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际贸易合同中的国际仲裁条款争议
这个仲裁协议按照中国的仲裁法是无效的:仲裁机构不确定。仲裁协议无效,争议便自动由法院管辖,为避免陷入被动,你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诉,履行地必然有中国,去起诉吧!
㈡ 关于国际贸易中的仲裁条款
For the arbitration we would prefer : All dispute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Rotterdam according to the M.P.C. arbitration regulation as filed at the District Registrar's office in the Hague under number 156/1998 on December 1998.
对于仲裁我们宁愿:所有争端所引起的,或与鹿特丹根据货币政策委员会仲内裁条例作为提容起在各区登记处设在海牙下,有多少1998分之156于1998年12月。
合乎情理,接受
㈢ 国际贸易诉讼与国际贸易仲裁相比有哪些特点
国际贸易诉讼和国际贸易仲裁,所处理的是国际之间发生贸易纠纷。
国际贸易诉讼特点是:诉讼所涉及的一方当事人是外国人、争议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所涉及的财产座落在外国或者属外国人所有。
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后,若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而合同中又没有订立仲裁条款,则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要求通过司法诉讼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这就是涉外民事诉讼。
在涉外民事诉讼中,一国法院必须首先确定它对案件是否有管辖权,然后才能决定是否受理该案。所以,在涉及国际贸易的诉讼中,确定哪一个国家的法院有管辖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大多数国家都是根据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这两个标准来确定法院的管辖权。凡根据人或者事物的所在地或诉讼原因发生地来行使管辖权的就是主张属地管辖;凡根据当事人的国籍归属来行使管辖权的就是主张属人管辖。因此,在涉外民事案件中,若在诉讼的当事人或其财产、诉讼的标的物、产生争议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中有其中的一项是在某国境内或者是发生在该国境内,或者当事人一方具有该国国籍,该国就可能据此认为它对该案有管辖权。以上情形称为诉讼案件和管辖国之间的联系因素。
㈣ 国际贸易中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关于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一)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回人在争议发生之答前或者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协议和一方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受理案件。
(二)仲裁协议系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明的仲裁条款,或者以其他方式达成的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
(三)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在仲裁申请书和仲裁答辩书的交换中一方当事人声称有仲裁协议而另一方当事人不做否认表示的,视为存在书面仲裁协议。
(四)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应视为与合同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地存在的条款,附属于合同的仲裁协议也应视为与合同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地存在的一个部分;
以上供参考!
㈤ 国内贸易合同在哪里仲裁国际贸易又在哪里仲裁
国内合同可以选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包括其上海、深圳分会),也可以内约定当地的仲裁委容员会。无论选择那个,都要明确约定,否则极容易被认定为无效。
国际贸易合同也可以约定上述机构。当然,如果合同非常重要、价款很高,则多会选择国际知名的仲裁委员会,常见的有伦敦、巴黎、香港、斯德哥尔摩。具体名称可以自己网上查找。
㈥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分会设置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简称CIETAC(贸仲)总会设在北京。根据业内务发展的需要容,仲裁委员会分别于1989年、1990年,2009年和2015年在深圳、上海和重庆,武汉设立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分会(以下简称深圳分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以下简称上海分会)、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分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浙江分会。
2004年6月18日深圳分会更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以下简称华南分会)。
仲裁委员会北京总会及其华南分会、上海分会、西南分会、湖北分会和浙江分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仲裁委员会。
总会和分会使用相同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在整体上享有一个仲裁管辖权。
㈦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介绍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内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容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商事仲裁机构,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5月6日的决定,于1956年4月设立的,当时名称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于1980年改名为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又于1988年改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2000年10月1日起同时启用“中国国际商会仲裁院”名称。
㈧ 国际贸易合同中的国际仲裁条款争议
国际贸易过程中需要供需双方提前约定仲裁地点。通常是买方所在地或注册地。
仲裁机构首先按照各种国际惯例和协定作为一级仲裁标准。不同的国家针对不同行业和产品各有各国的不同标准。鉴于贸易双方所在国对于本国贸易商的“有效”保护,你需要了解伊朗方面对于此单贸易产品的有否特殊规定。
关于你提出的问题,对方提出由中国驻伊的本地机构作为仲裁机构,是否有节省费用和提高效率的考虑?如果对方指定由中国贸促会作为仲裁机构,你们可以提出:为使仲裁更为公平,建议由中国贸促总会作为仲裁机构。如此可以将仲裁地点改回中国。
另外贸易仲裁无第三国仲裁一说,通常指第三方仲裁为贸易双方都认可的国际机构。
仲裁过程中,如果贸易一方不出席仲裁会的话,将无法充分应对。对仲裁结果的控制力有很大影响。
㈨ 国际贸易仲裁的特点是什么
1、国际贸易仲裁相对于一般的友好协商易于解决问题,裁决对双方的约束力也较大,仲裁比司法诉讼有较大的灵活性。
2、仲裁员多由国际贸易和法律专家担任,解决争端比法院快,仲裁费用也较低,裁决的结果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执行,双方解决争议的感情和气氛比较好,有利于未来业务的发展。
3、仲裁机构根据双方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受理有关案件,双方当事人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可自由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地点、仲裁所使用的语言、仲裁规则以及仲裁所适用的法律,仲裁程序简便,其裁决一般是终局性的,没有上诉或再审程序。
4、仲裁裁决具有可强制执行性,若一方当事人不自动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有权申请法院予以强制执行;仲裁方式的信息保密性好,仲裁实行不公开审理开庭制度,未经当事人的同意,第三人不可旁听案件审理,案件程序和实体的进行情况不公布于媒体。
仲裁与司法诉讼的区别:
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定管辖权,当一方向法院起诉时,无须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而由有管辖权的法院发出传票,传唤对方出庭。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没有法定的管辖权;仲裁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任何一方都不能迫使另一方进行仲裁;仲裁机构也不受理无仲裁协议的案件。
另外,仲裁员是由双方当事人指定,而法官是由国家任命和选举的。仲裁可以按照产业惯例作出裁决,因此,对当事人来说,仲裁比司法诉讼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非强制性。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当有争议的双方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问题时,一般都愿意采取仲裁方式来解决争端。
㈩ 国际贸易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 1961年《欧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第7条第款规定:“当事人得通过协议自行决定仲裁员就争论所适用的实体法。如果当事人没有决定应适用的法律,仲裁员可按照其认为可适用的冲突规则的规定,适用某种准据法。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仲裁员均应考虑到合同条款和商业惯例”。
2、197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第33条第1款、3款规定如下:
“ (1)仲裁庭应适用当事人双方预先指定的适用于争端的实体法。当事人未有此项指定时,仲裁庭应按照其认为合适的法律冲突规则所决定的法律。
(2)无论属于何种情况,仲裁庭应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裁决,并应考虑到适用于该项交易的贸易惯例。”
此外,《国际商会调解与仲裁规则》第13条第3款、5款,1978年《美洲国家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33条第1款、3款,也均有类似的规定。
3、《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商会仲裁院统一仲裁规则》第12条仅规定,“仲裁法院应根据合同条款指明的实体法并参照贸易惯例解决争议”。但并无在当事人未于合同中指明时,仲裁庭可以运用它认为可以适用的法律冲突规则以决定适用实体法的规定。
4、1965年《关于解决国家与另一国家国民之间的投资争议公约》第42条第1款规定,“法庭依当事者采用的法律规则裁决争议。在当事者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法庭运用争议缔约国的法律(包括有关法律冲突的规则)以及关于这方面的国际原则”。