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學的四本教材,黃達、李健、米什金、博迪。應該四本都仔細看,還是選其中一本細讀這四本書有何區別
我推薦你看博迪和米什金的。有條件的話,直接看英文原版。因為金融畢竟是西方興起的,而且外國人寫書寫的很通俗易懂。博迪的金融學,偏微觀一些,著重講的是資產定價和投資學部分。而米什金的金融學,偏宏觀一些,著重講的是貨幣和銀行這一塊。這兩本書最好能都讀完。國內的,我是不太推薦你上來就看,寫的比較雜,倒是可以當個手冊,需要的時候翻來查下資料。
另外,這上面的書雖說涉及了金融學很大一部分,但是還是有很重要的金融學分支相對涉及較少。比如公司金融、衍生品定價、國際金融之類的。這也是為什麼我推薦你選擇國外的書的原因,相對來說內容還是要新一些。
⑵ 黃達的金融學的書怎麼這么不好啊
我覺得最好的是米什金 國內最好的是胡慶康
⑶ 看李健的金融學可以代替黃達的金融學么
如果只是為了構建知識體系,可以,如果是考研的指定參考書,不可以
⑷ 黃達 金融學和金融學 精編版哪個更適合考研呢
金融學精編版是金融學的縮本,內容很膚淺,建議用胡慶康版本的金融學或黃達的《金融學名校真題解析及典型習題精講精練》。
全版比精編版厚一些,如果是跨專業建議用全版,如果是本專業用精編版就行了。
⑸ 考人大金融碩士,我看的黃達的金融學精編版,感覺這本書真爛,還用看未刪減的嗎
這位考研道友,
考人大的金融專業碩士,肯定要用未刪減版,而不能用精編版。內
人大考研非常容注重課本,答題要嚴格按照書上所寫的作答。所以要反復的研讀課本,對書里的每個知識點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就要求對全書有個整體性,系統性的認識,前後要連貫,而這些是精編版所不可能給予的。
所以,如果想順利的考取人大,趁早丟掉精編,回歸正統。另外,金融專業課考研最近幾年出題很變態,有些是超出了書本上的知識的,這一點要有心理准備。平時多積累些金融知識提升金融素養。
⑹ 黃達的金融學與金融學(精編版)有什麼區別嗎
我來沒找到精編版,就買了自普通的普通的包含了,精編版的內容嗎?有哪些章節不同 郁悶
要買精編版我所在的城市很不方便,有可靠的網上書城有貨嗎?麻煩大家給介紹哈郁悶 我報那個學校要考精編版,我買的普通的,書厚厚的,全看花時間不說,不考的也看覺得別扭,學習指導書都不曉得買哪個版本的哦。有哪個大蝦能告訴我上面哪些部分是 精編版沒有的啊
⑺ 黃達的《金融學》和《貨幣銀行學》有多大區別
黃達版的《金融學》實際上就是《貨幣銀行學》的新版,內容上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至於區別的話幾乎沒大有,只是《金融學》的排版有些更新。
至於你說的為什麼指定的不同,正如我所說的,有些學校覺得沒有必要更新,所以簡章上便沒做修改,實際上是沒區別的。
⑻ 黃達金融學第二版和第三版區別大嗎
區別不大,第三版調整了一下第二版的結構,增加了比如影子銀行的內容。
一、《金融學》(第二版)介紹:
《金融學》(第二版)是對當前正在採用的《貨幣銀行學》教材的重大改造和推進。目標是在繼續加強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充分反映近年來金融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革、演進和金融學科建設不斷取得的開拓性成果,以滿足大步幅地提高金融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
全書共分六篇。
第一篇講述金融領域的基本概念和范疇,是進入金融學術殿堂所必需的基本准備。
第二篇講述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相關政策觀點。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相互作用是當前金融發展的焦點之一,本篇專章討論。
第三篇講述現代貨幣的創造機制。破解現代貨幣創造機制,是理解微觀金融與宏觀金融不可分割地連結為一體的關鍵。
第四篇講述宏觀金融,即貨幣對內、對外均衡和環繞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相關政策觀點,注 意把獨立發展的宏觀調控和國際協調的理論思路納入視野。
第五篇講述金融監管。
第六篇是講述不宜納入以上各篇但又具有基礎意義和現實意義的重要金融理論。
二、《金融學》(第三版)介紹:
黃達編著的《金融學(第3版)》列入「『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同時是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中所要編寫的五本教材之一。本書可作為教材用於大學本科金融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金融學」、「貨幣銀行學」課程;對於希望較為全面地知曉和把握金融基礎理論和理論前沿以及金融領域熱點問題的讀者會有幫助。
導論 金融學的內容、結構及演進
第一篇 貨幣、信用與金融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二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匯率制度
第三章 信用、利息與信用形式
第四章 金融范疇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篇 金融中介與金融市場
第五章 金融中介體系
第六章 存款貨幣銀行
第七章 中央銀行
第八章 金融市場
第九章 資本市場
第十章 金融體系結構
第十一章 金融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