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年薪五十萬左右的人都是干什麼的
雖然說目前經濟形勢不太樂觀,但對於人才市場來說,依然是競爭火熱,在一些關鍵的部門和崗位,依然普遍存在高薪。那麼,現在還有哪些年薪50萬的工作崗位呢?我這里根據自己的了解,列舉幾個供參考。
營銷總監
在一般的大中型企業的營銷總監,一般年薪都在50萬以上。因為在整個企業運行過程中,營銷部門是一個企業的命門,能掌控這個命門的營銷管理人員,都是同行業挖牆腳的對象。所以說,在一般大中企業的營銷總監的崗位上,基本都是一些銷售精英,基本都是高薪一族。我接觸過滬深幾家公司的營銷高管,底薪都在50萬以上,如果加上績效和分紅,這個群體一年收入應該輕松過百萬。
技術總監
在一般200人以上生產型公司,其技術總監的薪資就在50萬左右。當然,如果是互聯網公司,那就更高了,現在一般的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總監,年薪都是百萬級,還有一些千萬級的。像騰訊的張小龍年薪3個億,想一想是不是很離譜呢?所以說,我這里所說的50萬年薪的技術總監,也就是一般的製造企業和一些小型互聯網公司。
金融、保險公司高管
金融企業和保險業,這兩類企業的公司高管一般都是年薪百萬。50萬年薪也就是一般的高級管理人員,並不是什麼重要的崗位。作為一個專業的領域,並且每天和錢打交道的公司,在薪酬這一塊明顯高於傳統行業,可以說二者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特別是保險公司,一般的部門經理都能輕松拿到50萬以上的年薪。
教育培訓導師
這也是一個高薪酬崗位。目前像一些大中型教育培訓機構的高級講師,培訓導師之類的,都是一些稀缺人才,在人才市場也是被熱捧。有一些講師導師,背書都是寫滿名片正反面的,也不知道水平怎麼樣,反正都是講得吐沫飛濺,都是高薪。
就列舉這些吧,其他還有很多,一一列舉也沒什麼意思。我想給大家傳遞一種什麼觀點呢?就是對於一個普通奮斗者來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個人只要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成績,也許你的下一個崗位就是50萬的年薪。
② 浦發銀行待遇怎麼樣,發展前景好嗎
三十年後銀行的樣子,跟今天以及過去四百年相比將有顯著不同。不妨大膽猜想一下,至少有這么三個發展方向:
一、成為項目財務顧問。早期銀行主要是用儲戶的錢來放貸或投資,存款吸收規模決定了銀行所能投放的貸款規模。大資管時代到來後,銀行開始越來越多使用理財資金對接項目。未來隨著新型金融機構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多,銀行在吸收存款和銷售理財產品上很可能變得越來越沒有優勢。銀行能倚仗的,除了手中的客戶資源,還有豐富的項目審查和組織經驗。目前部分地方的PPP項目已暗合了這一趨勢:銀行資金與PPP項目之間存在期限配錯,不適合充當社會資本方,但這並不妨礙銀行以其他方式積極介入,如提供過橋貸款、設備租賃、現金管理、企業資產證券化等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引入長期限的外部保險資金、養老金等參與項目。換言之,銀行在PPP項目中充當了政府的財務顧問。
二、成為整個金融市場的資源整合者。這與姜建清說的信息中介有點類似,但又不限於此。事實上,說到信息的集中、整合、共享、挖掘等大數據技術,銀行現在沒優勢,未來也不見得會有多少優勢。現在的優勢在互聯網金融企業手上,未來的優勢很可能在各式各樣的金融科技企業手上。銀行未來在信息等資源方面的優勢,一體現在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上,知道如何為不同的客戶量身訂制相應的金融解決方案;二體現在熟悉市場上各類資金特點及流動性規模,有能力隨時動員大量資金匹配客戶需求;三體現在善於調度市場上金融科技企業和各種中介機構的資源及專長來服務客戶。
三、一些銀行將轉型為專業化金融服務中介。未來或許不會再有大而全的傳統銀行了。大型銀行多數向前兩個方向轉型,也有中小銀行向專業化、特色化金融服務中介轉型,比如一些專門從事零售業務或財富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一些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風險管理顧問服務的中介機構,還有一些成為服務中小企業的貼身金融管家。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③ 上海交通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關於這個問復題,其實我覺得制重點是在值得讀三個字上,什麼叫值得,什麼叫不值得,恐怕在不同人的眼中答案也是不一樣的。
其次,就是交大的電院。電院這個學院包含了很多和電機、計算機相關的細分專業,也是全交大人數最多的專業。這個專業中,不乏很多的大牛型的人物,在本科期間就可以發表很多的論文,所以壓力也會相對大。但是交大電院中出來的同學的出路也當然不錯,互聯網的會去很多,也會出國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