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金融學論述題:試分析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回策工具即傳統的三大貨幣答政策工具:再貼現率,存款准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操作.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如優惠利率,保證金利率,行業信用管制等的間接信用控制;如貸款量的最高限額和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額的直接信用管制手段.
㈡ 貨幣金融學分析題:聯系中國實際分析當前中國採取了怎樣的貨幣政策 相應採取了哪些政策工具如何評價 謝謝
從「適度寬松」到「穩健」,2011年的貨幣政策定調要做「減法」。近日召開的央行工作會議則進一步勾畫了「減法」的路線圖。這不是政策信號彈的釋放,而是貨幣政策方向的既定。唯一值得探討的是,這個「減法」路線圖預留的彈性空間有多大。現實懸念則是,未來「減法」的步調節奏,能否靈活地匹配迎合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
央行提出今年的四項工作任務,即穩物價,促轉變,防風險,推改革。穩物價赫然位列首位,毫無懸念與此前各方預期一致。會議提出,穩物價是央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央行要有效管理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央行會議還提出,要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
對於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官方人士此前已進行過多次的吹風,暗示了未來「減法」的步調與節奏。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曾明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比較有靈活性和針對性:既能在經濟偏熱時適當緊縮,也能在經濟偏冷時適當放鬆。不過她同時強調說,「貨幣供給總量回歸常態」是2011年貨幣政策最主要的任務。只有回歸常態,才能實現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動性總閘門的要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央行在去年底二次加息,表明至少在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事實上已進入穩健偏緊階段。由於上半年的通脹形勢更加嚴峻,因此上半年政策出台的密度可能更大。下一步,貨幣政策不排除利率、准備金率、匯率「三率齊動」。下半年,如果通脹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貨幣政策則可能相機放鬆。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很可能採取「小步快跑」式的加息策略,引導貨幣政策回歸常態,預計2011年將有3次以上的加息。
經濟學家華生也認為,現在確實進入了加息周期,央行將用加息與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組合拳的方式來達到預期效果。他表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利率市場化,而現在的利率明顯低於市場利率,央行會採用小步微調的方式提高利率直到與市場利率相符。因此,今年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再次加息。
另一方面,「減法」路線圖預留的彈性空間有多大呢?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央行未對外公布2011年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也未對信貸規模目標提出具體要求。會議提出,要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
有報道稱,央行今年將不設具體的信貸增長目標,而是將依據經濟增長情況和通脹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不過,由於今年貨幣政策將從適度寬松轉為穩健,意味著以M2為主的貨幣供應總量增長應低於適度寬松時期,降至以往穩健貨幣政策階段的一般水平。
二是與以往相比,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及其組合將更富有彈性,從而使得「減法」的步調與節奏將更富有靈活性。央行表示,將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同時,實施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措施,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有業內人士就此認為,年內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順序將是公開市場操作、差別准備金率;而常規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及匯率的使用頻率也將有所加大。
三是宏觀經濟「轉方式、調結構」以及金融行業自身的多線改革,亦為貨幣政策「減法」路線圖預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
央行提出,2011年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創新,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升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此外,央行將積極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穩步擴大對外開放。會議還提出,將繼續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迴流渠道。
種種跡象顯示,在央行擬推進的多項改革計劃表中,「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溫度最高。「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 「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央行行長周小川則在公開場合全盤托出了他的構想,使得業界對於改革的預期陡然升溫。
㈢ 金融學的問題
武漢愛卡雲科技幫您解答:如何影響貨幣供給量?當央行持續實行逆回購,即投放流動性時,此時市場上不「缺錢」,也就是常說的資金面寬松,就會使得相關品種的收益率處於下行通道。如果加之未來經濟增速放緩,還會導致市場利率逐漸走低,債券的價格便隨之走高。此時投資者可以適當的配置債券或債券基金,來獲得長期穩健的收益。
央行對於逆回購的運用,反映出央行對於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政策工具的偏好。央行不僅把逆回購放在調節銀根等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第一位置,而且央行報告也表明公開市場操作將成為央行管理流動性最為重要的貨幣政策組合。央行對逆回購的偏好並非一時之策。通過逆回購操作還可以將貨幣市場的池子進一步做大,作為銀行之間的交易,為未來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做好准備。
逆回購是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簡而言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逆回購是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途徑之一。
央行進行逆回購是為了解決市場流動性不足的狀況,以應對銀行體系資金緊張狀況,為穩定經濟增長提供金融支持。
逆回購預示著貨幣政策進一步趨「松」,對股市來講是利好
金融學里,利率代表的是貨幣的價格,貨幣的使用價格。所以當貨幣供給增加。 Ms 大量增加時,在貨幣需求Md不變的情況下。你們就可以用經濟學的均衡價格來拖到。因為供給增加而需求不變。那麼代表貨幣價格的利率 i ,當然會變小。反之亦然,當需求不變,而供給減少時,如最近P.B.C突然提高存款准備金率,貨幣供給大幅減少,導致的結果當然是i的上升。
㈣ 求金融學論述題:試分析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來說是三大傳統政策工具,這三種工具也各有不同,首先,調整存款准備版金政策的效應比較權巨大,產生的影響往往超過預計,所以輕易不應調整這個指標,其次,再貼現率的調整會在貨幣投放上產生乘數效應,而不是直接減少貨幣量的調整金額,最後,公開市場操作往往是發行央行票據,或是贖回央行票據,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最為溫和,更因為屬於市場行為,所以適合較為頻繁的使用而不至產生大的震動或超調現象
㈤ 中國人民銀行經濟金融類筆試技巧有哪些
以經濟學為例,微觀經濟學常考一些曲線的特點及曲線的移動,例如消費者行為中的效用理論、消費可能曲線的移動;生產者行為中的等產量曲線、等成本曲線、短期生產與長期生產行為中涉及的各種曲線等。宏觀經濟學常考一些模型,例如IS-LM模型、財政政策及擠出效應、小型開放經濟模型、宏觀經濟現象、經濟增長理論及經濟增長模型,其中的索羅模型幾乎是每年必考。近三年的計算題考查的知識點也都是來自宏微觀經濟學。金融學考查的重點集中在貨幣制度、貨幣供求理論、利率、金融市場、中央銀行業務、貨幣政策、金融監管以及國際金融的部分知識點,其中近兩年的論述題考查的都是金融監管方面的相關內容。
對於報考中國人民銀行的廣大考生來說,專業課的復習是一個難點,考生在復習備考時,一定要做到全面、深入。中公金融人建議考生提早備考,現階段可以全面復習,復習的資料主要是教材。西方經濟學的兩本教材較普遍的是高鴻業的第五版,其他版本只要是內容一致也可以作為復習備考的資料。金融學一般建議復習參考黃達的金融學第三版。另外,考生還應復習國際金融,國際金融近兩年考的題目相對較少,在復習備考時不必面面俱到,可做重點復習,例如國際收支、匯率等內容。
人民銀行的筆試一般是12月份,建議考生在考前一個月進行重點復習和題海戰術,主要針對以往考試中的高頻考點進行重點復習。根據以往的經驗,有很多考點會重復出現,可能換個題型或者換種角度,但考查的知識點是一樣的。題海戰術建議考生認真做一下歷年真題和模擬試題,做題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時間,在時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合理安排答題順序。
㈥ 金融學論述題:試比較央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就屬於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法寶」:再貼現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
1、再貼現政策。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向中央銀行以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被稱為再貼現(Rediscount);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以及貨幣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它有以下特點:(1) 一種短期利率。因為中央銀行提供的貸款以短期為主,申請再貼現合格票據,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最長期限也在1年之內。(2) 一種官定利率。它是根據國家信貨政策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3) 一種標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蘭銀行貼現及放款有多種差別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現貼現利率為最低標准。優點:一是能通過影響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向央行借款的成本來達到調整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再貼現率上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從而社會對借款的需求減少,達到了收縮信貸規模的目的;二是能產生一種「告示效應」,即貼現率的變動,可以作為向銀行和公眾宣布中央銀行政策意向的有效辦法,可以表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信號與它的方向,從而達到心理宣傳效果。再貼現政策的局限表現在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為再貼現政策只能影響來貼現的銀行,對其他銀行只是間接地發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的行為。另外,再貼現政策工具的靈活性比較小,缺乏彈性,若央行經常調整再貼現率,會使市場利率經常波動而使和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2、存款准備金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范圍內,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比率,來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間接地控制社會貨幣供應量的活動。優點:一是有較強的告示效應;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具有法律效力,這種調整有強制性;三是准備金調整對貨幣供應量有顯著的影響效果,准備金率的微小調整會使貨幣供應量產生很大變化,主要通過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和對超額准備金的影響。缺點也主要是缺乏應有的靈活性,正因為該政策工具有較強的通知效應和影響效果,所以其有強大的沖擊力。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數場合下使用,它只能作為調節信用的武器庫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經常使用的武器。
3、公開市場政策。所謂公開市場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各種證券以控制貨幣供應量及影響利率水平的行為。優點: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可以左右整個銀行體系的基礎貨幣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標的需要;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政策具有「主動權」,即政策的效果並非取決於其他個體的行為,央行是「主動出擊」而非「被動等待」;公開市場政策可以適時適量地按任何規模進行調節,具有其他兩項政策所無法比擬的靈活性,中央銀行賣出和買進證券的動作可大可小;公開市場業務有一種連續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據金融市場的信息不斷調整其業務,萬一發生經濟形勢改變,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以適應經濟情形的變化,這相較於其他兩種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優越的。缺點:一是對經濟金融的環境要求高。公開市場業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個高度發達完善的證券市場,其中完善包括有相當的深度、廣度和彈性;二是證券操作的直接影響標的是准備金,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和收縮還只是起間接的作用。貨幣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寶是調節貨幣供應量的原理:1、再貼現。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降低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意願,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或貼現。如果准備金不足,商業銀行只能收縮對客戶的貸款和規模,進而也就縮減了市場貨幣供應量。2、存款准備金。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時,商業銀行需要上繳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增加,可直接運用的超額准備金減少,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減少,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的貸款或下降,引起存款的數量收縮,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賣出或買進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買入證券,增加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通過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功能,最終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多倍增加。相反,當中央銀行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可進行反響操作,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引起信用規模的收縮、貨幣供應量的減少。
㈦ 人行筆試內容是什麼
1、中國人民銀行校園招聘的筆試環節按照報考專業類別區分。報考經濟金融、回會計、法律答、計算機、管理、統計和英語專業的考試分為兩部分:單科專業科目考試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報考理工科(不含計算機專業)和安全保衛專業的人員則只進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不考專業科目。 2、相比國考來說,央行筆試的行測題目難度並不大,復習的重點仍然在於多加練習,盡量提高做題速度。專業科目的筆試內容則主要包括判斷、單選、多選、簡答、論述幾種題型,覆蓋的知識面較為廣泛,總體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考生注意要盡早為自己制定詳細的備考計劃,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復習,尤其是那些基礎薄弱的考生。打牢基礎知識,掌握應試技巧,緊跟考試形勢,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最後的成功
㈧ 曾經考試過人民銀行校園招聘(金融類)的大神有什麼可以賜教的嘛本人快考試了很驚慌不知道看些什麼!
我也是報了今年的人民銀行(也是金融本科生哈),7號上午考試。
買了一套試卷,題型跟一般的銀行校園招聘考試略有不同,整體難度也要大一些。首先央行的是筆試(不是電腦上機考試),因為最後面還有兩道主觀題——一道10分的簡答題和一道20分的論述題。第二個主要的不同點是央行校招考試比較注重金融專業知識這一塊,分值不小。
建議有時間把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的教材大體過一遍,看看這幾門課的重點。
共勉,加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