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金融學為什麼中國還是國富民窮

金融學為什麼中國還是國富民窮

發布時間:2021-01-08 13:20:00

Ⅰ 中國到底是富還是窮

這位朋友問:中國到底是富還是窮?這個問題根本就不需要更多比較與解釋性的語言說明。當有一天你不在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時候,我想你一定會心有答案了。

Ⅱ 中國是「國富民強」還是「國強民富」

兩個詞用法不一樣,在社會管理意義上幾乎有天壤之別。慢慢體會去吧

Ⅲ 中國的農村金融為什麼不發達求解

其實,在中國並非沒有窮人銀行——農村基層信用社,就是典型的農民入股建立起來的窮人銀行。
然而,農村基層信用社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些地區,農村基層信用社還出現了萎縮的趨勢。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得農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業的投入產出率較低,農業貸款無利可圖。現在中國農村基層信用社70%的貸款投入到鄉村企業,直接作用於農業的貸款越來越少。而鄉村企業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投入到鄉村企業的貸款不能直接惠及廣大農民,鄉村企業本身又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所以,農村基層信用社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
其次,農村基層信用社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貸款收益絕大多數用來維持自身的生存,缺乏發展的能力。在一些基層農村,信用社信貸員發放小額貸款需要跋山涉水,往返數十公里,他們從貸款中獲得的收益遠不足以彌補自身的工資成本。所以,許多基層信用社拒絕向農民發放小額貸款,轉而扶持鄉村企業,或者向鄉鎮政府間接發放貸款,以提高貸款收益率。而這樣做,不但進一步加大了信用社經營風險,而且徹底失去了大量的潛在客戶。現在,有些基層信用社已經入不敷出。
第三,在傳統的身份社會向契約社會轉化的過程中,農村基層信用社並沒有嘗試建立自己的信用評估體系,而是盲目借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擔保手段,向農民發放貸款。而這樣做的結果是,由於農民缺乏貸款擔保能力,因而不可能從信用社獲得金融支持。抵押、質押、留置、定金,都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擔保方式,而保證則是在傳統的身份社會普遍使用的信用擔保手段。現在許多農村基層信用社已經放棄了保證這種貸款信用擔保方式,改為要求農民辦理抵押手續,而這種經營方式無疑將農民拒之門外。由於沒有面向農民,培育自己的市場,建立農村的信用體系,農村基層信用社步履維艱。
所以,要想發展農村金融,必須對基層信用社進行清產核資,並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按照合作社的原則重新組建經營管理機構。為了防止少數既得利益者在清產核資的過程中弄虛作假,中國人民銀行應當按照迴避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對農村基層信用社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農民的意願,重新建立農村基層信用社經營組織,並且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自主確定發展方向,自主選擇經營客戶,自主管理經營機構,自主決定貸款規模。
筆者建議,應當盡快取消基層信用社組建的合作聯社,徹底打破合作社經營中的行政壟斷,減免合作社經營中的各項稅收,規范合作社的經營活動,讓合作社回歸本來面目,真正變成市場經濟條件下扶貧濟困的特殊市場主體。

Ⅳ 為什麼中國還是窮

大國富強歸根到底是靠科技。
我國傳統與科學精神相抵觸。

Ⅳ 中國強大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窮人

14億人共同創造了強大的國家,但是到每個人手裡的確是極少,咱們的國家是個國富民窮的社會,

Ⅵ 改革三十年了,為什麼中國國富民不強

太多了

Ⅶ 用經濟學分析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努力工作還是窮

努力不等於效益,而且中國現在已經變富了

Ⅷ 為什麼說「國富民強」,而不是「民富國強」

國富民強的意思是國家和人民富足強健,精神和物質文明富足,體質強健

Ⅸ 國富民窮,民富國窮,存在嗎有道理嗎

當然了,看待問題要分多方面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情況!
北宋時期,中國還算富吧!人家都說老趙家是開銀行的!人們生活幸福么?

我想說的是:有時候個人太強,國家太弱,要吃虧的!

Ⅹ 我們中國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是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水平卻在世界上排名一百多位

中國人口太多了,人均太少了

閱讀全文

與金融學為什麼中國還是國富民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