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与日本的外贸问题
里面会有你要的东西,下面是日本的商务习俗
日本有“第三经济大国”、“樱花之国”、“造舱王国”、“贸易之国”、“钢铁王国”等美称,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日本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可以从中国找到根,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尊重。那么与日本人交往,首先得学会日本人的基本礼仪,如互递名片、握手、打招呼等,如果能够把其礼仪模仿得维妙维肖,那么与日本人的会见就会显得轻松自如。
日本人办事显得慢条斯理。对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饰,不易流露,不喜欢伤感的对抗性的和针对性的言行、急躁的风格。所以,在与日本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耐性的人,常常会闹得不欢而散。
“爱面子”是日本人的共性,它是一个人荣誉的记录,又是自信的源泉,情面会强烈地影响日本人的一切,一句有伤面子的言语,一个有碍荣誉的动作,都会使事情陷入僵局,“面子”是日本人最重视的东西。因此,与日本人相处,应时时记住给对方面子。日本人讲道义,重恩情,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永远报答不了万分之一的恩情”。知恩图报,对他们而言是普通而又相当重要的事情。
送礼,在日本更是习以为常,同事的荣升、结婚、生孩子、生日、过节等都会赠送礼物,这种礼仪既是历史的遗风,又被赋予了时代新意。送礼之习,在商务交往往中同样风行。给日本客人送一件礼物,即使是小小的纪念品,他都会铭记心中,因为它不但表明你的诚意,而且也表明彼此之间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务的界限,说明你对他的友情,重视了他的面子,他就没法忘记你的“恩情”。日本人不喜欢在礼品包装上系蝴蝶结,用红色的彩带包扎礼品象征身体健康。不要给日本人送有动物形象的礼品。
接受日本人的邀请,也有一定的讲究。例如应邀参加正式的宴会,则应郑重其事,梳汝打扮,西装革履。但如果是参加郊游,或其他的文娱、体育活动,即使是首次见面,只要轻装打纷……
Tlie Renublic of Singapore
新加坡共和国(Tlie Ren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它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南端,是个集国家、首都、城市、岛屿为一体的城市型岛国,由53个岛屿7座礁滩组成。北以柔佛海峡(宽1.2公里)的长堤与马来西亚相连,南临新加坡海陕,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为世界海运交通中心之一。新加坡面积640平方公里,人口270万,马来语为国语,汉语、泰米尔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语言。
“华裔之国”——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华人从事的职业无所不包,但一般都继成了祖先的传统,经营饮食业、酿酒业的多是广东籍华人,从事贸易业的多为福建籍华人,而广东潮州集团和海南省籍华人,则以从事工厂劳务或厨师等职业的居多。
我们了解新加坡华人的性格特点,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海外华人的乡土意识极强,不少人这边有父母,那边有兄弟,心系两地,他们很乐意回祖国经商。同甘共苦,不畏强暴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民族风格,但却很顾面子,正因为面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商谈中,“面子”对谈判的技巧起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到磋商行重大的实质性问题时,也轻易签守立据,似乎有一种让对手“口说无凭”的意思。但“面子”的另一方面,却是他们在签订合同以后,为了不耻于人,总是格守信誉,认真履约,因而在国外商人的眼中,新加坡籍商人一向有勤奋、诚实、谦虚、可靠的美德。与新加坡人谈判,不仅必须以诚相待,更重要的是考虑给对方面子,不妨多说几句“多多指教”、“多多关照”的谦言。值得一提的是,与海外华人进行贸易,采用方言洽谈,有时可以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碰上说潮州话的商人,首先献上一句“自己人,莫客气”的潮州乡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他象粤语、滇语等同样有助于谈判的进行和成功。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新加坡市位于全国最大的岛——新加坡岛甫端,南临新加坡海陕,距赤道仅136.8公里。面积约98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2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83%,其中华人纶占四分之三。尽管城市人口密度很高,但并没有拥挤和杂乱之感。相反,却给人一种美丽而整洁的印象。其港口为驰名世界的天然良港,从港口储贮吨位到年吞吐能力均超过菏兰鹿特丹港,为世界第一大港。新那坡樟宜机场是繁忙的国际航空运输中转站。
新加坡独立前,野草丛生,蚊蝇遍地。26年后的今天,被誉为“美丽的花园城市”。旅游业十分发达,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游客达四五百万。在高层建筑物之间,都留有较大的空地布置绿化,设有花架、花坛,并广植花草。因此,市区地面除了柏油马路和铺砖的便道以外,均以花草树木覆盖,可以说做到了“黄土不见天”。新加坡除了园林绿化举世瞩目外,城市环境卫生也很出色,空气清新宜人。市内街道非常清洁,马路上很本看不到垃圾,就连建筑物上也极干净,确是一尘不染。街头严禁乱扔烟头及杂物,乱扔纸屑、烟头罚500新加坡元。随地吐痰的现象根本没有。新加坡政府规定,市民中凡是种花较好的,可以享受减免房租的优待。因此,新加坡人人爱花,家家养花,不但地上种花,连屋顶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所以,新加坡还有“花园之国”、“花园之都”、“公园国家”的美誉。
国会议员民选,任期5年。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讲究礼貌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翘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假如不知不觉把一月脚颠来颠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对方,这笔买卖就要告吹了。那怕是无意中稍为碰了对方一下,也会被认为是不可忍受的。
为了使人人都讲礼貌,新加坡政府对礼貌还做了一些规定:店员礼貌: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选购,主动介绍,百挑不厌;顾客提问,留神听取,认真解答;顾客离去,热情欢送,礼貌道别。邻里之间的礼貌,邻居见面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邀邻作客。帮助邻居照看房屋。利用公共场所,要时时为别人着想。新加坡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如用完公用电话,就会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甚至街头宣传文明礼貌的宣传画上面也都印着一个笑容可鞠的人物像和一些口号,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真诚微笑,处世之道”。夜晚,五颜六色宣传礼貌的幻灯标请不停地闪动。内阁部长和议员们也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演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就连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处以罚款时,也总是笑咪咪的。因此,新加坡人诙谐地说:“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因为到处都有笑脸,所以外国人到新加坡总有“宾至如归”之感。
商务活动一般穿白衬衫,着长裤,打领带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仍应着西装、穿外套。新加坡大部分人为华侨或华裔,因此他们也很爱饮茶。农历新年,一盅清茶,佐以檄榄,称为“无宝茶”,寓意恭榜发财。应邀赴宴宜注意言行,予对方稳重、可倍赖之惑。
新加坡人把一种名叫“卓锦•万代兰”的胡姬花(即兰花)作为国花,有卓越锦绣、万代不朽之意”。胡姬花就是兰花,东南亚人民通称兰花为胡姬花。“卓锦•万代兰”是由一位侨居新加坡的西班牙人,名叫爱尼丝•卓锦女士,于1890年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而成的。1893年新加坡植物园为了纪念她,把这种花命名为Vandal Miss Joaguim,意即卓锦女士之兰花。它兼有意译和音泽。新加坡每年都有大量兰花运往西欧、日本、香港、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换取大量外汇。
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常竖有一个标语牌:“长发男子不受欢迎”。新加坡对嬉皮型留长发的男性管制相当严格,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装,脚穿拖鞋的男士,可能会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轻人,出国时必须穿得清清爽爽,不要把头发留得长可及肩。
商务旅游最好选择3~11月,避免在圣诞节及中国农历新年前后进行。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份为雨季。饮水不太安会。
② 简述日本对外贸易特点和中日贸易现状。
日本是技术和资金的输出国,而中国是市场和劳动力输出国.中日之间的贸易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相互依赖关系上的.影响中日正常发展的因素是:
1)政治关系,
2)美国和日本对中国技术封锁策略,
3)日本本土经济增长速度(目前的缓慢导致日资投资少),
4)中国国内一些行业的发展迅猛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5)中国一些行业的发展和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的成熟会使日本主动伸手(握手),
6)知识财权保护……
7)中日双方为保护自己利益而采取的国家策略,
8)利率(包括人民币\日元)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③ 日本综合商社请举例说明,可能会涉及哪些国际贸易方式
三井物产,住友商社,伊藤忠……
④ 根据日本的进出口货物比说说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阶段:当时,日本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野村等“十大财阀”,以及其他与支持战争有关的垄断性公司,共83家,改革后,被勒令交出大部分股权(政府没收性质),然后,或予以解散,或予以分割为多家公司。其交出的股权股票,则由政府转卖给或该公司内部员工,或进行市场拍卖。制定并公布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更在法律上使财阀集团不仅不复存在,而且,垄断企业也不允许再生。
如原提出的赔偿计划是(美元):缅甸 25 亿、菲律宾 80 亿、印尼 172 亿、南越 20 亿;而最后实际赔偿则只有:缅甸 2 亿、菲律宾 5·5 亿、印尼 2·23 亿、南越 3900万。总共还只10·1 亿。而且,这些赔偿,其一,是都需用10—20年慢慢偿付;其二,都是以提供劳务与商品的形式支付。这样,恰好还有利于拉动日本的经济。
劳动体制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劳动立法制度,组建自由工会,改善工人生产与生活条件,建立合理的劳资关系。
中国方面,则自动放弃了赔偿要求。
土地改革使日本真正出现了“耕者有其田”,从而,获得解放的农业生产力,不仅为保证国民的生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品物资,由此,稳定了原本动荡不安的社会。同时,也为工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物资与人力基础。
在人口素质方面,由于战前日本的教育就很受重视,四十年代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就达近乎100%。在摧毁财阀集团后,大量的人才新人得以进入企业各级管理层,填补财阀体制被摧毁后的空缺,从而成为了复兴经济的强大中坚力量。
二阶段:在1952年2月美、日两国政府签订的法律上正式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条约》后,日本就积极地加入一切有利于它发展的国际组织,如1952年8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53年2月加入“(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1955年6月加入“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对促进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2)大力进行公共投资与交通革命。在这十年的前期,投资这些方面的资金额,相当于1955—1960年间总额的4·2倍。由东京至大阪的时速为200公里的超高速铁路“新干线”、从名古屋到神户的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的喷气式化与机体大型化,则是当时日本交通进行革命与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3)经济走向对外全面开放。六十年代初,日本政府便开始加入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体制,到1963年8月,贸易自由化率已达92%,到1965年10月,小轿车也实行了进口自由化。至此,除武器、麻药、粮食等39种物资外,日本的贸易自由化便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
(4)日本国民个人及家庭消费的强大需求,也是促使这个时期日本经济繁荣的有力因素。1961—1970年间,居民消费增长率几乎与GNP增长同步,达10·3%。耐用高档消费品支出更是增长迅速,如“新三C”(即小轿车、彩电、家调)消费增长率就为17·5%。1970年家庭汽车拥有量就达到878万辆,彩电640万台,空调、音响等则迅速向家庭普及。
三阶段: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的教育也同时飞速发展:1955年,进入高中的升学率为52%,大学大专升学率为10%;而到1975年,高中升学率就提高为92%,大学大专升学率为43%。
而再到1980年时,日本的汽车年生产量便已达到1000万辆,第一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之首。(说明经济的发展要有主导优势)
⑤ 日本外贸政策
当我们审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发达大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现,在发达国家俱乐部里美、英、德、法、意、加等欧美国家都先后与他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或加盟自由贸易区,惟独日本,既没有与他国搞自由贸易协定,也没有加入自由贸易区之类的组织,甚至连与之相关的舆论也很少见诸于媒体。这就好像居于群山之外的一个独立山头,以其特有的“日本制造”这块强力招牌,傲视“群山”。如今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已非往昔所能比,“日本制造”的锐气已大减,其贸易政策也到了改弦易辙之时。
理念的改变
日本经济战后复兴,50年代走上增长轨道。1955年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此后,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少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决不受制于次区域自由贸易组织。这种状况是世人皆知的。
大概许多人都知道日本最有名的汽车企业丰田公司提出的一个口号:“世上有路就有丰田车”。日本产品以其强有力的竞争力横行于世。“日本制造”曾大大红火于世界市场,人们往往带着更多的欣赏目光加上愤愤不平的心绪关注着“日本制造”的变化。
90年代,敏锐观察的人开始觉察到日本贸易政策和产品竞争力开始变化的迹象。从日本国内看,90年代伊始,经济陷入低迷,以至整个90年代都在毫无生气的低谷中蹒跚摇摆,昔日经济“优等生”的气魄已荡然无存,90年代的10年,出人预料地变成了“失去的10年”。人们从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内部去寻找 “失去10年”的原因,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也应该从外部去探求原因,也许对看清问题颇有补益。伴随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科学等新兴技术和产业部门的兴起,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采取把别国的先进技术拿来加以改造并迅速占领市场——往昔在这方面尽可发挥聪明才智的成功之路如今已行不通了,以致于当今日本经济界陷入了寻找“今后日本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的迷惘之中不能自拔。
在经济低迷之中苦苦挣扎的日本企业,又面临着世界贸易市场的新变化,即世界次区域自由贸易机构的纷纷建立和地区合作组织的普遍加强,这种和世界自由贸易并行不悖而着重提高次区域内国家贸易利益的发展趋势,使日本有识之士深深感到,一向奉行世界自由贸易政策而不参加任何地区贸易组织的日本,其贸易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日本的贸易政策到了不改弦更张不行的重要时期。
9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官产学界受到世界区域经济兴盛的刺激,开始思考日本面临世界贸易形势变化应采取新的对策,特别是进入1999年以后的两年,在观念上发生了显然令人关注的变化。
其一,如今世界经济进入了地区合作的时代。如著名的大阪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池本清在《论地区主义和新世纪世界经济体制》一文(〔日〕《世界经济评论》,2001年1月号。)中写道:“作为地区主义及其体现的以地区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这位教授依据大量资料得出了上述结论。依据日本《2000年通商白书》的资料,全世界范围内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数字,20世纪50年代有2个,60年代有3个,70年代有18个,80年代有6个,90年代就迅速增加了78个。1998年就产生了欧盟突尼斯合作协定、智利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1999年签订了欧盟斯洛文尼亚合作协定、俄罗斯白俄罗斯建立联邦条约、墨西哥乌拉圭新经济合作补充协定、安第斯共同体和巴西特惠关税协定。2000年又出现了欧洲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和南非共和国自由贸易协定、以色列和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东非共同体、新西兰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等等。据世贸组织(WTO)通报的统计,世界次地区贸易协定截至1997年已达到163个(同上。),加上1997年至2000年的数字,业已超过170个,其中大部分都是90年代建立起来的。
⑥ 日本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
1.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2.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6月,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为629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6.6%。其中,出口3362.6亿美元,增长8.8%;进口2934.2亿美元,增长4.3%。实现贸易顺差428.3亿美元,增长54.7%。同期,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仍然最多,为342.9亿美元,但受日本对美国出口下降影响,日对美贸易顺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0%。从各季度情况看,第二季度日本出口额为1695.0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6%;进口额为1486.1亿美元,环比增长2.6%。
(一)进出口市场构成
2007年1-6月,日本主要进出口区域为亚洲、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欧盟15国,这三大区域合计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87.8%。其中,日本对亚洲地区和欧盟的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增幅分别为11.3%和8.8%%;日本对NAFTA出口下降0.2%,出口额为797.5亿美元。其中对NAFTA出口最多的机动车辆和机电产品都有小幅滑落。1-6月,日本从这三大区域进口额分别为1797.6亿美元、418亿美元和301.9亿美元,分别增长2.4%、4.3%和5.4%。
从出口国别来看,美国仍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国。由于房地产市场放缓、次级贷款问题和零售消费下滑等影响了美国经济增长和进口增加,对日本对美出口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1-6月,日本对美国出口692.4亿美元,下降1%;美国占日本出口市场份额继续下滑至20.6%,比上年同期下降两个百分点。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出口市场,1-6月,日本对两国的出口额分别为501.8亿美元和263.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4.9%和7.8%,分别增长17.2%和7.3%。在机动车辆出口大幅增长带动下,2007年上半年,日本对俄罗斯出口额达到47.9亿美元,大幅增长54.2%。因第二季度日本对荷兰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速,1-6月日本对荷兰出口89.1亿美元,增长29,2%。在日本前15大出口贸易伙伴中,除美国外,日本对中国台湾省和加拿大的出口也出现小幅下滑,分别下降2.2%和2.6%。
中国和美国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进口市场,1-6月,日本从中、美两国的进口额分别为609.7亿美元和349.5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0.8%和11.9%。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三大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但由于日本原油进口的数量和价格均有小幅回落,日本从上述两国的进口增长大幅下滑,其中,从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额下降15.7%,而上年同期进口增幅为52.5%;从阿联酋的进口也仅增长1.0%,与上年同期43.4%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在日本前15大贸易伙伴中,日本从韩国、中国台湾、德国和伊朗的进口出现小幅下降。
(二)进出口产品构成
车辆及其零附件(HS87)、机械设备(HS84)和电气和电子产品(HS85)是日本主要出口产品类别,2007年1-6月这三类产品合计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60.9%。
2007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车辆及其零附件749.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2.3%,增长11.1%。按HS4位编码排序,载人机动车辆(HS8703)是其中的第一大出口产品,出口503.8亿美元,增长12.9%。美国仍是该产品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占日本该产品出口总额的41.6%,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成效显著,1-6月日本对俄罗斯载人机动车辆出口34.2亿美元,增长60.9%,俄罗斯已经跃升为日本载人机动车辆的第二大进口国家。
1-6月,日本出口机械设备672.0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0.0%,增长9.1%。其中,印刷机及辅助机器(HS8443)的出口增幅非常明显,出口额为82.6亿美元,大幅增长841.5%。同期,电气和电子产品(HS85)出口额为626.5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8.6%,增长4.7%。日本该类产品主要出口国家是中国和美国,其中对中国的出口一直维持较快的增长,但对美国的出口额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从具体商品来看,半导体;视频、音频设备及其零部件是日本电气和电子产品出口最多的产品类别,出口额合计占该类产品出口总额近一半的份额。在半导体产品中,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和半导体器件(HS8541)的出口最多,上半年出口额分别为159.2亿美元和49.9亿美元,分别增长14.4%和2.1%,产品主要都销往亚洲。1-6月,视频、音频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出现较大回落,主要是对美国出口下滑所致。其中,视频、音频发送设备(HS8525)、视频、音频发送设备的零部件(HS8529)和电视接受机(HS8528)的出口额分别为52.9亿美元、43.0亿美元和14.3亿美元,分别下降9.6%、21.5%和19.8%。
矿产品(HS25-27)、机电产品(HS84-85)是日本主要的进口产品类别,2007年1-6月上述两类产品进口合计占日本进口总额的51.6%,进口额分别为887.1亿美元和626.7亿美元。化学工业及相关制品(HS28-38)和金属及制品(HS72-83)的进口也较多,1-6月进口额分别为194.7亿美元和190.7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6%和6.5%。
从具体产品来看,1-6月原油(HS2709)仍是日本第一大进口产品,占日本进口总额的15.3%,但原油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均有小幅回落,导致原油进口额下降7.9%。1-6月日本原油进口来源地也发生一些变化,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进口额为零,俄罗斯成为日本原油第八大进口来源国。在机电产品中,进口额最多的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HS8542)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HS8471),上半年进口额分别为102.8亿美元和66.3亿美元,分别下降2.1%和30.3%。有线电话、电报设备(HS8517)的进口增长幅度最大,进口额为44.1亿美元,增长293.3%。
3.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本文认为,日本政府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日元长期升值条件下日本对外贸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政府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继续大力推行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从二战后到7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追赶欧美发达国家阶段,与“贸易立国”战略密不可分的产业政策,是日本经济追赶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在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日本没有放弃一贯实行的产业政策,即使在90年代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条件下也是如此。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界、科技界、财界以及经济学界就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前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逐步形成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一方面对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另一方面将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日本在汽车发动机用精密陶瓷、火箭和飞机用碳素纤维、生产用机器人、办公自动化机器和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如医药、农业、食品、能源;信息产业产品如游戏软件、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视听产品等领域,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出口额也稳步增长。比如,日本多年来一直是生产机器人的最大出口国,日本在这一行业的优势甚至于超过美国。
2.加速日元国际化,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其主要标志是1964年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8条款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70年代以后,以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危机为主要背景,日元国际化进程得到发展。1978年放宽了对外汇的管制,1980年实行了新的外汇管理条例,1981年修订《新银行法》。1984年5月,日本公布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前景》,所谓金融自由化指开放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和欧洲日元市场并使利率自由化,日元国际化是指在国际交易中广泛地使用日元,让日元成为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此后,为了促进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扩大对外提供日元贷款、在贸易中更广泛地使用日元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吸收欧洲日元贷款和放宽发行欧洲日元债券条件等。上述措施使日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比如从1975年到1985年,日元在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0.5%上升到7.6%,日本出口贸易中日元结算比例在1997年达到了36%,这就意味着日本36%的出口贸易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1998年4月1日,日本实行了新的外汇法和外贸法,公司和个人可以自由在海外日资银行开设美元账户,存储美元,在国内可以使用美元购物。如今,日元已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日元汇率波动对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大大减轻。
3.大力发展互补型对外投资。日元升值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不断增加。197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9亿美元,1973年超过了3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1981年达到约90亿美元,1984年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急剧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837亿美元。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 368亿美元和英国的352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25亿美元(以平均汇率折算)。从投资结构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资额最多的电气、汽车、化学、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占其对外制造业投资的64%.日本对外投资中服务业一直未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限于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和不动产。从投资地区构成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依次为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另外对开曼群岛和巴拿马的投资也比较高。日本对外投资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与对外贸易的互补性强。比如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绕开NAF- TA和EU的贸易壁垒,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换句话说,日本将其一部分出口能力转移到其他东亚国家,通过利用这些国家廉价的工业用地和劳动力而形成生产能力,再向欧美国家出口。所以,从全球的角度看,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统计的数额。而且,日本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使这些国家对日本资本密集性资本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日本出口增长得以保持。
4.推行战略性进口保护政策。从统计资料看,日本关税和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并不高于同类发达国家,但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却非常高,主要体现在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产业政策、商品标准、政府采购等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统计,从80年代初期到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日本向GATT通报的,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是508件,同期美国为500件,欧盟国家为226件,澳大利亚为54件。1995年到2001年,日本通报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为265件,同期美国为215件,欧盟为191件,澳大利亚为106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采取技术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这些措施对减少进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护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药品、生物技术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皮革等。就农业领域看,日本二战以来一直对农业采取高保护政策,为此已经与美国发生了数次贸易摩擦,和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争端也开始出现。另外,日本还在进口通关手续、政府采购、动植物的检验和检疫及产品标准方面以及服务贸易领域为进口设置了重重障碍。由于日本的战略性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已久,美国与其进行了数次谈判但收效并不明显,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⑦ 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内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容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日本进口原材料多,出口工业产品多。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日本从1950-1975年共引进了25000多项技术,并用不到30年时间、花了仅60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
⑧ 我有一个经济项目关于国际贸易的,我被分配的是日本
出口:主要就来是工业,电子,精密源仪器等附加价值高的东西.
比如汽车,工业用机械,各种家电等等。
进口:日本是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如原油,煤,各种金属或矿石(铜铁等),稀有金属非金属(俗称稀土)等等。这是95%以上都是要进口的。
日本有没有禁止或限制贸易?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
1989年,美 日 加 澳 新西兰 韩和东盟等的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问世。中国1991参加。
日本的国际贸易中肯定是过剩,同中国类似。
How involved is the Government in Japan with trade?在日本如何参与与政府之间的贸易?
Where is Japan ranked for international trade?名列日本的国际贸易有哪些?
⑨ 日本对外贸易类型
从贸易形式的角度,可以将日本对外贸易分为8大类: 1、输出贸易、输入贸易和通过贸易 (输出内贸易、输入贸易及び容通过贸易) 2、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と间接贸易) 3、仲介贸易和中继贸易 (仲介贸易と中継贸易) 4、三角贸易和多角贸易 (三角贸易と多角贸易) 5、委托加工贸易和中继加工贸易 (委托加工贸易と中継加工贸易) 6、主动贸易和被动贸易 (主动贸易と受动贸易) 7、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と无形贸易) 8、沿岸贸易和远洋贸易 (沿岸贸易と远洋贸易)
⑩ 做外贸如何与日本人打交道
在日本,做生意的基础是面对面的交往。所以,如果你是进口商,那你首先要去日本接触你产品的潜在销售商和买家。现在日本到处在讲国际化,所以建立业务关系比几年前容易多了,但很多外贸商人还是难免犯错。在日本,行商的方式和习惯有所不同,谙熟商业交往之道,对生意的成败尤为重要。要建立并保持维系长久的业务关系需要耐心及毅力,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的确,因为这是生意的成功关键,并有助你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1、称呼
称呼日本人时,必须称姓,后面跟san,绝不要只用名。跟中国一样,日本人的姓是在前面的。2、职称中国商人所能遇到的最低级的职员是科长,它是一种最普通的职称。科长,在日本公司里既是一个决定者或管理者,又是一个吃劳耐劳的工作者,处于管理的第一线。比科长高一级的叫部长,相当于中国公司的部门经理。部长上面是董事,它很少单独用一个基本职称,通常也是部长。接下来是常务董事,他掌握着整个管理部门的执行权力,如市场经营、金融、产品和行政等方面的执行权力。常务董事上面是专务,又称执行副董事长,他在公司中坐第三把交椅,一般的公司通常设12个专务。专务的上面是副总裁。然后是总裁。总裁上面是主席。3、话题在与日本人交谈时,要注意,有些人不愿讨论东西的价钱、薪水和任何其他钱财事务等。为了避免使对方感到窘迫,可以选择一些中性话题进行交谈,如共同的朋友、共同的经历等等。4、交流日本人十分喜欢面对面地谈话。中国商人除非万不得已,要尽量限制使用书面交流或电话交流,特别是不要用电话来讨论重要问题。5、面子日本人非常顾全面子,可以说,面子是日本人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如果一个中国人不太注意而做了有损日本人面子的事或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他就给自己树了一个终身的宿敌。同日本人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
1、永远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日本人。如果真要拒绝的话,要说你还得进一步考虑考虑;如果以后你要否定某个建议,要以明确、连贯但不是威胁的态度来陈述你的理由。日本人总是不直截了当地说不。因此,对中国人来说,要想弄清日本人确实是在否定某项建议,就必须学会辨别那些微妙的暗示。
2、千万不要当面指责日本人。这只能起到消极的作用,弄不好会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正确的做法是:把你的建议间接地提出来,或想办法引起日本人的注意,或用某种方法让日本人自己主动谈起这个棘手的话题。
3、永远不要当着日本人的面赞扬日本政府而贬低本国政府。因为在日本人心目中,连自己的政府都不尊重的人是最不可交的。
4、在与日本商人交往时,千万不能用你将与别人或别的公司谈同一笔生意来对他们施加压力。日本商业界的激烈竞争使得日本人十分敏感,中国人提及日本人竞争对手的名字可能成为冒犯对方的失礼行为。
5、不管错误在哪一方,要找一位中间人去交涉令人不愉快或不幸的的事情。一般说来,中间人是你最初的介绍人或跟双方都熟悉的人。
6、当你作为主人招待日本人时,要充分表现出你对日本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当你的日本客人离开你的办公室时,你要陪他到门前或电梯旁。最后的友好姿态是替客人按下电梯键。当日本客人上电梯时,你要再次向他告别。
7、与日本人交往时,要注意别乱说话。一个聪明的中国人总是让日本人说,而他只是耐心倾听,从不打断对方。否则,日本人就会停止讲话,有礼貌地听着,而且很可能在以后的谈话中一言不发。因此,与日本人交往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别抓麦克风。
对日本人来说,当他与一个中国商人第一次见面时,建立起一种长期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关系,要比谈手头上的生意重要得多。对于已经建立起联系的日本和中国公司,情况更是如此。因此,在和日本人交往时,要有一种长远观点,既要抓住今天,又要把握明天。
1、耐心:日本商人喜欢在正式谈判之前,先与谈判对手进行接触以了解对手、增进感情、促进成交,而这种接触往往通过朋友或适当的人作介绍。日本人在谈判中通常不能坦率、明确地表态。有时报价中的水分极大,常使谈判对手产生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印象甚至产生误会,令谈判对手感到焦躁不安。
2、谨慎:日本人在签订合同前一般格外谨慎,习惯于对合同作详细审查并且在内部做好协调工作,这就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一旦做出决定,日本商人都能重视合同的履行,履约率很高。因此,同日本商人谈判要有耐心,事先要有人介绍,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仔细审查合同,含糊不清的地方必须明确,以免日后造成纠纷。
3、要有策略、智慧和雄辩 :日本人谈判会安排多一些人员参加谈判,这样既体现了团体精神,又可以轮番上阵,保持充沛的精力。 日本商人在作一番寒暄和介绍之后,便往往开始施展拖延战术。他们或是提出诸多的提案长时间讨论,或是一直保持沉默而不肯拿出第一个方案,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以待时机。当对方对这长时间的沉默感到困惑时,他们则首先提出方案。所以和日本人谈判之前要想好以何种方式对付他们,否则会很被动。谈判也不易成功。
4、要有质量:日本人是很看重产品质量的。如果你的产品质量过硬,你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日本人谈判。否则,说的再好他都会有一大堆疑问,都会对你采取否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