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贸易代表
美国贸易代表全称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是由美国国会根据1962年的《贸易扩张法案》创建回,据肯尼迪总答统1963年1月15日签署的11075号总统行政令落实。最初命名为特别贸易代表办公室,该机构经授权负责1930年《关税法案》和1962年《贸易扩张法案》项下的所有贸易协议项目的谈判。作为1974年《贸易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国会将该办公室确定为总统办公厅内的内阁级机构,并赋予其其他权力和责任以协调贸易政策。
1980年,该办公室更名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办公室的首脑为美国贸易代表,他是大使级内阁官员,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USTR既指代美国贸易代表,也指代他所负责的机构。卡特总统1980年1月4日签署的12188号总统行政令授权USTR制定并管理美国全部贸易政策。USTR还被指定为国家的首席谈判官员,并作为美国在主要国际贸易组织的代表。
㈡ 中国和美国有贸易来往的企业列表,谢谢!
1)国有企业
2)民营企业
3)合资企业
4)外资企业
目录完毕~~~~~~~5分就只能到目录了,嘿嘿嘿嘿~~~~~~~
㈢ 王永庆台朔在美国有几个贸易公司
王永庆与王永在 兄弟建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在台湾石化界及整个企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更是世界“塑胶大王”。王永庆不仅在台湾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家族事业及正在台湾投资3000亿元台币兴建跨世纪的“六轻”工程,还在美国投资数10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石化工业基础。王氏家族人员众多,儿子、女儿、儿媳与女婿计数十人,位居家族事业要津。王家尽管未有人在政坛任职,但政商关系良好,对台湾经济与政治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是台湾新兴大家族的典型代表。
6月5日,台塑集团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宣布了自企业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担任台塑集团董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王永庆卸任,职位由原台塑总经理李志村接任,王永庆弟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升任总裁,副总裁一职则由王永庆的女儿王瑞华担任。
今后,台塑集团将进入由职业经理人和王家第二代联手管理的“同治时代”。但王永庆和王永在兄弟仍是台塑集团的精神领袖。
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当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家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整日照看茶园,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9岁那年,王长庚不幸患病只得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目前,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经营之神崇尚朴素人生观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l=3”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龙兄虎弟红花绿叶一个不少
王永在比哥哥王永庆小五岁,原任台塑集团副董事长,是陪伴王永庆时间最长的事业搭档。媒体在评价两个人几十年的合作经历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是“珠联璧合”与“相得益彰”。一家杂志的文章说,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一静一动,从年轻时代开始,王永庆负责规划事业发展方向,弟弟王永在负责落实和执行。
在台塑老员工眼中,哥哥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思索规划着台塑集团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一步步推动着台塑走向更高的阶段,王永庆建立制度,王永在落实细节。而两人的默契及信任更难能可贵,王永庆做了决策,王永在百分之百服从,而王永在执行过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哥哥王永庆充分授权。有记者曾问王永在两个人有没有吵过架,王永在则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了。”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一贯奉行“勤劳朴实”,事事讲究“合理化”。据说,王永庆的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的原则是“整洁”,一双运动鞋总要穿上好几年。弟弟王永在则是随遇而安,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进退自如。
㈣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有哪些影响
在贸易问题上,美国执意要和中国较劲。意识到会将本国农民送上贸易战前线当“炮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以为开几张“空头支票”,就能弥补贸易战在美国造成的“伤害”。
然而,特朗普想得太简单了。
据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中国在贸易战上火力全开的话,遭殃的不仅仅是美国农民,全美有2742个县会被打成“筛子”,其40个产业的就业率都将遭殃。
更惨的是,由于此次受影响的县遍布全美,而所谓“国际贸易战”实则牵动美国本土经济链,中国的“贸易枪口”不会区分美国政治“红蓝”派别,打伤美国经济的同时,也可能会扭转美国目前的政治局面。
这样造成的结果非常讽刺。特朗普大肆渲染贸易战之际,恰逢特朗普支持率节节攀升(截止4月4日至51%),而眼下离美国2018年的中期选举只有7个月。而布鲁金斯给出的分析是给“捷报频传”的特朗普头上浇冷水——如果继续贸易战,美国总统不仅盼不到“蓝转红”的奇迹,甚至可能保不住那些“深红票仓”。
而这样的分析结果也让美国国会胆寒。在观察者网此前的报道中,美国很多主流媒体对这次中期选举后,“共和党能继续保持国会内优势”表示悲观。如今不管如何计算,“深红县”依然是“最受伤”的地区。对此,布鲁金斯学会总结道,“中方的贸易施压下,美国目前的政治局面可能会遭到扭转。”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是美国著名的公众政策研究机构。作为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智库,其足迹遍布美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各个时代的重要经济、政治变革。该机构也曾被《外交政策》评为全球第一智库、对公共政策辩论最有影响的智库。
㈤ 如何在美国开设贸易公司
美国的公司法是各州政府定的,不是联邦法律,因此各州的州法都不完全一样,但大同小异,所以要成立一个公司先要选定一个州来登记。公司不定要设在所登记的那个州,换句话说,登记在一个州,公司可以设在另外一个州。在美国成立公司最普遍的州是德勒瓦州,包括美国最大的企业和金融公司都在这个州登记。这是因为这个州的公司法比较松动,资金也没有严格的规定,董事会和公司的组织也非常简单。那么,在美国成立公司应具备什么条件呢?以下分别说明:
(一) 定名:首先,要先选择一个英文名字,后面加上有限公司的字样,如:CORPORATION INCORPORATED(INC.)LIMITED(LTD.)
(二) 地点:在美国任何地点都可以登记,为业务的方便,金融和贸易公司设在纽约或纽约附近地区较好。
(三) 组织:在德勒瓦州登记,董事会一个董事也可以,而且可以兼董事长和总经理,换句话,公司只要一个人也可以。
(四) 资金:在德勒瓦州,没有最低资金的要求。一千万美元可以登记,一千美元也可以登记公司。
(五) 股份:在德勒瓦州,公司发行的股份也不受限制,一千万股可以,一千股也可以。美股的每股面额(PAR VALUE)和价格可以任意定。
(六) 股东:股东的人数不受限制,一个也可以。
(七) 范围:在美国成立公司,业务范围可以随时更改,不受严格的限制。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㈥ 美国与中国主要有哪些贸易往来
中国主要以输出服装和鞋帽及大量的生活日用百货,另外还有较版多的矿产,稀土资源权。总体上出口数量比较大,也长期处于顺差地位,但是高科技产品出口微乎其微。美国对中国主要出口一些软件,电子产品和对中国企业的一些收购和投资。美国是高新技术的原地。中国是世界加工厂。
㈦ 美国有哪些服装外贸公司
福宝宝,你可以到google上搜一下,记得要用英文搜,还有如果不会翻译可以用google的翻译软件。 笨笨的家伙,该学会使用搜索引擎了。。。(*^__^*) 嘻嘻……I wish you happy!
㈧ 2016年美国十大贸易国是哪些国家
前十名为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大陆、日本、德国、中国香港、英国、韩国、巴西和荷兰
㈨ 美国全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怎么样
美国全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是2005-04-26在上海市注册成立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回机构,注册地址位于上答海市昌平路363号昌平大厦6楼625室。
美国全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14872,企业法人Ahmad M.Alkhatib,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美国全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美国全美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更多信息和资讯。
㈩ 美国历史上有哪些贸易制度
美国依据《1930年关税法》、《1974年贸易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1933年农业调整法》、《1979年出口管理法》、《1988年出口促进法》、《与敌国贸易法》等对货物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关税管理制度。《1930年关税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等是规范美国关税制定和征收的主要法律。美国国会根据《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制定《协调关税表》,于1989年1月1日生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国会的要求修改或维持《协调关税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和执行《协调关税表》和其他海关法律。
主要进口管理制度。美国主要依靠关税对进口产品和其数量进行管理和调节,但美国也对农产品等相对敏感的进口产品采用关税配额。此外,出于环保、国家安全、国际收支平衡等原因,国会通过《1972年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动物保护)、《1962年贸易拓展法》第232条款(国家安全)、《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国际收支平衡)等诸多国内立法,授权商务部、农业部等行政部门采取配额管理、禁止进口、收取进口附加费等方式对进口实行限制。
3、主要出口管理制度。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美国对外政策的实施,限制生化武器及导弹技术扩散,以及确保一些短缺物资在国内充足供应,美国以《1979年出口管理法》和《出口管制条例》、《武器出口控制法案》等为核心,对部分产品实行出口管制。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负责军民两用物资、技术和服务的出口管制,有关军事用途的产品、服务和相关技术数据的出口则由美国国务院管辖,而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负责确定经济制裁计划中涉及的禁运国家和禁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