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

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

發布時間:2021-01-08 04:21:29

⑴ 以下關於香港、澳門美稱的敘述,正確的是()A.香港是國際旅遊中心之一B.澳門是國際著名金融中心C

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國際著名金融中心,國際旅遊中心之一,被譽為「東方之珠」;澳門有「海上花園」之稱,支柱產業是博彩和旅遊.故A符合題意.
故選:A.

⑵ 中國一線城市有哪些

截止2018年4月: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二線城市:昆明市、大連市、廈門市、合肥市、佛山市、福州市、哈爾濱市、濟南市、溫州市、長春市、石家莊市、太原市、嘉興市、煙台市、惠州市、保定市、台州市、中山市、紹興市、烏魯木齊市、濰坊市、蘭州市、常州市、泉州市、南寧市、貴陽市、南昌市、南通市、金華市、徐州市

一線城市的劃分並沒有公開的標准,屬於媒體或專家分析常用,從而形成一種大眾認知習慣。社會評判一線城市的常見標准包括:房價、城市發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輻射帶動能力、對人才的吸引力、國際知名度等等。


(2)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擴展閱讀

全國共計338個地級以上城市(2018年4月):

一線城市:4個

新一線城市:15個

二線城市:30個

三線城市:70個

四線城市:90個

五線城市:129個

⑶ 亞洲四小龍是哪些國家以及地區

亞洲四小龍是:新加坡,中國的香港、中國台灣、韓國。

四小龍簡單介紹:

1,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之間。

新加坡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並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2,中國台灣

台灣是中國地區,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大陸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在經貿方面以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優先,於1970和1980年代與香港、新加坡及韓國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迅速,於90年代躋身發達地區之列;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及地區齊平。

3,中國香港

香港現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深圳市,南望廣東珠海市的萬山群島,西迎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也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韓國

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經濟被稱為漢江奇跡。

1963年韓國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卻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3)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擴展閱讀:

亞洲四小龍促成因素:

對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1,外部世界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20世紀50~70年代,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為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科學技術革命使發達國家生產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工業,亞洲四小龍擁有質高價廉的勞動力資源,正好發展勞動密集工業。東亞地區的穩定也使它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

2,實行正確的經濟政策:台灣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放棄凱恩斯主義政策,採用貨幣貶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並刺激居民儲蓄以增加投資來源等政策。韓國也仿效台灣貨幣貶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與香港則抓住有利時機,將消費城市轉變為工業城市。

3,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亞洲四小龍的政府都為經濟發展創造各方面的有利條件,並積極參與投資,適當進行經濟管理。

4,中華優良的文化傳統:亞洲四小龍同屬中華文化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注意發揚了注重教育、甘於吃苦、勤儉節約等傳統。

5,西方價值觀影響:香港與新加坡受到英格蘭殖民統治,在法律、教育、經濟各方面都深受影響;而台灣和韓國則是在1950年代以後深受美國影響,能夠和西方價值體系及經濟體系接軌。

⑷ 深圳港口有哪些

深圳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擁有蛇口、赤灣、媽灣、東角頭、鹽田、福永機場、沙魚涌、內河8個港區。

1、蛇口港

蛇口港是中國最大的轉運中心之一,位於廣東省深圳市蛇口半島南端,是華南地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轉口岸。

(4)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擴展閱讀:

深圳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毗鄰香港。世界上港口比較知名聞名,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線被九龍半島分割為東西兩大部分。

西部港區位於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水深港闊,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廣州60海里,經珠江水系可與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區各市、縣相連,經香港暗士頓水道可達國內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

東部港區位於大鵬灣內,灣內水深—12至—14米,海面開闊,風平浪靜,是華南地區優良的天然港灣。

深圳港口的直接腹地為深圳市、惠州市、東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區,轉運腹地范圍包括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沿線的湖北、湖南、江西、粵北、粵東、粵西和廣西的西江兩岸。

貨物以集裝箱為主,兼營化肥、糧食、飼料、糖、鋼材、水泥、木材、砂石、石油、煤炭、礦石等。

1999 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 500 億美元大關,達 504 . 34 億美元:其中外貿出口 282 . 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6 . 9% 。深圳外貿出口額、進口額和進出口總額三項指標已連續七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1]

2003 年貨物吞吐量為 11220 萬噸,比 2002 年增長 28% ;集裝箱

吞吐量完成 1065 萬標准箱,同比增長 39 . 8% 。

深圳市港務局 1 月 5 日 公布的統計顯示, 2004 年深圳港貨物吞吐量達 1 . 35 億噸,增長 20 . 33% ,集裝箱吞吐量 1365 萬標准箱,增幅為 28 . 22% ,較上年凈增 300 萬標准箱,在世界港口中繼續位居第四。

至 2005 年,深圳港將建成 10 個集裝箱專用泊位,並開發建設銅鼓航道;至 2010 年,再規劃建設 10 個集裝箱專用泊位,同時開發建設大鏟灣集裝箱專用港區。

隨著深圳港的快速發展,深圳港不僅成為名副其實的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而且將通過與香港港口的優勢互補、互相促進,聯手構築亞太地區國際航運中心。

一、一般分類

(1)基本港(Base Port):

是運價表限定班輪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掛靠的港口。大多數為位於中心的較大口岸,港口設備條件比較好,貨載多而穩定。規定為基本港口就不再限制貨量。

運往基本港口的貨物一般均為直達運輸,無需中途轉船。但有時也因貨量太少,船方決定中途轉運,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擔轉船費用。按基本港口運費率向貨方收取運費,不得加收轉船附加費或直航附加費。並應簽發直達提單。

(2)非基本港(Non-Base Port):

凡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稱為非基本港口。非基本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口收費外,還需另外加收轉船附加費。達到一定貨量時則改為加收直航附加費。

例如新幾內亞航線的侯尼阿臘港(HONIARA),便是索羅門群島的基本港口;而基埃塔港(KIETA),則是非基本港口。運往基埃塔港口的貨物運費率要在侯尼阿臘運費率的基礎上增加轉船附加費43.00美元(USD)/FT。

二、按位置分類

按所在位置可分為海岸港、河口港和內河港,海岸港和河口港統稱為海港。

(1)河口港

位於河流入海口或受潮汐影響的河口段內,可兼為海船和河船服務。一般有大城市作依託,水陸交通便利,內河水道往往深入內地廣闊的經濟腹地,承擔大量的貨流量,故世界上許多大港都建在河口附近,如鹿特丹港、倫敦港、紐約港、列寧格勒港、上海港等。

河口港的特點是,碼頭設施沿河岸布置,離海不遠而又不需建防波堤,如岸線長度不夠,可增設挖入式港池。

(2)海港

位於海岸、海灣或潟湖內,也有離開海岸建在深水海面上的。位於開敞海面岸邊或天然掩護不足的海灣內的港口,通常須修建相當規模的防波堤,如大連港、青島港、連雲港、基隆港、義大利的熱那亞港等。

供巨型油輪或礦石船靠泊的單點或多點系泊碼頭和島式碼頭屬於無掩護的外海海港,如利比亞的卜拉加港、黎巴嫩的西頓港等。瀉湖被天然沙嘴完全或部分隔開,開挖運河或拓寬、浚深航道後,可在潟湖岸邊建港,如廣西北海港。

也有完全靠天然掩護的大型海港,如東京港、香港港、澳大利亞的悉尼港等。

(3)河港

位於天然河流或人工運河上的港口,包括湖泊港和水庫港。湖泊港和水庫港水面寬闊,有時風浪較大,因此同海港有許多相似處,如往往需修建防波堤等。蘇聯古比雪夫、齊姆良斯克等大型水庫上的港口和中國洪澤湖上的小型港口均屬此類。

三、按地位分類

(1)國際性港

靠泊來自世界各國港口的船舶的港口稱為國際性港。如中國的上海港和大連港等、國外的鹿特丹和倫敦港等均屬於此類。

(2)國家性港

主要靠舶往來於國內港口的船舶的港口稱為國家性港。

(3)地區性港

主要靠泊往來於國內某一地區港口的船舶的港口稱為地區性港口

三、功能

港口歷來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輸將全世界連成一片,而港口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線和功能較為完善的港口。港口的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物流服務功能。港口首先應該為船舶、汽車、火車、飛機、貨物、集裝箱提供中轉、裝卸和倉儲等綜合物流服務,尤其是提高多式聯運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務。

2.信息服務功能。現代港口不但應該為用戶提供市場決策的信息及其咨詢,而且還要建成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的增值服務網路,為客戶提供訂單管理、供應鏈控制等物流服務。

3.商業功能。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內外貿存在的前提,又促進了它們的發展。現代港口應該為用戶提供方便的運輸、商貿和金融服務,如代理、保險、融資、貨代、船代、通關等。

4.產業功能。建立現代物流需要具有整合生產力要素功能的平台,港口作為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點,已經實現從傳統貨流到人流、貨流、商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貨物、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點。

⑸ 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的城市是()A.廣州B.香港C.澳門D.

香港最初是一座小漁村,其後是英屬殖民地,滄海桑田,世紀變遷,又成了新興經濟體、亞洲「四小龍」、國際金融中心、商貿中心、交通物流中心、航空樞紐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故選:B.

⑹ 中國的哪個省人最多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為廣東省。

截止到2014年根據各省市自治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報數據顯示:廣東省人口為104303000人。

排名前五的省份為:

1、廣東省:104303000

2、山東省:95793000

3、河南省:94024000

4、四川省:80418000

5、江蘇省:78660000

(6)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網2009年5月6日公布了《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據國家普查項目和周期安排的有關規定,國務院決定於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經國務院批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於2010年11月1日零時進行。

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准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此次人口普查還首次將我國境內的境外人員作為普查對象。

將居住在本國的外國人納入人口普查,這是各國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也是聯合國的建議。

增加外籍人口為普查對象,也是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有外籍人口居住地區的教育、住房、醫療以及公共設施的建設。

而根據以往的經驗,入戶調查將遇到三大難點。

一是高檔小區難入戶,二是外來人口居住區,三是大機關單位集中區。

普查方案2010年06月24日,國家統計局、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頒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

普查原則人口普查採用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現住地進行登記;普查對象不在戶口登記地居住的,戶口登記地要登記相應信息。

登記的主要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國籍、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方案要求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從2010年11月1日開始到11月10日結束,採用普查員入戶查點詢問、當場填報的方式進行。

申報人應如實回答普查員的詢問,不得謊報、瞞報、拒報。

人口普查對象提供的資料,應當依法予以保密。

根據方案,登記結束後,應當組織全面復查,復查工作應於2010年11月15日前完成。

復查工作完成後,統一組織事後質量抽查,抽查工作應於2010年11月底前完成。

於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人口普查全部數據的匯總工作。

人口普查數據處理工作結束後,原始普查表按規定銷毀。

各級人口普查機構應做好人口普查資料的開發和應用,為社會公眾提供查詢、咨詢等服務。

中國的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准時點是2010年11月1日零時,目的是查清2000年以來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閱讀全文

與澳門是國際金融中心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