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一)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立足基本國情、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改革開放。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全面推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頭戲」,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取得重大進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二)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適應形勢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科技革命孕育突破,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多變。
(三)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引領其他領域改革、推進五位一體建設的客觀要求。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了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先導,發揮其牽引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提供動力。牽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可以有力促進其他領域深層次矛盾的化解,促進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深化。
(1)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擴展閱讀:
准確把握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
(一)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夯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
(二)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市場體系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一些領域市場機制還不完善,要素市場發育也不健全。
(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
一方面要重點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不斷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另一方面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堅決做到「三個一律」,即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
❷ 世界經濟已經度過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對還是錯
錯誤的。
從國際經濟環境看,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餘波未了,世界經濟仍然處於深度調整期,既有復甦跡象,也面臨基礎不穩、動力不足、速度不均的問題。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仍將延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結構性問題遠未解決,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速放緩,國際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花樣翻新,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甦和健康增長將是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為了有效抵禦國際經濟波動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必須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發展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當前,尤需對國內需求下滑、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影子銀行以及潛在的通脹壓力等問題和挑戰保持清醒認識。
(2)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擴展閱讀:
國際金融的相關內容:
1、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時,通過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較好地抵禦了外部沖擊。在應對上世紀90年代末期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中,我國在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採取努力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保持了國內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
2、我國及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扭轉了經濟增速過快下滑態勢,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增長企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