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去韓國的簽證怎麼辦
韓國簽證需要去申請人戶籍地省份所屬的韓國駐中國領事館申請,申請人先需要確定所需要辦理的簽證類型,然後根據領事館的要求提供相應的簽證證明材料,之後去領事館提交簽證,具體步驟如下:
1、申請人確認自己的護照、身份證原件是否在有效期內,通常需要保證護照有效期距離出發日至少要6個月以上有效期,才能申請韓國簽證,否則需要去當地出入境更換新護照後才能申請。
2、准備好申請人辦理的韓國簽證類型需要的簽證證明材料,例如韓國單次旅遊簽證所需材料有身份證原件、護照原件、2寸白底彩照原件2張、在職證明原件、韓國簽證申請表、銀行流水、婚姻證明等,有時領事館會根據申請人的不同情況要求申請人增補簽證材料。
3、將材料交給領事館批準的具有送簽資質的旅行社或機構辦理。
4、送簽後期間,需要保持自己的電話暢通,因為領事館會針對個別申請者進行電話抽查調查簽證材料的真實性。
5、送簽後4個工作日出結果,如若沒有出結果需要自己聯系旅行社或機構催促。
注意事項:
1、因為需要當即拍攝護照專用照片,所以客人應注意本人的服飾與儀表。
2、切記不能提供假的簽證證明材料,否則會導致拒簽,且會對今後申請韓國簽證產生影響。
3、所有簽證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必須要A4紙大小。
❷ 韓國首爾的繁華程度相當於中國的哪些城市
我是在韓國上的大學,首爾也去過不少次,人流量可以說是很大了。在我看來內國內目前也就是和上海一個檔次的容。旅遊業快速發展,旅遊人口絡繹不絕,特別是別的國家的人。是韓國主要的金融、文化、期貨和商品交易中心。產業高度發達,傳統製造業也沒有凋零,算是比較均衡發展的城市。在湖邊漫步,有點走在上海外灘的感覺。
❸ 建築高度世界排名前30位的建築
建築設計專業作為一個非常成熟的專業,正越來越受到藝術留學生的歡迎。建築設計留學哪裡好?本文將詳細為大家解析世界大學建築學排名top5。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提供四個方向的碩士學位:
1)建築學碩士(Master of Architecture);
2)建築研究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 Studies),主要研究領域有:建築史(History)、建築藝術理論和批評(Theory and Criticism of Architecture and Art)、建築技術(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建築設計和計算(Design and Computation)、伊斯蘭建築研究(Islamic Architecture)、建築和城市化(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3)建築技術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ilding Technology);
4)視覺藝術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Visual Studies)。
同時,麻省理工學院還提供建築學博士(Ph.D.),主要包括建築史(Building Technology)、藝術和建築的歷史與理論(History and Theory of Archite-cture)、建築科技、設計和計算等研究領域。
每年申請的截止日期為12月15日。申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MIT研究生入學和獎學金申請表格、本科學校官方成績單、3封推薦信、個人申請陳述、GRE和TOEFL成績,以及70美元申請費。
除建築技術科學碩士外,建築學系要求每個申請者提交建築作品集。作品集提交的形式可以是筆記本、文件夾或信封,但不接受幻燈片、CD光碟和視頻等形式(視覺藝術科學碩士除外)。
2.倫敦大學學院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學本科專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學專業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建築學院建築系下設的一門理科學士學位課程。
巴特萊建築學院一直以來以具有創新精神的教授、研究者和學生而著名,並且塑造了不同以往也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的建築風格;近年來,一直被建築師雜志評為「英國最好的建築學院」。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學本科專業學習進程:
第一學年:學生主要的時間會花費在工作室項目上,這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設計和創意的展示能力,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理論課程作補充,主要是歷史、建築環境、建築理論和技術等;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會有一次歐洲城市的實地參觀學習「短途旅行」。
第二、三學年:學生會參加十個最好的設計工作組之一,這些設計工作組都各有自己的建築設計風格,在這里學生有機會和研究課題為電影、時尚、歷史、哲學或科學等的建築師一同工作,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同時,成功地取得本校建築學理科學士學位。
3.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位於荷蘭代爾夫特市,是荷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專業涉及范圍最廣、最具有綜合性的理工大學,其專業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工程科學領域,被譽為「歐洲的麻省理工」。
2016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土木工程位列世界第5,建築學位列世界第4。在代爾夫特這座古老的小城裡,這座著名的大學與這座城市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在建築學系內,建築教學根據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分支:Complex Project,Interior, Methods and Analysis,Why Factory, Dwelling,Public Building, RMIT(建築保護更新),Hyperbody等等。
在碩士學習的頭兩個學期,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分支下的設計studio。有時同一個分支下,會有不同的studio;有時也有跨分支建立的studio。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學專業把建築學同環境設計結合起來,同時還開設了個性化較強的針對每個學生的課程。通過核心課程,本專業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建築學的基礎知識。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學專業入學要求:
1、高中畢業,成績優秀;
2、有ACT或SAT成績。
3、托福筆考550分,機考220分,網考83分;雅思7分; 5.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歐洲大陸第一理工大學,盛產諾貝爾獎的大學。根據世界三大排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均高居世界Top20,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在全世界范圍亦與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其中2015年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第12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全世界范圍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該校現有來自於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布於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築、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截止06年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得主,是目前世界大學獲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
關於世界大學建築學排名top5的院校,小編就介紹到這里,想要了解更多建築設計留學的相關院校、作品集案例、申請要求等內容,歡迎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專家。
❹ 新加坡屬於發達國家嗎
新加坡屬於發達國家。
綜合HDI VH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極高的國家,WB HIE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IMF AE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達經濟體,CIA AE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經濟體,根據這些標准,全球的發達國家共31個,分別為。
歐洲: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冰島、丹麥、瑞典、芬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馬爾他、塞普勒斯。
北美洲:美國、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
(4)韓國國際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經濟特點
1、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2、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新加坡歷史沿革
早期文明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Ujong「之對音。
」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比淡馬錫(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早一千多年。
8世紀屬室利佛逝,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個叫「龍牙門」的地方尋找大象,這或許指的是吉寶海港,1330年前後,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龍頭」,並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
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或海城)的稱謂出現於1365年的《爪哇史頌》。
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在14世紀,來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在該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後來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18世紀至1824年,新加坡屬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❺ 韓國經濟是如何騰飛的
韓國經濟起飛始於60年代初期,爾後30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據世界銀行《1992年世界發展報告》統計,自1965年至1990年韓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年增長率為7.1%,列世界各國之首。按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莫克爾斯提出的「現代國家主要指標」剖析,韓國1990年人均GNP5400美元,第三產業在GNP所佔比重為46%,非農業就業人口比例、受過基礎教育人口比例、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數、城市人口比重、平均人口預期壽命、人口自然增長率等均已達標,可見90年代的韓國已進入國民經濟現代化階段。對外開放進而實現市場經濟國際化被認為是韓國經濟起飛過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國際輿論稱之為「韓國奇跡在戰爭的廢墟上出現」。
一、對外貿易推行由進口替代到出口導向的多邊化發展戰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一片廢墟上誕生的韓國,復經歷了朝鮮戰爭的洗禮,一直到60年初,其GN22P才達到24億美元。為擺脫戰後的經濟困境,提高本國的生產力水平,最初實施進口替代戰略,對於本國生產需要的原材料和生產資料的進口徵收低關稅,對於准備由本國產品替代的消費品進口徵收高關稅,對於替代進口的國內產業給予財政、金融優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經濟和發展生產的積極作用。但是由於進口替代不僅限制了某些國外產品的進口,同時也限制了本國產品的出口,造成既缺乏資源和資本,又缺乏技術和設備的局面,加深了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導致國際收支狀況的進一步惡化,使國內的工業化進展非常緩慢。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世界上發生了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問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促使國際市場容量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之間貿易的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較寬活的發展空間。據此,從19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經濟活動的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外貿多邊化和自由化的政策,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隨後,韓國出口額開始逐年擴大,年均增長達40%以上,在出口貿易的帶動下,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收入及就業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到1990年韓國的GDP業已高達2364億美元,30年來增長99倍。
二、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促進國內外經濟一體化
60年代初,韓國在轉向出口導向型戰略時,資金缺口很大,投資需要增長很快,據此,韓國政府果斷地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韓國引進外資的主要著眼點,一是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二是有利於關鍵性工業公益事業發展的原則;三是有利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福利事業作出貢獻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要方面。在60年代的工業化進程,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化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引進技術的比重,機械製造業佔27.8%,電子工業佔20.9%,石油化工佔16.4%。
韓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為相對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市場,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的升級,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降低勞動力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韓國政府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鼓勵本國企業向外擴張,在信貸、稅收和保險制度等方面給予優惠。據有關資料顯示,80年代韓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40%以上是靠政府支持籌措資金發展起來的,1988年韓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為4.8億美元。目前,韓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資源開發型產品投資,服務於國內經濟的發展;其次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一些本國限制性的產業,同時降低勞動力成本;再次是對發達國家投資,藉以達到引進高科技和現代管理手段的目的。既實現了國內產業結構的現代化,又促進了國內外市場的一體化。
三、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逐步邁向資本市場國際化
60年代後,韓國為擺脫國外的資金援助,求得經濟獨立,有計劃地建立了各種金融機構,發展各類金融市場,逐步完善了金融體系。80年代初,韓國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強國際金融中心的籌建,到90年代初,除國家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在國內建有15個分行,在海外設有8個分支機構外,大力發展商業銀行,其中包括全國性市中銀行(又稱存款銀行)5家,擁有資產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75%,其分支機構達1857個;地方銀行12家,擁有資產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16%;外資銀行69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國,美國的10大銀行就有8家在韓國開設了分行,其次為日本和西歐國家。
韓國的金融市場分為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即以銀行為中心的短期貨幣市場,非組織的金融市場即以非銀行機構為中心的長期資本市場。韓國政府認為金融業的開放首要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因此於80年代開始實施資本市場國際化計劃。第一階段(1981至1984年)有限度地允許外國投資者通過韓國證券公司管理的開放型國際信託基金和由外國證券公司管理的封閉型基金間接參與投資。第二階段(1985年至1987年)加速韓國投資者間接投資外國證券的活動。第三階段(1988年以後)擴大海外基金的規模,以便利外國投資者間接投資韓國證券市場,准許韓國機構和企業投資外國股票,逐步邁向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金融業的發展已成為韓國政府管理經濟、加速資本積累和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手段。
縱觀韓國經濟發展的演繹過程,可資研究和借鑒的基本經驗:一是從韓國經濟體制運行情況來看,實行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以政府調控為主,眾多國外經濟學家認為當前韓國仍屬「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它通常實施集中的宏觀經濟決策,並通過指示性計劃和控制經濟參數,藉助經濟立法和行政手段,規定產業和企業發展方向,調節國民經濟的運行,以推動主要經濟決策的實施。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均極端匱乏以至無法依靠民族資本的積累來迅速發展國民經濟的情況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二是從韓國政府宏觀決策的選擇來看,特別注重從本國的國情出發,適應世界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抓位有利時機,及時調整經濟政策和策略。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能夠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推行不同的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較早的使國民經濟通過計劃手段,從粗放型發展及時轉變為集約化發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關鍵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三是從韓國經濟發展格局來看,實行以貿易為導向,以工業為基礎,以金融為後盾的三元經濟發展戰略,推進市場經濟國際化,形成國民經濟投入和產業的良性循環,為韓國經濟高速發展創造了高能化的結構。對外開放不僅有助於促進各項生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進行交流,達到互補互利的目的,而且有助於適應國際競爭機制,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勞動效率,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金融對外開放是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標志,但恰恰是中國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薄弱環節,中國政府要加大開放力度,重點似應在金融開放上大做文章。誠然,目前韓國市場經濟體制仍處於不斷完善之中,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協調,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配套等還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尚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❻ 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攝地點
1、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攝地點:上海、南京。
推薦幾個地點:
1、方浜路
上海有一條方浜路,鄰近老城隍廟的一段,已被習慣地稱為上海老街,是很有上海味道的一條街道。
2、百樂門
被譽為「東方第一樂府」的百樂門大舞廳於1933年正式對外營業,歷史悠久並至今還在營業。
3、外灘(萬國建築)
若要看萬國建築,站在黃浦江堤向西看,一幢幢風格回異的建築盡入眼簾。與隔江相對的浦東東方明珠等交相輝映。
4、和平飯店
上海和平飯店,原名華懋飯店,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樓高77米,共十二層。華懋飯店是由當時富甲一方的英籍猶太人愛利斯.維克多.沙遜建造的,外牆採用花崗岩石塊砌成,由旋轉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義大利大理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
5、1933老場坊
1933老場坊原來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改成創意產業集聚區後繼承了原有的結構體系和空間關系,由於自身的歷史背景和建築特質,賦予了其獨有的魅力。
(6)韓國國際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上海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G60科創走廊核心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朝置華亭縣,宋末置上海鎮,元朝設上海縣 。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浙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最繁榮的港口和經濟、金融中心,被稱為「十里洋場」。
上海市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轄16個市轄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
上海位列「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二位,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二 。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 ,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❼ 韓國stc國際金融平台是什麼
國外的真的不清楚,如果你也不了解,那麼建議不要去投資,國內的p2l模式的平台,風險較低,收益也還不錯的,理財首先要看平台的正規性,先要保住本金在進行投資。
❽ 如何進行商務談判
這是一個合在雙贏,分則雙損的問題。(暫時先將自己確定為FLP工廠談判人員)
1、首先要確定明確談判目的。
2、KLL工廠提供我工廠(FLP)模具。模具本身由多部分構成,因此,95%的合格率無論如何都將不會是說每一個模具的零件只要有95%的零件合格就算合格。每個模具只要其中一個零件不合格,則整個模具就將不會是合格的。這個是一個常識問題,而並非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問題。舉個例子,大米的合格率如果要求是98%,那麼是不是意味著100斤一袋的米里,可以只有98斤是米而2斤是沙子呢?
3、不要求KLL公司全部賠償,我們只要確定了95%是指全部整體模具的合格率。那麼我們就要求其賠償95%以外的不合格模具所造成的損失。
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定那95%,焦點也在此。作為談判人員首先要明白的是,兩個工廠根本承受不起談判破裂的損失。一旦談判破裂,FLP將面臨原料短缺的危險,這會造成一連串的麻煩,影響到生產、銷售等等環節,更可怕的是如果工廠此時已發出大量定單,那將要承擔巨大的損失。而KLL工廠形勢也不好,失去了FLP的合作,有可能造成其產品大量積壓,導致虧損,工廠會元氣大傷。基於此,我個人認為,凡是符合客觀一般認識的協議,應該是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而對於KLL而言,如果堅持95%是每個模具的零件合格率的話,那麼無疑將FLP推向一個極端面,因為如果那樣的話,FLP不但現在承擔產品不合格的一切損失,而且也要承擔,FLP和KLL之間合同期間的一切損失,那麼對於FLP而言,訴訟無疑是最好的方法,指責對方有合同欺詐行為,要求賠償自己損失。但是我們要看到,如果真的到了這個地步的話,那麼FLP與KLL的訴訟將是長期作戰,根據我的觀察,FLP將贏得訴訟。不過,表面上FLP贏得了訴訟,而事實上FLP失去了原料供給,而KLL失去市場,雙方等於誰也沒贏。
我想這個道理,KLL公司的談判人員肯定也明白。因此我認為只要FLP談判人員能夠堅持原則,是有極大可能性把95%定義為全部模具的合格率的。
如果95%定義了全部模具的合格率,那麼賠償問題就可以順利的由原合同來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