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金融時代,銀行需要怎麼做
銀行業已制定八項措施,以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
一是要求銀行繼續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堅決限制對「兩高」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
二是完善風險提示制度,建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情況通報和風險提示專題會議制度;
三是對外資銀行進行快速排查,對母行受危機影響的外資銀行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提示;
四是與有關部門聯合啟動大額出境資金的特別監管,明確大額出境資金的事先報告制度,重點關注資金變相外逃情況;
五是建立流動性壓力應急預案,對遇到流動性管理壓力的外資銀行,銀監會將聯合其他部門共同實施救助;
六是與其他部委建立監管協作機制,共同維護金融穩定;
七是要求銀行完善外幣金融資產風險盯市分析制度,及時制定風險防範預案;
八是對風險進行充足撥備,提升銀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②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銀行網點客戶經理應該怎麼做
第一,要來大力提升現有網銀源及其他電子銀行渠道的客戶體驗和交易活躍度。
第二,豐富多元化的移動金融APP應用。各家銀行都基於iOs和Android平台開發了APP客戶端應用,金融服務輕量級應用和「小件化」,開始在細分客戶市場形成需求。
第三,藉助雲服務和社交網路思維提升電商化銷售能力。
第四,提供「一雲多屏」的電子渠道整合服務。
第五,提升供應鏈金融和電商金融服務能力。
第六,以電商化方式搭建大眾化的泛資產管理平台。
最後,以數據合作代替數據之爭。
③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風控,互聯網的特點註定了它是以低成內本,高效率的方容式來做草根金融這個細分市場。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大可不必驚慌,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有以下幾個:
防守:向大資管轉型,提升風險管控及定價能力。
進攻:擁抱互聯網,結合已有的混業經營產品和大量的線下營業點開展O2O.
由於銀行自身體制等問題,我認為目前階段做好防守更重要。
說的不一定正確,歡迎交流。
④ 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商業銀行該怎麼發展
大神回答:
1、一方面,網路融資平台以搜索引擎集中客戶,削弱沖擊傳統銀行的客戶開發力。
2、在運營思維上謀變,實現傳統網點產品推薦與移動互聯用戶體驗的有機結合。根據客戶細分,提供金融產品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客戶端定製化部署,使客戶可以在諸多移動金融服務中自主選擇個性化服務,從而優化用戶體驗。
⑤ 互聯網金融時代,銀行需要怎麼做
看銀行哪方面的業務了,如果沒有銀行,互聯網金融也玩不轉的。銀行是金融的根本,我個人覺得,銀行收好根本,以不變應萬變,就可以啦。希望對您有幫助。
⑥ 面對互聯網金融挑戰 銀行應該怎麼辦
互聯網相關企業攜帶著其電子商務優勢和技術優勢不斷擴大其涉足金融業務的范圍,一步步切分銀行金融服務的蛋糕,在金融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記得炎黃財經中提到過-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各大銀行有以下策略:
第一,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造成我國廣義貨幣與資金價格雙高現象的原因在於交易成本高、金融業轉換機制效率低,而支付終端虛擬化、離散化的互聯網金融降低了對物理網點和自助設備的依賴,能大幅度減少硬體的成本投入。它更多地運用網路化的社會資本,減少節點依賴型的專用資本,促使金融業向更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這必將提高金融轉換機制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第二,客戶服務口徑擴大。勞動法和辦理業務客戶群的雙重要求使傳統銀行有營業時間的限制,但是有部分客戶卻有不同的偏好或者臨時需求,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很多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為消費者大幅度節約時間和皮鞋成本,可以滿足一直被忽視的「長尾」群體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戶覆蓋率。
第三,增強金融業風險控制能力。互聯網金融強大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行為跟蹤能力能夠逾越一般財務報表,有效地調查、監督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有效地甄別異常狀況,這在技術上解決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互聯網金融基於互聯網數據挖掘技術不斷創新徵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⑦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
把櫃面業務轉向互聯網金融服務,但是櫃面業務仍然要保留,因為從目前看來,銀行櫃面的物理優勢還是存在的,畢竟一些業務仍然要到物理網點才能辦理,而且40歲以上的人也願意到物理網點辦業務,但是隨著發展,物理網點的優勢將越來越少,未來的銀行應該是互聯網銀行,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通過網路辦理,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可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沒有人願意到物理網點辦業務,人們的錢包里不再需要放人民幣,只需要一張銀行卡,或者用手機支付,甚至指紋支付,當然這可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因為當今中國的金融服務還沒有那麼全面、那麼到位。
銀行可能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然會進行物理網點的擴張,因為這是銀行歷來的發展模式,通過開設物理網點來延伸自己的金融服務觸角,以此來贏得利潤。但這種模式是不長久的,是不可持續的,終將會被淘汰的。銀行應該立即轉變發展模式,轉變固有觀念,下大力氣,花大價錢,投資建設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可能在開始的5到10年都不是盈利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穩健的信息科技平台,對於未來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提升,以及互聯網金融盈利的提高,都是至關重要的。
⑧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從哪些方面改變支付方式
1,算是順勢而為吧,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拓寬了金融投融資渠道,豐富了信息化手段.支付是時間最久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但到最近才出來互聯網金融是由於互聯網市場的成熟相關的.引爆點是電商對金融領域的擴張.現在實體金融存在門檻高的問題,互聯網金融可以從這點突破,其實大家也都是這么做的,降低金融操作門檻.
2,具體看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如果是支付,那就是各個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的人群.如果是投融資,那就是有投資和融資的需求.現實中有哪些人有投融資需求,在互聯網上也是互聯網用戶的目標客戶群.只是互聯網加了一個互聯網產品操作的門檻,同時網上騙子多,信任度也會是個不小的門檻,但是不影響目標用戶群的特徵.以積木盒子為例,他們的目標用戶就是手頭有閑余資金,可以進行投資理財的用戶.符合這種特徵的,一般就是30多歲,收入有閑余的人.
3,信任可以分兩方面,一個是對這個行業的信任,一個是對具體這個網站產品的信任.可以有很多方法,事無巨細都要面面俱到.信任度,本質上就是他人的行為結果是否符合你的預期,而預期來源於他的承諾,或他給你的感覺.信任是一種結果,而建立信任的過程,就是誠信.誠信不是說出來,而是做出來,要讓客戶感覺到.越聲張「網站值得信賴」,越容易失去用戶信任.在信任構成中,最核心是品牌,如公司品牌、產品品牌和網站品牌.品牌是一種性格,根源於領導者的性格.一個重銷售或資本運營的公司,很難做出以品質和服務為形象的品牌.
品牌是一種美譽度,廣告可以打知名度,但很難打品牌.
品牌是一種積累,這種積累往往需要若干年.
因此信任的強化需要落實到用戶接觸的每一步:初步印象、初步了解、初步購買、購買後服務、再次購買.每個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比如在初步印象中,網站的設計、專業性;初步了解時要保證信息的全面、易懂,有權威資料輔助等等.方法太多了,詳細的說,估計要些本書.
4,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沒有造成什麼實質影響.就像第一個問題說的,互聯網金融只是對傳統金融的補充,是一個信息化的建設而已,互聯網金融不出現,傳統金融也會逐步滲透互聯網領域,只是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提前做了預警,告訴他,你得加快了.
⑨ 銀行與互聯網金融該如何整合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趨勢一:進軍直銷銀行。
趨勢二:搭建電商平台。
趨勢三:網上銀行轉型。
趨勢四:開發基於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務。
趨勢五:大力拓展移動金融。
趨勢六:開發線上供應鏈金融。
趨勢七:實體網點智能化升級。
趨勢八:線下業務線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