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學碩考研經驗

金融學碩考研經驗

發布時間:2021-01-16 22:29:26

金融學考研學校推薦

考研院校選擇:九大金融名校報考難度分析

1、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師資: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學校里的導師大多是奮斗在金融前線的高官,實踐經驗非常豐富,如果想在銀行或國內證券公司就業,這應該是個很好的選擇。最近幾年招生人數都穩定在30人左右。

考試:專業課考試內容廣泛,是所有院校中考試范圍最廣的,也是唯 一不指定任何考試參考書目的院所。從分數線來看,2017年五道口金融學院考研復試分數線是388分,相對於其他院校來說分數線還是比較高的。

就業:以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是國內金融系統,包括各大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等。整體就業形勢非常不錯。

2、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實力:作為北大工商管理教育的主體,是亞太地區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學院聘請了一大批造詣深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長短期訪問教授和特聘教授。其中1996 年諾貝爾經濟學家James Mirrlees 爵士與國際著名的統計學家刁錦寰教授被聘請為名譽教授。

考試:專業課考試難度比較大,側重一定的數學能力,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還有就是考試范圍要廣,整體上看,北大光華的金融碩士考研錄取分數線至少需要400分以上,另外,與其它院校不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碩士考英語一,英語難度增加。

就業: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金融碩士畢業生就業去向最多的是金融行業,銀行、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所以就業形勢也非常不錯,而且有很多的出國機會。

3、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師資:人大在中國的金融界歷來被視為老大哥。是全國金融學第一個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貨幣金融學的主要奠基人黃達教授是人大前校長,中國金融學會前會長,也是中國金融學會歷任會長中唯 一 一位學者會長(其餘都是由在任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擔任)。人大的金融碩士學費也是最高的,但是請的都是名牌老師授課。

考試:如果要考上,主要是兩個障礙:一個是專業課,可以分數不高,但一定要過線,還有一個是數學,是重中之重。

就業:人大金融的就業前景非常好,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其就業形勢非常好,完全可以和北大清華相比。

4、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中財的金融還是不錯,是全國第三個國家重點學科,老師的水平比較高,比如王廣謙校長,李健教授等。學生就業的情況也比較讓人滿意。考取難度屬於中等,還有一點中財招生比較公平。由於學校唯 一的國家重點學科就是金融(雖然這一點在同類財經院校中明顯處於劣勢)。初試考的是經濟類聯考綜合。試題有一點難度,但復試分數線比較低,過線的可能性比人大和北大還是大很多。中央財經大學的金融專業最強的還是貨幣銀行理論。

㈡ 19考研,想考雲南大學金融學學碩,值得嗎

1、19考研,想抄考雲南大學金融學學碩,襲值得。選擇報考學校的關鍵是看自己的實力和備考情況。雲南大學也是211和雙一流建設學校。
2、讀研屬於學歷教育,主要是為了學習和學歷,為了解決部分單位和崗位的入職和升職門檻。通常用人單位首先看學歷(博士、碩士、本科),其次才看就讀院校。考上名校對以後就業會有優勢但研究生就業主要還是要看機會、能力和期望值。

㈢ 請問考研金融學 與金融碩士有什麼區別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其實回答過其他人,你提的問題我覺得應該是想問金融學碩和金融專碩的區別吧。
其實兩個專業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考試科目、培養方向以及今後的就業
首先說說考試科目,學碩一般考試科目分為政治,英語一,數學三以及(947)經濟學。相比之下金融專碩考試科目一般為政治,英語二,數學三以及(431)金融學綜合。可以看出區別主要在英語和專業課上,目前公認英語一更考察語法知識、許多專有名詞以及較多的長難句、復雜句,所以英語一難度大於英語二。專業課就難說了,經濟學考察的是整個經濟體系,金融學考的就是金融,但是難度就要看學校出的考卷了。
接著聊聊培養方向,金融學碩學習期間更注重理論知識,金融專碩更偏重於實際操作,而且由於現在金融專碩越來越火,所以很多學校也加大了傾斜力度,不同學校有不同特色,例如外國語大學在教授金融業相關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國際金融,培養國際視野。理工類學校比較注重培養理工能力,比方數理分析。
最後說一下就業方向,一般金融學碩偏向於研究所或者留校,金融專碩一般偏向於金融行業,但是不是說學碩就只能做研究,專碩不能留校,更多還要看在學校的學習經歷以及拿到的證書和教授評價。
以上基本就是金融學碩和金融專碩的區別了,希望能幫到題主

㈣ 南昌大學金融學學碩的復試考什麼

如果研究生還是讀昌大!江財是本科好!

㈤ 金融碩士考研數學如何復習

金融碩士考試數學考數三或396聯考,分數為150分,是較為重要的,同時考研數學也比較難,那麼金融碩士考研數學怎麼復習?考研數學怎麼學?有什麼好的方法?以下為學姐的一篇考研數學復習經驗貼,分享給金融碩士考研的大家。

首先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想要跟大家聊一聊。我收到過很多關於考研的咨詢,其中問起數學的最多的一個方面就是,很多同學會說自己的數學基礎不好,好擔心怎麼辦,那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一、關於考研數學的基礎問題

我聽到很多說法都會強調數學的基礎的重要性。但是說實話,就考研數學而言,其實也就是基礎有更好,沒有也沒關系,最重要的是學習的能力。過多的強調基礎,很多時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對於想要參加考研的個體來說,基礎不基礎的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既然選擇了考研,那就意味著沒有放棄的打算了不是么?反正有沒有基礎都是要考的了。而過多地強調基礎,反而是一種壞事情。因為,對於一些數學學習經歷沒那麼豐富的同學來說,如果你過多地擔心自己的基礎問題,一來會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在漫長的刷題過程中一旦稍微遇到困難,很難避免自己會拿所謂的基礎不好作為暗示因素,從而產生氣餒甚至放棄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帶著基礎不好的心理負擔准備考研的你,在數學這門課上很容易走入歧路。為什麼這么說?因為考研數學是很需要系統地思考和總結知識點的能力的。而要總結出一門學科的整體知識架構和邏輯關系,首選你在面臨這個所謂的「龐然大物」的時候要有自信。如果心理上就慌了,被看似密集的知識難點一個接一個地嚇一圈,別說你要拔高出來,宏觀地抽離出這門學科的邏輯主線,可能你連堅持刷完一整本的復習全書的勇氣都沒有了。

最後,太糾結於自己是不是基礎不夠好,跑回去啃各種大學數學教材,很容易做一些對考研來說無用的功。雖然這些學習可能對你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要用到的場合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畢竟考研時一件很需要效率的事情不是么?我想要強調的一點是,應試考試大都是技巧性地運用,熟能生巧的那種。尤其是像考研這種選拔性考試,並不是為了所謂的天縱英才而設計的。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基於龐大的人口基數進行的選拔,對個人來說考研成績可能有隨機性,但是放在群體里,便是期望值及其穩定的考試了。

所以數學考試,最合適的應付方法就是,抓住邏輯主線,把各個考點串聯起來,然後根據自己的情況逐個突破。具體的突破方法就是,熟能生巧。

所以在做任何一道數學題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你現在做的是哪個考點的內容,這個考點的一般出題方法是什麼。如果你做完題了還不知道你做的這道題對應的考試點在哪兒,解題思路(套路)是什麼,那麼就針對考研這么一件目的性明確的事情來說,是有點浪費時間的。

就我自己而言,二戰復習的時候,對整個考研數學的套路才有了深刻的理解,覺得前期花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的時間太多了。比如把基礎660道題刷了一整遍,還不明白為什麼這么難的題還他媽的是基礎。它說自己是基礎,只是因為它是把各個知識點打碎了再以選擇題的方式出現了的。但是如果你沒有整體框架,你去做這些題,就像是光腳踩石頭,指不定哪一顆就刺到你的穴位了,你還以為問題出現在石頭(題目)本身,而不會去檢查你自己的經脈(知識框架)。

二、考研數學怎麼復習?

好,說了這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建設的話,那麼考研數學具體要怎麼准備?我建議,細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搞定知識框架,但是這個階段即使搞完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框架一般還很模糊,沒有關系,堅持往後走。

這個階段的參考書兩本就夠了,考試大綱和復習全書。整個考研數學大概五本半書就夠了。也不要買多了,買了基本上也沒有用,反正沒有時間看。考試大綱長這樣,很薄的那本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版的,其他任何的大綱解析你都可以不用買了,買了也不會看,看了也是浪費時間。

復習全書就是李永樂的那個,數學一或者數學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買。每年雖然封面會有一些變化,內容感覺都差不多,因為畢竟考綱如果變化不大的話,完全按照考綱來的數學全書是不會變的。但是為了安心,你買最新版本的也好。我建議不管基礎好不好的,都到九月份了,直接從這兩本書開始入手就好了,至於同濟大學的數學教材,或者其他各種高等數學教材之類的因為都不是針對考研編的,所以都可以放下了,你說你要為了陶冶數學情操,也不用非選在考研准備階段對吧。

還是以實用為主。再次強調,考綱就是那個好薄好薄的羅列考點的那個東西,如果沒有也行直接用復習全書就好了,只是因為考綱構薄,所以我覺得更容易獲得整體框架而已。我們需要在這兩本書里把所有的知識點都過一遍,建立起大體的知識框架。光看考綱,上面這些名詞肯定不夠的,所以跟著復習全書走一遍便是必然的流程了。但是這個走一遍也不用特別特別細,我個人的建議是如果時間比較緊迫的話可以先把全書里的知識解析走一遍,這個走一遍的水平大概是,看完每個知識點的解析的講解和核心例題。時間有多的話,例題蓋住後面的解答能夠自己提煉出完整的思路和關鍵步驟,對於特別重要的例題,還需要能夠不看答案自己解出來。

時間特別緊迫的話,這一遍快點過也行。至於課後的練習題,更可以在第二階段再做。第一個階段時間可以壓縮得更短一些,大概半個月到三個星期之間做完,如果能快一點會更好。主要是要有一個全面的框架,具體的技能磨練到第二個階段再做。

第二個階段:逐個突破知識點,做針對性的訓練,磨練每一個細點。

這個階段的話,就是深入地啃復習全書上的每一塊知識點了,從微積分到線性代數到概率論,根據全書上的安排分為小的知識點深入地啃下去,看懂每一個例題的思路和方法,把全書課後的題目也做了,每天做好時間安排,做好階段性的進度安排。

這個階段因為是打磨的過程,所以時間安排上應該放長一點,大概應該從九月中旬開始做了,持續兩個月到11月中旬結束都可以。如果基礎好一點的話,到十月低結束也行,完全看你自己的信心和手感。當然,我知道對於絕大多數基礎智商和我一樣普通的人來說,其實過了這個階段也沒有會變得很厲害。事實上這個階段反而是最難熬,最沒有信心的時候,因為感覺自己知識點漏洞百出,每一點都是弱點。放心,這是正常現象,因為這是你深入梳理的第一步,就像梳頭發一樣,第一次要梳整齊的時候是最疼的時候,因為常常會碰到打結的地方。但是這一遍過去了就好了,第二次梳的那種舒爽感你隨後就可以體會到的。

所以這個階段一定一定要沉住氣,放下心來慢慢啃,不要著急。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因為這個階段戰線拉得最長,為了防止走到後面忘了前面的,要注意每隔一段時間復習之前走過的內容,建議以星期為單位,在周末的時候回顧一下上個星期復習的內容,一定要做到每一個點都回顧到。

而且有個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每次你回顧的時候都會有新的發現,你會覺得之前難得不行的題目在你每次回顧的時候好像都變得簡單了,即使你過去一個星期學習的內容和上一個星期的看起來好像全然沒有關系。我覺得是一種思維的發散,對大腦的鍛煉就好像身體的鍛煉一樣,每個部位不是獨立存在的。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個人做題習慣一定要尊重,不要強迫自己。比如我那個時候每天不做道微積分就睡不著的,簡直就是有病。

過完這兩個階段之後,你應該做一個總結,讓自己既有宏觀框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入細節。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有把握的話,那麼針對性地重復第二步的某些弱項,但是這拾漏補缺的階段所花的時間不要太長,一兩個星期完全夠了。因為後面你還不斷地有時間來做這樣的事情。至於具體每一塊知識點上的安排,我不建議給自己太細的時間規劃。比如我自己,一般線性代數和微分方程手感比較好,很容易就上手了,大家都覺得很簡單的概率論反而不是很熟練,所以我自己在概率論上花的時間比普遍覺得難得線性代數上花的時間更多。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慌,不要拿別人的節奏參考你自己的安排,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現在是磨刀階段,穩扎穩打總是沒錯的。很多人這個階段沒把握好,就中途放棄了,很遺憾。但是反過來想想,過了這個階段就有一部分人退出這個游戲了,自己堅持下來還是蠻有成就感噠~

以上這兩個階段的時間安排總體來說,加起來三個月,其中第一個階段大概半個月到三個星期,第二個階段兩個月。大概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時候要做完。

總之,不管你按照什麼方法來的,最晚到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時候,你對數學考試覆蓋范圍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並且回過頭再看考綱的時候,知道每一個考點的大體內容是什麼,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深入下去。

第三階段

這個時期,我們大概需要用到三本半書,當然你為了安心,多買本其他題傍身也可以。其他的真的不用再多了。

首先是,真題解析。

這算是一本,然後再來一套真題試卷,和上一本是一樣的內容不一樣的形式,算是半本。

還有一本基礎660,不用全做,用來做專項訓練。

最後,再來一套模擬題。這些書真的就是夠夠的了。

第三步:做幾套真題,發現自己的知識弱點,然後針對弱點做專題訓練。

是的,和很多人推薦的不同,我建議各位早一點做真題。因為我的個人經驗告訴我,真題是最有效的練習資源。有些人會認為,真題這玩意兒這么珍貴,每年就一套,做完了就沒有了,要好好寶貴,留著最後才用。但是,我會告訴你,真題不是只做一遍的,我覺得至少要做上三遍才有質的飛躍。為什麼至少做三遍,為了文章的邏輯性,放在下文再說。

在這里,我建議大約拿出三張試卷做練習,每次把試卷從頭到尾做一遍。說實話,我相信,對於絕大絕大部分的同學來說,都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題目都做完,不是時間有限,而是知識點訓練得不夠熟練。但是,這一遍主要是為了挑你不會的地方,而不是挑你不熟練的地方。什麼叫不會的地方,就是大題你沒辦法寫出完整的思路,小題你不知道前因後果的那種。這種不會的題型,你在復習全書裡面一定可以找到相類似的例題,然後在全書里找到所在知識點,把這個知識點的前因後果前程往事都弄明白。如果覺得還沒有信心的部分,有必要的話可以結合基礎660題這本書,把裡面相關的題畫出來做專項訓練。而三套試卷的話,基本上能很好的覆蓋所有的考點了。以真題來檢驗你的第一,二輪復習成果,並且用來查漏補缺,是最好的方式。

這個過程大約持續兩個星期。所以做完這個還剩的時間大概有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當然,如果你時間有多的話,你可以把補缺的地方做得更細致一些,簡而言之,就是多刷一些660題,但是這個不是必須。這個階段用的真題,
推薦使用書本版本,而不是試卷版本。試卷版本留在後來用來刷手的時候用。

第四步驟:猛刷真題,至少做三遍,越多越好。

為什麼至少做三遍?因為做第一遍的時候,是來熟悉題型,第二遍來提升計算速度,第三遍避免錯誤,提高正確率。如果有時間,再做第四遍,那麼就是對整個考研數學真題有系統性地把握。能夠做到這一點,大概就可以嘗試預測真題類型的,差不多能夠做到把一個數學考試考成半開卷的感覺。當然,說這么多,其實就一句話,熟能生巧。就時間安排來說,這個刷真題的過程至少要一個月。

如果十套試卷,你做三遍,就是30套試卷。30套試卷一天一套也要一個月,更何況絕大部分時候根本做不到一天一套。因為做完一套試卷的意思是,你要花三個小時把試卷做完,然後再話至少三個小時的時間對完答案,分析錯題,把每一道錯題都弄懂答題思路。當然,做到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時候,你的時間會有所縮短,但是最多縮成三個小時寫完試卷對完答案做完錯題分析完成一切。

所以,按照十套試卷算,你花在真題上的時間也是:6*10+3*20=120個小時。每天你花4個小時在數學真題上,也得滿打滿算一個月的時間。更何況光數學,除了真題你還可以干點別的。別的是什麼呢,如果真題做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了,可以換一下模擬題練練手。但是不要一開始從模擬題做起,因為模擬題出得再好也不是真題,總會有細節上的手感不一樣。就像所謂的高仿和正品一樣,用過正品了再想著買仿品。模擬題也不要想著一定要做完,時間不夠,好好打磨真題也行了。

再次強調,不斷重復地,猛刷真題。第一遍從比如2002年的真題開始刷起(具體不太記得是哪一年開始數學是現在的考試結構了,就是先是選擇題再是填空題,而不是先是填空題。)把2016年的試卷留下,刷到了2015年的,再回過頭刷一遍。刷完三遍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都他媽的是套路啊。當然,其實聰明的同志不需要刷到第三遍就發現套路了,但是三遍後你對套路會更熟悉。真題刷一個月,大約就到十二月中旬了,此時離考研大概還有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的時間。

三、考研數學的套路問題

我之前說,考研數學就是套路,深深地套路,換湯不換葯的那種。可是有人留言說至少去年考試不是套路了。我還被嚇了一跳,心想,難不成這一兩年突然還改革了不成。於是去翻了去年的考研數學三的真題,發現,其實還是套路。

但是為什麼肯定還是會有參加過考研的同學覺得,自己考的那一屆不是套路呢?嗯,有過兩次考研經驗的我曾經也覺得,我自己參與過的考試就是比往年要特別一些,就是脫離了套路而獨特的存在。但是,其實覺得自己考的那張試卷不是套路的同學,那是因為你已經被深深地帶進去了而已。只緣身在此山中啊。更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有點猶豫,要不要這么早把考研數學有套路分享出來,畢竟才九月份剛剛開始,還有很多同學連數學全書第一遍都還沒看完,甚至有些人要拋棄了李永樂的全書去搞別的。對如此心浮氣躁的同學,我怕如果太早把套路說了可能反而不好,以為這條道路有捷徑可尋,便不好好復習了。

畢竟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是考到第二年才逐漸發現,然後忍不住拍一下大腿,說聲,我,擦...但是仔細想想,其實也無沒關系,其實所謂的套路不過是指考研數學的題型固定,分布固定,甚至很大程度上,解題方法都固定,考來考去考點就那幾個,真題弄透了就可以把考試考成半開卷了。但是對於復習的前兩個時期不好好打好基礎的人來說,即使發現了套路也白搭,最後題目解不解地出來,能不能得到准確的最後答案,獲得高分,還是靠實打實的解題能力。這個解題能力就得靠一道題一道題,一張試卷一張試卷地刷出來的。你考前知道了所有的題型分布,知道了考卷上會出現的所有套路,如果沒有實打實的能力基礎,那也是白搭。因為考研數學巨大的計算量以及它緊湊的時間安排決定了,就算它變成開卷考試,考出來的分數分布差距變化也不會很大。

考研數學,只需要一點點智商,和很多的勤奮式的重復訓練。所以在如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把考研數學的套路用勤奮的模式以最優化的方法解開?我講的並不是捷徑,
而是一定要靠自己一天天在書桌前,自習室里或者圖書館里用筆和草稿紙不斷地練習出來的,必經之路。再開始進入這個部分的復習介紹的時候,我一定要強調一點,就是你一點要確保你的上一部復習是到位而又扎實的。即,你已經擁有了完整的知識框架,並且對每一個知識點有了一定深入的掌握能力。

㈥ 金融專業考研的話考專碩好還是學碩好

這個需要看你對於未來發展的預期。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碩,學碩越來越少,主要是因為專碩比較適合工作,是比較應用型的,學碩適合於做研究,是研究性碩士,因此後面越來越多的學術型碩士是碩博連讀類型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㈦ 你好,我是一個三本考研生,想考金融學學碩,請問有沒有好考的冷門學

個人建議,加綜合考慮,考上的唯一可能性,是你至少提前2年及以上准備,外加回極度的勤奮。因為先天答不足,後天要努力。笨鳥先飛。
以你的實力,說句得罪話,要想一年努力就考上,是絕對不可能的。要想2年輕松准備,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時間充分,外加勤奮。。。。

㈧ 考研金融學碩一般都考什麼科目

考研金融學碩,一般初試都是四門:思想政治、英語一、數學三、經濟學綜合。

其中,思想政治、英語一、數學三,是全國統一命題,各高校基本一樣。

經濟學綜合則是報考高校自命題。有的考西方經濟學,有的考政治經濟學,有的高校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都要考察。

復試時,就是金融學的專業課。

(8)金融學碩考研經驗擴展閱讀:

報名參加碩士研究生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要求報名時通過學信網學歷檢驗,沒通過的可向有關教育部門申請學歷認證。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普通高等學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推免生)是全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激勵高校在校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創新、全面發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研究生選拔質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

免試,是指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必經過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初試,直接進入復試;推薦,是指普通高等學校按規定對本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進行遴選,確認其免初試資格並向招生單位推薦;接收,是指招生單位對報考本單位的具有免初試資格的考生進行的復試和錄取。

同等學力申碩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的人員,都可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授予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博士學位的規定》的要求與辦法,向學位授予單位提出申請。

申請人通過了學位授予單位審核、國家組織的全部考試以及學位論文答辯後,經審查達到了碩士學位學術水平者,可以獲得碩士學位。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是國家為同等學力人員開辟的獲得學位的渠道,這對於在職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和幹部隊伍建設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㈨ 你怎麼看南京大學金融學學碩考研

考研是否有利於就業,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內是,不管你是選擇容就業還是選擇考研,都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看清自己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結果。最後,祝考研成功,工作順利,心想事成!

㈩ 本人大三會計專業想要考研,想問一下考本專業好還是考金融學碩較好

考研專業的選擇復要根據自己的制職業目標和發展規劃來定,只有最適合你的,並沒有哪個專業好與不好之說。
你說的會計專業和金融專業,都是熱門專業,會計的職業方向有各大中會計事務所、公務員、律所、國企私企、教師等。基本每個行業都需要會計專業的學生。
而金融則主要是進入金融行業,比如銀行、證券所、投行、融資理財、保險、信託類企業。
另外我看到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答案,這里明確一下,金融考研考數學,會計學碩也要考數學的!會計專碩初試不考高等數學,是管理類綜合聯考+英語,而管理類聯考裡面也有數學,只不過大部分題目是初高中數學。
另外,如果你的家庭條件較好,可以選擇金融行業,如果家庭條件一般,那麼務實一些,會計會好一些。

閱讀全文

與金融學碩考研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