考
43.論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
44.對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思考
45.論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46.如何提升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
47.商業銀行扁平化管理的探討
48.中國銀行業治理結構問題研究
49.探索現代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
50.抵押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1.簡論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利益目標短期化
52.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分析
53.成本管理在商業銀行系統管理中的應用
54.銀保合作發展芻議
55.商業銀行應加強產品定價管理
56.信貸業務重組與流程再造
57.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價值取向
58.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59.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分析
60.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優化的對策與思路
61.商業銀行組織結構創新
62.新《巴塞爾協議》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63.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64.關於信貸風險控制的深度思考
65.我國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
66.關於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評級
67.關於新商業銀行法的問題
68.從世界商業銀行發展趨勢談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
69.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目標與途徑
70.國有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71.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問題探索
72.商業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探討
73.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範機制研究
74.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途徑探討
75.商業銀行分業、混業經營利弊條件問題研究
76.商業銀行外部環境建設問題研究
77.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問題
78.建立和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體系
79.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問題的探索
80.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81.如何完善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
82.建立和完善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機制
83.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問題探討
84.中西方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比較分析
85.我國發展民營銀行可行性問題探討
86.民營銀行在我國發展空間探討
87.如何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88.國有銀行上市對其績效影響的分析
89.我國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業績比較:制度因素的探討
90.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投資基金的困難所在與對策
91.商業銀行對企業信用評估問題探討
92.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創新
93.商業銀行崗位績效考核的實證研究
94.現代銀企關系問題研究
95.員工素質與商業銀行現代化
三、金融監管與風險管理
96.論我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補充:
97.QFII規則及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分析
98.論混業經營下金融監管業的發展趨勢
99.試析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方向
100.票據業務風險防範問題
101.貸款五級分類的難點及對策
102.新增貸款質量與風險管理
103.完善貸款方式,規避貸款風險
104.構造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監控體系
105.對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機制建立的設想
106.存款保險制度的經驗與教訓
107.存款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與防範
108.構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
109.關於商業銀行的資本管制
110.社會信用環境與政府作為的關聯性問題
111.商業銀行風險與內部控制
112.信用卡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113.國外金融監管經驗及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
114.關於商業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
115.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定位戰略選擇
116.發展信用卡消費信貸業務的理性思維
117.當前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118.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與管理
四、資本市場與投融資行為
119.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定位
120.我國資本市場的制度缺陷
121.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分析
122.我國公司資本運作的發展戰略
123.我國券商的並購戰略
124.公司反並購的策略選擇
125.我國投資銀行的業務創新
126.資產證券化的運作研究
127.我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
128.證券投資基金的業務創新
129.證券公司的治理機構
130.證券公司的風險控制
131.期貨市場的發展戰略
132.期貨市場的風險控制研究
133.期貨公司的內控機制
134.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戰略
補充:
135.我國股票市場流動性的研究
136.我國股票市場的政策性風險研究
137.我國股票市場的波動性研究
138.我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對接
139.我國公司的資本結構分析
140.我國股票融資的效益分析
141.我國增發新股的效益分析
142.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穩定市場的效果分析
143.我國證券市場做空機制的研究
144.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的完善
145.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的強化
146.我國股票指數期貨可行性研究
147.解決我國股權分置的研究
148.我國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研究
149.我國風險投資的研究
150.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保護研究
151.證券市場信用交易的研究
152.風險投資基金運行機制研究
153.證券市場投資者心理研究
154.行為金融學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應用
155.我國股票市場投資理念的研究
156.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研究
157.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
158.我國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協調發展研究
159.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績效評估研究
160.期貨市場的功能研究
161.我國公司股票期權的研究
162.我國國有銀行的改制上市研究
163.證券市場的監管研究
164.股票發行制度研究
165.股票退市制度研究
166.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研究
167.我國公司重組的效益分析
168.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
169.國際投資問題研究
五、合作金融與信託租賃
170.農信社改革冷思考
171.農信社的職能定位
172.農信社的主力軍作用
173.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
174.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基點思考
175.降低農信社不良貸款之我見
176.農信社不良貸款的成因及解決對策
177.農信社擔保貸款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78.農信社產權制度改革的探討
179.農信社應加強中間業務的發展
180.我國信託業存在問題調查分析
181.論信託財產獨立性在信託實務中的體現
182.我國集合資金信託產品風險分析
183.制約我國信託業發展因素分析
184.淺議信託在資產證券化中的運用
補充:
185.個人信託在我國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186.融資租賃證券化融資分析
187.企業對租賃功能運用狀況調查
188.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中存在問題分析
189.制約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因素分析
190.信用社的現狀與發展之路
191.信用證結算有關問題探討
192.托收結算有關問題探討
六、其他及綜合
193.商業銀行分配與激勵制度建設問題
194.論我國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195.論我國投融資體制的配套改革
196.我國金融人才的供求現狀與發展問題
197.商業銀行委託理財業務發展問題
198.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制發展問題
199.我國投資理財業務現狀與發展研究
200.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問題研究
201、信用擔保機構與商業銀行風險防範的相關作用問題
202、金融中介體系發展問題研究
補充:
慢慢挑吧,希望蛋卷的回答可以幫上你。

閱讀全文

與金融學關於股票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